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平相關文章

裴洛西訪台後聲明:美台關係堅定 中國擋不了任何人訪台

裴洛西訪台後聲明:美台關係堅定 中國擋不了任何人訪台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3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歐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結束訪台行程後,3日發表聲明,表示這次國會代表團的訪問,應被視為「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的有力聲明」;中國或許能阻擋台灣領袖參與國際會議,但「他們阻擋不了世界領袖或任何人訪問台灣」,向台灣蓬勃發展的民主致敬。 裴洛西透過官網發出的聲明指出,「我們來台灣傾聽、學習,並展現我們對台灣人民的支持」,台灣人民打造了茁壯的民主體制,是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的地方之一。 她說,「台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一個和平和安全的重要夥伴,經濟活力的全球佼佼者,和民主治理的模範」,她在這趟訪問中凸顯了台灣在這三方面的許多成功之處,包括在安全上重新確認美國國會持續致力於協助台灣面對侵略,捍衛其自由;在經濟上,傳達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將十分有助於強化雙方經濟,以及表達支持21世紀貿易架構;在治理上,讚揚台灣在防疫上全球名列前茅。 她說,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中共的反對,台灣一直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等全球會議之外,「他們或許可以阻擋台灣派其領袖參加全球論壇,但阻擋不了全球領袖或者任何人訪問台灣,對其蓬勃的民主致敬、凸顯其許多成就,以及重新確認我們致力於持續合作」。 裴洛西重申,美台友誼「如鋼鐵一般堅定」,夥伴關係以及在國會的支持力量堅定不移;美國今日與台灣人民團結一致,比以往更為重要,「我們持續支持在這個區域和全世界,捍衛民主對抗專制。」
管淑平 2022-08-04
裴洛西投書談訪台:履行民主承諾

裴洛西投書談訪台:履行民主承諾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日率團訪台,華盛頓郵報同日刊出她的投書,她在文中推崇台灣的民主成就和良好治理,強調美國必須和台灣站在一起。(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日率團訪台,華盛頓郵報同日刊出她的投書,她在文中推崇台灣的民主成就和良好治理,強調美國不應忘記1979年「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承諾,如今中國步步進逼,在軍事、經濟、外交等各層面打壓台灣,美國必須和台灣站在一起(We must stand by Taiwan),她來到台灣就是要印證美國對於民主的承諾。 裴洛西投書文中指出,台灣關係法是美國亞太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美台之間的深厚情誼植基於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包括自決和自治,民主和自由,人性尊嚴和人權等。美國也藉此向支持台灣自衛許下莊嚴承諾:「視任何以非和平手段決定台灣未來的任何企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並且為美國嚴重關切。」 裴洛西指出,今天美國必須記得這份誓約,「我們必須支持台灣,這個強韌之島」,她讚揚台灣從對抗武漢肺炎疫情、提倡環境保育和氣候變遷行動等,是「治理上的領導人」,也在和平、安全和經濟活力居領導地位;但是這個被「自由之家」評為全球最自由的民主國家,現在正受到威脅。 近年北京大幅加劇與台灣的緊張,增加在台灣附近、甚至台灣防空識別區上的戰機活動,已導致美國國防部認定,中國軍方「可能正在為一場以武力統一台灣的突發事態做準備。」中國的行動還包括網路攻擊,同時在經濟上壓縮台灣,施壓全球企業切斷與台灣的關係,恫嚇與台灣合作的國家,打壓中國赴台觀光客。 面對中共升高侵略行徑,美國國會代表團的訪問,「應該被視為毫不含糊的聲明,在台灣捍衛自己和自己的自由之際,美國與台灣、我們的民主夥伴站在一起」。 裴洛西說,這趟訪問「絕不是違反長期以來以台灣關係法、美中3個聯合公報和6項保證為依歸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持續反對片面改變現狀」;這趟訪問是太平洋之行的一環,聚焦共同安全、經濟夥伴關係和民主治理。與台灣夥伴的討論,將著重重新確認我們對這個島嶼的支持、提倡我們共同利益,包括促進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美國與台灣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在今日尤勝以往—不僅是對這座島嶼的2300萬人,也是對其他數以百萬計遭中國壓迫和威脅的人。」 裴洛西說,30年前,她隨著一支跨黨派代表團訪問中國,在天安門舉起寫有「獻給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布條,向為中國民主而犧牲的人致敬。從那之後,北京持續其極為糟糕的人權紀錄、無視法治,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收緊其統治權,她提到中國殘暴鎮壓香港政治自由和人權,將「一國兩制」丟進垃圾桶,和在西藏消滅藏人宗教、文化和身分,在新疆對維吾爾族人種族滅絕,在整個中國大陸,持續針對、逮捕權益活動、宗教自由領袖和那些敢於抵抗這個政權的人,「在中共接著威脅台灣和民主之際,我們不能坐視」。 她說,這趟訪問時值世界正面臨威權與民主的選擇,她提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及她4月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向他傳達敬佩烏國人民捍衛烏國民主和全球自由,「藉由到訪台灣,我們履行我們對民主的承諾:重新確認,台灣—以及所有民主國家—的自由,必須受到尊重。」
管淑平 2022-08-03
「全世界的壞消息」各國領袖譴責攻擊

