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三個總統夢折騰三個人

三個總統夢折騰三個人

  侯柯郭,自認有勝算,都有總統夢,因此欲罷不能、打死不退。這樣的賽局,想必對賴清德比較有利,因為另外三位泛藍相爭。一桃殺三士,關鍵是郭台銘。郭牽制侯,令侯民調低迷,而柯變成發酵的饅頭。或許如此,郭又像四年前那樣年輕氣盛、一時衝動,再加民俗學家慫恿「猛虎下山,勝券在握」,所以至今仍興致勃勃。 二○二二,民進黨慘敗,令侯柯郭見獵心喜。不過,二○一八,民進黨也慘敗一次,接下來的二○二○大選,小英卻敗部復活,韓流潰不成軍,國內外的眼鏡掉了滿地。可見,地方選舉,總統大選,輸贏因素、投票行為不同。侯友宜,在新北侯侯做代誌,民氣越養越大,原來大家認為戰無不克,被徵召後卻開低走低。他的例子說明,同一個人,在不同層次的選舉,選民觀察他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 郭台銘,疫苗之亂捐贈疫苗,得到積分。如果,今年初選或徵召如願以償,可能對賴清德構成泰山壓頂,柯文哲亦將被邊緣化或收編。然而,新娘不是我,郭有言在先會支持贏家,卻輕諾寡信四處動員,卡侯、換侯、獨立參選、併購民眾黨風聲四起,搞得泛藍大亂鬥。郭台銘唯我獨尊,換侯已經遇到黨內阻力,獨立參選被藍營認為失信搗蛋,併購民眾黨更嚇到柯文哲。換言之,將近兩個月來,郭台銘已經自我折損爆發力。只不過,在野陣營仍擔心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馬朱金入股侯辦顯示,國民黨對郭只剩下如何收拾的問題。「列不分區、立法院長B計畫」,看來是第一道上桌的菜。 郭台銘在全台為台為銘,連馬朱則挺侯講團結,令人想起不久前的一些事情,也許其中暗藏玄機。一是,三、四月之交,馬英九姊弟至中國祭祖交流;二是,五月中旬,連勝文姊弟代父母至中國掃墓;三是六月中旬,朱立倫派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出席海峽論壇。布林肯訪問北京,「中國試圖就即將舉行的台灣大選爭取美國的合作」;想當然耳,馬連夏的行程也提供國共交換選舉策略的機會。而在欲振乏力之際,侯友宜擁抱馬英九路線,一反以往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模糊態度,向北京發出了通關密碼。新版的侯友宜,「韓粉」、「郭粉」不知買不買帳,但他的本土想像勢必七折八扣。而連馬朱金逢低承接,一旦侯逆轉勝當選,權力當是難逃他們的陰影。 郭柯合、併購民眾黨、「讓大哥先做四年」。問題在於,郭柯心中,都只有總統二字。如果屈就,柯或可擔任副手,或可出掌行政院。而副手,沒有聲音的人,以柯的個性恐怕不甘寂寞。閣揆,政務頭緒萬端,兩個自走砲磨合談何容易。更重要的是,郭柯合為一體,則九二共識、和平協議、同為中國人,以及反對台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一邊一國,柯文哲得照單全收。這樣一來,在政治光譜上,柯會將自己擠向深藍、統派,所謂的超越藍綠不啻自我打臉。影響所及,柯的政治生命之所繫,年輕世代恐落慌而逃。 在與柯文哲山盟海誓的同時,郭本人或至少挺郭人士,對卡侯、換侯不鬆手。一時之間,國民黨人各奔侯郭,不到黃河心不死,為黨為己不知道。這個戲碼,可能要三思而行。縱使卡侯、換侯成功,郭就理所當然取而代之嗎?以他兩次耍賴的紀錄,初選、徵召沒份就打滾鬧場,萬一讓他如願以償,以後國民黨將分崩離析。即便到了非得換侯不可的地步,郭螳螂捕蟬,馬朱勢力黃雀在後,好戲還在後頭。也別忘了,還有一隻燕子、一個不怕帽子壓的禿子。侯既然吞下九二共識,自無急流勇退的雜念。假使侯選不下去,郭也回不去了,只能繼續跟柯拍拖。至於柯想當大哥或小弟,答案寫在他的臉上,遑論所謂的侯柯配、無條件投降。 郭台銘由商轉政,不變的風格是個人利益掛帥。他說已四年沒去中國了,意即,二○二○初選走一回之前,他就未曾登陸了。以他在中國的事業規模,卻好像唯恐踏進大陸一步,不得不令人納悶,其中有什麼莫測高深?他與北京的關係有沒有生變?反倒是,朱立倫派夏立言代他赴中交際,馬英九、連勝文也藉清明返鄉。郭對北京的表態比侯、柯更明白,所圖為何的答案,難道在對岸?但若習家班依舊不買帳,那麼,以北京介選的模式來判斷,郭的機會恐怕未必如願吧。或許,有朝一日結束千山獨行,國民黨會敞懷擁抱他歸隊,但被他拉黑的侯友宜,恢復得了多少元氣?如何收復舊河山?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12
感念安倍晉三 提升台日關係

感念安倍晉三 提升台日關係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逝世八日滿一週年,在各方追思活動中,安倍遺孀昭惠將於十七日來訪,台灣人民至為歡迎。蔡英文總統說,安倍是台灣人最感念的日本首相。的確,台灣人普遍感受,安倍是最有台灣心的日本首相:他對台灣的好,出自真誠,來得適時,特別是台灣遇到困難時,他總心繫台灣,出手相助。 國人記憶猶新,台灣受武漢肺炎肆虐而疫苗不足,他促成日本捐贈數百萬劑疫苗給台灣人;台灣發生地震,他親手揮筆寫上「台灣加油」鼓舞人心;台灣鳳梨遭中國禁止進口,他笑容可掬與台灣鳳梨合照並盛讚甜美可口;當台灣飽受惡鄰侵擾,他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把台灣的安危與日本、美國的安保相提並論。 台灣人感念他,因為在對抗中國脅迫併吞之路,他總是力挺台灣。他洞見中國崛起野心,提出「中國威脅論」,倡議抗衡中國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並結合美國、印度、澳洲聯盟因應;「四方安全對話」、「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等理念由他提出,台灣也是夥伴關係。從首相卸任後,他支持台灣態度更為積極,呼籲美國以烏俄戰爭為借鏡,改變「戰略模糊」政策,明確表示若中國武力侵犯,美國將保衛台灣。 蔡英文總統說,安倍是台灣人最感念的日本首相。的確,台灣人普遍感受,安倍是最有台灣心的日本首相:他對台灣的好,出自真誠,來得適時,特別是台灣遇到困難時,他總心繫台灣,出手相助。(法新社)   安倍留下的政經、外交諸多遺產中,與台灣有相當的關係。最根本的,他感念李登輝前總統對日本的啟發,有如前首相森喜朗兩年前轉達安倍對李登輝的悼念,強調戰後日本缺乏自信,年輕人所受教育較「自虐」,但李登輝要日本人有自信,積極發展自己的國家,確保了自由、民主及穩定經濟。同時,外交上的「安倍主義」,主張透過經濟合作、安全保障、軍事交流等,增強與價值觀相同國家關係;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後,他出面主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正申請加入中。台日兩國從安倍政府至今的友好密切進展,這是穩固的基礎。 正因如此,一年前他突然遇刺去世,舉世震撼。在台灣,政府機關和公立學校降半旗,許多台灣人前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和高雄事務所獻花簽名悼念,各地舉行音樂會等追念儀式,民間感念他而形塑銅像,還有一百七十五家企業、組織和個人集資在日本《產經新聞》刊登追悼感謝廣告。台灣人民對這位最誠摯的日本領袖驟逝,心情痛惜之極。 安倍積極推動的台日友好關係,如今繼續發揚光大。上週,日本立憲、維新、國民超黨派組團來訪,是三個在野政黨的創舉,由曾任外相的前原誠司率領。他明確指出,日本在外交、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想法已不同以往,支持台灣維持現狀的主張,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期盼與共享普世價值的台灣進一步發展友好關係。六月下旬,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訪問日本,是近三十年來台灣副閣揆的首次;兩國在科技、經貿、產業、觀光等,也持續密切交流。 往前看,日本支持我國加入CPTPP,洽簽類似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的貿易協定,在半導體、綠能及低碳轉型產業相互合作,並針對中國脅迫加緊雙邊安全準備,是可共同努力的目標。另一方面,洽簽雙邊FTA或加入CPTPP等多邊協定,都在追求經貿整體得大於失、長期有利的過程,其間有取有捨,除了談判爭取,也要符合國際規範及科學標準,適度排除國內政治不理性干擾。台灣曾以「核食」為由,禁絕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長達十一年,就是內部政治超越科學標準與國際普遍實務之例。 台日關係更上一層樓,日本方面也有障礙,主要是顧慮中國。經濟方面,不少企業把中國當主要市場,政治上不乏親中派。不過,即令日本以技術、人才、投資助成中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包括提供四十年鉅額開發援助ODA,經濟崛起的中國無助日本擺脫「失落三十年」,軍事崛起反而帶來侵擾東海等安全威脅。美國川普政府一改自尼克森以來對中國政策的一廂情願,拜登繼之,如今民意對中國反感已成美國共識,日本也正有如此覺醒。 中國外交大咖王毅上週指稱中日韓三國是「搬不走的近鄰」,「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無論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成西方人」;如此發言,引發國際輿論大譁,既反映其「戰狼」本質,也凸顯對美日韓聯盟指向中國的氣急敗壞。民調顯示,日本人不喜歡中國者已近九成,王毅言行有助加速對中國反感的日本共識形成,我國應密切掌握契機。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11
悲哀的香港 幸福的台灣

