周虹汶相關文章

TikTok演算法 放大仇女內容

TikTok演算法 放大仇女內容

最新研究顯示,TikTok等社群平台的演算法,會放大針對女性的憎恨、厭惡、偏見等貶抑女性的「有毒」內容。(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肯特大學「更安全滾動」研究團隊發現,影響年輕人甚鉅的社群媒體平台,正把針對女性的憎恨、厭惡、偏見等貶抑女性的「有毒」內容擴張放大,並由螢幕傳入現實世界,逐漸成為當今校園常態,社群媒體演算法為始作俑者。以「抖音」國際版「TikTok」為例,研究人員進行觀察的七天中,該平台推薦的「仇女」內容比率竟由十三%增加到五十六%。 仇女片推播比率 7天內增為4倍 首席研究員倫敦大學學院資訊研究副教授雷潔(Kaitlyn Regehr)表示,「『TikTok』和其他社群媒體網站的演算法流程,鎖定人們的弱點,例如孤獨感或失控感——並將有害內容遊戲化」,「當年輕人對諸如自殘或極端主義等主題進行微量關注時,對他們來說,這感覺就像是娛樂」;「有害觀點及比喻現在於年輕人之間變得常態化」,「線上消費正影響年輕人網路外的行為」,「我們看到這些意識形態正由螢幕往校園移動」。 研究人員探訪製作網路激烈內容的年輕人,藉此創建一些可能容易變得激進的青少年男孩原型。接著在TikTok上為每種原型建立帳號,而每個帳號都有特定的興趣愛好,如尋求男子氣概或孤獨感,接著研究人員在七天內觀看TikTok為每個帳號推薦的一千多部影片。研究發現,最初TikTok演算法推薦的內容符合原型所表達的興趣,但之後五天,演算法推薦的含有物化、性騷擾或貶抑女性的仇女影片數量增為四倍,從推薦影片的十三%增加到五十六%。 研究團隊認為,上述發現可能適用於其他社群媒體平台;至於解決之道,徹底禁用手機或社群媒體反而「可能會無效」,建議採取「健康的數位飲食」,並呼籲英國政府和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制定新的「網路安全法」。 上週發表的另一項指出,一九九○年代末葉至二○一○年代前期出生的「Z世代」,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更可能相信女性主義弊大於利;「仇女」內容被「推播」給年輕人後,有焦慮問題及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男孩面臨的風險較大。
周虹汶 2024-02-07
布林肯︰台灣在美戰略地位「永遠重要」   

布林肯︰台灣在美戰略地位「永遠重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7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會議上發表演說,再次肯定台灣總統大選。( 法新社)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七日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表示,台灣十三日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出的選舉,是「對民主的有力肯定」,並再次重申台灣是先進半導體重鎮,通過台海的貿易量龐大,「若中斷將影響整個地球」,「台灣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這就是為何有這麼多國家重視維持(台海)和平、維持穩定」。 由賴勝出的台灣大選 是「對民主的有力肯定」 布林肯十六日也針對他祝賀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中國對美方表達「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一事嚴正表態,直言中國近年來試圖以經濟、軍事、外交、孤立等方式對台灣施壓,卻適得其反,強化了「許多他們恰恰不希望增強的人」,而台灣在美國的戰略地位上「永遠重要」。 布林肯十六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訪問時,強調十三日除了發表聲明祝賀賴清德當選,「也祝賀台灣人民,祝賀他們強勁的民主,以及不僅為該地區也為整個世界樹立的了不起的榜樣」。美國與許多國家密切關注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不改變現狀,和平解決任何分歧」。 他重申,美國長期以來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我們堅決支持維持現狀,這是為了和平與穩定」,「我們的政策是盡我們的能力來確保和平穩定,讓現狀不會以將會對世界各地每個人造成後果的方式被打破」。 布林肯表示,他在台灣大選前的十二日,已向訪美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傳達上述立場,「中國必須就其將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做出決定」,「我只能告訴你我們所聚焦的,那就是維持和平與穩定。我們已經非常明確地向中國表達這一點;我們也非常明確地向台灣表達」。 布林肯坦言,美中關係在美國所有對外關係中,「最為複雜,也是後果最為重大的」,但台灣對美國的戰略也「永遠是重要的」,即使美國達成製造業回流、二○三○年實現晶片自主的目標,全球每日有多達五成的商務貿易有賴通行台海,仍是不變現實。
周虹汶 2024-01-18
美智庫:中國想用AI介入台灣大選

美智庫:中國想用AI介入台灣大選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專家警告,中國研究人員正探究利用AI工具,介入台灣的總統大選。(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軍事新聞網站《防務一號》(Defense One)十日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專家警告,中國研究人員正探究如何利用類似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工具,來操縱全球受眾,藉此形塑各界對台灣的看法,下一個目標正是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 蘭德公司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因熱中於審查言論、封鎖外國媒體頻道等手段,在假消息武器化問題上一直處於劣勢,不如俄羅斯技術純熟,但可望藉由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改寫局面。生成式AI工具可協助解放軍創造大量似乎抱持特定觀點或意見的假人格,因此塑造出特定意見或觀點獲得熱烈支持的印象,即所謂的「帶風向」(astroturfing)。 生成式AI可快速產生假的新聞報導、研究論文等報告,以假亂真。蘭德公司國家安全與國防政策計畫副主任威廉斯(Heather Williams)表示,生成式AI可以將謊言「創造成你想要呈現的事實」,獲得更可信的深度偽造(deepfake)效果。
周虹汶 2023-09-13
賴出訪過境 美官方、學界一致挺台