「全世界的壞消息」各國領袖譴責攻擊

安倍再見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令全球各國領袖震驚,紛紛表達哀悼與譴責,美國總統拜登八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我的朋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感到「震驚、憤怒和極為悲傷」,「這是對日本、也對所有認識他的人而言的悲劇」。 拜登回憶他在副總統任內訪問東京、在華府歡迎安倍到訪等往事,表示「有榮幸曾經與安倍首相密切共事」,他稱讚安倍是美日聯盟、以及兩國人民友誼的捍衛者,「他的自由與開放印度—太平洋願景將持續長久」。拜登表示「在此悲痛時刻,美國與日本站在一起,我對他的家人致上最深的哀悼。」 印度哀悼一天 政府機關下半旗 印度總理莫迪宣佈九日全國為安倍遇刺身亡哀悼一天、政府機關下半旗、不舉辦歡慶活動,以示對安倍「最深的敬意」。英國首相強森在推特用英、日雙語發文,稱對安倍的攻擊「卑劣」,「令人感到十分震驚、難過」。 德國、法國、瑞典、西班牙、土耳其、澳洲、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多國領袖也聲明致哀、譴責攻擊。法國總統馬克宏說,「日本失去了一名一生為國奉獻、致力於確保世界秩序的偉大首相」;德國總理蕭茲說,「震驚與深感悲傷」。南韓總統尹錫悅向安倍遺孀安倍昭惠發唁電,表達深切哀悼,並指槍擊事件「是絕不能容忍的犯罪行為」。 俄羅斯總統普廷也發唁電,表示安倍是「傑出的政治家」。中國駐日使館以簡短六十九字聲明表示哀悼,指安倍任內「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做出了貢獻」。 安倍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二○一六年當選總統後第一個會面的外國領袖,川普八日兩度發聲明,表示安倍「是我的、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真朋友」,安倍遇刺身亡「實在是對全世界的壞消息」,「他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人…再不會有像他這樣的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宣布安倍的死訊時,數度哽咽。(美聯社)
管淑平 2022-07-09
北約批中「霸凌鄰國、威脅台灣」