悲哀的香港 幸福的台灣

上次總統大選,中共殘暴鎮壓香港反送中抗爭,喚醒了部分台灣人對中共「一國兩制」不切實際的幻想;最近香港發生兩件事,再度凸顯中共對民主、自由的毫不容忍,能否再度成為台灣大選的一面鏡子,令人拭目以待。其一,香港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通緝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等八名海外港人,每人懸賞一百萬港元;其二,香港立法會無異議通過修改香港區議會的組成方式,將民選席次的佔比由原本的逾九成驟降至不到兩成,宣稱為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免「反中亂港」份子利用制度漏洞進入區議會。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3日宣布,通緝8名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流亡海外港人,包括目前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路透)   香港通緝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意圖製造寒蟬效果,讓港人即使身處自由世界,仍然深感恐懼、噤聲不語。此舉引發外界的強烈批判,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表示,英國「不會容忍中國對英國及海外個人進行恐嚇和噤聲的任何意圖」,並呼籲「北京撤銷『國家安全法』,停止針對那些維護自由和民主的人士」。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澳洲政府「深深失望」,但仍高度關注香港的人權、自由和自治持續受到的侵蝕。此外,大幅縮減區議會民選席次、增加官派席次,必將限縮其原本已經不足的政治參與及監督施政的功能,淪為實施中共意志的橡皮圖章。歐盟批評此舉違背香港基本法的民主承諾,削弱一國兩制。香港大學名譽教授卜約翰表示,「此一改變縮減了政治參與,恐進一步傷害人民對港府的支持」。浸會大學教授陳家洛更警告,此後區議會將無法從草根層級扮演民主改革平台的關鍵角色。 事實上,不論外國如何嚴厲批評中共的反民主措施,皆無法動搖習近平打著「民族偉大復興」旗幟,閹割香港原有的自由、法治,將其納編「中國夢」的強悍意志。這是香港的悲哀︰近世在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變成中國的化外之地,反而在「帝國主義」的治理下、由貧窮的漁村,蛻變為國際自由港、金融中心,閃閃發亮的東方之珠,成為近代中國人避開中國混亂局面的桃花源;諷刺的是,香港的自由與法治卻在「回歸祖國」後,一切都變調了。中共當初為了誘騙香港回歸,滿口盡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甜言蜜語,如今除了「馬照跑、舞照跳」不變,最重要的制度、生活方式變得更「內地化」、「中國化」了,所有與西方民主有關的內涵都被快速鏟除,由「自由港」淪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南方港都了。 若要檢討香港人為何輕信中共的謊言,是不盡公平的,當初自由世界在鄧小平採行「改革開放」後,不也對中國藉由經濟成長帶動民主改革充滿期待?尤有甚者,在香港走上主權移交中國的不歸路上,港人並沒有發言權;而且就算具有國際條約效力的「中英聯合聲明」,在中共眼中也只是一紙不具現實意義的「歷史文件」,等到中共迫不及待要全面管制香港時便遭到徹底撕毀,即使港人發動百萬人抗爭,仍然無力回天。此外,雖然香港在「回歸」後,僅存的自由、法治最終必將遭到斬草除根,但中共無法信守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急於將香港「赤化」,與習近平掌權顯然有極大關連。習近平是基本教義派,追求絕對權力,更是狂熱的民族主義份子,二○一二年上台後,中國在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祖國完全統一」的驅動下,追求「強國夢」、「中國夢」,試圖打造一個紅色帝國。而這個中國夢當然包括將香港徹底中國化,消除其在港英政府治理下的自由多元的「遺毒」。這是香港命運的奪命索。 二○二○台灣總統大選,香港人英勇的反送中抗爭,遭到中共鐵拳無情鎮壓,引發台灣社會普遍的「亡國感」,覺悟自由、主權之可貴,必須捍衛,導致蔡英文總統以史上最高票擊敗親中力量,成功連任。此次大選台灣人再度面對同樣的大環境︰一方面,中共肆無忌憚撕毀「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承諾,將香港關入專制獨裁的牢籠;一方面,抗中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趨勢,不但反對中國的外交、軍事、經濟脅迫,更在經濟上打破了對中國市場的幻想,強調「去風險」,意即國家安全優先於經濟利益,以確保自由、民主的永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一再對外挑釁,使南海、台海、東海的區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尤其,所謂「武統」台灣的意圖更成為全球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使得國際社會不再漠視,紛紛強烈關切台海安全。在此情勢下,仍有親中政客散播疑美論、反戰論,以及重啟服貿、恢復四月役期等親中論調,令人憂心。 香港現狀如同末日啟示錄,一再對台灣人印證失去主權與民主將帶來可怕的災難。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在紅色祖國的統治下,縱然有上百萬人的反送中抗爭,爭取民主與權益,仍屬枉然。反觀台灣要維繫民主自由與多元社會,只須用手中的一張選票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台灣人的幸運,必須多數人予以珍惜、呵護啊!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10
台灣豈能走回頭路

台灣豈能走回頭路

侯友宜的反台獨、九二共識以及四個月役期,堪稱針對台海議題最具體的「三支箭」,但對照現今國際走勢與台灣主流民意,飽受議論,這箭不僅有射偏之虞,也徒增各界疑慮。(資料照)     台灣二○二四總統選戰升溫,主要陣營推出台海政策。其中,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宣示反台獨,並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在兵役議題上,他主張在兩岸處於和平穩定的前提下,要將目前朝野一致主張一年的兵役役期恢復為四個月。雖然隔天修正說,未反對兵役延長到一年,恢復四個月兵役制的前提是兩岸和平。無論如何,侯友宜的反台獨、九二共識以及四個月役期,堪稱針對台海議題最具體的「三支箭」,但對照現今國際走勢與台灣主流民意,飽受議論,這箭不僅有射偏之虞,也徒增各界疑慮。 因選情低迷,侯陣營原先嘗試建構並區隔黨內保守派的兩岸主張,已不復存在,現在並演變為加碼擁抱的窘況,不免予人病急亂投醫之慨嘆。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公開主張「不獨」、九二共識、以及宣布義務役役期縮短至四個月,侯友宜為尋求黨內整合,幾乎是全面接收,還從馬的不獨,進一步表態「反台獨」。雖不明瞭侯友宜知否不支持獨立與反台獨的差異,但在論述脈絡上,已與同樣悍然要反台獨的中共,彼此說法是更為貼近。縱然侯陣營對九二共識做出三種分類,但中國國台辦也隨即反應,核心意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對北京而言,不管國民黨或侯友宜是如何定義九二共識,只要台灣這邊認了這名號,就輪由中共在國際大肆宣揚兩岸都接受一中主張。這是把台灣帶入死胡同。侯陣營明知「兵凶戰危」,仍擁抱馬英九路線,還跟著喊著「重啟服貿」,嘴巴講保衛台灣,卻是在走回頭路。 按其所言,台海「兵凶戰危」,責任在民進黨政府。砲口轉內,當然看不見中共在習近平當政下,加速對區域的擴張,對民主陣營造成的巨大挑戰。馬政府時期,中國威脅論,未在民主世界形成全面共識,加上全球化浪潮的天真想像,以為中國融入國際社會,能藉由帶動經濟水平,提升人民對民主的要求。但這套現代化理論,被證明失敗。如今中國坐大為「巨靈」,即得利於此。馬時期對中門戶洞開,亦屬幫兇。民主國家現對中國形象大翻轉,除了競爭與圍堵,基於經濟與科技安全,「脫中化」已是趨勢。我們既有的科技與產業優勢,在這重組過程,躍居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然而,我們的總統參選人,卻要我們走回頭路,包括重啟服貿等,套一句外交部次長李淳所說︰服貿像過期雞排,「還有人賣就要小心」。現在重啟馬路線,同樣是還有人賣就要小心,國人須辨明認清。 著名的中國研究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上月在台演說時分析,台灣無論誰當總統,習近平都會要求承認「九二共識」;而不管承認與否,習近平都只會對台施加更多壓力。換言之,中共對台,只會步步進逼,不會因為我們接受任何「委屈式和平」,而能改變。然而,我們的總統參選人,因為民調的嚴重落後,就重回已被台灣主流民意摒棄的馬路線,是否我們應該擔心,中共的壓力如果再大些,他們也會步步退讓。台灣在朝野共識下,義務役役期恢復為一年,此刻重提縮至四個月,能否吸引年輕選民尚未可知,但這般傷害台灣防衛力量的主張,正是馬政府時期的極致媚中之作。削弱國防、外交休兵,台灣愈來愈成中共囊中之物,當然更滋長其對台灣的吞併野心。若說台海「兵凶戰危」,馬傾中導致台海失衡加劇,正是禍端源頭。現在補破網為當務之急,若走回頭路、反其道而行,豈有助於台灣安全。 放眼印太區域,中共的窮兵黷武,不是只有台海「兵凶戰危」,東海、南海等,均首當其衝。解放軍升高機艦騷擾,是針對這三海的全面性挑釁。包括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等身受其害的國家,也都積極與美國等民主國家進行密切安全合作。而這些國家的政要並不會為了與北京維繫關係,主張自我削弱國防力量,或是不顧安全而對中國全面開放。沒有實力,焉有和平。可是,我們的總統參選人,提出與中共一樣的反台獨,勢必擴大對國家認同的分歧與對立。接受九二共識掉入一中的鳥籠框架,衝擊國際友台力量的支持正當性。突拋四個月的義務役役期,削弱自我防衛的意志與決心。射出這三支箭,都是往我們身上來射,自損利益能有助兩岸和平嗎?恐怕是個大問號。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07
國民黨的「老二」保衛戰

國民黨的「老二」保衛戰

賴侯柯三腳督,令人想起二○○○的扁連宋鼎立。就目前氣勢看來,侯友宜有點類似當年的連戰。此後,二○○一、二○○四立委選舉,民進黨躍為第一大黨,雖仍不敵國、親兩黨總席次。二○○八、二○一二,馬英九重回執政,國民黨立委也重掌過半優勢。二○一六、二○二○,小英號一路順風,民進黨立委首次過半。一路走來,國民黨不論輸贏,立委都坐二望一。這次,侯友宜暫居「老三」,國民黨立委是否淪落「老三」,儼然成為藍色憂鬱。 一個多月來,「郭粉」欲罷不能,「韓粉」冷眼旁觀,導致柯文哲民調上升,賴清德則逆轉去年的頹勢。國民黨內終於忍無可忍,馬英九、朱立倫出任侯辦榮譽主委、金溥聰出任執行長。繼兩個月前在市議會表態反對台獨,日前侯友宜再透過趙少康節目表態擁抱九二共識。於是,符合北京「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此外,連勝文(替連戰)向郭台銘喊話:要成為英雄,還是成為罪人!郭台銘之舉棋不定,形成侯友宜整合的一塊石頭。搬開這塊石頭,顯然成為拆彈首務。然而,這種操作也要注意:一,侯友宜「侯侯做老三」,一部分原因出在自己缺乏溫度,至今未見熱情「侯粉」,郭台銘因素消失了,侯就可以觸底反彈嗎?二是,郭台銘「明月照大江、壯志在我心」,眼見侯友宜泥菩薩過江,不少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公然擁郭,黨鞭能改變他們的貌合神離嗎? 國民黨徵召確定之前,朱立倫提及郭台銘「見了很多牛鬼蛇神」。此話傳出,引起議論。再早,針對傅崐萁主導的中央選戰策略會報名單,侯友宜說出重話,「拒絕黑金在任何政黨出現」,傅崐萁也不甘示弱重砲回嗆。朱、侯得罪郭、傅是其表,最大的後座力來自國民黨的「地方共同體」─尤其是以黑金為代表的牛鬼蛇神。果然,朱徵召侯,有議長宣布退黨,侯的拜會行程也罕見地方實力派大咖,王金平還說與侯「不太熟」。如今,侯找馬開藥單,差點被馬鬥垮、籌組「厚友誼立委後援會」的王金平,情何以堪? 另,國民黨通過「防郭柯條款」,明定黨員不得為非國民黨提名的參選人公開站台,不得邀請非國民黨籍參選人為自己助選,無非是想把郭、柯的聲勢壓下去,讓各地的牛鬼蛇神歸隊。不僅郭柯,黃復興黨部餐敘,侯、韓首度公開同場,韓國瑜始終未鬆口是否支持侯友宜,也暴露了團結知易行難。至於,「對岸共同體」,會不會配合國民黨的團結大戲,也是個變數。侯友宜擁抱九二共識、役期恢復四個月,對自己是加分或扣分?不久民調可能有所反映。 國民黨的戰略調整,「甩郭伐柯、侯賴對決」,勝選自是主觀意圖。但就基本盤而言,這種努力更急迫的使命,更像是挽國民黨於崩盤。如果郭、柯尾大不掉,國民黨的「地方共同體」瓦解,作為國民黨腦部的「貴族藍」,他們的意識形態及北京代理角色,就會像沒有穿衣服的國王那樣被看透透。果真如此,那些充當兩岸政商掮客的「貴族藍」,對北京就如同雞肋了。 「貴族藍」,個人利益,統一之夢,乃一體兩面,保住「中國」國民黨,維繫反獨促統的香火,才有後戲可唱。以「政黨輪替大聯盟」為代表的「小雞自救運動」,只考慮到「下架民進黨」,乃至自己的選情,無法體會「貴族藍」之危機意識:跟著台灣的民主選舉邏輯走下去,忘記「中國」國民黨的本質與使命,年輕同志就會和平演變為「隱性台獨」,反獨促統力量終將在民主台灣邊緣化。柯文哲令「貴族藍」憂心,端因「白皮藍骨」具有取代國民黨的潛能,而柯的機會主義政治性格,不可奢望他臣服於國民黨為主的「藍白合」。 侯友宜向連、馬、朱主張靠攏,宛如走上回頭路。反過來看,連、馬、朱危機入市,救黨的主旨高於救侯。先前,國民黨有所謂的「下架民進黨」、「在野大聯盟」。如今,柯超車侯,國民黨避談這樣的聯合陣線了。對國民黨而言,柯大侯小若扭轉不了,戰略便應轉移到避免柯(包括郭柯合流)當選,否則在賴清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國民黨總統、立委不無可能雙雙淪為「老三」,這種結局帶動的選後政治演變,可能令該黨螺旋式下墜,九二共識、反獨促統也甭談了。於是,確保至少「老二」地位,遂成「中國」國民黨救亡圖存的保衛戰。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06
對中國強硬已成美國共識