賴出訪過境 美官方、學界一致挺台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過境紐約,美國府會與學界一致挺台。(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編譯周虹汶、記者吳書緯/綜合報導〕副總統賴清德前往友邦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過境美國,中國痛批賴「竄美」,並於十二至十四日在東海舉行軍事演習。對此,美國府會與學界十四日一致挺台,強調「沒有理由將這次過境扭曲成任何升級性的事情」,何況賴「非常中規中矩」,「如果這樣的表現北京還加碼,那肯定是會有幫助賴清德催票的效果了」。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特爾十四日表示,「沒有理由將這次過境扭曲成任何升級性的事情。這符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沒有興趣從現狀偏離,它也不是任何脅迫或挑釁行動的藉口」,「這類過境是例行性的,這是因為旅行所涉及的距離,過去廿年來已經有過十次的(台灣)副總統過境,每一次都順利進行。這次賴副總統的過境是第十一次,也是他的第二次。他前一次的過境是在二○二一年」。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和該委員會印度—太平洋小組主席金映玉十四日透過聯合聲明,「歡迎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訪問美國」,強調「台灣是印太地區的民主榜樣和美國的關鍵夥伴。重要的是,美國與盟友要透過擴大經濟與防務關係,與台灣站在一起,以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以及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美國德州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指出,賴過境按照美方期待盡可能低調,沒有與政治人物接觸,也沒有特別強調台灣希望與美國站在一起對抗中國,「其實是非常符合美國的期待」,因此「中方怎麼回應,那是中方的問題」。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昨指出,目前沒有看到中共比較大規模演習或行動,但這並不代表國軍會鬆懈警覺和戰備的決心,在賴副總統出訪過程中,國軍會併用聯合情監偵手段,以綿密認真嚴肅的態度,掌握台海周邊所有動態,適切應處。
周虹汶 2023-08-16
洪災慘重卻神隱 學者:習近平面臨統治危機

洪災慘重卻神隱 學者:習近平面臨統治危機

中國北部洪災慘重,國家主席習近平卻神隱,被指權力傲慢。圖為重災區河北省涿州市區一片狼藉。(法新社)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杜蘇芮颱風殘餘環流造成中國北部洪患,多處橋梁遇水斷裂,疑似「吃回扣」的「豆腐渣」工程一一浮出檯面,還有洪澇後傳染病四溢風險。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遲不出面,海外異議人士指此「證明他(習近平)已經大權在握了,是權力傲慢的體現,擺拍他都不願意去了。」但也有學者指出,習近平正面臨統治危機,穩坐中南海其實反映出他對自身安危的擔憂。 水患造成的斷橋災情,包括完工啟用僅13年的黑龍江省哈牡高速公路路面,因豪雨而坍塌,行經車輛硬生生栽進坑裡;吉林省長春市鐵北二路西橋涵洞突然塌陷,一輛白色私家車遭斷橋碎片重壓。還有北京市豐台區小清河橋局部坍塌,導致橋上5輛車墜河;當局卻第一時間忙著在對橋架設藍色封板,以免民眾遠觀斷橋,網友嘲諷「皇帝的新衣。以為別人就看不到你垮掉了衣服,真的很搞笑」,「這就是偉大領袖習主席治國理政方法!」 河北省涿州受害災民怒不可抑,直斥中共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和涿州市委書記蔡煒華等官員視察災情是「做騷擺拍」、「水大的時候、沒電的時候為甚麼不來呀?弄完了你們來了。」此外,中國官方連日發布各地「如何保持健康衛生習慣」、「災後防止『病從口入』」等訊息。眼見中國首都因140年來最大降雨量導致33死、18人失蹤,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夏林茂9日坦承,該市災民正面臨飲水、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威脅,以及腸道、蟲媒傳染病等疾病流行風險,正努力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中國北部和東北部災情慘重,加上山東發生規模5.5地震,總計中國在7月間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驟增至411億8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839億元),超過今年1月至6月的經損總額。澳洲廣播公司(ABC)引述澳洲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史鶴凌報導,近期的自然災害對中國經濟造成沈重打擊,這次洪澇造成的災情如此嚴重,關鍵在於地方官員不知如何因應。 但中國官方媒體將災情歸咎於降雨、而非高層決策不力,甚至讚揚習近平7月即對防汛救災工作未雨綢繆。但總是強調「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習近平,災後僅「委派」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前往河北災區視察,網友紛紛發布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朱鎔基等人在位時親自指揮救災「慣例」照做對比。 流亡荷蘭的中國異議人士林生亮指出,習近平「做為最高國家領導人都沒去現場,或者都沒有對這個事情重視,那麼下面的人怎麼會重視?即使他們重視了,也是做個樣子給上面的人看。」但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夏明向「自由亞洲電台」(RFA)分析道,習近平正面臨統治危機,穩坐中南海其實反映出他對自身安危的擔憂,「中國現在老百姓的積怨是非常大的,如果他目前要和老百姓面對面,維穩的代價會很高。肯定要安排群眾演員,反而達不到效果還會露了餡。」 中國北京因140年來最大降雨量導致33死、18人失蹤。圖為門頭溝區的慘況。(美聯社)
周虹汶 2023-08-10
中國海外統戰 新加坡大報淪應聲蟲