北約批中「霸凌鄰國、威脅台灣」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路透)   〔編譯管淑平、記者呂伊萱/綜合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廿九日通過的新戰略概念,首次點名中國是北約未來十年的戰略優先要務。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在記者會上直言批評中國「霸凌鄰國、威脅台灣」。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也再度談到台灣,表示西方必須從烏俄戰爭中的錯誤學到教訓,並應用在台灣上,確保台灣受到防衛,「保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北約的新戰略概念就中國愈加擴張的軍事野心,以及和俄羅斯越走越近提出警告,史托騰柏格在發表這份新戰略概念的記者會上說,「中國正顯著地擴張其軍力,包括核武;霸凌其鄰國、威脅台灣……透過先進科技監控自己的人民,並且散佈俄羅斯的謊言和假消息」。 新戰略概念指中國的野心和脅迫政策,對北約安全、利益構成「系統性挑戰」。史托騰柏格表示,「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我們必須看清楚他帶來的嚴重挑戰」;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正在深化,中國愈加強勢,其脅迫政策將影響北約聯盟以及北約夥伴的安全,北約將加強與印太夥伴的合作,包括在網路防禦、新科技、海上安全、氣候變遷以及打擊假消息等方面,「這些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的解決方案」,「我們也會與我們的夥伴更加努力。」 外交部︰與民主夥伴合作守護台海 外交部昨對此表示,樂見北約展現全球視野,正視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將持續與民主夥伴加強合作,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拉脫維亞總統李維茲在北約峰會上也警告,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得逞,將鼓勵中國在亞太地區發動戰爭,顯然是指中國對台軍事威脅。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卅日接受倫敦廣播公司(LBC)訪問,再度談及台灣,表示西方應該要從烏俄戰爭學到教訓,就是本可及早確保烏克蘭有防衛力量、更多努力遏制俄國總統普廷侵略,即「所謂的阻絕式嚇阻,這就類似我們對其他主權國家,包括台灣,所需要採取的方式」。她說,西方、尤其是印太地區國家,得確保台灣受到防衛。 被問到她廿九日在北約峰會的一場會議上指出,中國擴張軍力,「有真實風險,北京會有錯誤想法導致侵略台灣這樣的災難性失算」,是否暗示英國應該提供台灣武器?特拉斯未正面回答,僅表示「我們也需要確保,自由世界一起確保台灣有其需要的防衛能力」。 美國國家情報首長海恩斯廿九日在華府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當明顯視統一台灣為目標」,不過,「沒有跡象顯示,他目前有意以武力奪取台灣,即使他可能正在規劃這麼做」。
管淑平 2022-07-01
美國防授權法案 助台自我防衛

美國防授權法案 助台自我防衛

法案要求美國政府與台灣官員接觸,制定並實施一份為期數年的計畫,使台灣獲得適當防衛能力,並與台灣進行一系列聯合訓練、演習與規劃活動。
管淑平 2022-06-22
二輪投票封關民調 馬克宏領先10%

二輪投票封關民調 馬克宏領先10%

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琳.勒班二十二日在法國北部海岸城市貝爾克與支持者自拍。(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法國廿四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現任總統、中間派政黨「共和國前進」候選人馬克宏,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聯盟」的瑪琳.勒班對決。選前最後民調顯示,馬克宏支持度保持十個百分點的領先,可望以五十七%的得票率連任。 可望是廿年來首位連任總統 「易普索」(Ipsos)廿二日民調顯示,馬克宏可望以五十七%的得票率勝選,二輪投票的投票率估計約七十三.五%。其他數家民調也顯示,馬克宏正邁向勝利,與勒班的差距在六到十五個百分點不等。若馬克宏勝選,將是法國廿年來首位現任總統贏得連任。 馬克宏和勒班在選戰最後幾個小時,都選擇第一輪投票中勝選地造勢:勒班在極右派重鎮加萊海峽省造訪一處醫學中心,呈現自己是貼近民眾、包括那些被馬克宏政府遺忘者的候選人。馬克宏則到首輪投票中大贏勒班十三個百分點的法國南部費吉克(Figeac)。 兩人都將這次大選描繪成對國家未來的公投,物價高漲是選民最關心的頭號議題。馬克宏說以英國脫歐公投、美國二〇一六年大選為例,提醒選民這場選舉涉及的利害以及不投票的風險,指廿四日是對法國未來、要不要離開歐盟、放棄世俗主義共和國家的公投。勒班喊出「要選馬克宏還是法國」的口號,指法國已經經歷的五年的混亂,法國有可能重拾文明和平與尊重,但是「在同一個人、同一種治理下找不回來」。 對馬克宏來說,最大的挑戰已經不再是勒班能得到多少票,而是他能留住多少上屆大選支持他的選民。有大量的選民準備投空白票或者根本不去投票,尤其是不喜歡馬克宏、但是也不希望勒班執政的左派選民。 「易普索」民調顯示,在第一輪投票中,投給激進左派候選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的選民中,四十八%在二輪投票中不支持馬克宏或勒班任何一人,三分之一會支持馬克宏,但是也有可觀的選民討厭馬克宏到寧願投給極右派。 在法國人決定下一屆愛麗榭宮主人的前夕,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領袖聯名投書法國「世界報」,以不直接點名馬克宏或勒班的方式,指值此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法國這場選舉不僅對法國、也對歐洲全體至為重要,暗示法國選民應該支持馬克宏連任,捍衛民主、對抗極右派威脅歐洲價值觀。 尋求連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二十二日選戰最後一天在南部費吉克造勢,與選民握手爭取支持。(法新社)
管淑平 2022-04-24
五眼聯盟+1 日紐協商情報分享