對中國強硬已成美國共識

美國拜登政府嘗試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國務卿布林肯等官員往訪,中國刻意塑造美方有求而來的表象,實際上美國有其原則與堅持。兩週前,布林肯離開北京次日,拜登即在民主黨內募款活動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獨裁者」,事後不改其直言,還加碼批評中國政府制度。布林肯隨後受訪強調,美中之間存在分歧不是秘密,美方將一如以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另外,中國對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需先解除制裁的要求,上週也遭美方拒絕。 拜登政府之外,民意機關針對中國動作頻頻。據報導,國會及若干州議會出自國家安全疑慮,即將立法限制美國公共退休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對中國投資;這些基金面臨撤資壓力,涉及金額數十億美元。更重要的,針對實施將滿四十年的《美中科技合作協議》,有十位聯邦眾議員聯名致函布林肯,要求八月廿七日到期後不再續約,因為中國利用協議推進其軍事目標。領銜致函的是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反映美國受夠了中國技術偷盜的反感。同時,美國限制對中國關鍵科技投資的新措施即將推出,協同日本、荷蘭管制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化學材料等也正進行中。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美聯社檔案照)     時節進入政治熱季,政治人物對中國強硬的主張也此起彼落。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最具代表性,這位曾是南卡羅來納州第一位女州長的印度裔政治人物指出,中國不僅是競爭對手,共產中國更是敵人,是美國二戰以來面臨最危險的外國威脅。她呼籲撤銷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誓言推動美國公司離開中國。 不僅政界針對中國的主張和行動不斷,影劇圈也不例外。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為迎合中國市場,撤下台灣、日本國旗的舉動,激怒影迷。美國國防部因此修正軍方與電影製片公司合作規範,明訂禁止對好萊塢為配合中國政府審查要求的電影,提供任何協助。 美國各方有志一同,把箭頭指向中國,反映對中國不信任及不滿的普遍民意。據皮優(Pew)研究中心四月公布的民調,八十三%美國人對中國抱持負面觀感,其中有四十四%「非常負面」。儘管拜登政府一再宣稱中國是競爭對手,不尋求新冷戰或熱戰,但同一調查顯示,四成美國民眾認定中國是敵人,較去年上升十三個百分點;且有近半數美國人對習近平完全不存信任感。同樣地,蓋洛普(Gallup)三月間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只十五%對中國有好感,一年內減少五個百分點,且五十%受訪者視中國為美國頭號敵人。 相較於對中國的負面觀感,美國民眾對台灣好評顯著提升。蓋洛普同一民調顯示,超過四分之三或七十七%受訪者對台灣抱持好感,是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八次民調最高;無論共和、民主或無黨派人士都對台灣高度好感,比率分別為七十八%、八十一%和七十五%。 從而,近年世人所看到的,前川普總統對中國經貿及安全部門出手,拜登繼之,不但凸顯對中國強硬是兩黨一致的共識,也十足反映美國普遍民意。更值得強調,民主台灣面對共產中國日增脅迫所展現的韌性,讓支持台灣的美國民意高張;拜登四度表示將出兵協防台灣,裴洛西等國會領袖前來表達支持,都反映了民意走向。事實上,不僅美國如此,大西洋彼岸的歐盟二十七國六月底發表集體聲明,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是歐盟歷來首次集體正式表明在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 回顧美國公眾對中國的態度轉變,二○一八年是轉捩點。川普以「中國經濟強暴美國」論述及行動開第一槍,隨後發生的武漢肺炎、霸凌維吾爾族、剝奪香港人權、在台海等周遭海域挑釁、於烏俄戰爭立場曖昧、間諜氣球等事件,一再讓美國人看到中國製造麻煩的惡形惡狀行徑。相較於二○○○年到一六年間,對中國的好惡比例相當,美國民意自此逆轉且急轉直下,好感甚至降到歷來最低。其間,中國野心崛起是為肇因,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群起而攻之,付諸行動,與民意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強硬遂激盪而成美國共識。 美國有此共識,台美關係大可期待。機不可失,台灣應善自把握,從科技、經貿、外交、安全、文化等層面具體強固雙邊關係,半年後選出知美、親美的總統及國會,繼續力抗並挺立於中國脅迫之中。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04
服貿禍台 莫忘香港殷鑑

服貿禍台 莫忘香港殷鑑

明日七月一日,逢香港歸併中國廿六週年。中共在這幾年升高干預,香港的政治社會情勢迅速惡化,所謂五十年不變,成了最大謊言,也是港人最大夢魘。(法新社)   明日七月一日,逢香港歸併中國廿六週年。中共在這幾年升高干預,香港的政治社會情勢迅速惡化,所謂五十年不變,成了最大謊言,也是港人最大夢魘。為了消滅民主自由聲音,北京祭出港版國安法,透過不斷地政治抓捕,破壞人權,恐嚇香港民眾。另以「愛國者治港」凌駕「港人治港」,到北京的「全面管治」,更與香港基本法所承諾的雙普選目標、港人參政權利等背道而馳。香港曾是中國通往世界的門戶,在北京加強控制下,香港已從國際化轉為內地化,中共的對外承諾有如一張廢紙,民主世界必須警醒。 香港情勢的變化軌跡,看到北京如何一步一步,緊緊地牢抓,成其籠中鳥。二○○三年七月一日,北京為國安管控要港府制訂基本法二十三條,逾五十萬名香港民眾上街頭反對。該年雙方簽署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在短時間大幅向中國開放,表面帶動經濟,但實施多年以來已造成資金外流、擴大貧富差距現象。中共利用香港經濟日漸依賴中國,滲入香港社會。面對港人爭取民主自由,二○一五年,港府與北京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兩地經濟融合更深。中共在金融、政治及經濟活動方面對香港的影響不斷增加,除升高香港經濟的連帶風險,紅色勢力並迅速輸入。這幾年雖發生雨傘革命、反送中等公民運動,但遭遇北京的強力壓制。香港不論在政治自由、新聞自由或國際金融中心指數等多項國際評比排名持續下降,北京聲稱一國兩制治港,實際上,再無兩制,只剩一國。 中共對香港的操控手法,與對付台灣,具高度的相似性。二○一○年,台灣在馬政府執政下,對中門戶洞開,與北京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與香港CEPA一樣,都是以經濟整合為名,實則在經濟與政治上,達成「一中市場」的終極吞併。同樣的,依據這架構所簽署的協議,例如服貿協議,經由上千種行業開放,開門揖盜,一舉讓中國進入服務業等內需產業。然而,我們慶幸擁有民主體制,一場太陽花學運,帶動公民意識的覺醒,阻止了兩岸服貿協議的生效實施。之後的政黨輪替,重新調整對外政策,扭轉馬八年錯誤的親中路線。缺少民主自由的香港,面對中共以經促政手法,只能全盤接受,乏於說不的力量。經濟若受制,政治也受控,上層建築立基於下層建築,中共利用這淺顯道理,染指香港。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是我們必須繼續前行的對外道路,卻有政治人物與政黨鼓動重啟服貿,這是意圖把台灣再鎖入一中,討好北京,要把我們帶向與港人同樣的命運。 親中政客的不負責任,中國國台辦順勢要求說︰「協議的權威性應該得到維護」。姑且不論在民主國家之間,行政部門所達成的協定或條約,常還要經過國會同意等民主程序,被擱置的案例亦是所在多有。兩岸之間存有多項協議,但中共是任意解釋或不願落實的慣犯,包括片面禁止台灣特定農漁產品,對於赴中台商與民眾的權益,乃至人身安全等,都難有保障,居然還大言不慚指稱協議的權威性應該得到維護。香港的命運,也是中共推翻對外承諾的最鮮明惡例。北京為了阻擋英國等國際社會關切香港民主,曾悍然表示一九八四年兩國發表的「中英聯合聲明」已是歷史文件,不再具任何現實意義。當年中英雙方領導人見證簽署的聲明,中共都敢不認帳了。台灣仍有人無視中共本質,妄想與其和談、重啟服貿,或簽「和平宣言」。只要翻開中共過去紀錄,再看如何對付香港,應該就要腦醒了。 反服貿運動十年之際,政客重啟服貿之議,就是禍台。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台灣與中國不同,近十年變化已是全球對中國體制有疑慮。她反問想重啟兩岸服貿的人說︰「台灣已融入國際供應鏈,現在是時候嗎?」「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這是要告訴國人,我們被馬政府鎖在中國八年,國際社會面對台海時,多是先看北京,然後才考慮台北。但我們現在不僅是民主盟邦的重要夥伴,在經貿或科技供應鏈上,在全球有不可或缺的戰略地位。此刻卻有人鼓吹投向中國,徒增他國疑慮,背離國際主流。此等自毀路徑,是愛台還是害台,是讓台灣更安全,還是授人以柄,自斷臂膀,給中共更多脅迫台灣的工具,提高其併吞野心,而使台灣更為不安全。香港殷鑑,應要能更看清楚。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30
重啟服貿就是引入中共謀台