中國海外統戰 新加坡大報淪應聲蟲

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指出,中國正鎖定東南亞進行僑務統戰工作,煽動東南亞國家國民效忠中共政權,公民逾四分之三為華人的新加坡尤受關注,星國第一大報「聯合早報」中文版更不時為中共謊言背書,成為北京的應聲蟲。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今年三月在北京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美聯社檔案照)   鎖定東南亞華人 影響種族團結及穩定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遂行地緣政治野心,正鎖定台海兩岸以外八成海外華人所在的東南亞,進行僑務統戰工作,等同煽動東南亞國家國民效忠中共政權,恐影響東南亞各國種族和諧團結及地區穩定。其中,公民逾四分之三為華人的新加坡尤受關注,因其近年立場日益親中,星國第一大報「聯合早報」中文版更不時為中共謊言背書,成為北京的應聲蟲。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告訴華郵,種族和諧團結是新加坡成功發展的基石,若星國華人擁抱習近平「中國夢」願景,種族團結恐毀於一旦,「一旦被摧毀,就不能再恢復了」。 5成6新加坡人正面看待中國 新加坡族群有六十二%具公民身分,九.二%屬永久居民、二十八.九%非公民;公民有七十五.九%華人、十五%馬來人、七.五%印度人、一.六%其他民族。根據美國智庫「皮優研究中心」去年民調結果,受調十九國僅三國對中國和習近平看法較正面,新加坡為其中之一;美國政治分析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基金會」調查結果也顯示,五十六%新加坡人正面看待中國。 「聯合早報」為北京謊話背書 華郵與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合作檢視聯合早報去年至今年初逾七百篇文章,發現這家少數得以進入中國的外國報媒,將官方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採謹慎中立的立場,變成「經常跟北京最刺耳的假話相呼應」,包括否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存在人權受侵犯的證據,並指香港及中國示威活動係受「外來勢力」影響。此外,該報和涉嫌侵犯維吾爾族人權而遭美國政府制裁的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商湯科技」合作,對中國市場的廣告收入也已產生依賴性;其評論版文章的作者中,更至少有兩名中國官員,但未註明其身分,僅指其為「中國時事評論員」。 聯早記者透露,該報明顯轉向是在二○一九年香港「反送中」抗爭達到高峰時,該報主要社群媒體帳號遭到封鎖,迄今仍無法訪問,被視為一種警告。據稱該報中國網站版本與在新加坡的版本不同,編輯會從中國版本中隱藏敏感新聞報導。 對此,聯早發表聲明對前述報導表示遺憾,聲稱該報觀點兼容中西方觀點,但也保持自身立場的獨特性與獨立性,目的在讓中國受眾獲取國內媒體少見的新聞與視角;該報也曾經歷過多次長期被封鎖,今後將繼續保持客觀,不被各方力量擠壓,不捲入中美博弈之中。
周虹汶 2023-07-28
美參院通過戰備儲油禁止售中

美參院通過戰備儲油禁止售中

位於美國德州自由港的「布萊恩丘戰略石油儲備」設施。(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廿日以八十五票支持、十四票反對,通過「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禁止美方因應烏俄戰爭而釋出以抑制油價飆升的戰略石油儲備(SPR)流向中國、俄國、北韓、伊朗。提案的民主黨籍參議員曼欽、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指出,此禁令有助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聯邦眾議院一月十二日也曾通過法案限制SPR售予中國政府有關實體,本月十五日剛通過NDAA,參議院預計月底審議參院版NDAA;兩院之後得開會磋商制定最終版,交總統簽署後始成法律。 但反對修正案的民主黨參議員批評,禁令「造成了解決問題且幾乎沒有政治影響的錯覺,恐弊大於利」。諮詢公司「高度資本市場」分析師索爾茲伯里研判,上述禁令「不太可能對SPR的運作產生任何系統性影響,這是在相對流動性的市場中通過競爭性的投標完成的。」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三月宣布,五月起六個月內每天釋出SPR一百萬桶以抑制油價,總計一.八億桶,致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成立的SPR來到四十年最低儲量,引發美國能源安全疑慮及反對聲浪;但拜登去年十月再宣告釋出一千五百萬桶原油入市。 美國共和黨人當時批評釋出SPR為拜登政府在十一月期中選舉前刻意降低油價的伎倆,何況去年七月出售的三千九百萬桶交易中,有九十五萬桶流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德州最大城休士頓的子公司「聯合石化美洲有限公司」(UNIPEC America),而拜登次子杭特二○一三年創辦的「渤海華美」私募投資基金公司一四年即入股中國石化;總計美國石油公司去年向中國出售逾八千三百萬桶石油,今年截至四月對中出口總量更已超過七千六百萬桶。但二○一七年川普執政時期,部分SPR也曾賣給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周虹汶 2023-07-22
涉煽動顛覆國家! 港警查扣「國殤之柱」

涉煽動顛覆國家! 港警查扣「國殤之柱」

港大學生2021年6月4日當天對「國殤之柱」靜默1分鐘。(路透檔案照)   香港媒體報導,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5日上午採取搜查行動,前往新界元朗區查扣一件與一宗「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有關的證物(取自網路),疑為六四事件紀念雕塑「國殤之柱」。丹麥籍創作者高志活當天下午獲知消息時,深感訝異不解,因港警不曾就此與他聯繫。他透過聲明表示,國安處行動無理,令人無法接受;強調「國殤之柱」是他的個人創作,無人煽動展出,不知國安處將如何拿它當證物。「國殤之柱」1997年6月4日在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初亮相,此後在香港大學展出長達24年;2021年10月遭舉報違反國安法,港大同年12月22日著手拆毀,盛傳殘骸運往元朗區港大嘉道理中心一個貨櫃內。 (編譯周虹汶)
周虹汶 2023-05-06
馬克宏效應 WSJ:台灣成關注焦點