五眼聯盟+1 日紐協商情報分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廿一日在東京官邸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會面。(路透)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廿一日在東京與來訪的紐西蘭總理阿爾登會面,宣布啟動旨在達成一項兩國「無縫」分享機密情報協議的談判。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正擴大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影響力之際,日、紐此舉可望強化東京地位,最終加入美國、英國、紐西蘭、澳洲和加拿大組成的「五眼聯盟」情報共享聯盟。 日本與紐西蘭宣布啟動「情報保護協定」締結談判,也時值中國與索羅門才簽署安全協議,引發印太的西方盟國不安。阿爾登與岸田文雄在宣布這項消息時,都表明對這方面的憂慮,強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挑戰正在增加」,兩國都反對在東海、南海「尋求以武力改變現狀的片面行動」,明顯意指中國在這些地方建築軍用人造島礁以及侵蝕爭議領域;兩人也表達一致強烈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二○二○年日本當時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曾提出,日本加入五眼聯盟,使該組織成為「六眼」的構想;去年日本駐澳洲大使山上信吾說,「希望看到這構想在短期內實現」。 先前五眼聯盟國家因對日本情報保密安全有所疑慮,對於擴大聯盟躊躇不前,不過,日本推動重大改革,包括二○一三年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有助於化解這些疑慮後,將往躋身該聯盟邁進一步。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卡皮說,廿一日與日本宣布啟動談判,是進一步展現紐西蘭採行更強而有力的外交政策,過去認為紐國對中國軟弱、沒看清該區域的威脅等看法,「要開始改變了」。
管淑平 2022-04-23
澤倫斯基UN安理會演說 提議紐倫堡式審判俄國

澤倫斯基UN安理會演說 提議紐倫堡式審判俄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5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表演說,他提議成立類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紐倫堡大審,讓俄國軍方接受戰爭罪審判。(美聯社)   指俄國正將安理會否決權變成死亡權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烏克蘭首都基輔近郊布查(Bucha)平民遭俄軍屠殺的景象曝光,震驚全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五日向聯合國安理會發表演說,要求聯合國提供烏國安全保障,並針對俄羅斯的「戰爭罪」、「種族滅絕」行徑,「立即」行動,讓莫斯科負起完全責任。他提議成立類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紐倫堡大審,讓俄國軍方接受戰爭罪審判。 這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澤倫斯基首度對聯合國發表演說,痛斥俄軍行徑有如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他表示,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恐怖的戰爭罪行」,正在烏克蘭發生,布查只是俄軍過去四十一天在烏克蘭所做所為的案例之一,俄國在烏國的暴行尚未完全被揭露,他提醒與會各國聯合國憲章第一條條文,「現在聯合國憲章已經從第一條開始被違反,其他的條款又有什麼意義?」他說:「國際法何在?聯合國可以關門了,你們準備關掉聯合國嗎?如果答案是不,就需要立即行動。」 澤倫斯基說,俄羅斯正將安理會的否決權變成「死亡權」,他呼籲聯合國「除去俄羅斯做為侵略者、戰爭來源,讓它不能封殺有關其侵略行動、他們的戰爭之決定」。他提出類似二次世界大戰後審判納粹德國領導人的「紐倫堡審判」,設立國際軍事法庭,讓俄羅斯軍方接受戰爭罪審判。 美英同聲要求將俄國踢出人權理事會 在澤倫斯基演說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發言人史勞塞爾表示,布查的所有跡象都「強烈顯示」是直接針對平民殺害;依照國際人道法,蓄意殺害平民是戰爭罪。法國反恐檢察官表示,俄軍在烏克蘭可能對法國公民犯下戰爭罪,已對此展開三起調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英國外務大臣特拉斯四日同聲要求七日前表決,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資格。
管淑平 2022-04-06
拜習隔空對話 對俄歧見未減

