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誰的「期中考試」?

誰的「期中考試」?

  一一二六進入最後三週,依目前態勢來看,並非先前有人預測的「垃圾時間」,合縱連橫,變數仍多。據稱,國民黨中央將推出廣告,訴求這次投票是對蔡政府過去兩年執政的「期中考試」。這個概念,令人聯想到,投票中的美國「期中選舉」,不過,台灣與美國的選舉,情形相差甚遠。 正在進行的美國「期中選舉」,一百名參議員之中,每兩年約三分之一改選,當選人任期六年。四三五名眾議員,則將全部改選,當選人任期兩年。參眾兩院,掌握美國立法,對總統行使職權頗有影響。例如,共和黨似乎傾向,如果掌握參眾兩院之一或兩者,將縮減援助烏克蘭、對中國更加強硬。川普日前也表示,「非常、非常、非常可能再次參選」。「期中選舉」,實至名歸,因為那是國會選舉,對過去兩年的總統表現,多少會反映在選民意向,也可能會成為下屆大選的風向球。   由此來看,這次的地方選舉,較無「期中選舉」的意涵。因為,這次選舉的範圍,係六都及各縣市層級的選舉,可能影響總統、行政院政策的立法院並未改選。換言之,所以不論選舉結果如何,對朝野的中央博弈影響有限。當然,如果在野陣營大有斬獲,尤其是指標性選區換手,對執政黨會構成政治壓力。儘管如此,它的決定性仍不及美國的「期中選舉」。 即使把這次選舉視為期中考,選舉結果的連動作用,也不能想當然耳地推論。最近的一次期中考是二○一八,當年韓流成潮,吹起民粹狂風,剛執政兩年的小英號,因公教年金改革等因應失措激發民怨,遂造成目前的地方政治版圖。期中考不及格的小英號,立即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連國際媒體都預測,二○二○台灣可能政黨輪替。然而,那次選後,國民黨被勝利沖昏了頭,習近平冒進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再加上香港民主運動的蝴蝶效應,兩年後的大選,韓流一蹶不振,小英號再定江山,韓國瑜兩頭落空。這段過程,大家記憶猶新。這也說明,充滿民主活力、外部變數的台灣,期中考未必決定期末成績,期中不及格仍有機會期末高分過關。 這次的期中考,不比上次的期中考。四年前,小英號急於改革,卻沒有政績當作基礎。如今,小英號克服驚濤駭浪,已成國際矚目的領導人物。二○二○連任成功不久,新冠疫情從武漢爆發,當時執政團隊果斷管制來自中國的頻繁春節班機,有效擋住疫情衝擊的第一波。而且,很快掌握新冠疫情人傳人,並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只可惜遭到忽視,令全球錯失防疫良機。接下來的故事是,台灣防疫得宜,口罩等防疫物資捐助他國,並維繫了半導體供應鏈,對受創嚴重的全球經濟助益良多。新冠疫情的危機,於是成為台灣的轉機,台灣成功的故事,在國際上令人眼睛一亮。現在,選舉到了,在野陣營忙著改寫歷史:要疫苗沒疫苗,要口罩沒口罩,要快篩沒快篩,完全不提北京「趁疫謀台」諸舉,包括多國火速馳援被中國阻斷疫苗來源的台灣。結果,台灣被譽為全球民主防疫典範,而對岸的專制防疫初期似乎見效,後來的封城清零卻民怨四起、經濟遭殃。以兩蔣傳人自居者,尤其應該感到羞愧,因為過去六年,小英政府拒絕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堅守兩蔣遺訓:在國際上堅守民主陣營。台灣在地緣政治演進中「維持現狀」,也讓北京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昭然若揭,從而增加抗中保台的外援。 話說回來,民進黨政府也不是盡善盡美,在野陣營提供的批評,值得大家參考,這裡不必贅言。我們只想建議,如果在野陣營主張,應對小英政府嚴加檢驗,那麼,選民也應對在野陣營的地方「同志」嚴加檢驗,用同一標準對他們「期中考試」,論文、黑道、廉潔、政績等不能「黨同伐異」!甚而,過去兩年,從防疫到共軍擾台常態化、圍台軍演,在野陣營、藍白兩道的表現如何?如果有所謂的「期中考試」,絕對不是執政黨的專利!至於這次選舉總成績,主要後續觀察重點可能在於:一,蔡總統左右黨內提名的實力變化;二,國民黨會不會產生共主;三,柯文哲更上層樓的能量增減;四,政治圈外人角逐大位的空間;五,武力脅迫飽受民主國家批評,習近平如何具體化二十大後的對台政策。未來的劇本展開,且拭目以待一一二六揭曉。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1-09
這場選舉中的怪現象

這場選舉中的怪現象

  上週末,首場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登場,為冷清的選局增添一些熱鬧氛圍。不過,選民在充斥負面、假訊息的氛圍下,期待候選人進行理性的政見辯論,顯然落空了。首都市長選舉本應呈現高品質問政理念與政策方向,實際上仍然無法超脫選舉利益的泥淖,政見不受重視,部分候選人一味抹黑,完全背離事實,令人失望。易言之,如果這場辯論是各地選舉亂象的縮影,台灣民主將很難獲得提升;尤其,專制中國威脅當前,若是選舉未能促進團結與進步,台灣的安全堪憂。 此次選舉最令人不解的第一個亂象,就是對防疫政策的檢討,尤其是對本土疫苗高端的瘋狂攻擊。起源於中國武漢的COVID—19,是世紀大疫,跟以往人類遇到瘟疫一樣,都不知如何預防與治療,因此死亡人數極為驚人;據稱,上世紀初西班牙流感大約帶走了五千萬至上億人的生命,甚至比一戰戰死者更多。故而,疫情的爆發是大劫難,人們除了找尋解方,更應學會謙卑與悲憫,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所稱︰「對抗瘟疫唯一的方法是正直。」因為疫情會呈現人性中的光明面與黑暗面的矛盾;善良會戰勝瘟疫,邪惡則會加劇疫情的混亂與恐慌。所以正直才能對抗瘟疫。今日疫情正在消逝,回顧這一段艱難的抗疫時刻,台灣防疫從疫情嚴峻時的「清零」,連續出現確診「加零」的小確幸,到病毒不斷變種,漸趨流感化時改採「與疫毒共存」,與時俱進的防疫政策,讓台灣將要走完疫情生死劫,回歸常態,在在獲得國際社會肯定。台灣防疫成果卓越,靠的是全民高水準的公衛意識,以及指揮中心與全國醫療人員犧牲奉獻的正直人格。如今在疫情的最後一哩路,人性的邪惡依然在發酵。那些心中只有選舉利益卻失去人性的政客,猛打幾乎無可挑剔的防疫政策,要對防疫算總帳。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人還包括疫情爆發之初,要求政府必須獎勵國產疫苗,以及不管價格多高都要買到疫苗的藍白政治人物;這些政客一旦參加選舉就統統翻臉不認帳,即使指揮中心公布高端疫苗在全年齡層預防中、重症跟死亡的保護力都超過九成,僅次於BNT,優於莫德納、AZ疫苗,可說是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國產疫苗。但是政客仍然裝睡叫不醒。全世界恐怕沒有一個國家的政治人物會如此瘋狂的攻擊、抹黑國產疫苗。這種選舉亂象呈現部分政客已經失去判斷力,一再顛倒是非,令人憂心。 這次選舉的另兩個亂象,就是爆料成為主旋律,以及親中政黨政客對中共威脅的態度不敢表態,甚而偽裝成反戰的和平主義者。任何民主國家選舉難免都會出現爆料,意圖摧毀競爭對手的人格、操守與能力,但這方面只能當作插曲,最主要的勝負點,仍應在理念與政策的論辯。然而,這次選舉彷彿大家都不談政策,只會拚命爆料;其實,即使爆料也不能有雙標,只適用於對手,卻對己方免疫。此波爆料由論文抄襲開始,到最後成了相互爆料的一團混戰,政客的論文抄襲比比皆是,但學校審查標準不一致,以及有人因此被迫退選、辭職,卻有人堅稱沒有抄襲,不願認錯,搞亂了民眾的認知。選舉的選賢與能功能也無從發揮。這無疑是選舉最大的缺憾。另外,國家認同的錯亂,尤其中共軍事威脅加劇,部分政客卻不敢批判中共,只會噴一些身體內「有抗共保台DNA」的口水,企圖唬弄選民。政客不是演員,尤其在攸關國家安全與利益的議題,應該清楚表態,才能向選民負責。而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主張統一(即被併吞)亦屬言論自由範疇,只要能過民意這一關,就能贏得選舉勝利。最怕就是,明明親中卻假扮愛台、明明畏戰卻指責政府挑釁要讓人民上戰場。如此欺瞞民眾,就非正直者所當為,難怪一直糾結在疫情的負面情緒中。 這場選舉,有人戲稱高端是另類候選人,所受到的攻擊為所有議題之最。實際上,沒有人會被強迫施打高端疫苗,再者,高端疫苗畢竟是全球少數研發成功的疫苗,再經一年半的檢驗,證實它的保護力絕不亞於其它國際知名疫苗,不知藍白政客為何一再找碴,而且所有的攻擊點幾乎都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這造成一種奇特現象,就是批評高端的人,都是沒有打高端的人;更可笑的是,打高端疫苗,必須有PCR的證明,才能入境日本;絕大多數打高端疫苗的人並不在乎,卻有一些沒有打高端的藍白政客在替他們打抱不平,藉機大罵執政黨。藍營過去曾有炮製「宇昌案」的前科,重創了台灣的生技產業。這次故伎重施,能否得逞未可知,但對台灣正蓬勃發展的生技產業,又將是一大打擊。選舉選到除了罵高端、窮爆料、假反戰,再無正面議題可談,這是台灣民主的危機。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1-07
台灣終究要「跟中國說再見」