馬克宏效應 WSJ:台灣成關注焦點

馬克宏效應餘波蕩漾 WSJ:促成台灣成為關注焦點    法國總統馬克宏本月上旬走訪中國和荷蘭期間,強調「歐洲戰略自主」及歐洲不應在台灣問題上成為美國「追隨者」,迄今仍在歐美政壇餘波蕩漾。(路透)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WSJ)18日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本月上旬接連走訪中國和荷蘭期間,不斷強調「歐洲戰略自主」及歐洲不應在台灣問題上成為美國「追隨者」,迄今仍在歐美政壇餘波蕩漾,顯示歐洲對於自身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求取平衡,而避免對台灣問題表態的做法已日漸困難,並暴露出歐洲高層對商議共同因應台灣海峽潛在危機的迴避程度,但也讓台灣面臨中國威脅一事再度一躍成為歐美政壇討論焦點。 果不其然,歐洲議會大會18日以「歐盟與中國關係需要一致性策略」為主題開會3小時,登記發言的70多名議員幾乎一面倒批中挺台。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一致強調,台海和平是歐中關係的關鍵,並直指歐盟必須因應時勢,更新調整2019年3月將中國定位為合作與談判夥伴的「歐中戰略展望」。 WSJ指出,去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蔡英文總統上月至本月初出訪友邦過境美國,中國均以激烈反應回敬;歐盟明知美中緊張局勢隨之升高,卻未祭出任何政策,歐盟各國領袖和外交部長甚至迴避就歐盟如何應對台海局勢進行任何討論,謹守馬克宏12日在荷蘭重申的「一個中國政策」原則。 WSJ指出,馬克宏友中的立場至少引出歐洲部分官員明確表態,包括上週訪中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向中國外長秦剛明確表示,「不穩定會對所有國家產生影響」,「我們正高度憂心地關注著台灣海峽日益緊張的局勢。」 歐洲外交官向WSJ透露,有一連串因素阻止歐盟適當應對台灣問題,包括擔心討論外洩引發中國反彈,或彼此對於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產生更嚴重的分歧,歐盟也少有成員國準備就衝突可能引發的經濟效應進行深入討論。但也有部分外交官樂觀認為,歐盟過去15年來已飽受危機打擊,若台灣有事,歐盟將再次迅速採取共同回應。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18日在歐洲議會大會中強調,歐盟持續在「一中政策」下呼籲和平,強力反對台海改變現狀,「尤其是使用武力」。(歐新社)
周虹汶 2023-04-19
歐洲議會大會 一面倒批中挺台

歐洲議會大會 一面倒批中挺台

歐洲議會挺台力道強烈。(示意圖,美聯社檔案照)   馮德萊恩︰對中戰略 須更新調整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根據中央社報導,歐洲議會大會十八日以「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需要一致性策略」為主題開會三小時,登記發言的七十多位議員幾乎一面倒批中挺台;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在會上一致稱台海和平是歐中關係的關鍵,並直指歐盟必須因應時勢,更新調整二○一九年三月將中國定位為合作與談判夥伴的「歐中戰略展望」。 波瑞爾︰台灣是地緣政治周圍一部分 馮德萊恩說,歐盟持續在「一中政策」下呼籲台海和平,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尤其是使用武力」。 波瑞爾則強調,台海「是世界上最具戰略性的海峽,攸關全球貿易,歐盟需在那裡出現,包括表明航行自由」,因此「台灣明顯是我們地緣政治周圍的一部分」。 波瑞爾說,台灣對歐洲的重要性不只在道德面,還有重大經濟利益,而歐盟要在全球地緣政治有角色,就必須對保障台海和平表達立場。他把未來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歸納成四個關鍵字:價值、經濟安全、台灣、烏克蘭,主張歐盟須分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據報導,歐洲議會最大黨團人民黨(EPP)主席韋柏(Manfred Weber)發言表示,「中國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 台灣人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他強調台灣攸關歐盟的價值和經濟利益,若不能保護台灣,將會毀壞民主,就像香港所發生的情況。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強調,歐盟國家對中國雖有不同利益,但歐盟整體在基本原則上卻不能分歧,「與民主政體的互相團結一致就是基本原則,包括台灣的民主」。
周虹汶 2023-04-19
白髮運動!中國大砍醫藥補貼 武漢大連爆示威潮