拜習隔空對話 對俄歧見未減

中國官媒新華社公佈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十八日視訊會談畫面。(美聯社)   白宮暗示援俄將祭二級制裁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十八日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若北京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行動上,給予俄方實質協助,中國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都將承受「後果」,白宮暗示若中國援俄,將遭到二級制裁。 點名中國散播俄不實資訊 拜登在十八日與習近平將近兩小時的視訊會談中,概要說明了美國和盟邦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團結一致回應,以及對俄祭出的經濟制裁,白宮發言人莎琪和政府高層官員說,拜登藉此暗示中國要冒的風險,「拜登總統表明,中國(對俄羅斯)提供物質協助的後果和影響,不只在中國與美國關係,也是更廣泛的全球層面」。拜登也提到中國政府散播俄羅斯宣稱美國支持在烏國進行生化武器研究的不實資訊,並對此表達關切。 這名在會後向媒體進行背景說明的官員說,拜登沒對習提出具體要求,而是提出對烏國局勢的評估,以及「特定行動會有的影響」,坦率地告訴習近平,「找出外交解決這場危機所需要的」。官員拒絕說明拜登是否明確提到中國會有什麼後果,以及習近平有何回應,表示「這是我們會觀察、世界也在看的」;莎琪說,美國有「一系列工具」可用,「中國得自己做決定要站在哪一方」。 習批美制裁俄 全球受罪 華盛頓郵報指出,鮮少跡象顯示,習近平接受拜登的呼籲,不對俄國提供援助。金融時報也認為,這場對話未能化解雙方在烏克蘭戰爭的歧見。美國印太事務專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向美國之音說,就算習近平做出保證,也不用太期待,「我更關心他們的行為和行動,因為他們先前已被證明在撒謊」。 習近平拒譴責也未承認侵略 從中國官方十八日發布的會談聲明來看,習近平仍拒絕譴責、也未承認俄羅斯侵略,大多試圖呈現中國是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習近平還批評美方為首對俄國的制裁,「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受罪的還是老百姓」,若進一步升級,將嚴重衝擊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產業供應鏈,使本已困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指出,這顯示北京擔心遭到二級制裁。 美前助卿:中經濟已在掙扎 若拜登決定為中國援俄侵烏制裁北京,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上,都會是重大一步。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羅素說,白宮「非常明白」制裁中國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風險,「他們也同樣知道,在中國經濟已在苦苦掙扎之際,制裁所代表的影響力」,警告可能會受到制裁,意在嚇阻,「有點像沒有人會想動用的核武」;但是,「若中國直接且(實質地)援助俄羅斯這場戰爭,將無法躲在擾亂供應鏈這個幽靈背後,躲過制裁。」
管淑平 2022-03-20
拜登警告習:挺俄要付代價

拜登警告習:挺俄要付代價

美國總統拜登十八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通話一小時五十分鐘,習近平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圖為兩人去年11月曾視訊通話畫面。(美聯社檔案照)   視訊通話 促習近平對俄施壓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十八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通話一小時五十分鐘,習近平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甚至以「危機」而非「戰爭」指稱,更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解鈴還須繫鈴人」,呼籲烏、俄雙方繼續對話談判,早日停火止戰。 習未譴責俄 「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是俄揮軍侵烏以來,美、中兩國領導人首次通話,新華社宣稱兩國領導人認為此次通話是「建設性的」。習近平說,烏克蘭「危機」並非中國所願看到,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多家美國媒體事前預告,拜登會力促習近平加入西方對俄國施壓,並警告若中國幫助俄羅斯將付出「代價」。 雪蔓:中國不應與普廷站在一起 就在十七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挑明若中國直接援助俄羅斯軍備,「我們會毫不遲疑令其付出代價」。副國務卿雪蔓十八日再表示,中國「需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其未來「不是與(俄羅斯總統)普廷站在一起」。 拜習兩人談到美中關係,新華社報導,拜登說,「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習近平指中美關係的關鍵是管控好分歧,「長久之道是大國相互尊重、摒棄冷戰思維、不搞陣營對抗」。 美中之間的低信任度已遭烏克蘭危機進一步侵蝕,美前國安顧問麥艾文十七日說,拜登要發出的訊息是,美中關係的未來有多種不同路徑,中國正將跨越一些門檻,如軍援俄國等,「這些門檻一旦跨過去,就無法回頭,美中關係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軌道」。
管淑平 2022-03-19
國際公關、輿論戰奏效! 烏克蘭讓俄羅斯複合戰吃鱉