台灣終究要「跟中國說再見」

  中共二十大落幕,「習始皇」的紅色帝國誕生;一小撮習近平的近侍掌握了國家機器,意圖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共同富裕」之名,帶領中國回到「打砸搶」,與天、地、人鬥,其樂無窮的毛澤東時代。世界工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再走向市場,而是回到「再分配優先於成長」、「國進民退」、「內循環優先於全球市場」的計畫經濟框架裡,令世人震撼。而在習帝國外擴與經濟下滑的趨勢中,台灣位於中國與西方國家對抗的前沿,勢必面臨更多嚴苛考驗,尤其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衝擊,如何因應是台灣不可逃避的最重要課題。 中共二十大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習近平帝國不但具有強烈意識形態偏執,更充滿侵略性,以中國擁有的軍力,將會帶來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對於那些曾經在歷史上屬於「大中華圈」,而現實上已經獨立的國家,或者部分主權爭議的地區,恐怕都將籠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惡夢之中。民族主義可以轉移內部的政治危機與社會不滿,經常成為獨裁者操控的民粹武器,以鞏固個人權位;至於戰爭帶來的浩劫,從來不是統治者的考量重點。除此之外,習近平打破鄧小平立下的「領導人任期制」與「集體領導」,並企圖清除西方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毒素,回到計畫經濟與黨國資本的「理想世界」。尤有甚者,習的核心圈完全排除具有財經專業能力的官僚,要求政治效忠的「紅」重於才幹的「專」;例如此次「入常」的李強執行上海封城,蔡奇則在北京清除低端人口,皆為爭議性人物,卻為習近平欣賞拔擢,直衝核心。這樣的習核心圈組成,印證習近平並不重視財經幹才,因此多數研調單位評估中國快速成長的時代不再,以後低成長會成為常態;加上「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符令祭出,阿里巴巴、騰訊等民企大咖立馬被捐輸五百億、一千億人民幣,從「改革開放」中致富的富商們似乎充滿罪惡感,不是成為待宰的羔羊,就是變賣資產,移居海外。一時之間,最具創造力與生產力的民企只能苦撐待變,或者等著國企的接收,中國市場充滿了政治風險,不再是吸引外資與龐大市場商機所在。因此習帝國走上歷史舞台後第一個股市交易日,追蹤在美掛牌數十家中概股走勢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盤暴跌十四.四三%,創下二○○四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香港恆生指數收盤重挫逾千點,跌幅高達六.三六%,寫下○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遭到外溢效應影響的台股,也跌跌不休,由高點下跌約六千點,猶未能止跌反彈。這些都反映投資人對「紅勝於專」、窮兵黷武的習帝國的強烈疑慮。 坦白說,習帝國的經濟崩潰已成定局,但是對中國有高度經貿依存度,以及以中國為最大海外生產基地的台灣,幾乎不可能不受到連累衝擊。例如我九月出口衰退,對歐、美、日只有小幅衰退,但對約佔我出口四十%的中國與香港,出口跌幅卻高達十三.三%,表現最為疲弱。另外在金融市場方面,台灣經濟基本面仍然表現良好,但台幣卻一再貶值,台股也一路跌跌不休,儘管美股四大指數皆有明顯反彈,而跌逾三成的台股卻仍反彈無力,顯見台股重挫,不僅是受到全球消費需求疲弱影響,更重要的是,受到與中國高度經濟連結,以及習近平日益明顯的武力併吞威脅所致。而解開此一鎖鏈的解方,乃是加強與歐、美、日的科技產業連結與投資,才能降低中國的不利影響,真正走出自己的路。其實,台灣的「經濟去中化」,已有顯著成果。今年上半年台灣對新南向投資金額二十.六五億美元,首度超越對中國投資金額的十七.九六億美元。二○二一年前十一月,台灣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占對全球投資比重超過三十七%,明顯超過對中國投資的三十四.六%。中華徵信所統計,今年第一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新南向轉投資收益高達一六二一.八○億元,超越中國轉投資收益的一○二六.四五億元。而今年至今對中國出口已不及四成,明顯降低很多。同樣的,對歐、美、日的投資與貿易皆有具體成果。 「遠離中國」已成為西方國家的共識,這不僅是出於價值觀與制度的選擇,亦是保障利益的務實舉措。台灣在地理上接近中國,這是地緣政治上的不幸與風險,無可奈何的宿命。地理、文化、語言的相近,也促成經濟自然連結,在在種下了今日台灣與中國必須斬斷的孽緣。「遠離中國」是台灣浴火重生的必要蛻變,「經濟去中化」確實很難,但是為了避免災厄,以及保障子子孫孫的幸福,台灣終究是要「向中國說再見」的。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31
胡錦濤這個啟示錄

胡錦濤這個啟示錄

中共二十大,前總書記胡錦濤被架離會場,顯示習近平的任期,恐怕會比三任長很多。約略同時,英國首相特拉斯因經濟政策大失人心,上任四十五天便宣布辭職,前財政大臣蘇納克成為英國首位印度裔首相。民主體制,總統制的定期改選,內閣制的快速換檔,有利於反映民意、調整政策。相對的,像中國那樣的一黨專政、一人獨裁,很容易犯下「偉大的錯誤」。危機處理,孰優孰劣,答案不問可知。可以說,未來,習近平的真正檢驗是危機。 「胡錦濤下場」那一幕,堪稱二十大全劇的畫龍點睛,接下來的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人大政協主席可能人選,都成了無關緊要的議題,因為那一幕象徵力十足,習近平權勢熏天,不容任何挑戰者,明年兩會以後,腥風血雨的整肅,鬥垮鬥臭另一個薄熙來,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慣例」,幾乎被習近平悉數打破,他自認是新規則制定者,而非舊規則遵守者。在國際上又何嘗不然?就像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把抗議者抓進去打的外交戰狼所言:這是我的責任! 中共二十大,前總書記胡錦濤被架離會場,顯示習近平的任期,恐怕會比三任長很多。(AFP)   習近平長期掌權揭幕,給人的第一印象,與其說是太平盛世,不如說是內外交迫。習近平第三任的起手式,在專制國家內是家常便飯。值得觀察的是,經過改革開放、對世界開放,中國人民所享有的機會,正在被習近平收回去。封城清零,民怨四起,也許壓得下去。經濟下滑滋生的社會矛盾,可能會持續腐蝕「一人專政」的基礎。不過,民主世界仍要小心,這意味著中國離和平崛起更遠了,中國、戰爭這兩個名詞的關係更緊密了。接下來的中國,外戰、內亂在所難免,複合型挑戰更大。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為烏俄戰爭焦頭爛額,不願看到中國發動的另一場戰爭,乃至新的朝鮮半島戰爭。可惜,習近平想的不一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乃是他終身掌權的正當性基礎,為此,不惜一戰、不惜代價。台灣是他的首要目標,但若以為台灣便可以滿足他的胃口,而稍有張伯倫「姑息主義」思維,如馬斯克對烏克蘭、台灣之倡言,不久一定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觀察一個決策者,應從他使用權力的方式來掌握他的本質。過去十年,對內增加壓迫性,對外增加侵略性,是國際看到的習近平行為模式。二○一八,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二○二○,利用全球疫情制頒香港國安法;今年二月,中俄聯合聲明,偽中立暗挺普廷入侵烏克蘭;八月,以裴洛西訪台為藉口圍台軍演;遑論國進民退、抑鄧崇毛、共同富裕等「返毛現象」,在在令國際感受到戰狼出征的寒風。但願,以往總是認為事不關己的國家,通過二十大認識到沒有人是局外人,習近平連胡錦濤都狠下心了,他與任何國家的競爭、衝突、戰爭也不會有所懸念。尤其是,習近平的字典裡,只有殲滅,沒有競爭。 受全球化影響,西方與中國、俄羅斯的關係盤根錯節,歐洲能源靠俄羅斯、市場靠中國,而美國的民主紛亂與企業垂涎專制國家市場,遂令習近平、普廷深信「東升西降」、「中治西亂」。最令人擔憂的是,西方的領頭羊美國,川普(共和黨)執政時傾向「友俄防中」,到了拜登(民主黨)傾向「友中防俄」。殊不知,中國與俄羅斯,經過習近平與普廷之專制結盟,早已打破美國兩黨「離間中俄」之戰略思維。假使,民主、共和兩黨,繼續對中俄取捨懷有幻想,恐將難逃「戰略漂流」之惡果。 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反覆,以及民主國家出現威權浪潮,乃是習近平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利環境。美國帶動西方對中國戰略圍堵、晶片戰爭,也許縮小了普廷恢復帝國榮光、習近平追求強國崛起的規模,不過,一如普廷之於烏克蘭,即使歹戲拖棚依舊可以耗下去,習近平強國夢縱令受阻,還是行有餘力經營亞太勢力範圍,擠壓美國的霸權地位,改變美中世紀馬拉松之勢力消長。台灣,在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決戰中,很像「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的「阿基米德支點」。問題在於,被挑戰的西方領袖,能不能制敵機先。 歐盟的主要國家德國、法國,至今對普廷、習近平依違之間,領導特質、商業利益是制約因素。一一○八的期中選舉,則是拜登、民主黨的變數。如果這場選舉結果,揭開美國國內新的政治紛擾,甚至令人產生二○二四的不確定性,導致美國政策再度轉彎,普廷與習近平的共伴效應,恐怕更不可小覷。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27
台灣這個歷史博物館

台灣這個歷史博物館

  上週,民進黨籍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在立法院表示,轉型正義要堅持,但他已多次表達反對拆除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像」。民進黨二度執政,高喊轉型正義,但最高威權象徵如如不動。反倒是,二○一八成立的轉型正義委員會,已經在今年五月三十日解散。以蔣氏第四代之姿,蔣萬安則當仁不讓地競選首都市長,對家族歷史無愧於心。民主已成主流,威權餘緒瀰漫,並存於民主台灣。 圖為位於石門水庫蔣介石銅像。(資料照)   「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蔡英文總統當選後的起手式,似乎已可預見這種局面。不過,李登輝也重用李煥、郝柏村,陳水扁當選後仍拜會威權象徵人物。李扁蔡這方面的妥協,與其說是政治性格的軟弱,不如說共同體現了台灣政治時空的交錯重疊。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交錯重疊的東西越來越多,許多問題陷入互相牽制的困境。於是,台灣成為一種歷史博物館,最特別的是,館藏品不是以遺跡存在,而是以活化石的狀態存在。這個歷史博物館,充滿不同方向的行動者。 最近,外部的行動劇場,也讓這個歷史博物館更加熱鬧。五十年前,中國對統一台灣,沒有急迫感,真相是,無能為力。但這種態度,約從中英談判香港主權回歸開始有所改變。到了習近平,某種預約時間的武統論成為主流。二○二七常被提到,那是習近平第三任結束、邁向第四任的關卡。如果,尼克森主義為中美關係奠定了「超穩定結構」,那麼,習近平顯然在挑戰這個結構。川普接收到這個訊息,中美關係開始逆轉,美中台三角關係也為之失衡。習近平,揚棄改革開放、和平崛起,導致川普到拜登也揚棄對一中原則的「認知到」、「不表異議」。隨著習近平對台灣咄咄逼人,美國也不惜亮出台灣主權中立的立場,強調台灣獨立與否由台灣自己決定,堪稱對北京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再平衡。 這樣的現實情境,把台灣倒帶回二戰終戰後的現代史開端。一九四○、五○年代之交,蔣氏黨軍來台接受日軍投降、國共內戰失敗蔣氏政權轉進台灣、韓戰爆發毛澤東即出兵抗美援朝,瞬息萬變促使美國由放棄轉為支持蔣氏擁有中國代表權、默認其有效統治台灣、舊金山和約沒有明定台灣歸屬。一九七○年代,基於聯中制蘇,美國將台灣與中國和平統一懸為一中政策的基礎,五十年不變。到了後蔣時代,出現台灣民主化的變數。台灣民主化所激發的自決活力,經常遭到來自華府、北京的雙重壓力。 過去十年,習近平讓事情起了變化。馬英九,二○○八上任,九二共識、終極統一,成為兩岸關鍵詞,台海相對平靜。不過,二○一二,習近平大位到手,歐巴馬「重返亞洲」,也透露了美國政策調整的風向。二○一五,太陽花運動後上場的馬習會,其所吸引的國際鎂光燈很快就黯淡了。二○一八,川普發動對中貿易戰,中美「超穩定結構」正式瓦解。而二○一六,蔡英文當選,民進黨完全執政,兩岸距離漸行漸遠,台美關係漸入佳境。經過二○二○開始的全球疫情,台灣的民主防疫成功典範、可信賴的半導體供應鏈、北京趁疫謀統的軍事冒進行動,尤其是今年二月的烏俄戰爭,伴隨著習近平對內統治的「返毛現象」,終令台灣獨立又被視為一種想像。 五十年風水輪流轉。一九七一,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解決了國共的中國代表權之爭。一九七二,以發展中美夥伴關係出發的上海公報,美國「認知到」、「不表異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的重點在於,和平解決兩岸分歧。交由國共和平解決,其實是一種拖字訣。到了後蔣時代台灣民主化,台灣人民掌握自決前途的話語權,加上北京露出武統的真面目,自我否定和平崛起的假象,美國的兩岸認識論不得不隨現實而調整。美國的調整,造成西方的羊群效應,兩岸認識論又快速回到七十年前。只不過,當時的交還日本、交還中國、聯合國託管、獨立、公投等諸多想像,目前在民主台灣,這些選項已經剔除不少。 二二八、白色恐怖、林義雄滅門慘案、陳文成陳屍台大案等等,傷口尚未復原,卻有大敵當前,二三○○萬人需要在中華民國或台灣的拉扯中凝聚共識。於是,台灣這個歷史博物館,成為一種罕見的過去/現在/未來複合型進行式。這樣的總體相,也讓台灣成為二戰、冷戰結束至今「活著的歷史」。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19
改正與中國愚蠢的交往政策