重啟服貿就是引入中共謀台

馬英九政府十年前無視民意,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人民強力反對後擱置至今。過去聲援反黑箱服貿、太陽花運動的某在野黨總統參選人,卻傳出將於國政白皮書主張重啟服貿,予人前後不一、自我否定高度爭議。該黨解釋當年是為反黑箱,不是反服貿。但這說法奇怪。若非協議本身有著極大危害,遭質疑馬政府打算放任中國各行各業來台,怎會引爆大規模的學生、社會運動,進而翻轉台灣在那些年傾中、媚中的錯誤路線。重啟服貿,把台灣再鎖進中國,明顯是迎合北京之舉。 針對重啟服貿之議,民團「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提出警告,指依據二○一三年兩岸簽訂的服貿協議,台灣對中國開放六十四大項,轉換成我國行業別共開放逾一千項行業,年生產總額約十兆二二五六億餘元,涉及就業人口總數達四二三萬餘人。加上中國人只要獲准來台灣設公司、開店,依投資金額計算,可申請最低兩位中國人,或最高十五位中國人赴台工作,而且均可攜家帶眷來台。換言之,這不是個別產業或公司的問題,而是經濟與社會層面的全面衝擊。一旦實施,台灣的工資、失業率,將向「中」看齊。現在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經超過廿%,兩岸經濟一體化,是幫助我們的青年,還是幫助中國青年就業呢? 「反服貿運動」屆滿10周年,經濟民主連合智庫2023年6月21日在立法院外舉行記者會,提出切勿「重啟服貿、貨貿談判」5大警告。(經濟民主連合提供)   從國際環境看,十年前的中國,羽翼未豐,以低姿態為掩護,與美國等國交往。現在的中國,自認外部局勢已是「東升西降」,也不再遮掩擴張野心。並與俄羅斯等威權國家聯手,試圖顛覆民主價值,嚴重扭曲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共已成為民主世界最大挑戰,甚至是公敵。美國總統拜登公開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獨裁者」。並合力主要民主國家,從戰略、經濟、科技、到教育等層面,強力約制,防堵威權勢力的進逼。但我們的總統參選人,此刻喊出要重啟服貿,形同擁抱中國。尤其,中共近年對區域的威脅升高,重啟服貿,等於洞開門戶,迎入威權勢力,讓其得以在台設立各個大小據點。這般提議,只是混淆國人敵我意識,更使挺台的民主國家懷疑,台灣是否仍為堅定的民主盟邦?這般自損之議,不正如外界所批評,有如「引清兵入關」。 中國本週宣布,恢復開放部分台灣的鳳梨釋迦輸入中國。卻僅限台東境內的釋迦可以銷中。按其手法,這等於是半脅迫其他縣市,若想把東西賣到中國,須先來輸誠。中共利用「歧視對待」,將台灣輸入農漁產品當作脅迫工具,先扮演「加害者」,然後換上「施惠者」面貌。這是一套不用成本的統戰。涉及千項行業的服貿,勢必更有利於北京深入操弄「以商逼政」。中國滲透台灣社會,已然嚴峻,服貿協議,方便中共在台廣設據點,並扶植代理人。這一位在野黨總統參選人曾自爆「是中國那方面一直要我選總統」,又老談所謂兩岸一家親。雖然其言論前後不一,信用破產,已不是新聞。但在反服貿運動十年之際,拋出重啟服貿之議,與北京利益遙相呼應,恐無法僅以「瘋言瘋語」視之。 依照中共鬥爭模式,即便暫時退卻,也會伺機捲土重來。之前香港民眾反對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不讓北京以國安為由,限縮香港自由。五十萬港人站上街頭,迫使港府終止立法程序。但才過了幾年,中共利用鎮壓反送中運動之勢,香港國安法的惡法落地,則更大幅度壓制香港。 北京對台亦復如此。太陽花運動催生強大的公民意識,擋下了中共謀劃的兩岸服貿協議。過去最大協力者的馬政府,被譏稱對中國是「門打開、免顧厝」,聲稱的兩岸政治基礎「九二共識」,並遭多數民意的唾棄。中共謀台,服貿協議有如「未竟之業」。台灣總統大選現進入「三腳督」混沌局面,在野黨總統參選人之間正競爭避居「老三」。在這過程,境外最大介選者中共,較為「中意」哪一位在野黨參選人,則具影響。不讓運作已久的國共平台專擅,這位在野黨總統參選人迎合北京,重拋親中主張。利用台灣新世代或對十年前議題的較為陌生,藉由此舉向中共示好,欺騙年輕人,吸納在野勢力對抗執政黨,盼能取得北京認可的正當性。當全球地緣變化是朝與中國經貿脫鉤,台灣也與美國等國建立更緊密的政經關係。重啟服貿,滿足了政客私利,卻背離國際主流路線,傷害最大的是我們全民利益。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23
「怨恨動員」這一招

「怨恨動員」這一招

MeToo運動,從政黨到新舊媒體輪流失火,一時搶佔輿論焦點。這把火,原來燒向民進黨,大家等著看好戲。賴清德,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一開始便嚴肅以對,向挑戰正面對決。永不錄用的重藥,乍看之下有點用力太猛,也可能得罪派系、金主,甚至令人藉機離間蔡賴關係。不過,隨著MeToo火星子爆開,而且,主事者、加害者的因應並不果斷,民進黨的社會觀感反而返正。 約略同時,幼兒園餵藥案,家長及外界質疑新北市府延遲通報、被動處理,這是侯友宜帶職參選總統的風險。面對指責,侯友宜反駁稱,這段時間市府積極面對說明,但有人一開始就說新北包庇、掩蓋案情,再說是餵毒案,後來慢慢轉到疑似餵藥案。侯說,這段時間,最主要目標是要讓家長放心、孩子健康得到守護,可惜看到太多操作、假訊息、抹黑出現。不利的是,大選期間,對手和選民都拿著放大鏡看他。事實上,這也是每個候選人的家常便飯,端看當事人如何見招拆招。有個現象很奇妙,被徵召前,不少人肯定他貼近民意,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卻令人驚覺他在平行時空。看來,侯的民調低迷,郭台銘可能是一個因素,他本人也是一個因素。 幼兒園餵藥案,家長及外界質疑新北市府延遲通報、被動處理,這是侯友宜帶職參選總統的風險。(資料照)       話說回來,現在大家看到的,恐怕只能說是初體驗,未必是二○二四的決戰關鍵。大選還有半年左右,但有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還沒有出現「怨恨動員」的苗頭。目前為止,MeToo相互保證毀滅,可能可以排除。「怨恨動員」,乃在野者蓋火鍋的利器,不必政績、政策,只要讓「討厭執政者」形成氣候,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獲得選票。「怨」,主要是激化民眾在民生議題的不滿。「恨」,則是激化熱衷政治者的認同分裂。回顧二○○○之後的選舉,好幾場可謂是「怨恨動員」的典型例子。 二○○○,阿扁在三腳督勝選,成為少數總統、立院朝小野大。八年執政,弊案令民眾大失所望,國家認同令對手形同陌路,在野者「怨恨動員」令二○○八輕易政黨輪替。繼任的馬英九,台灣經濟連結中國,台商獲益但民眾受害,終統暴衝有違主流民意,二○一四太陽花運動令「馬習會」黯淡無光,在野者「怨恨動員」,同樣在二○一六輕易政黨輪替。蔡英文執政之初,積極推動年金改革、轉型正義、進步議題,為在野者鋪設「怨恨動員」的溫床,遂在二○一八地方選舉被韓流淹沒。二○二○,有賴調整政策節奏,加上北京在香港犯了重大錯誤,小英轉危為安、順利連任。然而,挾著防疫成功、國際讚譽的優勢,卻因在野者疫苗之亂的餘威,以及「論文門」自殺式提名,民進黨二○二二選舉慘敗,「怨恨動員」仍是在野者的利器。 目前,二○二四這場選舉還存有變數。一,賴清德已成綠營共主,但侯友宜仍面對內部整合、換侯耳語,柯文哲在等待縱橫捭闔的機會,郭台銘以很另類的方式「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友宜勝選」。二,在野者若要「怨恨動員」,主要議題應當是「戰爭或和平」:身家性命、經濟繁榮都必須建立在兩岸穩固的「和平」基礎上,於是應該接受北京的政治前提恢復協商、展開談判。而這種「怨恨動員」,不無客觀形勢的風險:烏俄戰爭、中美衝突等地緣緊張,會不會像二○二○大選之香港因素,快速逆轉台灣社會心理,「反侵略」壓過「反戰爭」?有道是,形勢比人強,某種形勢蔚為風尚,人選或組合大有可能屈居次要因素。二○○四的二二八牽手護台灣,阿扁以些微差距擊敗連宋配,堪稱經典兵法。 曾準確預測二○二○、二○二二選舉結果,小笠原欣幸分析二○二二國民黨大勝,不代表二○二四就能順遂,由於美中對立強化對國民黨不利,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的可能性還是很高。此一分析的預言實現,除了北京「志在必得」的介選動作,觀察點之一是「戰爭或和平」的「怨恨動員」,能夠激起多大的「下架民進黨」動能;之二是挑戰民進黨的陣營中,想當總統的人不少,他們的政治光譜差距,也影響到「怨恨動員」能否火力集中。三是未來半年的外部環境,尤其是美中衝突之惡化或緩和。就此而言,AIT主席羅森柏格兩個月內二度訪台,透露了什麼訊息?以及,布林肯將於十八日至十九日重啟訪中行程,而北京繼續抨擊美國害台野心,雙方互動能否拆解劍拔弩張?國際劇情,應當比MeToo緊張懸疑,更值得國人密切注意。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15
柯文哲想討好誰?

柯文哲想討好誰?

上週末,AIT主席羅森柏格到高雄「移樽就教」柯文哲。柯轉述,美方一再表明不會干預台灣選舉,不管誰當選,希望台美關係都保持良好,他也表示不管誰當選,台美關係都不會改變。言下之意,彷彿華府也能接受他。而不久前,葛來儀分析說,她推測北京比較支持柯。但柯解讀成,自己是最能夠和美中兩邊溝通的人,遭葛反駁。看來,所謂的超越藍綠之外,柯還想再塑造一種形象:他是美中的公約數。只不過,地緣動態的發展,已令台美、兩岸處於不平衡關係。 日前柯文哲訪日時稱:自己在擔任台北市長時,不認同中國所說的「共識」,但中國接受了他提出的「兩岸一家親」主張,進行了對話。他認為,問題是中國本身並沒明示九二共識的明確定義。柯文哲說,一直到現在他都沒真正看過中國官方版本很清楚的定義九二共識是什麼。他難道不知道,國共的九二共識,本來就是緊箍咒?作用是使人神經錯亂,認同台灣屬於中國,並致力兩岸統一! 胡錦濤時代,有「兩岸一家人」的提法。習近平新時代,改為「兩岸一家親」。相同的是,兩者都訴諸「中華民族主義」。比較像是,柯本人回覆了北京的通關密語。葛來儀推測北京比較支持柯,不無道理。反倒是,前年年中,台灣疫情吃緊,AIT處長酈英傑據統計指出,台灣確診人數相比全世界仍算低。柯文哲卻高分貝嗆聲:萊豬也吃了、軍火也買了,所以勒?台灣才死十一個人還不算多?美國沒有賣任何一支疫苗給台灣!結果,話音剛落,美國援台二五○萬劑疫苗便抵達台灣了。中國武嚇台灣,高談「兩岸一家親」;美國大力挺台,未聞「台美一家親」。柯的調調,流露著「疑美論」的風味。 對中國,柯文哲總是顯得善體人意。去年,台北市議會審議預算時附但書:若共機、共艦持續擾台,則市府不得動支雙城論壇預算及核銷。然而,不放過任內最後一次機會,柯文哲仍秘密籌辦、硬是上場,形成解放軍機艦擾台、對台統戰宣傳活動同時上演的荒謬劇。他的堂皇說法是:「交流比斷流好,對話比對抗好,友善比仇恨好。」柯文哲,郭台銘,互相拉抬。互相拉抬,四年前作用小,四年後作用顯然變大了。這次,郭大膽拋出和平宣言,不過,想用郭當槓桿的柯,可能不想走得那麼快。更遠的路,等當選再說吧。 訪日接受訪問談釣魚台,柯說「一般台灣人不是想要那塊土地,而是希望可以在那裡捕魚就好」,看不出來想討好誰。他回應批評:執政最重要目的就是解決老百姓每天遇到的問題,這是要優先處理,主權有爭議之後再處理。都已參選總統了,還對主權問題缺乏敏感度,難怪他似乎並不拒絕九二共識,只期待北京給他可接受的定義。偏偏,所謂的「九二共識」,乃制伏孫悟空的緊箍咒,並無理性內容可言。北京唸起緊箍咒,接受九二共識戴上頭箍的人,只能乖乖按它的指令行動。北京一開始就擺明:「九二共識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台灣哪些人依緊箍咒辦事,大家不難辨識。至於被緊箍咒控制者,若幻想其中有模糊空間,一旦模糊的煙霧散去,便會發現自己陷入一中流沙。二○一六至今,北京不與小英政府往來,理由是「民進黨當局固守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中國人一家親」。不戴上頭箍,既然如此,談也白談。反台獨,為國家謀統一,為民族謀復興,「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乃習近平新時代的緊箍咒。此所以,朱立倫當選主席回覆習近平賀電,新華社的報導連「求同尊異」四個字都刪除了。按照新時代的做法,「九二共識就是習思想」,遲早會是北京給柯文哲的「明確定義」。 「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云云,說穿了,是北京對台灣設定的遊戲規則。北京的遊戲規則,不在乎主體性的柯文哲,似乎自信可以游刃有餘。許多人眼中的「被統戰」,他反問「為什麼不說是我們反統戰或是反攻大陸」,口氣、志氣都不小,就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年,李登輝陪江澤民哈啦兩會協商,頭腦清醒地沒戴上頭箍,也令北京深惡痛絕至今。而後,連戰、馬英九至朱立倫,紛紛戴上頭箍,也都證明了頭箍會令人頭殼壞去。柯文哲,以及侯友宜,會搶著戴上頭箍嗎?這是他們的智力測驗題目。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14
幼兒餵藥?國家養?