國際公關、輿論戰奏效! 烏克蘭讓俄羅斯複合戰吃鱉

科索沃一名藝術家1日在賈科維察(Gjakova)用穀粒製作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肖像,表達力挺烏國抵抗俄羅斯侵略。(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將近一週,俄羅斯的網路和假資訊部隊本應在這場戰爭中給莫斯科當局龐大優勢,但是普廷開戰將近一週以來,烏克蘭成功全面掌握公共關係據高點,挺烏、反俄情緒在國際上如野火燎原。 《華盛頓時報》2月28日報導,這幾天來,從基輔到黑海小島蛇島,烏國軍民英勇抵抗的影像,在社群媒體廣為流傳,喜劇演員出身的總統澤倫斯基成為成功激勵民心士氣、施壓西方援助更多武器的戰時領袖;相較之下,俄羅斯因遭國際大規模經濟制裁,盧布匯率重貶,民眾大排長龍領錢,全國多座城市數千人不顧當局打壓,站出來批評自己總統發動血腥戰爭。 烏國英勇抵擋住俄軍踉蹌的攻擊步伐的戰爭敘事,在全世界愈發顯眼,專家指出,克里姆林宮在推銷其對戰爭輿論上的大失敗,正開始對戰場實地戰事造成明確的影響。美國歐巴馬政府時期國防部負責歐洲和北約政策的前副助理部長湯森(Jim Townsend)說,智慧手機和社群媒體把事情真相傳出去,讓假資訊難以發揮作用,「俄羅斯人對此無能為力」。 普廷宣稱派出「維和部隊」,是要拯救俄烏爭議的頓巴斯地區免於遭烏克蘭的「種族滅絕」,這種說法就連在俄羅斯國內都沒有受到太多人關注。反而是開戰後數小時,社群媒體平台湧現大量俄軍坦克往烏國前進、戰機轟炸烏國多地,以及最近幾天不分青紅皂白砲轟哈爾科夫平民目標的影像。 俄羅斯的網路戰力也未能阻止烏克蘭向全世界傳達訊息。設於華府的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俄羅斯事務分析家克拉克(Mason Clark)向Vox網站說,「就資訊以及我們所見和所紀錄的而言,俄羅斯部份的複合戰......似乎並未奏效」。 在公關戰線上,澤倫斯基冷靜、穩定民心的表現令人側目,他在開戰之初拒絕美國建議的撤離烏國提議,更有效凝聚烏國人心。分析家認為,他成功利用社群媒體發文、公開談話和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的視訊演說,促使西方大舉提供武器援助和對俄施壓龐大的經濟制裁,尤其是促使德國逆轉長期以來的政策,決定軍援烏克蘭抗俄。 湯森說,「這就是他如何成為平民英雄,他出現在你家客廳,你在手機上看到他、聽到他」,「他是被坦克包圍的莎士比亞人物」。湯森認為,「倔強的烏克蘭人和他們的機智、英勇帶來的啟發,以及澤倫斯基在這場戰事中從喜劇演員轉身一變成為戰士總統,已經在歐洲造成巨大的衝擊」。
管淑平 2022-03-02
俄侵烏「威脅全球」 波海3國、波蘭要求啟動北約憲章第4條