改正與中國愚蠢的交往政策

中共二十大集會之際,美國頻頻出招。先是美國聯邦貿易代表戴琪七日批評中國「國家指導的不透明產業政策」,美國將採取新做法,以維護國家安全。當天,商務部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技術的全面新措施,除非得到特許,美國企業不得向中國供應先進計算機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相關產品;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等三十一家企業及機構旋即列入「未經核實」清單,美國廠商須經查核許可才得對其出貨。白宮再於十三日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中國是對全球秩序最大挑戰,「今後十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時期」。情勢至為明顯,美中兩國的競爭與對抗已尖銳化。 拜登政府的半導體新管制最具震撼力。受到限制或禁止的,不只美國公司,也包括使用美國技術軟硬體的外國廠商,效力是全球性的。廠商之外,美國公民及持有綠卡的工程師、科學家也不得協助中國製造晶片,即使在中國製造不受管制的設備亦然,中國半導體業人事雞飛狗跳。由於管制措施空前嚴厲,產業斬首、科技脫鉤、拜登絞殺…等說法紛紛出籠,費城半導體、台積電等相關股票行情重挫,已進入空頭市場的國際股市雪上加霜。習近平被迫在二十大開幕講話回應,宣稱要「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美國聯邦貿易代表戴琪(中)七日批評中國「國家指導的不透明產業政策」,美國將採取新做法,以維護國家安全。(歐新社)     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的全球策略,據《紐約時報》報導,經過數月籌劃與交涉,有謀而動。其緣起,在情報部門去年十月指中國正運用高速計算和人工智慧,發展隱形及超高音速武器,並試圖破解美國政府最高加密等級通訊,美國遂積極構思如何出手。今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國加緊對台灣軍事脅迫,增益美方憂慮;七月間中國中芯國際聲稱可產製七奈米晶片,美方行動急迫感激升。美歐經濟制裁俄羅斯,雖因俄國以能源反制而效果打折扣,但制裁對普廷的作戰能力造成了重大打擊,美方因此找到以自身對全球技術和供應鏈的影響力當武器,大力限制中國技術之計。 美國警覺並採取行動,早已有之,如今更具體而全面。出手之前,川普時期美國就與荷蘭、日本協商行動,拜登政府持續並擴大與南韓、英國、以色列協調。由於各國顧慮中國報復,美國最終決定單獨行動,但新管制涵蓋外國公司,不啻為各國實質排除疑慮。其間,商務部、國防部、能源部和國務院跨部會規劃,並與業界諮商。 於是,有如世人所見,從《晶片法案》、晶片四方聯盟、對中國禁售高階晶片和製造軟體到全面管制,都顯現美方決心要讓中國技術追趕不上。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以「小院子、高圍欄」形容管制關鍵技術:「基礎技術的控制點須在這個院子裡,圍欄要很高,因為競爭者不應利用美國及盟友的技術來破壞我們的安全。」中國去年進口四千億美元半導體,高度依賴外國晶片,且技術落後三代,是美國得以發動半導體攻勢的基礎。 美國使出嚴厲的半導體圍堵措施,反映對中國政策的重大轉變,如今正極力矯正從尼克森、季辛吉一九七○年代以來的錯誤。當初盤算,聯合中國以制衡蘇聯,並透過經貿開放改變中國政治社會的如意算盤完全失敗,反而加深了共產中國的專制獨斷。同期間西德總理布蘭德(Willy Brand)也犯下同樣錯誤,一廂情願試圖以「透過貿易促成改變」(Wandel durch Handel)讓中蘇兩國因經貿對外開放、融入世界經濟而促進民主法治。 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今年二月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指出,美國誤判中國國力壯大後會走向民主,是「戰略上一大失算」。他指出,不僅美國,台灣、日本、南韓都促成中國經濟崛起,招來自身地緣政治的重大威脅;「美國因為這一愚蠢的交往政策,替自己製造勁敵」。 米爾斯海默所言,信而有徵。一九九○年代,台灣不少廠商大舉西進中國,導致國內生產、投資相對下降,產業遭磁吸而空洞化,經濟成長動能弱化,成長率趨緩,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二○○三年被南韓超越。更大的惡果,經濟、軍事崛起的中國併吞台灣野心益形張狂,侵擾脅迫成為日常;米爾斯海默指出的美國愚蠢錯誤,台灣同樣犯了,而且傷害更大。 如今,美國川普、拜登兩任總統從貿易、科技、安全戰略著手,調整改變與中國交往政策,德國也有「『透過貿易促成改變』時代已經死亡」的呼聲;台灣見賢思齊,以積極作為匡正向中國傾斜的愚蠢和錯誤,不容怠惰。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18
馬斯克們的幻想曲

馬斯克們的幻想曲

  普廷入侵烏克蘭,習近平圍台軍演,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影響所及,加速瓦解所謂的一中神話。民主陣營力挺烏克蘭,同時嚴防北京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習近平乃台海、甚至國際的麻煩製造者,已獲國際認證。但在國際、台灣,仍有人為中國推銷一中原則,堪稱世界奇觀。 台海緊張,有點外熱內冷,十分諷刺。台灣有人恐嚇人民兵凶戰危,卻口口聲聲替戰狼辯護,癥結在於他們信仰「同屬一中」。而台灣的主流民意,一直沿著「中華民國來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中華民國」持續演進;國際的最新動態,亦從「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維持台灣獨立於中國現狀」,走向「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在有關獨立問題上,台灣自己做決定,我們不鼓勵台灣獨立,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拜登的表態,清楚解釋了所謂的美國不鼓勵台灣獨立,並不是反對台灣獨立,而是由台灣自己決定。當然,台灣也要審時度勢,但至少國際氣氛已今非昔比,中國以武力答覆國際所期待的和平,促使越來越多國家重新平衡對中政策與對台政策。 不僅台灣內部有雜音,美國為首的西方也有雜音。季辛吉表示,烏克蘭應該對俄羅斯讓出領土,而且,美中應避免在兩國外交關係中把台灣置於中心。馬斯克主張,讓台灣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以免台海發生衝突,全球經濟會損失三十%。凡此,與其說是基於國際和平,不如說更令人懷疑其「投資眼光」。先前,馬斯克也主張,烏克蘭割地給俄羅斯換取和平。如果普廷依舊不滿足,難道要繼續割地?中國已從機會變成風險了,還貪圖它政經不確定的市場,豈非置自己的企業於險境? 馬斯克主張,讓台灣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以免台海發生衝突,全球經濟會損失三十%。(法新社)   台灣那批中國協力者,其「投資眼光」也與眾不同。他們反對「特別行政區」,也反對「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台灣」也不行,遑論「台灣獨立」。戰狼當前,他們斥責「抗中保台」是意識形態、義和團。尤其是,幾未指責戰狼在國際全面出征,反斥民進黨把人民帶向戰爭邊緣,任何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簡直把戰狼打扮成受害的綿羊。其實,「他們的中華民國」,本質不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所以力斥「台灣國慶日」),而是極力為「同屬一中」保留方便法門,也就是,讓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套牢於「國共內戰」、「中國代表權」的框架。直白地說,就是「反獨促統」。而國際的地緣變化,卻襯托出那些人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應聲蟲。一如馬斯克的「特別行政區」,只獲來自北京的按讚。不過,掛羊頭賣狗肉的「一國兩制」,不會令人想到台灣的未來,反倒提醒大家香港的過去。 香港的「一國兩制」,原本是誘降台灣的示範。二○二○,香港國安法,二次回歸,這個騙局就結束了。香港,台灣,本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是二戰後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自成一國。更深層的背景是,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卻不具地緣政治的特殊性。故香港回歸中國、二次回歸,不致產生國際戰略災難。而台灣,自一九五○韓戰爆發、中國「抗美援朝」,麥克阿瑟的台灣說帖,便立下「存於友好國家之手」的戰略定論,「提出阻止共黨掌握之方案,作為美國對台政策之基礎」。這個久大的戰略觀,歷經尼克森主義之沖刷,中國改革開放、和平崛起之幻象,至今尤顯歷久彌新。「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關係法」,都在見證這種戰略觀的洞察力。 川普從政前,有一句房地產投資名言:「地段!地段!地段!」(Location!Location!Location!)頗能用來形容台灣的戰略價值。日昨,蔡總統在國慶大會演說:「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確實,面對中國威脅、「去全球化」、「疫後重新啟動」等挑戰,台灣必須在主觀上打造更堅強的國力,以立於不敗之地。而被視為印太民主領頭羊的台灣,除了在全球民主退潮之際急流勇進,更當在國際結構轉型的不確定中,扮演好印太戰略之錨的地緣角色。「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取決於台灣能給新的世界更多幫助。而從內部的「威權到民主」,到國際的「冷戰、後冷戰、全球化、去全球化」起伏,堅守「民主陣容」、壯大「民主堡壘」,幾乎可以確定是台灣與盟友的共同結論,任何幻想曲很快就會劃下休止符。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13
美國科技不再養虎為患

美國科技不再養虎為患

  美國上週五(七日)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技術的全面新措施,除非得到特別許可證,美國企業將不得向中國供應先進的計算機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其他產品。在中共二十大即將開鑼之際,拜登政府此舉顯示,美中兩國的競爭與對峙,已然進入科技脫鉤的具體階段,中國的經濟、武器發展和軍事應用將受明顯衝擊。 美國強力舉措是以川普政府打擊中國電信大咖華為的規定為基礎,禁止跨國企業把使用美國技術、機器或軟體的產品賣到中國。最終可能讓主要學術機構和阿里巴巴、騰訊等網路公司無法獲得所需零組件,打造先進數據中心和超級電腦,進而阻撓中國開發強大數位計算技術能力,這是許多領域創新的基礎,包括生物科學、人工智慧和飛彈工程等。 從而,經濟上,美國不希望中國晶片廠利用來自美國或盟國的技術製造晶片,也不願中國企業成為全球供應商。政治上,美國關切並出手抑制中國利用先進網路系統,監控政治異議人士和少數族群。軍事上,美國質疑中國故意模糊界限,把人工智慧、大數據、超級電腦技術、航太技術和量子計算軍民混合應用,推動軍事現代化,尤其超音速武器、核爆等發展。兩個月前,中國恐嚇台灣的軍事演習,烏俄戰爭中與俄國結盟的舉動,都提升了美國加強技術監管的必要性。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事務次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就此直接點明,「我們竭力保護國家安全,防範有軍事應用的敏感技術,被中國軍方、情報與安全單位取得」。 拜登政府此舉被視為一九九○年代以來,美國向中國輸出技術最大的政策逆轉,凸顯華府積極減緩北京在技術與軍事領域的擴張。事實上,美國商務部七日已劍及履及,把中國最大記憶體代工廠長江存儲、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三十一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列入「未經核實」(unverified)貿易清單,指其直接威脅美國晶片業,規定美國廠商須經查核許可才能對其出貨。不僅商務部有所行動,國防部日前也把無人機製造大咖大疆創新、深圳華大基因等廠商列入黑名單,連同早先已入列的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都凸顯美國決心以高科技及核心技術脫鉤,抑制中國軍民混用的手法。 必須強調,美國嚴重關切的,不只是最精密、尖端技術的半導體,也關注製造中階晶片的中國廠商,因為中低階晶片仍是武器等軍事用途的關鍵部分。美國對科技技術輸出及移轉中國的政策轉向,加上九月間《晶片與科技法》已祭出先進技術企業禁赴中國設廠十年的規定,勢必衝擊中國晶片相關產業和應用。各方估計,這將使中國晶片製造倒退數年,或如《金融時報》所說,「打回石器時代」。 美國聯邦眾議院29日通過晶片法案,扶持美國製造;經濟部表示,樂見台廠全球布局獲在地資源,不過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先進製造中心。(中央社)   以「自主創芯」自任的中國,對美國新限制自不以為然,指其「違反國際經貿規則」、「科技霸權」。現實是,中國在人工智慧等若干領域雖不再明顯落後美國,但這些技術主要仍依賴跨國廠商設計製造的先進晶片。科技產業界也關注,美國的禁令和制裁能有多大衝擊?同樣是《金融時報》的報導,遭美國制裁兩年後,華為業績驟降,失去網路設備及智慧型手機霸主地位,創辦人任正非證實,公司生存已受威脅。此外,拜登政府據報導可能加碼,封裝測試將列入下一波半導體產業管制目標。 從川普到拜登,對中國科技輸出和移轉的重大轉向,突出美國不再坐視科技的養虎為患。中國多年來以其經濟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市場商機,誘使跨國企業交換技術移轉,就廠商個別短期來看或屬合算,長期和整體而言卻得不償失,釀成安全和產業後患,危及產業自身和國家利益。習近平的野心和專斷,讓世人見識共產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禍害,國際民主社會對其不再姑息,反映於民意及政府作為。 我國在這方面沒有姑息養奸的奢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指出,投資中國的台商已有二十五.七%把部份產線或採購移出中國,其中六十三.一%轉往東南亞,台商與中國關係正以十年前無法預測的方式減弱和重塑。台商過去三十年大膽西進,也許讓部分業者獲利,但台灣把絕大數量投資雞蛋放在敵對中國這一籃,助長中國經濟、軍事崛起,以致國家安全如今飽受脅迫,是養虎為患的具體例子。美國已採取科技脫鉤的果斷行動,身為中國首要併吞目標的台灣,自應見賢思齊,加緊應有作為。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11
面對假借「民族偉大復興」的惡鄰