白髮運動!中國大砍醫藥補貼 武漢大連爆示威潮

(擷取自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推特影片)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不滿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將醫藥補貼金額大砍七成,繼八日多達上萬退休人士集結抗議後,武漢市十五日又爆發更大規模遊行示威。中國東北最大港市大連同日也有數千名退休長者聚集於該市人民廣場抗議,不畏當局「維穩」拘押或「穩控」在家,全中國各地「白髮運動」正串連遍地開花! 武漢抗議主場位在該市解放大道的漢口中山公園,上午傳出《國際歌》、《團結就是力量》等經典「革命歌曲」歌聲,偶爾伴隨「打倒反動政府!」怒吼。大批警力部署公園大門外,環伺穿冬裝、戴口罩的老人家,雙方一度推擠,幾位長者倒地,還傳警察抓走多人。中國網友爆料指出,抗議現場通訊信號受屏蔽,集會地點最近的地鐵「中山公園」站遭關閉;許多民眾突破小區封鎖,打算集合後沿著長江大橋遊行。在大連,社群媒體「推特」上的影片顯示,集會現場有人遭警察押送上大巴士。 「美國之音」指出,此為中國各地去年十一月底反對武漢肺炎「動態清零」政策爆發「白紙革命」以來,中國民間最大規模抗爭行動。中國網友告訴美國之音,「為什麼武漢抗議聲勢這麼大?武漢第一個遭遇封城,滿城血淚;一夜解封,幾乎所有人都感染了,很多老人都去世了。他們大多認為剋扣醫療資金是要將老年人逼死,減輕政府負擔。」眼見僅政府公務員完全不受「醫療新政」影響,權益亦遭剝削的未退休市民十五日和退休長者合體上街。有網友反諷,這體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過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美國「資訊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清指出,因「這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現在扣除的錢…其實都是老百姓自己交的錢。你憑什麼用政府強制令就把它奪走呢?」但「很清楚,那就是中央政府沒錢了,所以拿你的錢沒商量」,為當局過去三年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實施嚴格「清零」政策並對全民反覆進行病毒核酸檢驗之惡果,「核酸不是免費的,地方財政被掏空了」。 鑑於清零導致中國國庫空虛,李恆清預言武漢「白髮運動」將成為「白紙革命」的延續力量並在全中國形成連鎖反映,令中國政府難以招架,成為習近平重大考驗。 (圖:擷取自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推特影片,文:編譯周虹汶)
周虹汶 2023-02-16
拉脫維亞拆除俄國紀念碑

拉脫維亞拆除俄國紀念碑

  拉脫維亞以重型機具推倒首都勝利公園內的「里加解放者」紀念碑。(法新社)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半年以來,東歐國家陸續移除的前蘇聯時期象徵物廿五日又多一座!拉脫維亞當天以重型機具推倒首都勝利公園內的「里加解放者」紀念碑,該地標建於一九八五年,當時拉國為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此後每逢五月九日紀念蘇聯一九四五年打敗納粹德國的二戰「勝利日」,皆聚集大批俄裔民眾獻花;因此從拉國一九九一年獨立以來,一直爭議不斷。拉國外長廿五日在推特發布碑倒卅二秒的歷史性畫面,強調「拉脫維亞拆除蘇聯佔領里加的標誌之一。又闔上了痛苦的一頁歷史,並追尋更美好的未來。」(編譯周虹汶) 拉脫維亞首都勝利公園內的「里加解放者」紀念碑建於一九八五年,當時拉國為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美聯社)
周虹汶 2022-08-27
美兩黨參議員擬立法 台列主要非北約盟友

美兩黨參議員擬立法 台列主要非北約盟友

裴洛西座機離台,民眾在機場外揮手、目送。(記者羅沛德攝)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民主黨籍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成為美方廿五年來訪台最高層級官員,未隨團來訪的另廿六位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也於二日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此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三日預計就兩黨一致支持的「台灣政策法案」進行討論,準備將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說明了中國試圖阻止裴洛西訪台的文攻武嚇只有反效果。 跨越黨派支持 26共和黨眾議員聯名挺裴洛西訪台 共和黨上述聲明以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為首,在裴洛西二日晚間抵達台灣數分鐘後發布,表明「支持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台灣行」,強調「數十年來,含多位眾議院前議長在內的美國國會議員皆曾去過台灣」,「這次旅行符合我們美國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現在也比以往更致力投入『台灣關係法』所有內涵。」 麥康奈二日在裴洛西抵台後表示,裴洛西「完全有權」訪問台灣,他「歡迎議長展現對台灣民主的支持」,批評民主黨籍總統拜登及其幕僚試圖公開阻止裴洛西訪台的做法「不得體,且只有反效果」;另直指中方「正試圖通過武力來改變現狀」,「希望主導台灣人民的未來並扼殺台灣的民主,他們正努力建設其軍事能力來實現這一目標」。由此看來,中方「聲稱這樣的訪問是不可接受的,他們聲稱情況已發生了改變」的說法「當然屬實」,因為「中國已加大了其咄咄逼人的行動」,然而「聽到那些對咄咄逼人行為有責的人抱怨裴洛西議長的訪問,說那是具有挑釁性的舉動,這是很荒謬的。」 麥康奈上月廿六日即呼籲裴洛西無懼中國壓力,「若她現在不去了,那她就像是拱手送給中國某種勝利」;他二日盼裴洛西正式出訪返國後更正視中國軍事威脅,並於相關議題與共和黨人展開立法合作,以解決該區域不斷變化的軍事力量平衡問題。 參院外委會美東時間三日討論的「台灣政策法案」若正式通過,可望提供台灣四年近四十五億美元安全協助及用來支持台灣民主政府和民間社會,台灣也可能因MNNA身分而獲得比其他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更多的安全及貿易好處。支持該法案人士指出,這將是自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性的調整。
周虹汶 2022-08-04
華爾街日報:北京叫囂 讓裴洛西訪台勢在必行