幼兒餵藥?國家養?

台灣是全球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有志競選總統者對這一公共議題不能不嚴肅面對。新北市長侯友宜將代表中國國民黨出馬參選總統,最近在這一議題備受考驗。他上週四到政治大學與學生互動,為新北市一家幼兒園發生餵食管制藥物事件兩度鞠躬道歉,坦承保護孩子不夠周全。同一場合,他還呼應鴻海科技創辦人郭台銘「○到六歲國家養」的主張,強調每年增加六百億元經費,即可解決台灣少子化問題。 幼兒園餵藥事件發生在板橋,但備受全國關注。幼兒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家庭呵護的寶貝,卻傳出遭餵藥的駭人聽聞情事,在近年因應少子化而推廣公私立托育教保服務趨勢中,只要是有幼兒的家長,無不關切此事。台中市長盧秀燕就此強調事件雖不在台中發生,仍引起台中家長擔憂,乃啟動了「守護幼童安心專案」;台南市長黃偉哲也提出「強化幼兒保護」相關機制,教育部發函各縣市加強相關查察,俱見這一事件眾所矚目。 政治上,侯友宜力求當市長、選總統兩面光,但幼兒園餵藥案卻事與願違,既讓事件成為全國議題,突出其帶職參選的分身乏術,為他試圖邁向總統之路增添考驗。身為六都人口最眾的新北市長,對這次事件處理被指反應遲緩、資訊不透明、後續安置混亂、溝通無管道、幼兒就醫檢驗慢半拍、會見家長閉門不公開。政大學生因而嗆他:保護孩子都做不到,怎麼保護台灣?   幼兒園餵藥案也顯示,新北市府未能記取「恩恩案」教訓,把失靈的政府機器螺絲拴緊,在發生攸關公眾福祉的重大事件時協調有效運作。去年四月,兩歲男童恩恩染疫不治,家長指送醫急救過程遭延誤。事經監察院調查,直指「政府失靈,中央、地方政府都難卸責」。不同的是,「恩恩案」牽涉中央疫情處理機制,幼兒園餵藥案卻全然是新北市政府權責。一年之間,攸關公眾健康重大事件接連發生,顯示其系統運作協調及效能出了問題,對一向以「侯侯做代誌」為標榜的侯友宜,不啻打了一記耳光;也凸顯政治人物的口號不論喊得如何漂亮,事實才是真正的檢驗標準。 若說幼兒園餵藥案檢驗侯市府「做代誌」能耐,呼應「○到六歲國家養」則反映有志大位者的格局。誠然,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且已然衝擊經濟、教育、社會、政治、安全等諸多層面,但「○到六歲國家養」絕非有效的正本清源之計;大選時節喊出,尤有媚俗騙選票之嫌。 台灣人口問題嚴重,少子化尤為現在進行式。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評比,我國每一婦女生一.○九個嬰兒,生育率低於人口平衡所需的二.一個,不如全球平均的二.四二個,居全球倒數第一。生育率低迷,人口出生率隨之下滑,只約千分之七.三三,同樣在全球居最末段。孩子生得少,人口增加必然緩慢;我國千分之○.三的年成長率,雖高於近年人口已呈減少的日本,在全球排名也屬末段班。 因應人口問題,政府責無旁貸,「○到六歲國家養」卻有所不宜。箇中道理很簡單,政府可以鼓勵生育,並在財政能力容許的前提提供適當補助或照料,但生兒育女是個人的事,政府不能生小孩,養育也不可越俎代庖。整體而言,把個人份內的事推給國家,慣見於政治言語。然而,國家是誰?國家的收入來自人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政府可濟貧助弱扶傾,但不當且過度承擔個人應盡的義務,拖垮財政、拖累全民、禍延下一代的各國前例不少,可為殷鑑。個人不能卸責,政府尤不能自以為萬能,替人民生兒育女。 實務上,綜觀各國,不外從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費等方面著手,因應人口問題,且常配合檢討住宅及移民等政策。就此而言,「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是實施中的政策措施,以「○到六歲國家一起養」為口號,目標要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多了「一起」兩字,心態及政策措施都相對較務實。我國該做的,是全盤檢討調整既有政策措施,確實以處理國安危機的戒慎恐懼態度,認真積極對症下藥,由政府、企業、個人合作,求其有效推動。畢竟,光撒錢或可能治標,人民才是人口趨勢的最終決定者。 人口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形成緩慢而長遠,改善現狀要高瞻遠矚。現今問題明顯浮現,是過去未積極面對所致;如再拖延,將演變成難以承受的危機,代價慘重,台灣沒有不力求有效處理的本錢。有志當總統的人,尤不能信口開河。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13
拒絕中共假交流、真介選

拒絕中共假交流、真介選

中共在二十大後的對台政策,以「大交流」為主要基調,負責執行的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推進「大交流」,頻繁會見台灣各政黨、社團。圖為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武漢與宋濤會面。(法新社資料照)     中共大型對台統戰平台「海峽論壇」本月中旬將在福建登場,國台辦聲稱,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並邀台灣政黨代表與會。中共一邊進行笑臉攻勢,另持續對台灣進行軍事威脅、經濟脅迫以及外交打壓等,軟硬兩手,進而分化台灣社會。其中,論壇刻意僅廣邀台灣的在野黨,區隔朝野,外界由此清楚看到中共企圖影響台灣的總統及立委選舉。中方雖稱論壇為「民間性」定位,但這類交流繞過蔡英文政府,以民逼官,設定一中框架,政治人物若參加論壇,形同背書中共,也為其假交流、真介選,充當統戰樣板。 在野人士可能會說,兩岸有交流總是好事。然而,只要比較與台灣關係密切的美國,中共這套只籠絡、只接觸特定政黨,而視民進黨為鬥爭對象,政治圖謀格外明顯。反觀美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本週訪台,主要任務之一即拜會國內主要政黨推出的總統參選人。如果美國要介選,大可對特定對象表達意向,或是負評其他參選者。但美方不僅沒有這樣做,羅森柏格抵台後先見的,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拜會立法院則與四個朝野黨團代表晤面。美國這些動作,清楚傳達「不論誰執政都會支持台灣」。縱使美方基於政策理念與合作默契,或會心有所向。但民主國家關切另一民主國家選舉,也必須尊重民主程序,接受人民的選擇。只是,對沒有民主的中國政府,自然不懂這最基本的道理。 除了不民主,中共還利用台灣的民主與開放,操弄各種介選的把戲。中共在二十大後的對台政策,以「大交流」為主要基調,五月舉行「中共二○二三年對台工作會議」,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聲稱要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負責執行的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推進「大交流」,頻繁會見台灣各政黨、社團。從北京角度,直接掌握潛在的在台代理人或協力者,目的在深入基層並進行部署。或因政治目的明顯,近期傳出北京原擬舉辦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王滬寧要發表講話下指導棋,不過,多數台媒出席意願不高,使得主辦的國台辦顏面無光,現則全力動員台灣各界,參加海峽論壇,力求扳回。中共的大交流,真實目的不在增進瞭解,而是為了吃掉對方、消滅民主。中共七月將實施新修訂反間諜法,擴大定義間諜行為。國人屆時赴中,更易被羅織罪名。蔡政府籲兩岸正式對話,解決交流秩序的問題,北京則置若罔聞。這也更說明中共以交流為名掩護,實際是打擊民進黨,架空中央政府,國人應認清其本質。如果淪為打擊台灣民主的工具人,形同助長威權政權的對台壓迫。 美國因應中國的擴張威脅,積極串聯主要民主國家,進行約制。其中,最具共識者,即在敦促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民主盟邦並聚焦台海情勢,齊力阻止北京採取片面武力行動改變現狀。面對國際壓力,北京試圖從台灣內部找尋突破口,用「不怎麼戰狼」面貌對台,並以「大交流」口號作餌,事實上就是虎披羊皮,分化與裂解台灣。再利用認知作戰在台策動與傳播各種疑美論、反美論,以離間台灣與美國等主要民主國家的緊密關係。距離大選剩下七個月的時間,中共介選動作必然層出不窮。對照美國與台灣主要政黨參選人等距互動,這是相信民主,也信賴台灣。中共則介入並操弄台灣內部不同政治勢力,這是利用民主,圖謀滅台。此次台灣大選的意義,既反映美中的競逐角力,更是代表民主與威權勢力的消長。 我們正處於複雜且變動的國際環境,台灣主要政黨推出的總統參選人,有必要向國人表明要將國家帶往哪個方向。是與美國等民主友邦堅定站在一起,還是往威權中國靠攏。尤其,針對中共以介選手段,顛覆民主,我們的態度為何,都應有清楚的立場。事實上,即將登場的統戰大拜拜的海峽論壇,為重要檢視。是否站在防衛民主的角度,提醒國人政治風險,莫成中共的統戰樣板。還是乏於警覺,繼續唱和這類假交流的活動。部分在野政黨推出的總統參選人,民調欲振乏力,即因所屬政黨的親中,熱中且甘於配合中共的各種介選操弄,以為能從中獲利,實則與台灣主流民意距離愈遠。反之,主要政黨總統參選人若能都站在維護台灣民主的立場,對中共說不,朝野一致並團結國人,必能一改觀感。這是政黨轉型的契機,亦是翻轉選戰的關鍵之步。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09
問題在中國 答案在台灣