面對假借「民族偉大復興」的惡鄰

  俄羅斯總統普廷九月三十日在克里姆林宮簽署條約,正式啟動併吞烏克蘭四個佔領區的程序。普廷不僅視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如無物,且將已七個月的烏俄戰爭大幅升級,使這場侵略戰爭進入前景難測的階段。普廷的作為,是典型的大國霸凌、侵略鄰國,其間所暴露的野心與蠻橫,所使出的手段與藉口,對於同樣面對惡鄰併吞威脅的台灣,有諸多值得關注及警惕之處。 普廷簽署條約,宣稱是以烏克蘭的頓內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札波羅熱四州公民投票,有八十七%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為基礎。其中,頓、盧東部通稱頓巴斯,二○一四年後已為親俄勢力控制,頓州同意票達九十九%;赫、札是俄國新佔地區,四州人口都以俄裔為主。經此運作,烏國至少有十五%領土遭其併吞,連同二○一四年已被吃掉的克里米亞,烏國鄰接俄國的東及東南部江山盡去。 領土遭強鄰併吞之際,奮戰不已的烏國,在澤倫斯基總統領導之下,戰事捷報頻傳。烏軍已將俄軍完全逐出頓州重鎮利曼(Lyman);自烏軍在東北部哈爾科夫州大反攻之後,戰場主動權就已掌握在烏國手中。烏國自助人助,普廷又明目張膽,手法惡劣,引起國際社會公憤。 美國總統拜登以「騙局」形容入俄公投是武力併吞的藉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譴責「危險升級」、「現代世界沒有容身之處」,歐盟二十七國拒絕接受併吞,三十國組成的北約指為「二戰以來最大規模試圖併吞歐洲領土行為」;波蘭、捷克等東中歐九國總統聯名批俄挺烏,其中七國昔為蘇聯主導、與北約對抗的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同時,美歐施加新制裁措施。俄國雖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對它的譴責案,但在沒有否決權的大會將難逃國際撻伐。 儘管如此,普廷顯然打算蠻幹到底,重施二○一四年併吞克里米亞的故技,即以捍衛國土、保護俄裔為由,祭出入侵、公投、併吞三部曲,使出軍事行動及形式民主,遂行侵略擴張之實。其間,公投程序飽受質疑:事前未經公民詰辯,人們被迫在士兵槍口下投票,選票在他人面前填寫,沒有折疊就放進透明票箱,缺乏隱私,其間沒有獨立觀察員;整個過程被指在俄國及其佔領區傀儡政府操控下進行。 普廷的居心,於上週五克宮簽約講話昭然若揭,即烏國必須讓步,俄國不放棄新併地區,西方煽動敵意,試圖摧毀俄國,使其淪為殖民地;且一如他在二月入侵時所強調,烏俄同屬一個民族,有共同文化傳統,可溯及中世紀的基輔羅斯,烏國應重回大俄羅斯,齊力重振昔日榮光。如此這般,加上核武威脅,兼併鄰邦領土的帝國主義霸道手法盡出。 不過,普廷野心雖大,俄國也擁有全球最多核子彈頭,但世人從一場烏俄戰爭,卻看出其本事與野心差距甚大。七個月前入侵,理不足氣不壯;親自指揮俄軍作戰,卻未能展現優勢「三日亡烏」;輕啟戰端,國際制裁及孤立重挫政經社會;陷入持久戰之後,被迫動員導致人民外逃;拙劣的「併吞三部曲」引發國際公憤,兼併克里米亞的故技難再得逞。如今,戰事逆轉,普廷頭殼發燒,正所謂侵略者沒好下場,而昧於時勢、演出蹩腳的主角,不知如何收場。 國際社會關切俄國是否在戰事失利和新併土地受攻擊時,果如其所揚言,祭出戰略核武手段,把情勢推向危險新局。美國就此已明確警告,在烏俄戰爭使用核武將造成「災難性後果」。我們台灣人除了關注烏俄情勢新發展,面對一丘之貉,同樣陷於「民族偉大復興」狂熱的惡鄰脅迫和併吞野心,實無事不關己的奢侈,要加緊精神武裝,積極提升因應挑戰的自立自強實力。這一攸關台灣生存的努力,不能因九合一選戰正酣而旁騖延誤。 除了每天來亂的中國機艦軍事侵擾,並變本加厲越過台海中線,灰色地帶作戰也是現在進行式。據《紐約時報》報導,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上週二表示,它移除了這兩個國際社群媒體上的中國宣傳運動,因它意圖干預美國十一月期中選舉。中國最新宣傳運動有別以往著重「大外宣」,把重點放在分裂的美國國內政治,貼文假裝自己是美國人,冒充保守派,宣傳槍枝權利、反對墮胎,批評拜登總統;或以自由主義者形象出現,反對槍枝並促進生育權利。不過,其英語錯漏百出,未能吸引大量追隨者。 可以想見,對於正處選戰熱季的台灣,中國不會袖手無為。從而,檢視並投票否定與中國同一立場的候選人,是台灣公民自衛自保最起碼的作為。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05
共產中國走到窮途末路?

共產中國走到窮途末路?

  中共大外宣一向自詡中國是最愛好和平的國家,但它的真實國際形象,卻呈現重大反差。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布全球六十國對中國觀感民調,追蹤二十年來數據發現,美、法、西等國對中曾長期「愛恨交加」,如今負面觀感比例高;英、荷直到近三年才由喜轉厭,日、義、德民調過半數對中國反感超過十五年。令人驚訝的是,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荷蘭、瑞典、韓國、澳洲等國,都有超過七成民意對中反感;在共產中國的國力、經濟,以及軍力都達到高峰之際,全球重要國家對中國觀感卻由過去的喜愛、期待到討厭。何以中國愈強大,但所作所為卻引起更大的反感,確實耐人尋味。 多數先進國家討厭中國,必然讓標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以中國發展自豪的中共當局感到尷尬、錯愕,甚而憤怒、抓狂。然而,它的反應模式不是反躬自省,反倒是控訴這種結果是西方操控輿論,挑起反華情緒所致。因此其領導人揚言不必在乎西方國家的觀感,中國要建立一套與自由民主體系不同的制度與價值,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與西方世界抗衡。其實,在列強欺凌、推翻滿清、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到共產中國的成立,西方國家對中國確實擁有或多或少的優越感,但更多的是期盼、改造,希冀將中國打造成自由、民主、繁榮的國家。那既是一種對歷史贖罪的心情,也是帶有中國一旦民主強大對世界將產生互惠共榮的務實觀點。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對於近代中國並不存在偏見,反而是寄予厚望,因此對華政策往往過於天真,不但沒有得到自利、互利,反倒養虎為患,致而今日國家安全與經濟反遭嚴重威脅。這才是西方國家精英與民眾對中國的共同觀感。換言之,多數先進國家之所以普遍厭惡中國,並非西方國家的「反華陰謀」所致,而是中共採取對外具侵略性、對內專制獨裁的國家發展模式的結果。 事實上,中共結束文革動亂十年,走上採用資本主義手段的改革開放,這樣的變革與龐大市場讓西方世界充滿期待,加上「聯中制俄」的戰略需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力拉攏中國,尤以經濟大力投資,帶給中國經濟起飛亟需的資金、技術、人才,才為中國帶來快速成長四十年的黃金時期。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不全然是中國民眾努力打拚的成果,而是在盜竊智財權、仿冒、高門檻准入、強迫技轉、對本土產業的優惠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政策下,才成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中國即使加入世貿組織,卻能夠長期不遵守國際經貿規則,乃是西方國家的厚愛與寬容所致。而這種寬貸與默許是基於一種現在看來極其幼稚的幻想,亦即中國一旦經濟發展有成,政治改革也必將水到渠成。可悲的是,中共實際上只想改革經濟,借西方之力厚植國力,卻不願觸及政治改革的界限。因此「改革開放」並不是西方世界的民主政治與自由市場,而是一種中共全面掌控下的「黨國資本主義」;而黨國資本主義不但在經濟上與自由市場抗衡,更是壯大中國國力與西方爭霸的重磅武器。尤有甚者,中共為了鞏固政權,強化統治的正當性,不但不感恩外在世界相助,反而大翻歷史舊帳,強調明明已經不存在的「百年國恥」,挑起民眾民族主義與仇外怒火,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名,意圖打造中共萬世一系的紅色中華帝國。而習近平自上任後,即翻轉稍見鬆馳的統治機器,趨向全面性監控的數位獨裁體制,可謂是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老大哥」的現代版。 中國朝向邪惡帝國發展的企圖,不論是經濟上的「中國製造二○二五」 ,或是國際地緣政治布局的「一帶一路」、「亞投行」,或是在周邊國家的軍事擴張與挑釁,不斷挑戰既有國際秩序,危害世界和平,乃逐漸為世人所洞悉。而今年以來,俄中的「無上限夥伴關係」,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中共對台的「圍島軍演」,在在加劇世人對中國的厭惡感,國際抗中聯盟日益擴大。中國被世界多數人討厭,象徵共產中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日。易言之,共產中國受世人厭棄,乃是中共政權自作孽所致。外人看到習近平的蠻橫無理,與窮兵黷武,或許會心生畏懼,從而產生妥協的想法。然而,證諸歷史,從沒有任何獨裁統治得以永世不墜;日前訪台的前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分享指出,當年擔任軍職,一九八九年調離東德邊境後兩個月,柏林圍牆就倒了,他相信這種情況也將在中國發生。共產中國已經搞得全球天怒人怨,看來中共政權一夕之間崩潰,也是為時不遠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2-10-03
龐皮歐再度訪問台灣的意義