華爾街日報:北京叫囂 讓裴洛西訪台勢在必行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二日社論指出,中國不太可能實際出手攔截裴洛西訪台專機,因那形同具有升高風險的戰爭行為。(美聯社檔案照)   拜登回應讓中方嗅出軟弱氣味 徒增行程風險 〔編譯周虹汶、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引用軍方看法,指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問台灣「不是個好主意」一事,美國《華爾街日報》(WSJ)廿二日以社論指出,此為拜登「習慣在媒體前闖禍」又一例,美方後續退縮反應讓中方看到「美國在真槍實彈的戰爭還能多堅決」,惟裴洛西「此行勢在必行」,白宮也應該努力確保拜登別再脫稿演出。另一方面,《日經亞洲評論》廿二日引述專家看法,建議裴洛西或可改在年底訪台,以避開八月中國共產黨敏感的政治時機。 美學者建議改年底訪台 避開八月中共敏感時刻 WSJ廿二日以挖苦口氣評論道,「哎呀。五角大廈會擔心中國可能擊落一架載有總統職位第三號人物的美國飛機?」該報直指美方上述反應出現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十九日強硬警告後,後者強調,「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WSJ指出,拜登廿日的回應讓中方嗅出軟弱氣味,以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廿一加碼放出「我們說到做到」的狠話,現在裴洛西若不訪台,看來就像是礙於中國壓力而退縮的決定,徒增訪台困難度。如此一來,中方將更自以為霸凌威脅手法有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也將擔心起美國能耐,其中又將以台灣最有感,因為「假如中國能夠擋下美國高官訪台,美國在真槍實彈的戰爭還能多堅決?」 WSJ研判,中國不太可能實際出手攔截裴洛西的飛機,因那形同具有升高風險的戰爭行為;但整起事件引發的公眾議論,卻讓裴洛西訪台一事變得愈來愈和中國挽回面子掛勾,讓中國因應美、台作為而採取行動的風險升高。該報認為,裴洛西「此行勢在必行」且務必順利,白宮或許應努力確保拜登不再脫稿演出。 《日經亞洲評論》則引用日本陸上自衛隊退役三星將領磯部晃一的分析,指拜登政府一向對具敏感性質的外交行程保密到家,但裴洛西訪台卻提前數週曝光,顯然白宮對此行不熱心。軍事專家直言,中國將眾院議長座機擊落,這種事根本難以想像,美軍的憂慮更多是因為該行程的公開性質。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何瑞恩在推特發文表示,若裴洛西八月初訪台,接近中共建軍紀念日的八月一日及北戴河會議,恐引發中國的極限回應。他建議,裴洛西可在八月時公開表達挺台,並承諾會在之後某個時間點訪台。裴洛西仍可在年底時以議長身份訪台,屆時就不至於引發太大紛擾。
周虹汶 2022-07-24
澳民調:逾半澳洲人 支持出兵護台

澳民調:逾半澳洲人 支持出兵護台

根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廿八日晚間發布的民意調查結果,中國若真武力進犯台灣,五十一%受訪者支持澳洲屆時出動軍力護台。圖為澳洲陸軍新兵訓練中心。(取自Australian Army臉書)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根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廿八日晚間發布的民意調查結果,中國若武力進犯台灣,五十一%受訪者支持澳洲屆時出動軍力護台;面對中國力圖成為全球舞台中心及隨之而起的全球不安,支持和美國結盟的比例也來到新高紀錄。 75%認為中國可能成為軍事威脅 儘管受訪者也有四十七%反對武力護台,但對中國的信任度創下新低。相較於四年前還有五十二%澳人對中國有信心,武漢肺炎兩年半前由中國擴散開來以後,受訪者如今只剩十二%相信中國能負責任地擔起全球事務。 受訪澳人對於國際衝突或潛在區域衝突的態度,也在近年大幅變化。根據民調,十二年前多達九十二%澳人面對國際事件仍感安全,現在掉到五十三%;相較於四年前有四十六%受訪者認為中國可能在未來廿年內成為澳洲的軍事威脅,如今七成五有此感受,創下新高。 支持與美結盟的比例則是居高不下。儘管澳人因美國前朝川普政府而減少了對美國的信任感且尚未恢復,仍有八十七%受訪者認為美軍對澳洲安全很重要;六成五相信美國在國際事務做對的事,僅次於英國、日本、法國,但不及十一年前的八十三%。 不過,多數受訪者擔心美國干預澳洲政治進程,並認為美國政治不穩定將嚴重威脅澳洲的未來。若美國在與台灣問題無關的情況下決定和中國一戰,五十一%澳洲人選擇保持中立,四十六%選擇支持美國。
周虹汶 2022-06-30
總額6千億 歐盟擴大制裁俄羅斯