問題在中國 答案在台灣

季辛吉最近表示:台灣議題,短時間內依舊無解,只能交給時間去決定。小英政府則強調:問題的解答就是民主,由人民做主。這也意味著:除了大國戰略競爭,台灣人民自己也要思考、主張、行動,透過民主表達二三○○萬人的意志,不能把自己的未來承包給他國。 季辛吉總設計尼克森主義,原本期待中國經過和平演變融入國際體系,從而最終解決二戰遺留的台灣議題。但他們忽略了,真正的問題在中國。一黨專政不改,包括六四屠殺,西方猶不斷挹注中國經濟與軍力,養虎遺患。「武力奪島」作為挑戰美國霸權的第一塊骨牌,只是必然之事發生在野心家習近平身上罷了。客觀情勢發展顯示,解決這個議題的急迫性已在眼前:北京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軍事冒進行動範圍越來越大,解放軍挑釁他國機艦,只是事態惡化之一端。可以說,台灣議題不解決,習近平就有模糊空間,可以把台灣當突破口,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天朝。 習近平的野心,導致民主世界群起抗衡,把台灣推上國際焦點。重新發現台灣,近年有四波值得注意:一,二○一六年底川普接聽蔡英文的致賀電話,二○一七年底川普重新定義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二,二○二○,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布拉格市長賀吉普一行訪問台灣,美國國務卿龐皮歐表態支持捷台互動。二○二一年底,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我國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機構。稍後,斯洛伐克經濟部政次葛力克率團訪台。中、東歐國家,被民主台灣的活力吸引而來。三,歐盟、G7、北約,逐漸感受到台海和平穩定的連動影響,務實調整僵化的中國政策,多次聲明關切中國威脅台海和平與穩定,北約在烏俄戰爭下正討論在東京設立聯絡處。四,同樣在中國威脅陰影下,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隨著中俄結盟緊密化,岸田文雄進一步稱:「台灣安全就是全球議題。」尹錫悅亦跟進:「台灣議題不僅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問題,就跟北韓一樣是全球性的議題。」小馬可仕更表態:若台海爆發衝突,美菲防務協議下的軍事基地將能派上用場。「國際反華勢力」,被中國自我實現。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團訪問立法院並發表演說,以「我是台灣人」作結尾,獲全場喝采。 (記者塗建榮攝) 一九五二舊金山和約生效,日本放棄台澎,但一九四九國共內戰定局,打亂了最終處置。一九五○韓戰開打,中華人民共和國被聯合國決議指為侵略者,鞏固了台灣主權未定論。從文革尾聲到改革開放,美國基於「聯中制蘇」,不反對兩岸「和平統一」、但反對武力改變現狀,此後主導歷屆政府「美國的一中政策」。此一期待,核心前提乃中國確屬美國的友好國家。但,中國崛起之後逐漸採取敵意姿態,至習近平終使此一期待宣告幻滅,迫使西方紛紛修補自己的一中政策。二○二一,台灣疫苗之亂,日本率先就近馳援疫苗,隨即,美國也贈台疫苗。由最近日本戰略角色的轉變,回顧日本先行、美國跟進的疫苗支援模式,似乎隱約透露出一種訊息:日本這個美國的友好國家,將取代中國扮演印太戰略旗艦。 二戰以來,不論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中美三公報,台灣人民都沒有話語權。當年,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台灣,應由「兩岸中國人」和平解決,而國共是互爭中國代表權的專制政權。時移勢易,兩蔣時代結束,中國專政依舊,台灣在民主化中追求自我認同,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決定蔚為主流。可惜,延續外來政權的舊勢力,依然認同與對岸同屬一中。拜登說:台灣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當前的問題則是:台灣人民準備好自己的答案了嗎? 民主世界,長期忽略台灣,助長中國對台咄咄逼人。幸而,台灣爭氣自強,如今在地緣政治、關鍵產業供應鏈,牽一髮而動全身。新冠疫情,烏俄戰爭,民主國家對台灣加緊補課,就是數十年來的曠課所致。主要國家迴避外交承認,令台灣議題被中國綁架。由此,國際組織對台灣關上大門,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始作俑者中國,竟還繼續操控世衛組織排除台灣。而民主國家對防疫成功且協助他國的台灣卻愛莫能助,只能日益憂心中國入侵台灣將重創全球經貿。懲前毖後,必須對中國威脅台灣從而威脅全球,進行釜底抽薪的政策革命。從川普到拜登,「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的措辭下,華府已經帶動民主世界劃下「台海現狀長期化」的底線。台灣議題,問題在中國,答案在台灣。而答案,需要民主世界與民主台灣一同索解。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6-08
黃仁勳以台語開場立標竿

黃仁勳以台語開場立標竿

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大學畢業典禮恢復實體舉行,各校在此鳳凰花開季節,大都別出心裁,邀請名人雅士致詞,期勉畢業生開展人生另一旅程。科技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上週末應邀擔任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嘉賓,備受矚目。他強調不管夢想有多大,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去實現,就可達成。台大校長陳文章認為,黃仁勳尊重並與不同背景者溝通協調,勇於挑戰創新,值得學習。 黃仁勳的事業成就之外,他在台大畢業典禮最受歡迎的,是開場白講了一段台南腔的台灣母語。在一開始「大家好」華語問候之後,他以台語說:「我今仔日(今天)本來想共欲(說要)跟恁(你們)講台灣話,但是越想越緊張,我佇(在)美國大漢(長大),所以我的台灣話這馬(現在)不是足標準,壓力傷懸(太高),所以今仔日還是跟恁說英文,好嗎?OK,咱開始!」濃濃的「台味」而可親,引發現場師生笑聲、掌聲與歡呼。 輝達(NVIDIA)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受邀擔任台大畢典貴賓。(記者廖振輝攝)   這一堪稱台大最有特色的畢業致詞開場,凸顯了重要的事實背景。台南出生,九歲前往美國求學的黃仁勳,一直沒有荒廢台灣母語,與大多數在美國的台灣人家庭一樣,第一代與第二代台美人大都保留台灣母語。相較如今母語式微甚或滅絕的台灣社會,六十歲的黃仁勳和家人所保留的台灣母語,且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學府發聲,實有如空谷足音。 移民社會的台灣,原本是語言的萬花筒,自古以來,就是多族群、多語言相互輝映的美麗之島。最早的原住民都屬南島語族,但彼此語言仍有差異。後來的幾個外來政權,分別帶來新的語言元素。台灣文化包含南島、漢、日本及西洋等要素,多樣母語與活絡是增進各族群之間瞭解、尊重、包容及欣賞的不二法門。不過,在戰後獨尊北京官話為「國語」,且禁止「方言」政策幾十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二○○一年認定,台灣各族母語或已滅絕,或正走向流失。 戰後黨國當局壓制台灣母語的禍害,未因黨國體制垮台而終止,隨著當年被剝奪母語能力的孩童長大而為人父母,其下一代母語能力幾遭摧毀殆盡。近年的調查與國際評比顯示,在網路及全球化最需擴大向外聯結的時代,台灣年輕世代的母語及英語水準卻同告衰退,僅「國語」一枝獨秀,嚴重限縮了個人及整體國際觀和眼界的擴展。台灣現今正以《國家語言發展法》保障並推動各族群語言發展,建構有心學習母語者的友善環境,落實「學習母語是基本人權」。民間與官方也正積極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有如香港過去有「兩文(中、英文)三語(粵語、英語、華語)」的官方語言,新加坡更多達四種,台灣獨尊「國語」的自閉局面不應再持續下去了。 從而,台灣語言平等的落實,有待努力之處甚多,不僅主政者責無旁貸,也須從家庭做起;所有族群至少可於日常生活與孩子多說母語,減少阿公、阿嬤與孫子說「國語」的不自然。活絡母語從日常生活做起,由家庭扎根,台灣文化才有光大的未來。 語文能力攸關個人接受資訊的數量與品質,進而形成對外在世界的判斷及人文素養;個人多學會一種語言,就打開通向另一文化、族群的門窗,擴大了視野、包容和文化底蘊。就社會整體來說,母語式微,顯示多元文化傳承有斷裂之虞;而國際評比印證,英語能力與平均所得、人類發展指數、經營投資環境、公民進修比率、甚至平均壽命都呈正相關。在全球交流時代,學習多種語言是好事,母語則是根本,熟練的母語足以增進個人文化修養與人際互動。因此,不論出自提升國民素質或國家競爭力,海洋文化的台灣,亟須改變母語見棄、外文退步、只懂中文的現狀。 就此而言,一項由民間團體主辦的「蔣渭水台語.客語漢詩吟唱賽」活動,是活絡母語的具體作為。主辦單位強調,要鼓勵青年學子增進母語學習及使用機會,以深化語言傳承、提升文學修養、推廣吟唱藝術,達到文化多樣發展及重要技藝扎根。 熱心推動母語復振的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得好:台灣的漢詩吟唱非常珍貴,台語有八個聲調,作詩很美,也可吟唱,要瞭解台語的美,可從詩詞吟唱著手,也能知道祖先事,傳承文化。但時代在進步,比賽應有台灣本土詩,如賴和等人作品,唐詩、宋詞比重不過半,也不要拘泥文言,文讀音或白話音都要保存台語。漢詩吟唱發展得好,全世界就會看到台灣,也可與同屬漢字圈的日本、韓國、越南文化交流。 黃仁勳與台語漢詩吟唱立下標竿,台灣社會要珍惜我們的文化資產。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5-30
誰是侵略者?

誰是侵略者?

五二○,蔡總統在執政七週年記者會強調:「和平是兩岸間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同樣五二○,澤倫斯基抵達廣島,準備隔日出席G7峰會。他在推特上發文:「日本,G7,這是與烏克蘭夥伴和朋友的一次重要會議,為了勝利需要更多保障和加強合作關係,今天將離和平更近一些。」台灣,烏克蘭,兩國的情況不同,但蔡、澤對「和平」的定義並無二致。 不過,台灣的若干論述,迴避了「誰是侵略者」這個核心問題,導致「和平」出現不同的定義。圍繞著「反戰爭、要和平」的各式政治語言,包括侯友宜之「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咱的厝,我們大家要團結一致,自立自強,才能顧好我們自己的厝,才能創造共同的未來」,幾乎未曾觸及問題核心:「誰是侵略者?」奇怪的是,他們都在套用北京反獨句型,斥責台灣的民選政府,彷彿實踐主流民意,拒絕「九二共識、同屬一中」,就是朱立倫對習近平告狀的:民進黨去中、反中造成兩岸形勢險峻。不向北京喊「反侵略」,卻在台灣喊「反戰爭」,動機何在,不忍想像。 一九五一,中國與西藏的「十七條協議」,許多人似乎忘了教訓。有人說:沒有和平,繁榮都是假的;沒有和平,一切都得重新開始。有人說: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他們刻意不談的是,這種和平要付出什麼代價?被害人放棄抵抗的武器,就換來自主尊嚴的和平嗎?這種定義的和平,是侵略的永遠結束,以及,恢復侵略前的狀態嗎?台灣之「避戰謀和」推銷的,無非是這種豎白旗的和平。這與民主世界協助台灣維護的和平,完全是同一個名詞的不同內涵。烏俄戰爭的本質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烏克蘭抵抗拒降,文明世界群起支持。就像布林肯所說的:受害者與侵略者,兩者之間沒有道德上的對等。從這個角度出發,不難判斷中國出面斡旋,是不是假中立、站在侵略者那一邊? 烏俄戰爭一年多,習近平胳臂往普廷彎,盧沙野闖大禍才跟澤倫斯基通電話。其中的心思很簡單,如果譴責、制裁普廷這位侵略者,那麼,習近平在東海、台海、南海的角色就很尷尬了,尤其是國際極度關注的台海。今天,如果中國譴責、制裁俄羅斯,有朝一日中國武力犯台,國際社會不必多加辯論,便可確認它是侵略者。此所以,習近平要戴上「和平使者」的面具。儘管如此,民主世界依舊懷疑,習近平只是想拖時間,為普廷打造華麗的下台階。同樣的,台灣高舉「反戰」旗幟者,總是同時為兩個侵略者辯護,並以「侵略者」的歪理洗腦台灣人民。 普廷入侵烏克蘭,提出了自以為是的理據:烏克蘭不只是鄰國,而是我們歷史、文化及精神世界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烏克蘭東部為古俄羅斯領土,現在烏克蘭是由俄羅斯當初創立的,更準確地說,是由共產主義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創造的。於是,他要恢復俄羅斯的帝國榮光。習近平亦復如此,但他對何以台灣屬於中國,更沒有法理依據的興趣。他只是一再重複: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堅決反對台獨;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云云。至於,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的,他在所不計。更令國際社會擔憂的是,他對台灣的「武統論」已經化為行動,否認台海中線的存在、機艦擾台常態化、隨意找藉口圍台軍演。近年的國際峰會,幾乎沒有一次沒有聲明關切台海的和平穩定,台灣總是不在場的焦點。而民主台灣,國際社會都心知肚明,從未武力威脅中國,更對中國毫無領土野心。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面臨的軍事威脅將翻倍成長。北京表示,此乃普廷合理安全利益。姑且說,這是防禦型的藉口吧。反觀,習近平對釣魚台、台灣、南海的主權聲張,則是對國際法理興趣缺缺,只想秀軍事肌肉來以力服人,而且,這些不過是他鋪陳印太納入勢力範圍,進一步取代美國領導地位的序曲。這,擺明了是擴張型的藉口。普廷,習近平,由於實力條件不同,作風稍有差異,但同為侵略者,皆有國際認證。兩岸關係緊張,台海危機升溫,歸咎台灣的民選政府,若非把錯脈開錯藥的庸醫,就是協力者的違心之論。台灣,中國,孰是孰非,答案不在風言風語,而在「誰是侵略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5-24
「厲害了我的國」戴不了的帽子