龐皮歐再度訪問台灣的意義

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本週第二度來台。(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繼三月首度訪台,本週第二度來台。不同於美國政要來台多停留在北台灣,龐皮歐此行造訪高雄、台南等地,並與台商直接互動。從南部切入審視台灣在印太區域的地位,龐皮歐也有感而發說︰「看見不一樣的台灣」。被譽稱是最挺台的國務卿,龐皮歐任內解除美台交往限制;卸任後並公開呼籲美方應對台外交承認。龐皮歐還與北京有著第一手過招經驗,主張應將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區分,打中了北京要害。所擘畫的戰略視野,仍繼續影響民主國家的對中政策。 龐皮歐於二○一八年至二○二一年擔任美國第七十任國務卿。這段時間,亦是川普政府啟動對中貿易戰等系列措施,從過往的交往政策,轉趨以競爭與約制政策為主軸。在這段堪稱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龐皮歐扮演最重要推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於一九七二年訪問中國,改打中國牌對抗當時的蘇聯。但日益坐大的中共政權,如今反而取代成為全球最大的極權威脅。龐皮歐在二○二○年於尼克森紀念圖書館發表「共黨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演說,即深刻反省美國半世紀來交往政策的期待落空,敦促各國應改變對中國觀點並採取行動,「如果不改變中共,將會被中共改變」。 那時候川普政府率先採取抗中作為,若干民主國家仍存觀望。不過,中共對於維吾爾人、藏人等進行種族滅絕式的鎮壓,大肆搜捕並壓制香港民眾爭取自由,諸多違反人權等普世價值的行徑,讓民主國家再難冷漠以對。如同北京散播武漢病毒危害世界,這個極權病毒也同樣蔓延至其他國家。俄羅斯今年二月入侵烏克蘭,中俄合流並相互滋養,北韓又製造導彈危機。不同於冷戰時代民主、共產兩陣營劃好勢力範圍,現在「極權老大哥」已換成中共政權來當,主控與集結這些大小反民主的國家,進而用脅迫、滲透等手段反過來顛覆民主社會。這正如龐皮歐所示警,再不抗中,勢必被中共所改變。 民主國家的覺醒,美國拜登政府並積極團結民主陣線,烏克蘭、台灣,成為對抗集權擴張的最前線。面對二十一世紀「邪惡帝國」的中共政權,我們更是首當其衝。要避免北京控制住台灣,美國就應該更積極與台灣深化夥伴關係。而這正是龐皮歐在國務卿任內的重要建樹。這不光是官方往來的解禁與提升,在經濟層面,龐皮歐二○二○年透過國務院,與台灣展開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兩國經貿高層聚焦在包括五G、高科技供應鏈、基礎建設合作等議題。這不就是繼任的拜登政府接續推動「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的核心內容。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對台政策共識高,正因龐皮歐先走到了正確的方向。 龐皮歐此次在本報舉辦的「全球台商經貿論壇」演說時特別強調,台灣是經貿典範,美國過去幾十年與中國天真交往,現在面臨「歷史性變革」,美國應在經貿面與中國戰略性脫鉤,與台灣靠攏。他並主張盡速推動台美貿易協定以強化雙邊關係,如果「政府動作很慢,私部門、商業部門就要動作很快」。龐皮歐的說法涵蓋兩層次,一是認為拜登政府此刻的腳步還不夠明快,尤其認為「印太經濟架構」排除台灣非常不智,美國要有乾淨且安全供應鏈,台灣勢必居於樞紐。二是台灣既為美中必爭之地,中共除軍事恫嚇,利誘亦是手段。美國須加速對台經貿連結,台灣若過度經貿依賴中國,北京仍有足夠籌碼破壞美台關係,甚至翻轉美國領導抗中的局面。 龐皮歐也說,遏阻中國侵台,「預防工作」最重要。從其戰略眼光看,這絕非僅關注台美的軍事合作。強化台美經貿關係,同樣是預防工作的重要環節。龐皮歐這次來台選擇出席經貿論壇、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的活動,意義在此。走入南台灣,也是為了傳達要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台灣在區域與世界的定位。中共對台工作曾經定調為「向南移,向下沉」的取向,透露其佈局所在。這說明民主國家挺台,必須更加著力進行防範。龐皮歐在三月的台北行,首提美國應對台灣外交承認,現在拜登政府也公開表示「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看出影響。這次高雄台南行,則進一步主張美台應基於戰略需要密合經貿關係。龐皮歐作為全球性的政治人物,除了助台提升國際角色,並力促美國的台海政策繼續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30
三場選舉的連動關係

三場選舉的連動關係

兩個月後,十一月二十六日,我國將舉行地方選舉。在此之前,十一月八日,美國將舉行期中選舉。再往前,十月十六日,中共二十大(小圈子選舉),重頭戲是習近平尋求三連任。這三場選舉的過程與結果,會有什麼連動關係,值得觀察。 從召喚毛澤東的幽靈,到數位極權統治,習近平的第三任,可以預期是對內加緊控制(如封城清零所展示),對外戰狼外交與軍事冒進同步升級。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曾指出:習近平已設定目標,要求解放軍做好準備,「那不是說他真的要入侵,而是要具備佔領台灣的能力」,「那是一個目標,二○二七年,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二○二七,第三任結束之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拿出具體實績,尤其是在針對台灣的統一大業方面。這樣,他才足以建立彪炳史冊的功勳,甚至,合理化他邁向第四任。軟的變硬,硬的更硬,不惜一戰,不計代價,未來五年、十年,世人要有心理準備。 習近平的強國夢,當然不會止於台灣。把亞太地區納入勢力範圍,把美國勢力擠壓到太平洋中線,在國際組織發揮實質影響力,都是大國崛起之必要。隨著美中關係緊張化,目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制裁,中國正致力於打造專制集團,以與民主集團打群架。而眼見烏俄戰爭暴露出俄羅斯國力式微,中國爭取作為專制集團的盟主,習近平應該是當仁不讓。日前的上合組織高峰會,便是一例。普廷前顧問伊拉里奧諾夫稱:普廷宣布的「局部動員」,可能是受到習近平的影響,而不是烏克蘭的反攻。他說:上合組織高峰會前,普廷原準備進行長期消耗戰,近日各種戰略改變的決定,不是他軟弱或失敗的跡象,而是他依賴習近平的跡象。「中國是長期威脅,俄羅斯則是中短期威脅」,越來越成為民主國家的共識了。 從召喚毛澤東的幽靈,到數位極權統治,習近平的第三任,可以預期是對內加緊控制,對外戰狼外交與軍事冒進同步升級。(REUTERS) 在中共權力劇場,習近平也許穩坐釣魚台了,但中俄「沒有止境」的友誼、動態清零引起的民怨、經濟下滑造成的失業與房市危機等矛盾、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提防戒備等,都將在未來五年形成中國的變數。美國與台灣的變數,則是定期選舉。拜登上任不到兩年,國內國際皆屬多事之秋,延續川普以來的分裂社會,即將到來的選舉是個挑戰。同黨的裴洛西訪台,拜登且無法勸阻,一旦共和黨選舉獲勝,來自國會的壓力勢必增加,也可能影響到連任之路。可以想像得到,未來兩年,拜登的中國政策仍是為衝突做準備的趨勢,換作共和黨則抗中挺台的力度會更大。美中相互牽制,似乎看不到緩和的未來。美中衝突的程度,則將決定台海的風浪有多高,這也定會對台灣的外部環境與內部共識帶來衝擊。 從威權到民主,台灣內部有共識也有分歧。今天,國家認同往趨同發展,死刑存廢、同性婚姻、核電取捨等社會經濟議題,鴻溝不易彌合。那種分歧,跟統獨顏色無關,卻在台灣內部滋生對立,而且,對立的強度不下於兩岸關係的對立。台灣的民主選舉已成生活日常,但定期選舉要把台灣帶向何方,仍是必須持續辯論的問題,尤其台灣的國家前景,還充滿著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也給了中國對台灣進行統戰分化、認知戰保留了空間。二○一八地方選舉,二○二○總統立委選舉,南轅北轍的結果顯示,台灣民主活力的變數仍多,中國本身所犯的錯誤與介入選舉,有機會成功,也可能適得其反。 從政治日程來看,半個月後習近平搞定第三任,將有一個月上下的時間,著力應對美台選舉。二○二○,一場可疑的新冠疫情,令川普連任失利。臉書日前宣佈,關閉一個源自中國、試圖影響十一月選舉宣傳操作的網絡,可以想像這只是冰山一角。專制國家顛覆民主國家,介選已成不可忽視的武器,縱深更小的台灣尤不可大意。而中國協力者鬼影幢幢,似乎成了台灣的新常態,致力保台抗中者亦逐漸習以為常,缺乏在法治面根除心腹之患的行動。更深層的危機則是,正當國際為台海的兵凶戰危而不安,暴風中心台灣的選舉攻防關鍵詞,可能令防範中國動武的國際社會產生台灣自己「置身事外」之感。民主是台灣的盾牌,自衛才有協防可言。大敵當前,選舉應是因應國家危機的討論場域,朝野切忌以分裂選民來爭取選票,造成民主的自噬後果。為台灣操心也危的國家,更期待高度認同台灣的選民,在各種選舉傳達明確的訊息,讓他們更清楚為何、為誰而戰。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29
所謂的「戀殖心態」

所謂的「戀殖心態」

  伊莉莎白二世時代告終,港人紛赴英國駐港領事館悼念獻花,此舉被「愛國者」批評為「戀殖心態」。「以民族主義殺人」,向來是中共權力集團的絕招。移居英國的香港歷史學者楊穎宇指出:所謂的「戀殖心態」,其實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新舊對比之下產生的情感,人們藉所謂的「戀殖」和悼念,表達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辭世,大批香港民眾湧至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悼念。(路透社/達志影像)     一九九七主權到手以來,北京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持續收縮。二○二○,利用全球疫情,火速制訂、實施香港國安法,短短兩年完成二次回歸。所謂的一國兩制,不但雙普選未實現便被沒收,民主黨派、自由媒體幾乎被趕盡殺絕。英國稱「中英聯合聲明」中對香港有承諾,中國則稱,一九八四簽署的這份聲明已是歷史文件,不再具任何現實意義,英國對香港已無主權、治權和監督權。北京,簡直像是新的殖民主,關起門來打狗,或者,關起門來當皇帝,國際不能說三道四,港人只能奉天承運、逆來順受,否則「暴警」加「白衣」隨時伺候。 說到所謂的「戀殖」指控,台灣也有類似體驗。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殖民體制當然不堪回首。不過,當年日本之於台灣,存有長期統治的心理,計畫以台灣作為南進基地,所以對台灣的資源有掠奪,但對台灣的現代化也有建設。一九四五,二戰終結,盟軍佔領日本,台灣是盟軍統帥命令蔣介石接受日軍投降的地區之一。然而,國民黨卻把軍事暫時接管當作台灣光復。當時,不少台灣人也對「回歸祖國」充滿幻想。不幸,二二八、白色恐怖,令台灣人看清外來政權的本色。反觀日本,戰後在美國扶助下,經濟復甦、走向民主,「日本製」成為台灣消費者的品質代表。二戰後,台日友好其實始自蔣氏政權,毛澤東也說侵略當然不好,但不能單看這壞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幫了中國大忙,假如日本不佔領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不會覺醒起來。事過境遷,國共兩黨胸懷仇日心態,也把台灣人視為具有「戀殖心態」。 誠然,曾經被殖民的國家,歷史經驗不盡相同。台灣與韓國,對日本的感受,便大異其趣。一位年長港人表示:香港人非常愛戴英國女王,因為在她統治時,我們享有民主和自由。其實,英國統治香港時期,有自由、法治、行政效率、經濟繁榮,並沒有民主。一直到末代港督,彭定康才推動民主改革,可惜為時已晚,九七後也被北京歸零。更何況,中英談判主權移交,倫敦也沒有讓港人擁有發言權,於是港人陷入目前不由自主的困境。儘管如此,新舊對比,距離產生美感,北京今天對香港的殘暴,自然刺激了港人對倫敦的懷念。可以說,如果有所謂的「戀殖心態」,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懷舊者,而是那種以祖國之名行新殖民體制之實的政權。高喊民族主義的口號,寧可摧毀殖民時代造就香港的繁華,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不是唯一的例子,新疆、西藏、蒙古都在「中共黨國」的新殖民體制之下。新疆再教育營,以及,揚言併吞台灣後要再教育,凸顯出這個紅色帝國的領土野心。凡是他想要的,就用「自古屬於中國」的政治修辭,當作「強詞奪土」的藉口。對十幾億人的數位極權統治,則刻劃出一幅中國實際上處於中共權力集團的「內部殖民」圖像。中共權力集團,信仰、價值與中國歷史傳統完全斷裂,這個集團是中國裡面的特權階級,它的內規也不同於施於一般百姓的法規。日前龐皮歐指出:中國共產黨不代表中國人民,中共是一黨專政的政治組織,是一個「舶來品」,且致力於與中國人民為敵的意識形態,確屬一針見血。 二月至今,普廷入侵烏克蘭,並垂涎過去的俄羅斯領土、現在的獨立國家。他的夢想是,恢復帝國的榮光。無獨有偶,習近平也正在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民族復興想把中國各時期的帝國輪廓總合成極大化的版圖。習近平的強國夢,不只是把亞太都納入勢力範圍,而且透過一帶一路等經濟殖民路線圖,讓中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布林肯稱,中國是唯一一個企圖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他也批評中共近年來在國內變得更加壓制,在國外變得更加侵略性。今天,許多跡象顯示,習近平正在重返毛澤東時代,但習對東升西降、中治西亂比毛更自信滿滿。於是,帝國/殖民主義的複合型挑戰,導致中國成為國際秩序最大的威脅,這是民主國家的世紀性共同課題。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21
炒作疫苗採購 不該睜眼說瞎話