總額6千億 歐盟擴大制裁俄羅斯

俄軍被控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近郊布查屠殺數百人,俄方辯稱遺體都是俄軍撤離後才出現,但美國馬薩爾科技公司3月19日和21日布查(Bucha)空拍衛星照片清楚顯示,雅布隆斯卡街(Yablonska)已有多具屍體,佐證街頭屍橫遍野、曝屍數週慘狀。紐約時報報導,3月9日至11日的衛星照片,就已出現與人類屍體類似大小的黑色物體,戳破俄國防部否認犯案,還反控烏方「假造」影像的說詞。(歐新社)   晶片、煤炭全入列   美禁俄動用外匯清償美元主權債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俄羅斯二月廿四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對平民殘殺暴行引發國際公憤,歐美多國連日來緊急討論升高對俄制裁,包括德、法、義、西、丹麥等多國加入其他歐盟國家行列,大舉驅逐俄國外交人員,兩天內已約有俄國外交官一五○人遭到驅逐;美國四日宣布,不准俄國政府動用存放在美國銀行遭凍結的外匯存底,來清償到期六億多美元的主權債務;歐盟五日向成員國提出對俄國第五波重大制裁方案,涉及雙邊年貿易額高達一九○億歐元(約六○八○億台幣),包括煤炭、先進半導體等多項產品。 德法5國驅逐150名俄外交官 路透引述消息報導,歐盟執委會昨將向歐盟成員國提出新一波對俄全面性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俄國煤、木材、化學品和其他產品進口,這些產品年進口額合計達九十億歐元;並禁止半導體、電腦、液化天然氣技術、其他電子和運輸設備等向俄國出口,這些產品年出口額合計達一百億歐元。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她也將提議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公路運輸營運商進入歐盟,「這項禁令將巨幅限制俄國工業取得關鍵產品的選項」;此外,歐盟還將實施對含俄羅斯外貿銀行(VTB Bank)在內的四大俄國銀行業者「全面禁止交易」,完全切斷這些業者進入歐洲市場。這些制裁措施,仍須歐盟廿七國同意。 俄嗆將採取對等制裁 俄軍撤離烏克蘭首都基輔郊區布查鎮(Bucha)後,當地發現超過三百具遺體,包括許多平民慘遭殺害,引發國際譴責。義大利五日宣布驅逐俄國外交官卅人、西班牙宣布驅逐廿五人、丹麥也宣布驅逐十五人,加上先前德國、法國驅逐的俄方人員,總數已達約一五○人。英國金融時報統計,自俄侵烏以來,約有至少俄國外交官二九三人遭到歐盟國家驅逐。 針對西方驅逐俄國外交人員,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麥維德夫四日晚表示,俄國將採取對等回應,屆時將對雙邊關係形成「破壞」,強調西方將為制裁措施自食惡果。俄國國會議員也草擬法案,準備對俄國境內配合西方制裁者祭出十年重刑或罰金。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將在歐盟外交高級代表波瑞爾陪同下,本週將先前往基輔會見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然後於九日參與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為烏克蘭挺身而出」活動。澤倫斯基昨日表示,他三日和馮德萊恩通話時同意,應由烏克蘭和歐盟組成就俄國戰爭暴行的聯合調查團體。馮德萊恩四日說,歐盟已做好派遣調查團隊的相關準備。 日本政府上月卅日宣布禁止對俄出口十九項高價產品,這些制裁措施在五日開始生效,期對俄國總統普廷周邊富豪友人形成壓力,包括昂貴轎車及摩托車、平台鋼琴、天然珍珠、日本產高級威士忌、手錶皆在對俄國的新禁運清單之列。 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克拉莫托斯克鎮(Kramatorsk)的居民,4日攜家帶眷抵達當地火車站,準備逃離戰火。(法新社) 國際如何就戰爭罪名起訴普廷Q&A(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整理:編譯周虹汶)  
周虹汶 2022-04-06
香港泛民議員遭拔除 累計近300人

香港泛民議員遭拔除 累計近300人

2019年11月26日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揭曉,泛民主派大勝,支持者比出五大訴求手勢慶祝。(歐新社)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香港政府上月十日起依法安排區議員重新宣誓擁護《香港基本法》及港府,本月四日輪到第三批新界東選區轄下四區共五十名區議員上陣,但港府八日宣告其中十六人議席資格遭褫奪(DQ),一樣全都是泛民主派議員。還不待公布八日最後一批七十五人宣誓結果,本屆主動請辭或被DQ的泛民議員即已累計近三百人。 四日宣誓的五十名區議員來自北區區議會、大埔區議會、西貢區議會和沙田區議會。八日當天也輪到新界西選區轄下五區共七十五名在任區議員宣誓,其中四名明確拒絕出席儀式的泛民議員已確定先DQ。 身為二○一九年反對香港政府《逃犯條例》修訂案的「反送中」運動主力,泛民派在同年底區議會改選迎來空前捷報,取得四五二個地方直選議席的三八八席。但中國去年六月底制定《港區國安法》及《二○二一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要求宣誓效忠後,原有四七九名議員的區議會驚見多達二六○名議員請辭,再排除議席早已DQ的六人,港府上月起排定其餘二一一人分批宣誓,結果香港島四區議會廿五席、九龍西及九龍東選區五十六席,分別有八席、十一席遭DQ,都是泛民議席。 面對民主派將在年底迎戰港府以疫情為由拖延逾一年的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香港民意研究所八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民主派支持者多達五十三%反對民主派參選、僅廿五%支持;受訪者不論政治傾向,四十五%認為民主派就算當選也會大多DQ,更有多達十七%認為全部DQ也不意外。
周虹汶 2021-10-09
英國會 禁止中國大使進入