「厲害了我的國」戴不了的帽子

習近平兩年前大吹大擂已讓近億人口脫貧。圖為北京紀念品商店,架上擺著印有習近平和毛澤東肖像的紀念盤。(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野心崛起,各國警覺,紛紛採行因應對策。 歐盟上週五在外長會議提出報告,雖維持「合作、競爭、對抗」的中國政策基調,但近年明顯偏向「對抗」,要降低依賴中國的風險。感受中國威脅的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印度,先後與美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在美國,反制中國已成朝野及民意共識,除了強化與印太地區盟友合作,經濟戰線也已展開行動,川普從經貿下手,拜登以科技戰接棒,國會更動作頻頻:眾議院三月下旬以無異議票數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要把中國踢出「開發中國家」行列;參議院去年九月一致同意通過同樣法案,最近進一步提案反對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開發中國家地位。 中國對此極為感冒,其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週五宣稱︰美國想給中國送一頂已開發國家的帽子,「對不起,這頂帽子,中國戴不了」;中國是開發中國家,有事實和國際法依據,也為國際組織所公認。 然而,按一般國際形象,開發中國家相對於先進或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落後;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習近平兩年前還以中國五年間讓近一億人口脫離貧窮,創造「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而大吹大擂,至今卻仍堅持開發中國家的自我定位,顯不合常理。 簡單的答案是:躋身先進國家很有面子,名列開發中國家卻攸關裡子。以世貿組織為例,開發中國家可適用特殊差別化待遇,降低關稅壁壘的速度和幅度、判定傾銷的標準,要求都比先進國家低。面子雖為中國文化的構成要素,一黨專政的共產黨更愛面子,仍有其務實的一面;維持開發中國家地位,在國際社會好處多多,是逃避國際責任的擋箭牌,也是獲取特殊優待的敲門磚。 從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策略,繼之以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以開發中國家身分在國際間取得的好處,不勝枚舉。 中國自一九七九年起的四十年間,獲得日本提供政府對政府的開發援助(ODA),包括無償資金援助、技術合作和日元貸款三部分,金額數以百億美元計;儘管中國二○一○年代初期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中國ODA到二○一八年才停止。日本的大方援助,連中國學者都讚嘆「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條件最優惠」。同樣的援助、低利、無息貸款,見諸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多年來對中國金援。 金援之外,在國際經貿中,「開發中國家」的帽子,讓中國深受其益。除了關稅、傾銷、出口補貼等適用差別待遇,在產業保護、市場准入等對外開放也享有優惠。同時,定位為後進國家,在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對外援助等國際義務相對減輕。從而,中國的排碳量高居全球第一,空氣污染每年禍延鄰國,「一帶一路」在各國廣佈「債務陷阱」,都是以後進國家地位規避大國責任,損人也不利己的惡果。因此,一旦「開發中國家」帽子被摘去,中國政府及企業不論對內對外,好處大減、責任大增,「務實者」不為也。 不合常識常理的事物難以長久持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旨在「跑百年馬拉松」之路,以欺敵達成稱霸目標;習近平野心暴露,卻顯然有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夢達成。世人出自常識常理都不免質問,何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有如「開賓士車仍領救濟金」? 美國最早覺醒。聯邦貿易代表署二○二○年把中國從「開發中國家」名單剔除,主因是相關法律一九九八年制定,不但「過時」,中國還藉此實施鉅額出口補貼,傷害美國產業,顯違公平貿易原則;川普政府經此調整,降低了對中國反補貼調查門檻。這一舉措,效力限於美國,其後國會幾無異議通過的相關法案,意在擴及適用於國際機構,以斬斷中國投機取巧,且嚴重擠壓真正窮國應有的國際資金及資源支援。從中國官方氣急敗壞的反應,指美國「散佈虛假論調」、「意圖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空間,讓中國背包袱、扛責任」,足見美國這一招一旦實現,對已問題重重的中國經濟,衝擊勢必不小。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後坦言,當初與中國打交道確曾過於天真。拜登祭出科技戰,源自中國把精密晶片用於高階武器研發。長年提供ODA的日本,如今深受解放軍侵擾。挹注資金、技術、人才「大膽西進」,壯大了要併吞台灣的惡鄰。經歷中國多年佔盡便宜,美國等民主國家已然覺醒,台灣豈能繼續養虎為患?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5-16
炒作BNT 對誰最有利

炒作BNT 對誰最有利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指控政府洽購BNT疫苗時堅持協議要寫「獨立的台灣政府」才觸礁,這說法遭衛福部出示證明文件駁斥。圖為疫苗相關文件簽署均使用中華民國(台灣)衛福部疾管署。(疾管署提供,本報合成)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期指控二○二一年「蔡政府擋BNT疫苗」,並指前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替蔡英文總統傳話,要他不要買了。但媒體隨即披露當年六月BNT大股東寄給郭台銘的電郵,證明郭早就知道「私人無法購買疫苗」。而郭再控政府之前洽購時堅持協議要寫「獨立的台灣政府」才觸礁。這說法也立遭衛福部出示證明文件駁斥。事實上,政府與BNT疫苗德國原廠的洽談過程,原本已接近水到渠成,最後卻遭到變卦,這背後的阻撓者,正是來自中國。 這些事情,民眾或許隨著武肺疫情的消散,逐漸淡忘。然而,積極爭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徵召提名的郭台銘,重提此事,而成熱門政治話題。二○二○年初武漢肺炎病毒快速從中國散播到世界各地時,台灣因為防堵得當,受到波及程度較低。而當主要國家陸續開發疫苗,政府也尋求管道洽購,二○二○年下半年後並陸續洽簽AZ與莫德納疫苗的供應合約。不過疫情比台灣慘重的國家可謂比比皆是,被譽為「防疫模範生」的我們,反倒不易被列入優先到貨名單。而另方面,蔡政府在二○二○年二月即支持包括高端等公司研發武肺疫苗,試圖從國內及國外的多方路徑,早日取得有效的疫苗。部分在野人士指稱的「阻擋疫苗」,不僅扭曲事實,也抹煞在這防疫期間的各方努力。 政府與BNT疫苗原廠的洽談,亦於二○二○年下半年展開。但來自中國的「上海復星」聲稱擁有包括台灣的大中華區代理權,使得中方得以干預介入,攔阻我們直接向德國原廠取得疫苗。之後國內疫情升溫,蔡政府無法獲得BNT疫苗供應,面臨極大壓力。二○二一年六月,在政府與民間奔走,再經公權力委託授權,慈濟、台積電、鴻海/永齡等三捐贈單位各捐贈五百萬劑BNT疫苗,暫時化解問題。這段時間,包括日本及美國等國家,馳援捐助我們AZ及莫德納疫苗,避免中共利用台灣在疫苗短缺之際,打擊政府與擾亂民心。民主盟邦於關鍵時刻,解除我們疫苗之急,反觀中國方面利用疫苗代理權設下重重阻礙,延宕我們取得疫苗。誰在擋疫苗,可以清楚判斷。把矛頭對向自己的政府,只是模糊真正問題的焦點。 那段「疫苗之亂」,我們還看到在野黨聯合部分執政縣市,打算繞過中央政府,另買BNT疫苗。還有工商團體也說要自購BNT疫苗。表面說要「幫忙」,均指向一共同點︰都只買BNT疫苗,而且也自信擁有特殊的管道。這不尋常的情況,更加令人懷疑背後有來自中方的操弄情形,試圖「以疫謀亂」。而對於我們努力研發的國產疫苗,在野不斷予以各種莫須有的攻訐,例如質疑保護力等,造成國人信心陡降,嚴重打擊扶植不易的疫苗產業。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答詢時曾說,在打完一百萬人、三百萬劑高端疫苗後,其數據顯示,效果與莫德納、BNT疫苗一樣好,比AZ好得多;高端確實是「有效、安全及副作用最低的疫苗」。很可惜的是,遭到污名的國產武肺疫苗,已難以發展並打入國際。從這些演變,部分在野人士鍾情特定疫苗,並且反對國產疫苗,難道不是阻擋疫苗的另類作法。 在野方面罔顧事實,依然炒作「蔡政府擋BNT疫苗」的話題。去年九合一大選,相同話題經歷一輪。郭台銘現為爭取國民黨提名,再度拋出,想以此提高政治聲量。從競爭國家領導人的高度,參選者理應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願景來獲得更多認同。如今,繼續炒冷飯並且遭到駁斥,還被質疑為了選舉過河拆橋,個人形象兩極化,未必有利競逐大位。同為捐助者的台積電,先前與德國方面洽談疫苗供應,影響力絕不亞於郭台銘。但在這善舉之後,並未見其言之夸夸,而且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台積電是主要民主國家爭相納入產業供應鏈的對象,而更讓台灣提高國家能見度。我們堅守民主陣線,加上科技與經濟實力,是台灣為各國看重的關鍵原因。出身科技業的郭台銘,訴求徵召參選,本有極大揮灑空間,如今卻窄化至到底是誰在擋疫苗的歹戲,這並無助與國民黨內主要對手的區隔。升高仇恨值製造國內對立,還讓真正擋疫苗的元凶,隔海翹著二郎腿看戲,不時趁機發動認知戰亂台。炒作BNT疫苗,於誰最有利,大家應要看明白。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5-12
武肺降級 台灣民主升級