炒作疫苗採購 不該睜眼說瞎話

  九合一選戰逐漸加溫,武肺疫苗成為攻防議題。在野陣營猛打去年採購BNT疫苗,指控蔡政府阻擋在先並護航國產疫苗。這套說法,全然無視中共當時的干預過程。在野人士僅把砲口對內,其中也藏著裡應外合的認知戰,考驗民眾記憶與智慧。然而,炒作疫苗冷飯,徒增無謂對立與仇恨,甚至將一場選戰導向升高為民主內戰。這最大獲利者,應屬隔海觀戰,而且還是阻擋疫苗元凶的中共政權。 在野方面的政治算計不難理解。這場大選,台北市長選戰是重中之重,是朝野的勝負關鍵。民進黨推出的陳時中,曾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超過九百天,攻擊所參與疫苗採購等防疫決策過程,並以「謀財害命」、「踏著萬具屍體」等煽動言語選舉動員。既著眼台北市的三腳督選情,也為翻轉蔡政府在這兩年多對抗疫情做出的重要成績。台灣從疫情剛擴大時超前部署,到逐步開放與病毒共存,我們以民主治理的防疫模式,國際社會肯定,更對比中國蠻橫封城、僵固清零的極權作法。在野黨則從疫苗採購為切入點,試圖全面否定蔡政府的抗疫表現,瞄準的是二○二四總統及立委選舉。 然而,國人記憶猶在,去年三月三日自購的首批十一.七萬劑AZ疫苗抵台,當時病例數尚屬零星,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包括醫療人員對施打疫苗並不算踴躍。直到去年五月本土疫情升高,疫苗不足。陳時中當時曾還原德國BNT洽購過程說,二○二○年八月開始談判,藥廠在該年十二月提供最終版本的合約,指揮中心去年一月呈報行政院核定購買。但BNT藥廠討論採購成功的新聞稿改口,要求調整「我國」兩字為「台灣」。我方雖同意,但最後一刻仍硬生生被擋下,無疾而終。行政院也證實,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一月六日就核定購買五百萬劑BNT,是中國施壓不能賣,導致去年一月十五日以後就沒消息。如果當初是政府在阻擋疫苗的採購,為何還核定要付錢? 從時序看,政府在疫苗採購上確已提前部署,卻橫遭攔阻。去年七月,德國國會議員雷希特揭露,台灣先前與BNT藥廠的協議,「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施壓而告吹」。中共一邊強力介入,另鼓動台灣在野人士質疑政府,為了國產疫苗的巨大利益不願開放中國疫苗,甚至延緩外國其他疫苗進口。這些說法,與現在的批評是何其相像,有如複製貼上。遭延宕大半年,去年六月蔡總統拍板,政府授權台積電及鴻海永齡基金會,分別爭取五百萬劑的原廠疫苗供應。七月慈濟加入。蔡政府除積極對外洽購,日本去年六月首捐一二四萬劑AZ疫苗,美國當月捐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展現同盟友好。我們一面發展國產疫苗,另透過自購方式與國際援助,疫苗供應逐漸穩定,民眾降低恐慌。蔡政府不僅沒有阻擋外購疫苗,並試著突破中共的封鎖,在野的攻訐,顯不符實情。 事實上,去年「疫苗之亂」,除北京的影武角色,還有在野黨串聯執政縣市組「抗疫聯盟」,要自行購買疫苗。甚至也有部分縣市或企業團體聲稱「自有管道」,可以買到疫苗。特別的是,所採購的均是中央政府未買到的BNT疫苗。武肺疫苗當時為國際社會搶手物資,這些動作更像是「空手道」招數,反正,買不到也可全歸罪蔡政府的「阻擋」,真實目的就是為了要打擊防疫失敗。疫苗較一般貨品,更注重健康安全與法律責任,這是為何疫苗原廠只與各國中央政府往來簽約。去年包括慈濟等,須先政府授權,方能爭取原廠疫苗供應,既要政府同意,這裡面何來的「勸阻」?再者,若無中共施壓BNT藥廠,政府何需授權企業與宗教團體,繞了一圈,不就證明是中共在從中作梗。 年底的選戰,在野人士想炮製去年手法,先給蔡政府扣上阻擋疫苗的帽子,妖魔化後再去無中生有,要找「誰」阻擋了疫苗。這種去脈絡化的「回憶」疫情,隱蔽中共的破壞,正好助其洗白。去年五月的疫情風暴,疫苗曾經是中共資訊操弄及外交武器,現在因為部分在野人士的協力,相關認知戰的介選攻擊,勢必捲土重來。這次雖然是地方選舉,但中共對台發動高強度軍演,在野猛打疫苗負面選舉,升高議題並製造社會對立,圍攻民進黨政府,均是劍指二○二四。這從執政黨市長參選人高喊「抗中保台」,但部分在野人士只願講團結保台,拒絕說出「抗中」,有意無意遙相呼應,或也嗅出更多端倪。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16
「中華民國」也是「台獨」

「中華民國」也是「台獨」

澳門要求台灣駐地官員須簽署「一中承諾書」,否則不發簽證或簽證到期不延簽。在此之前,香港也有同一要求,可見,幕後是北京在操作。凡此,跟揚言不存在海峽中線、台海不是國際水域類似,都是北京全面加緊勒住台灣總體戰的分解動作。 2016年以來,蔡英文維持現狀,從川普到拜登戰略模糊。但短短幾年之間,習近平意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圖為總統蔡英文(中)與副總統賴清德(左二)參加2020年就職典禮。(美聯社檔案照)     港府施壓簽署「一中承諾書」,當時馬英九方面表示: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兩岸間有包含「求同存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作為互信基礎,而蔡總統上台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港府因而堅持簽署所謂「一中承諾書」。到底是笨還是壞?國共所謂的九二共識,老K已簽給老共「一中承諾書」,港澳何必再簽一次?反倒是,連馬朱,「一中各表」自欺欺人,從未由北京獲得「各表承諾書」!國民黨小心翼翼呵護著,「一中各表」這個美麗修辭。但小英執行「各表」,中華民國維持現狀,卻不見容於北京。上個月,北京發布第三份對台白皮書,痛斥民進黨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公然拋出「新兩國論」。原來,「中華民國」也是「台獨」。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國民黨、民眾黨不是被騙,就是跟北京合組詐騙集團! 其實,九二共識這個文創產品出現以來,北京便一再申明內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它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客觀現實。」口口聲聲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容「各表」。而且實務上,「各表」頂多只准用來唬弄台灣人,出了台灣就別胡謅了。二十大前夕,北京再次說文解字:「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朱立倫竟唾面自乾稱:「他們講他們的,我們講我們的,不就是各表嗎?」且容簡單一問:他可以要求你簽署「一中承諾書」,你可以要求他簽署「各表承諾書」嗎?朱立倫六月訪問美國,「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講得雲淡風輕,創造性的模糊,但老共一點也不模糊。 二○一六以來,小英維持現狀,從川普到拜登戰略模糊。但短短幾年之間,習近平不斷改變現狀,並利用全球陷於新冠疫情,機艦無日不侵犯台灣領域,意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八月以裴洛西訪台為藉口的軍事冒進行動,終於引起美日為主的民主國家嚴陣以待。然而,美國國會討論中的「台灣政策法案」,白宮猶稱:我們的確對這個法案中一些元素感到關切,他們可能牴觸並削弱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與總統的憲法權利有衝突;根據憲法,總統有權決定美國對台灣地位的立場,並決定美國與台灣的代表進行外交溝通的方式。習近平步步進逼台灣,劍指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拜登還在一中政策(儘管不同於北京的一中原則)、戰略模糊、協助台灣自衛,採取 戰略被動的守勢,這對戰狼有多大震懾作用? 一九七二上海公報以來,「美國的一中政策」,建立在一個過度樂觀的基礎上,亦即,期待北京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基於這個幻想,大力協助中國發展經濟。進而產生第二個幻想:中國會因為經濟發展,觸動政治改革,從而融入世界,成為負責任的大國。不幸,事與願違,中國跟美國想的不一樣。要命的是,從頭開始,美國就沒有同時準備好,萬一中國反其道而行,有什麼準備可以立即遏制。反倒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華府的鐵錘比北京的鐵錘來得快。乃至於,今天的台灣、日澳、印太、全球,當然也包括美國,正在承擔那種幼稚「中國觀」的苦果。 一九七二至今這一堂課,真的不是正面教材。專制中國,一黨專政,未受一九八九天安門屠殺影響,在美國與西方的挹注下,從「經右政左」走到數位極權統治,習近平回過頭來反噬民主自由、普世價值,而民主國家還充斥著安撫中國、避免觸怒中國的思維,一如以北約東擴來解釋普廷入侵烏克蘭。而台灣,從威權時代寧靜革命到民主,民主防疫典範、可信賴的供應鏈、印太民主領頭羊,連WHO都不得其門而入,在國際上處處遭北京霸凌。台灣與國家的連結,在民主國家仍是禁忌。相形之下,港澳的「一中承諾書」,只是小兒科而已。一九九○前後,冷戰結束以來,民主的版圖不增反減,中國的經濟、軍事能力,正在全球卵翼專制國家。習近平積極向全球輸出專制治理模式,美國為主的民主國家也無力阻止。從台灣這個指標來看,只能說習近平一個巴掌拍不響。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15
戳破投降主義的偽裝術