英國會 禁止中國大使進入

英國議員關切新疆人權問題遭中國制裁,英國上、下議院議長14日雙雙禁止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參加議會活動。(美聯社)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六月履新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原訂十五日參加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在下議院舉辦的招待會,卻在赴會前夕慘吃閉門羹!為了回敬中方三月對七名關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權問題的英國議員進行制裁,英國上、下議院議長十四日雙雙禁止鄭澤光參加議會活動,待中方先解除制裁才放行。   英議員關切新疆人權 遭中制裁   新疆人權問題引發國際關注,西方國家三月聯合對中國發動制裁,中方則以「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為由,對包括七名議員在內的英國九名人員、四個實體施加制裁。英國上院議長麥克法爾(John McFall)和下議院議長霍伊爾(Sir Lindsay Hoyle)十四日分別跟進多名議員的抗議立場,霍伊爾更直指鄭澤光進入議會「不恰當」,但保留他在議會外與英國議員會晤的權利。   中國大使出席招待會 吃閉門羹   遭中國制裁的英國議員與政界人士樂見上述禁令,被制裁的國會議員甘尼(Nus Ghani)對此一「史無前例」之舉,表示歡迎。她說,制裁國會議員直接威脅英國民主與國會,「英國國會不會成為中國共產黨荒謬制裁的宣傳工具」。另一位被制裁的議員洛頓(Tim Loughton)說,英國國會是「議會之母」,不容許成為進行種族滅絕的中國政權的平台。   上下院議長 要中方先解除制裁   「跨黨派中國小組」保守黨籍主席葛蘭姆(Richard Graham)對霍伊爾的決定表示遺憾。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十四日則對英國議會的決定表達「鄙視和強烈譴責」,聲稱「個別英國議員出於個人政治目的干擾中英正常交往與合作」的行為,「是可恥的,也是懦夫之舉」。
周虹汶 2021-09-16
69%美國人 贊同承認台灣

69%美國人 贊同承認台灣

美國人怎麼看台灣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廿六日公布美國民眾是否力挺美軍出兵防衛台灣的最新民調,在中國武力犯台的假設下,今年有五十二%的受訪者支持美軍防衛台灣,較三月調查時提升十二%,也是自一九八二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支持度。此外,更有六十九%受訪者贊成美國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美智庫民調 首見逾半支持出動軍隊協防台灣 調查進行時間為上月七至廿六日,樣本共二○八六人。報告指出,中國二○一六年以來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導致兩岸緊張局勢升溫;與此同時,美國儘管從未對防衛台灣做出正式承諾,卻持續售予台灣先進武器,軍艦通過台海也「正常化」。在此條件下,六十九%受訪者贊成美國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六十五%認為應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五十七%主張美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65%挺台加入國際組織 57%主張美台簽自貿協定 該報告指出,如果美國政府改變現在的對台政策,大多數美國人似乎準備好承認台灣獨立。 面對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美國是否該做出防禦承諾,揚棄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五十三%認為該與台灣簽署正式的結盟協定,更有四十六%主張屆時該協防台灣。至於協防方式,五十二%主張出動軍隊,創智庫一九八二年調查以來新高。 報告指受訪者支持台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信任中國,各有三成民眾視台灣為盟友或必要夥伴,相反的有卅二%視中國為敵國、廿九%當對手。不過,對於是否軍售台灣,受訪者一半贊成、四十七%反對。
周虹汶 2021-08-28
阿富汗變天 中國難得利

阿富汗變天 中國難得利

  美軍一架C-17運輸機15日被迫超載640名亟欲逃出家園的阿富汗民眾前往卡達。(路透)     地緣政治新挑戰 北京恐與印度、俄國為中亞爆發衝突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伊斯蘭教極端組織「神學士」奪回暌違廿年的阿富汗政權,七月間曾接見該組織領袖的中國影響力引發關注。彭博指出,神學士一九九六年在阿富汗初次掌權時,中國拒絕承認並關閉大使館多年,上月卻帶頭與神學士對話,十六日更呼籲神學士政權「選擇有序權力轉移和成立包容性政府」,並「期待中方也能為此發揮重要作用」,實與中國經濟實力不可同日而語,並積極打造跨國經濟帶「一帶一路」有關。 然而,專家指出,神學士控制的阿富汗也將為中國帶來新的地緣政治挑戰,除了美國撤軍意味著將對中國形成更大壓力,北京能否在美國撤離後填補中亞的權力真空,神學士聲稱與「疆獨」組織劃清界線的承諾是否可信,都還有待觀察,情勢未必完全對中方有利。 王毅酸美「強權政治不得人心」 中國外交部十七日針對阿富汗問題連發兩篇新聞稿,證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一天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皆通過電話,聲稱「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一結局有其內在邏輯和必然性,標誌著軍事干預、強權政治不得人心,終將失敗」。至於布林肯「期待中方也能為此發揮重要作用」,王毅則反指「美方不能一方面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損害中方正當權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 中國還重提川普政府去年十月宣布撤銷「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ETIP)的恐怖組織定位,指責美方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標準」。ETIP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建立政教合一伊斯蘭國家為目標,中方上月因此要求神學士和ETIP在內的所有恐怖組織徹底決裂。神學士發言人夏亨(Suhail Shaheen)上月受訪時聲稱,儘管關切穆斯林的處境,但無意干預中國內政,顯然蓄意在新疆維吾爾族議題上討好北京。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高階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指出,阿富汗天然資源豐富,北京一直企圖在美軍撤離後將阿國納為戰略走廊,打通與巴基斯坦和進出中亞的交通要道,擴大區域貿易並引進阿國天然資源,因此阿富汗能否維持穩定,攸關中國重大利益。 葛羅斯曼認為,中國將仰賴巴基斯坦與神學士政權接觸,甚至加以控制,屆時中國與阿富汗的關係,在地緣戰略上將益發顯著。不過,中國在阿富汗乃至中亞的政經影響力增加,也可能引發與俄羅斯之間在勢力劃分上的新矛盾,也會招致印度不滿,已為喜馬拉雅山區邊界爭端而緊繃的中印關係恐將雪上加霜。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上月廿八日在天津市會見阿富汗神學士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左)。 (美聯社檔案照)
周虹汶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