武肺降級 台灣民主升級

歷經三年多的武漢肺炎疫情,五月一日起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同時解編。圖為指揮中心昨辦最終場記者會,會後防疫團隊與媒體大合照。(指揮中心提供)   歷經三年多的武漢肺炎疫情,行政院長陳建仁拍板,五月一日起武肺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同時解編。疫情降級,為一道分水嶺,說明在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武肺病毒不再成為國家級威脅,台灣的防疫已經取得顯著的成績。經此一役,社會大眾固然付出重大的代價,甚至各種犧牲。但我們沒有被疫情打倒,國人正邁向正常生活,充分展現了民主的韌性。 這場世紀之疫,考驗我們的民主治理。武肺病毒最開始,是自中國悄然蔓延。二○二○年初,中共從上到下封口,隱瞞武漢市正爆發的疫情,即便不久後武漢封城,但已經無法阻絕病毒向全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散播。當時國際醫學研究重鎮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布預測顯示,中國以外面臨疫情風險最嚴重的兩個國家,一是台灣,一是泰國。這是按與中國的人流往來規模,以及飛機航班等數據推測。然而,首當其衝的台灣,並未在這一波致死率最高的疫情海嘯中被沖垮。我們一開始即對這突來的病毒採取高度警覺,加上防疫措施部署得當,無需封城,猶能如常生活,相較各國處於疫情嚴峻的階段,這像是平行時空,也讓台灣獲得防疫模範生的美譽。 隨著武肺病毒的變異以及防疫作法的調整,台灣之後歷經幾波的疫情起伏,過程中確實給民眾帶來不安乃至恐慌,這讓有心人士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政府的許多因應作為,包括防疫物資是否到位,乃至最關鍵的疫苗取得等,社會關注與檢視時,被轉移了焦點,進而在這場抗疫作戰,一度浮現治理的危機。例如原先病例數有限,政府提前部署進口疫苗,在野政治人物卻批評過早採購是買貴。待疫苗需求孔急,政府除爭取國外採購,另投入扶植國內自製國產疫苗,又遭指責是獨厚特定廠商,發展不易的生技產業因而遭受打擊。同時,我們與國外藥廠直接購買疫苗被中共攔阻,供應不足,也給了在野更多砲口轉內進行政爭的素材。然而,日本、美國等民主國家適時援助疫苗,消弭中共亂台的圖謀。而在疫苗逐漸充裕,民眾施打率提高,國人也習於防疫新生活,我們算是度過民主考驗。最新民調亦顯示,七成一民眾滿意台灣的防疫表現,這樣結果是得來不易。 國際社會認為武肺病毒,可能是自武漢的生化實驗室所流出。中共是高度管控社會,卻對疫情的發生三緘其口,拒絕透明的溯源調查。這更令人合理懷疑,肆虐全世界三年多的武漢肺炎,就是一場中共所發動的人禍。疫情期間,北京利用他國無暇他顧,趁機擴大勢力範圍。解放軍在東海、台海、南海等印太區域提高武裝部署,最近一年來針對台海的軍事騷擾,更已臨界衝突。武肺與擴張,彼此相互關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還與俄國合流,想方設法分化民主陣營,伺機東擴。同樣的,中共之前也透過疫苗外交等援助手段,增加力度拉攏與拉美及非洲國家的關係。從真正的播毒者,到假意的施惠者,中共想藉由改寫武肺故事顛倒黑白,擴張威權主義。從民眾角度,疫情關係到生活與健康。但對中國共產黨,武肺病毒更具生化戰作用,無論人造與否,或已成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念想著「東升西降」、「偉大復興」可能的運用手段,只是,這不單是以鄰為壑,而是拿整個全世界當墊背。 一場武肺,是民眾健康的奮戰,更是國家存續價值,是民主還是威權的競爭消長。中共或有一番精算謀劃,不過,最後是人算不如天算。從清零妄想,到瞬間放棄清零的大轉彎,反使其付出經濟停滯等重大代價。民主盟邦也因其不再掩藏的侵略野心,更加強彼此的團結。在美國等主要民主國家推動的雙邊或多邊對話,「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反對武力改變現狀」,已成為一致的語言,台灣從之前防疫的突出表現,到經濟科技的無可替代性,乃至堅定民主價值等,國家形象與中國有如雲泥之別。如今,中國是國際社會指責對象,台灣則在武肺疫情退散後,更為國際聚焦所在,可謂民主升級。疫情解封後,各國政治人物絡繹不絕來台,一團接著一團,部分來訪者低調未公開。他們除以行動表達相挺,並進一步尋求經驗交換與合作。是什麼樣的經驗?那就是如何共同應處中共的滲透威脅,進而維繫民主治理。在這全球民主供應鏈上,能否遏制威權主義,我們具有戰略性的決定角色。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4-28
「非綠」幻想曲

「非綠」幻想曲

「非綠」有個口頭禪「避戰謀和」,最近又有所謂的「化解美中對抗」、「中美溝通橋樑」。這些論調,與美中關係的現況很違和,因為北京與華府都心知肚明,雙方的衝突結構已經形成。尤其這兩年多來,美方如果還有所保留,中方早已豁出去了。國際上,也沒有國家敢說化解、溝通美中對抗的話,反倒是馬克宏宣稱要避免被捲入美中衝突。「非綠」的幻想曲,未必是對地緣動態的無知,而是刻意引導國人「疏美親中」,明年也支持這樣的總統候選人。 上週,金融時報披露,中國偵察氣球事件,導致布林肯延後訪中行程,美方有意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但北京已向華府表明不準備重新安排,因為它還在觀察拜登政府如何處理調查報告。另,上個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力挺普廷、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百年從未出現的變革正在降臨,我們將共同推動這變革」。這幾天,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訪問俄羅斯,普廷對他指出:透過軍事部門合作,交換資訊,並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共同努力,還舉行聯合演習;演習已在遠東和歐洲舉行,涉及陸海空三軍,這是加強俄中高度信任與戰略性質的關鍵領域。而先前,李尚福拒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的通話建議。西方國家都在密切注意,李尚福此行有關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蛛絲馬跡。 不過,烏俄戰爭當下,必須同時應對中國在台海挑釁的拜登政府仍以靜制動。布林肯:我們希望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這樣的思維,似乎是從全球經濟的角度出發,同時也沒有否認軍事對抗之存在。軍事的針鋒相對準備,不妨多聽駐防印太現場的軍方發言─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目前趨勢正朝錯誤方向前進,但美軍已經做好因應任何突發事件的準備,在必要時軍隊能迅速抵達台灣是件很重要的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美國海軍已經為協助台灣做好準備了,但他本人永遠不會承認已準備充足;太平洋空軍司令維巴赫:若中國對台灣發動戰事,美軍屆時須聚焦於擊沉中國船艦,這是他本人從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國一連串軍事活動得到的重要教訓。 不宜等閒視之,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罕見點名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回應馮德萊恩時,習近平也撂下狠話:「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習近平打開天窗說亮話,印證了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天津會談的中方戰狼姿態,源自習近平的幽暗之心。中國的指標性學者王緝思便說:「我和一些決策者談過,他們說,對那些試圖遏制中國的國家,我們要怎麼改善關係?」他的結論是:中國已不對改善中美關係抱任何期望。 二○一八以來,短短五年之間,美中關係隨著地緣動態快速下墜,貿易戰、晶片戰、網路戰、能源戰不斷擴大戰場。新冠疫情為害全球,卻拒絕溯源調查、反誣美國。烏俄戰爭,對普廷假中立、暗力挺,軍援打擦邊球。凡此,又催逼了惡化的速度,前景不得不令人悲觀。美國對中,從川普到拜登、國會兩黨共識,對抗趨勢不變。中國對美,習近平三連任、政治局一把抓,「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這些「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習語錄」,不啻預告了即使美國致力避免衝突,也煞不住習近平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霸權夢」。 於是,中國好像在折騰自己,改革開放迴轉到對向車道,韜光養晦的迷彩裝也一絲不掛了,尼克森以來美中夥伴關係遂直轉急下。習近平的新時代,美中衝突結構,正在全球全面舖陳。可以說,骰子已經擲下去了。專制、民主分列式,幾乎每天上演。「美國隊友」,絡繹不絕訪問台灣,也是其中的場景。在這個節骨眼上,罔顧中國是挑釁者,還奢談「兩岸恢復交流溝通」,彷彿是錯在被霸凌的台灣哩!所謂的「親美友日和陸」,已屬癡人說夢了,所謂的「避戰謀和」、「化解美中對抗」、「中美溝通橋樑」,尤令人有站在中國同一邊之感。不久前訪問台灣的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直言:「當我得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蔡總統赴美的同時訪問中國,我就確信中國一定會想辦法影響台灣下次大選,力圖不必動武就接管台灣。」問題在於,台灣人民也看出端倪了嗎?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4-20
跨越歷史斷層的「終戰世代」

跨越歷史斷層的「終戰世代」

  二月廿七日,辜寬敏先生以九十六歲耆壽走過「台獨人生」,追思會將於這個禮拜天舉行。辜先生屬於「終戰世代」,即,太平洋戰爭結束,台灣由日本殖民轉向中國外來統治,當時已經成年的一代。「終戰世代」,面對時代變局,有人不得不屈服於蔣氏政權,田螺含水過冬等待春天,有人則在二二八事件後醒悟台灣獨立之必要且付諸行動。如今,「獨立的台灣」、「台灣獨立」,成為台灣與民主世界的主流,「終戰世代」堪稱先行者。李登輝,進入蔣氏政權體制,最後推動民主化、本土化,讓「台灣的主張」獲得話語權。彭明敏、辜寬敏等,始終在蔣氏政權體制外,更淋漓盡致地倡言「台灣要獨立」。 辜寬敏先生追思會將於這個禮拜天舉行。(資料照)     「終戰世代」,所走的台灣這條路,像是跟不可能挑戰。這個世代之後,「戒嚴世代」、「黨外世代」,接棒反抗外來政權。一九八八蔣氏政權終結,一九九二立委悉由台灣選舉,一九九六總統直接民選,「民主世代」逐漸嶄露頭角,主流民意成為護國神山。值得樂觀的是,地緣板塊又再劇烈碰撞,台灣的風險上升但機會更大。二戰結束後,新的國際結構及其後續修正,將台灣定格化為新秩序的被動者。這個島嶼作為被動者,幾乎只能隨大國主動者而行動。幸而,經濟奇蹟,寧靜革命,科技產業,埋下時來運轉的伏筆。驀然回首,誠屬不易。「終戰世代」縱有不由自主的遺憾,仍堅持一生擺脫台灣人的悲哀,令人感動。而他們的生命總譜,則是由「戰前世代」所定調。 台灣的「戰前世代」,適逢明治西化、大正民主。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獨立想像,但這個世代的主體思考尚未成熟,菁英聚焦於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台灣設置自治議會。這種思想與行動的結果,有別於也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法國殖民地的印度支那,都有不同傾向的獨立建國運動。於是,終戰之後,兩地各自出現南北韓、南北越。台灣,不僅沒有搭上列車,反而歡慶「回歸祖國」。林獻堂等「戰前世代」,組成台灣慶祝國慶籌備會,為台灣光復向蔣中正致敬。接下來就是光復節,陳儀接受日軍投降後宣布:從今天起,台澎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置於中華民國政府主權之下。太平洋戰爭結束了,台灣空留未完成的歷史。 一九四七,瀰漫火藥味的台灣,終因一起查緝私煙案,引爆成全島動亂的二二八事件,蔣氏自中國派軍來台鎮壓、屠殺,繼而國共內戰逆轉,蔣氏政權敗退台灣,白色恐怖揭開序幕。從戰前到戰後,台灣悲劇性的開端,具有中國內戰、國際冷戰的雙重陰影,其中主觀性的因素在於,「戰前世代」稍欠高瞻遠矚,未能藉由改變世界的二戰格局,為台灣策劃一條主體道路,卻徘徊於日本、中國的十字路口。這種認同分歧,緣自歷史的局限,令人遺憾。當下,台灣又有另一種認同分歧,令人憂心。比歷史幸運的是,至少眼前的分歧,其中之一已經定錨在台灣作為自己的國家。 不無象徵主義的寫照,辜寬敏與同父異母兄長辜振甫,一個家族、兩種認同,似乎預示著台灣的內部複雜性。終戰前後,「戰前世代」的選擇或怯於選擇,令「戰後世代」陷入「薛西弗斯困境」。國共內戰的中國代表權之爭,美國聯中制蘇的冷戰大國棋局,為錯失獨立建國列車的台灣,增加戰前沒有預購票的上車難度。曾經,二十世紀上半場,孫中山、毛澤東,皆曾因本身政治需要,支持台灣(從日本)獨立。無奈,戰後,時移世易,當年的易取,後來卻難求。「戰前世代」耽誤了「終戰世代」,也耽誤了往後的世代。 一九四五,受降被扭曲為光復,一九五二生效的舊金山和約,可謂直接打臉。台灣地位未定論,應是貫穿舊金山和約、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中美上海公報、台灣關係法的主軸。可惜,身處歷史現場,難免當局者迷。縱使爆發二二八事件,面對來自中國的光復論述,台灣仍低調要求居多:「台灣由台灣人全面自治」,「目前台胞所要求的不是獨立,而是提早實施憲治」。如此委曲求全了,蔣氏政權的答案很冷酷:機關槍掃射。少數有識之士,落得流亡美日,救贖台灣獨立。最近,那一段歷史,彷彿以不同的型態重演,現在台灣內部的氣氛,仍可見類似「戰前世代」的拘謹。如果「終戰世代」的接棒者,仍以猶豫之心迴避勇於承擔,未來世代是否選擇機會更少?正當台灣再度捲入地緣漩渦,過去與自己的國家擦身而過的錯失,深值台灣所有主人引以為鑑!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