戳破投降主義的偽裝術

外媒在專訪追問朱立倫,「你真的相信,以烏克蘭相比,更多的對話可以阻止戰爭嗎?」外媒直言,在烏俄戰爭爆發前的最後一刻,「對話一直在進行」。圖為朱立倫日前主持國民黨中常會。(資料照)     中共升高對台的文攻武嚇,台灣民間社團近期發起「候選人應簽署不投降承諾書」活動,呼籲所有投入今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候選人,應明確向世界表明「捍衛台灣、反擊侵略、絕不投降」。這項訴求,參選者陸續回應,例如民進黨有派系召開記者會認同簽署,並指絕不投降只是基本款,期待國內不分藍綠、黨派能共同響應,促民選民代和地方首長建構台灣成為堅韌之島。但亦有在野黨主席被問及此事時,爆粗口並拒簽署。中共加大威嚇,已經對台灣政治人物產生不同的效應。 中共升高對台的文攻武嚇,台灣民間社團近期發起「候選人應簽署不投降承諾書」活動,民進黨有派系召開記者會認同簽署,並指絕不投降只是基本款,期待國內不分藍綠、黨派能共同響應(資料照)     年底選舉,屬地方層級選舉,照理應與立委或總統大選,較側重全國性議題不同。然而,中共在八月初發動的環台軍演,反而提高了我們的危機意識,民眾也更關注國家安全,乃至對全民國防的重視與準備。中共的蠢動,也牽動了選舉。而屬防禦一環的民防工作,最基層的指揮層級為村里長,地方民防團隊則由縣市政府管轄。換言之,年底選舉所產生的縣市長當選人,將成為啟動民防體系的最重要人物。每個縣市就代表區域防衛,若為敵人所滲透,一旦台海發生戰事,在關鍵時刻,恐將成為危及我們生存的破口。中共武力犯台可能性增大之際,民間發起的簽署不投降承諾書,算是最起碼的忠誠表態。 從另個角度看,更多參選者的簽署,有助激起國人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凝聚力量。此外,民團串聯,背後也反映對政治人物的不安。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部分參選者主張連結中國才能「發大財」,這類媚中訴求,使得北京得以大力推進分化台灣。之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加速促統動作。幸而二○二○年大選台灣主流民意撥亂反正,阻卻了傾中亂流。但今年九合一選舉再度面臨挑戰。國民黨急切在中共軍演期間派出黨的副主席前往中國,附和北京統戰論調。國共合流,瞄準年底選後的政治情勢,扛著兩岸和平、對話等旗號,試圖迎回一中逆流,並影響二○二四大選。 這種打著四年前的如意算盤,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日接受外媒「德國之聲」專訪裡,得以看出。按朱立倫的政治邏輯,台海情勢升高,是因蔡政府沒法與中共對話,但國民黨則有能耐,經由對話則可避戰。不過,在外媒連番追問下,包括質疑中共軍演期間派副主席赴中是否「覺得那是一個錯誤」、「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是政府的錯嗎?」「作為一個台灣的在野黨,你要與中國官員談論這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你能得到什麼成果?」「習近平不希望維持現狀,他非常明確地表示想要統一。他說這是中國人的命運。你怎麼能說服習近平不要實現那個中國夢?」朱立倫論調,不斷被挑戰,最後只能喊著「時間到了,謝謝」,尷尬結束訪談。 從外媒的角度,或說從主要民主國家的視野,烏克蘭遭遇俄羅斯軍隊的入侵,帶給世人最大的告誡,在於面對普廷、習近平之類獨裁者,受害國家只圖對話以避戰,就是妄想。外媒在專訪追問朱立倫,「你真的相信,以烏克蘭相比,更多的對話可以阻止戰爭嗎?」外媒直言,在烏俄戰爭爆發前的最後一刻,「對話一直在進行」。而當朱立倫舉馬政府時代的兩岸對話為例時,也立刻遭打臉,反指「你現在面對的是習近平,他與之前任何一位領導人都非常不同。中國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強大得多。」種種質問,一言蔽之,就是指國民黨人不要昧於政治現實。 台灣最需要朝野團結,合力抗中。但國民黨人總一廂情願,背負一中神主牌討好北京。繞台軍演,國民黨中央的指責對象,不針對軍事挑釁者,卻砲口轉內批評執政黨,心理狀態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從國際觀點,中共軍事威嚇,是為擴張勢力範圍。不光台灣受脅迫,中共的導彈也射向日本經濟海域,日本亦深感威脅。雙方有無對話,並無關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甚至表明,沒有計畫參加日中邦交正常化五十週年紀念活動。這與國民黨人的思索邏輯全相反。日本深知軍國主義對世界危害,習近平的中國夢,正是軍國主義。面對窮兵黷武,必須國內團結提高防衛實力,並擴大國際合作共同因應。在武力威脅下的對話不是真對話,受脅迫的和平不是真和平,用假對話、假和平等空洞口號自欺欺人,或包裝投降主義,在國際現勢愈來愈清楚的此刻,吹噓的政治泡泡,一場專訪就完全戳破與現形。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09
台灣民主經驗概觀

台灣民主經驗概觀

政治很現實,成敗論英雄。扁馬風光當選,仍要看八年政績。台灣已經走上民主道路,不同的政治人物各擁群眾,起伏成敗視主流民意的抉擇而定。圖為2008年5月20日新任的總統馬英九(右)陪同前總統陳水扁(左)離開總統府。(資料照,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親民黨黃珊珊,以無黨籍登記參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陪同。宋楚瑜稱,若黃珊珊是以親民黨登記參選,他責無旁貸,會去幫她助選,目前他暫時不作決定,看她提出什麼樣的政見,再做決定。高雄市前新聞局長王淺秋則預告:韓國瑜年底有可能復出助選。宋、韓,類似從政治的活火山轉為休眠火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什麼動靜。 蔣經國以來的政治發展,出現幾個爆發力較強的人物,例如許信良、朱高正、宋楚瑜、陳水扁、韓國瑜等。許信良的中壢事件,朱高正的國會衝突,中年以上的人應記憶猶新。可惜,他們的政治生命高峰生不逢時,最後引領風騷又換人。宋楚瑜,蔣經國與李登輝的大內高手,一時民氣無人能比,宋省長空前絕後。二○○○大選前,李、宋關係生變,連、宋、扁三腳督,宋楚瑜功敗垂成。不過,親民黨應聲竄起。此後,他的政治經歷,載浮載沉。 連戰、宋楚瑜,由分而合。二○○四挑戰陳水扁,依舊飲恨。二○○八,拜陳水扁執政失敗之賜,馬英九帶領國民黨重回執政。八年下來,這位黨國之子,也以不同的執政失敗收場。二○一六,與馬英九同屬非梟雄型的蔡英文勝選,維持現狀至今。小英號初航,公教年金改革等議題激起民怨,淡出政壇已久的韓國瑜重現江湖,韓流民粹席捲全台,把他推上高雄市長寶座。二○二○,由於香港反送中、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民意鐘擺反向。韓國瑜直攻總統慘遭滑鐵盧,隔年且遭罷免。從此,韓國瑜又從絢爛回歸平常。然而,藍營時無英雄,黨中央空洞化,韓國瑜想像依舊是藍營一線希望。 韓國瑜個人條件,不如深耕全省的宋楚瑜,勝過局限台北的趙少康。宋楚瑜,政治身段、手腕,出於深宮之中,多少有些底蘊。加上,他比較沒有意識形態包袱,深諳台灣政治的利益取向,從宋胡會到APEC領袖代表,始終沒有被媒體遺忘,在國際也不致沒沒無聞。也許,慣看政治浮沉,了然時不我予,親民黨的經營也逐漸鬆了。子弟兵,黃珊珊被吸納為台北市副市長,李鴻鈞被網羅至監察院副院長,也有回歸國民黨者。韓國瑜,政治履歷表比較陽春,或許是亂世的梟雄,卻非治世之能臣。短暫的高雄市長表現,經常演出無厘頭令人搖頭。他的商品特色,在於意識形態旗幟鮮明,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港澳中聯辦、國台辦不避嫌,至於市政、政策非其所長。在藍營的人才庫,韓國瑜不是上駟。諷刺的是,正藍,不放心將侯友宜拱為共主,洪秀柱們則嚇死小雞。所以,在新聞版面上,韓國瑜的名字出現,竟成反映藍營困境的指標。這是藍營自己要解決的難題,而朱立倫、馬英九等博士們,意識形態也畫地自限,找不出困境的癥結所在,於是摸不到脫離困境的途徑。 此外,另有兩位值得一提,一是黃國昌,二是柯文哲。二○○四,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兩岸黑箱服貿協議,馬英九政府遭致命衝擊。黃國昌,當時的靈魂人物,從學界踏入政壇。二○一七年底,雖倖免於罷免案,政治元氣大傷。黃國昌還稱,若時代力量當「小綠」,自己會毅然決然離開。至二○二○,徐永明涉嫌賄款,時代力量更雪上加霜。在台灣的政治名單,黃國昌似已退出第一線了。同樣崛起於太陽花學運後的二○一四選舉,柯文哲從政治素人、墨綠、皇民後裔快速變臉,二○二○擬搭配競選卻被郭台銘擺一道,手創民眾黨寄生國會、市府徒增負擔。柯的政治起手式,靠勢民進黨而擄獲本土票,幾年下來則琵琶別抱兩岸一家親。黃珊珊的政見,往往刺到柯文哲八年做不到的痛。數風流人物,柯氏與朱高正的軌跡近似: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政治很現實,成敗論英雄。扁馬風光當選,仍要看八年政績。台灣已經走上民主道路,不同的政治人物各擁群眾,起伏成敗視主流民意的抉擇而定。馬可仕家族,一度在菲律賓惡名昭彰,今年小馬可仕時來運轉當選總統。台灣近鄰的這個例子說明,民主選舉由於世代斷層、網路洗白、外力介選(美國也受害)等,結果越來越不可以過去的經驗來預測。這是台灣亂世梟雄的機會,也是台灣頭家辨識能力的考驗。台灣的民主才開始,三十年經驗還資淺,何況還有外力虎視眈眈。只能說,習慣正規戰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例如綠營可能的接班人,更須提防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9-07
李顯龍為何要華人「落地生根」?

李顯龍為何要華人「落地生根」?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日演講提醒,美中角力引發地緣政治衝突,新加坡人民要有危機意識。他並語重心長地呼籲新加坡的華族社會要「落地生根」,不是「落葉歸根」。與此同時,曾入籍新加坡的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則公開宣稱,不想看到台灣變成另一個香港,已經申請回歸中華民國國籍,並決意死在台灣。不論李顯龍的「落地生根」論,或是曹興誠對台灣的「落葉歸根」,指涉的都是以民眾福祉、國家安全與本土認同為主的現代國家意涵,在中共對台威脅急劇升高之際,特別值得吾人深思、推敲。 對於新加坡而言,本土認同才是一個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立足之道。新加坡位於東南亞經貿、戰略要地,曾受英國的殖民統治,二戰期間又曾被日本佔領。二戰之後,新加坡在一九六三年以獨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馬來西亞,不料兩年後,即遭馬來西亞國會全票贊成,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隔日,新加坡共和國誕生。回顧歷史,新加坡發展的經驗非常特殊。一,它的獨立是被迫的,並非住民自決的結果,相反的,新加坡是渴望加入馬來西亞聯合邦;二是,馬來西亞驅逐新加坡,主要在顧忌新加坡華人居多,容易讓華人成為馬來西亞政治的主導力量。坦白說,海外華人社群根深柢固的「中華民族」、「中國人」認同,往往成為移民國家內部分化,甚至國家安全的隱憂,才是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被迫獨立的真正原因。而新加坡立國以來,除了推動經濟、產業的發展,更力促種族融合與共存,至今績效可觀。然而,在獨立五十七年後,李顯龍仍須呼籲華人要「落地生根」,不要「落葉歸根」,等於是要求華人完全融入新加坡,不要再有自己是中國人或華人的概念,不要再將中國作為精神上的寄託,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多種族和諧共存的生命共同體,得以凝聚全民力量在大國博弈中安身立命。 而曹興誠的「落葉歸根」,願意為保衛台灣戰死,表面上與李顯龍的「落地生根」不同,其實都是對於生長之地的認同,精神上是一致的。曹興誠是台灣的外省族群,這些當年蔣介石政權帶來的中國難民,在台灣生活了數十年之後,已經有第二代、第三代衍生,有些也與本地人通婚而成了「芋頭番薯」的新族群。因為兩蔣政權長期的洗腦,近年台灣歷經本土化與民主化之後,雖然多數外省族群已認同、融入台灣,但仍有少數人依舊「心懷故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與台灣社會格格不入。嚴重的是,在台灣面對中國武力威脅之際,少數人殘存的中國人認同不僅是單純的精神意義,更彷彿在替中國併台主張背書。在烏俄戰爭中,烏東俄裔人口的親俄傾向、認同俄羅斯,就成為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的藉口。由此可知,少數認同中國的族群,對於台灣實際上已形成潛在威脅。令人憂心的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與那些影響其權力結構的深藍族群,已經在台落地數十年,卻仍然嚮往落葉歸根大中華。而這些人因為盲目的種族血緣認同,缺乏良善價值的支撐,在台灣便無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例如國民黨主張「統一」,固然是其言論自由,但是,其統一缺乏對民主自由人權的堅持,不敢要求中國必須走上民主才有統一的基礎,就造成了統一實質上淪為被併吞。國民黨統一主張會被台灣民意唾棄、被中共玩弄於股掌之間,可謂咎由自取。 不可諱言,華人以種族血統作為認同基礎,經常產生一個詭異現象︰即華人即使移民美、歐、日等國家,享受民主自由與經濟繁榮,卻仍然不願認同移民之國,仍以「中國人」自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招靈雀躍、亢奮。加上,中共擅於煽動民族主義,挑起對西方國家的仇恨,以及對台進行「圍台軍演」,企圖併吞台灣,稱霸南海,威脅印太安全之際,華人社群的中國人認同,便成為民主國家的隱憂。尤其,中國是實施一黨專制的黨國體制,黨的地位在國家、政府之上,中共更常把外界對中共的批判移花接木為對中國、中國人的批判,以致無論中共如何迫害人權、宗教與言論自由,霸凌鄰國,外國的批評與聲援,都會被中共抹黑為「辱華」、「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被貼上「新八國聯軍」的標籤。如此一來,海外華人的「中國人認同」便成為中共爭霸的精神同盟軍,嚴重威脅這些移民國家的安全。這才是李顯龍呼籲新加坡華人要「落地生根」,以及曹興誠申請回復中華民國籍的微言大義所在。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8-29
歹戲拖棚的傾中之舉

歹戲拖棚的傾中之舉

中國發動圍台軍演,國民黨卻在這時間點派出副主席到中國,遭外界強烈批評。從八月十日抵中至今,已超過兩週,期間黨中央被問到是否會面中共高官,總支吾其詞、模糊以對。直到被揪出,訪團成員以視訊方式出席中共主導的兩岸研討會,席間中國國台辦主任大談祖國統一、不可抗拒。外界赫然發現,國民黨稱此行「不會見所謂高官,也不會談及任何政治性議題」。原來是以視訊方式,替共產黨搭建舞台,讓其大放厥詞,並遂行對台恫嚇。 國民黨訪問團前天再與中國海協會長餐敘,根據黨中央發出新聞稿稱︰「第一要務就是傳達台灣民眾對於大陸軍演的不滿與憂慮」。這話說得很技巧,是「傳達台灣民眾」。那國民黨自己的態度呢?當著中共要員,還是隱晦不明。可笑的是,北京以軍演施壓台灣,民眾不滿與憂慮,是任誰都知道的情況,試問有誰被刀槍恐嚇還會高興。居然還要有勞國民黨人去「傳達」,多餘之舉顯得刻意。另還談到中國對台經貿報復,例如表示「暫停輸入若干產品」、「ECFA早收清單可能遭取消的傳言」等,「影響廣大的農漁民與中小企業的生計」。這些現象,原就是中共逼台所欲製造的效果,國民黨人聲稱傳達憂慮,不就正好告訴對方︰「威嚇這招有用」。國民黨姿態擺低,這些話聽在北京耳裡,更像「來求和的」。 中國海協會長張志軍(左)及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右)。(報社合成/資料照、美聯社)     國共鋪陳,看出在軍演的武戲之後,緊接登場的文戲,就是繞過蔡政府,北京策動台灣的在野政黨,「代表基層民意」赴中,傳達「緩和兩岸關係」的求和之聲。這既分化台灣朝野,弱化團結抗中之勢。同時向國際宣告,蔡政府選擇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同盟立場,但內部仍有其他政黨走不同道路。而一旦台灣對中國整體態度有所鬆動,將進一步牽動美國、日本等國家對台的支持力道。北京以台灣為第一島鏈突破口,影響所及,勢必擴及印太地區的穩定。中國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為藉口,發動高強度的軍演,在面對國際撻伐、形象一落千丈之際,國民黨正好扮演替中共解套的角色。果不其然,國共餐宴後,北京隨即宣稱,當前台海形勢陷入緊張動盪,「採取的相關反制行動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遏制打擊『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正義之舉」。何況,這段時間中共亦持續軍演,並且軍機、軍艦擾台不斷,完全打臉國民黨的傳達之舉。 國民黨向政府報備組團赴中,正是中共圍台軍演的首日,當天並發射十一枚東風彈道飛彈,部分飛越台灣上空,還有五枚落於日本專屬經濟區,展示反介入,以阻區域國家援台。國共挑選的「黃道吉日」,說明這絕非國民黨所稱,已籌劃多時,更像配合軍演時程的安排。國民黨人與少數台生、台商會面,不具立即性,也能以視訊方式為之。所以急著赴中,無非搭建平台,而讓「中共的聲音能入台」。至於國民黨主席聲稱「親美、友日、和陸,缺一不可」,這話乍聽沒問題,但放在國際現勢,就是脫離現實。當美日均面臨中共軍事擴張壓力時,台灣須堅守第一島鏈的防衛鞏固之責,此時並無玩弄平衡以左右逢源的空間。我們要保有民主生活,如蔡總統所說︰「和平不可能建立在敵人一時的善意,更不是依靠敵人的施捨」。國民黨人與其乞求共產黨不要軍演,更應該回頭與國人站在一起,並支持國軍,展現朝野團結的合作力量,軍事威逼無用,這才是真正需要傳達給中共的聲音。 國民黨中央表面說要看重美日關係,但聽其言,不如觀其行。這兩個星期多的歹戲拖棚,外界看到更多是為了掩護傾中之行。黨中央以為去趟中國,就是兩岸對話或化解緊張,實則被中共用來反宣傳,對台軍演就是有用。國民黨人該向對岸反映的,不是憂慮軍演的示弱之舉,應當面傳達黨中央「支持裴洛西議長的訪台」,或起碼委婉說明台灣的主流民意支持其造訪。然而,國民黨不提裴洛西,閃躲中共發動軍演的託辭,難道是間接傳達附和中共之意?這般行徑何來的親美,或親民主自由?裴洛西來台,中共除一邊對台軍演,也趁機對美國發動輿論與認知作戰,辯稱美國先掏空一中,動武為不得已之舉。以親美自居的國民黨中央,關鍵時刻配合中共演出,也形同幫襯削弱裴洛西訪台的正當性。嘴巴上講要撕去親中賣台標籤的國民黨人,卻屢屢反其道而行。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8-26
不再讓中國占盡便宜

不再讓中國占盡便宜

  上一世紀八○年代之後,中國逐漸崛起,從經濟、科技到軍事都有進展。鄧小平原要求「韜光養晦」,以跑「百年馬拉松」的手法,最終讓中國躍居世界霸主地位,但習近平野心早露,讓世人警惕,美國川普總統開啟經貿戰當頭棒喝,拜登繼之,主要國家尤看不慣中國對民主台灣的脅迫打壓,紛組聯盟以維護印太地區安定。在民意、輿論對中國觀感改變的趨勢中,各國從以往的期望、善意或幻想,轉而務實地檢討調整對中國政策,已成顯學;民主國家的政府如此,國際機構亦然。亞洲開發銀行(ADB)上週傳出將討論終止對中國貸放,應可視為經濟層面的實際案例。 亞銀總裁淺川雅嗣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得水準已高,被認為不適合繼續接受亞銀融資支援;一旦中國「畢業」,亞銀可專注對低收入國家融通。中國是亞銀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借款國,餘額近兩百億美元,佔整體的十四%;亞銀除了一般金融貸放、投資和保證,主要是對低收入國家的低利貸款及贈款,日本是最大出資國。 就經濟條件看,中國從二○一○年以來,已超越日本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繼續分食亞銀融資大餅,排擠其他窮國社經發展基礎建設融資需求,顯屬不當。同時,中國二○一六年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融通對象與亞銀重疊。此外,中國外長王毅上週宣布,將免除非洲十七國的二十三筆債務;這些債務金額未經透露,但此舉顯示中國不應再以窮國名分,繼續搶佔國際的開發資金。 事實上,中國官方也宣稱,已擺脫貧窮困境。習近平去年二月宣布,中國實行五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諷刺的是,中國仍以開發中國家或窮國之名,在國際間接受經濟援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ODA),從一九七九年起對中國提供贈款和免息或低利貸款,直到二○一八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喊停,而實際上到今年三月才完全結束,前後達四十三年。總計日本對中國提供三兆多日圓ODA,但中國民間對此感激者有之,也有人反指中國七十多年前放棄戰爭賠款是錯誤的。 中國接受日本提供四十多年ODA並非特例,它也名列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的資金援助對象,有的已停止,有的至今持續。在此同時,中國從二○一三年倡議並推進一帶一路,也主導亞投行,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融通與援助,其結果雖不能說一無是處,但負面效應更常為人所詬病。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二○二一至二五年,亞洲開發銀行還計畫提供七十五億美元融資,招致批評。圖為中國廣州市高樓住宅群。(法新社檔案照)     首先,就援助而言,有異於日本ODA不夾帶條件,中國大都以採購本國設備與材料物料為附帶條件,以利其輸出勞力和營建等相關產業。其次,中國的一帶一路提供後進國家所需基礎建設資金,實務上常讓當地貪腐的主政者乘機上下其手,導致大而不當且無效用的「白象工程」充斥,「爛尾工程」難以收拾;而其間各國所背負的沉重債務,陷入難以掙脫的「債務陷阱」,足以使國家破產,有如世人所見的斯里蘭卡現今慘狀。再次,中國大批來人所到之處,雖帶來短暫繁榮表象,但肥水不落外人田,當地產業商機反受侵蝕,更壞的是有如近期廣受矚目的柬埔寨詐騙打工案所凸顯,中國客群聚帶來的詐騙、洗錢、犯罪等惡果,柬埔寨與台灣同受其害。更令人側目的,是暗藏地緣政治意圖,中國為索羅門群島提供一帶一路計畫,也夾帶安全協定,中國得以向索國派兵和軍艦,並使用當地港口。 中國占盡便宜的其他例子不勝枚舉。它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仍享開發中國家身分優惠,其經貿實務與當初允諾的自由、公平、開放原則相去甚遠,歐美跨國企業多年來在中國不論智慧財產權、市場准入、技術移轉都未受應有保障,堅持「清零」的疫情處理,尤令外商苦不堪言。就體制而言,中國近年國進民退,企業姓黨,巨富大賈隨時遭整肅、財產化為泡影,黨國資本主義體制主導一切,卻在全球自由經貿體系享盡好處,難怪越來越多國家看不下去。 中國占盡便宜,主要是當年美國等先進國家不識中國共產黨本質,誤以為把中國引進世界自由經貿體系,最終即可以經濟促進政治民主,讓中國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如今事與願違,野心崛起的中國成為經濟與安全的威脅,川普開啟的匡正作為,只是務實調整的開端;先進國家不當冤大頭,共產中國就不可能再占盡便宜。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