俄侵烏「威脅全球」 波海3國、波蘭要求啟動北約憲章第4條

民眾24日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的俄羅斯大使館外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示威者手上拿著「阻止普廷」的標語牌。(歐新社)(記者管淑平攝)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俄羅斯24日正式展開侵略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鄰近烏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波蘭以及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要求啟動北約憲章第4條,就其安全情勢展開諮商,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代表對整個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威脅。 愛沙尼亞政府24日發表聲明,總理卡拉斯指出,「俄羅斯的廣泛侵略,是對全世界和所有北約國家的威脅,必須啟動北約強化聯盟安全的諮商,實施額外的措施以確保北約聯盟的防禦」,她說,「對俄羅斯侵略行動的最有效回應,就是團結」。 北約憲章第4條載明,當有北約成員國認為其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北約各國將在任何一個成員國提議下緊急諮商。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es Nausėda)也要求啟動第4條,就該國的安全顧慮展開諮商,他發推文表示,「只有民主西方世界團結且強力回應,才能阻止俄羅斯」,「整個歐洲的未來,或許就繫於我們在接下來數小時和數天如何反應」。
管淑平 2022-02-24
香港疫情惡化 超越當年武漢

香港疫情惡化 超越當年武漢

香港疫情嚴峻,在醫院負荷吃緊下,許多病患只能躺在公立醫院外帳棚區等候入院,由於週末氣溫將驟降,醫院管理局十八日開始將病患移入院內。特首林鄭月娥十八日指病患在院外苦等病床「不應該、不能接受、非常心痛」,「我要求今日一定要解決」。(美聯社)   不會封城 全港強制普篩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十八日晚間宣布,鑑於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引用緊急法延後特首選舉,並將強制全港民眾普篩,但是不會封城。彭博十八日指出,現在香港疫情惡化速度,已甚於兩年前中國武漢市最初爆發疫情時。 林鄭延後特首選舉至5月 林鄭在記者會上指出,為因應疫情嚴峻,行政會議批准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將原訂三月二十七日舉行的特首選舉,延後到五月八日,特首候選人提名期也延至四月三日到十六日。林鄭月娥表示,現在港府必須集中力量對抗疫情,這項決定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指示之精神,即將穩定疫情做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與中聯辦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全力支持港府此一決定。 由於依照正常時程,這屆政府任期在六月卅日屆滿,林鄭說,若四月時疫情依然嚴重,特首選舉可以再往後延,但是如此一來,選舉時間會非常接近換屆;若要延到六月卅日以後,並非這屆政府可以決定,「需要中央行使權力」。 估兩到三個月才能穩定 林鄭表示,專家估計,香港疫情還需要兩到三個月才能穩定,港府將在中央支持下,加大力度採取各種措施,包括準備實施強制全民檢測,將採用澳門及中國模式,每人檢測二至三次;全民普篩需搭配足夠的隔離設施,因此正盡快增設隔離場所,酒店業已提供約兩萬間房間,中央也正協助興建臨時醫院。林鄭說,不會封城,「完全封城並不可行」。 彭博指出,香港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在短短一個月內,從每日新增百人暴增到超過六千人,疫情進展速度已經超過二○二○年二月以武漢市為中心的中國初期疫情。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每日新增數千人感染,意味著採用中國大規模檢測打斷病毒傳播策略的機會已經消失,現在需要做的是盡可能降低接觸。港大傳染病學家高本恩也呼籲,現在當局應該將重點放在遏制病毒傳播,而非一味尋求零確診。 港府十八日通報新增三六二九例確診,幾乎為本土病例;七六○○例初篩陽性反應。 香港疫情嚴重,近期許多人偷渡到中國躲避疫情,造成疫情往中國擴散,廣東省過去一週通報二二九宗境外輸入病例,其中一二六例就是來自香港,珠海、東莞、惠州等至少六個南方城市祭出賞金,查緝香港偷渡客,金額高達二十萬人民幣。珠海市機場十八日也以「公共安全」為由,暫停所有飛北京航班。
管淑平 2022-02-19
《華爾街日報》:台灣人用說台語抗中

《華爾街日報》:台灣人用說台語抗中

  《華爾街日報》報導,對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厭惡,促使台灣許多人不再自認為是中國人,種種施壓,也助長台灣語言的復興。圖為2008年10月的反中遊行。(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對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厭惡,促使台灣許多人不再自認為是中國人,現在,北京對台灣的種種施壓,也正助長台灣語言的復興,隨著越來越多人否認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在這個以講普通話為主的島嶼,本土語言愈加受到歡迎。 報導以35歲、育有3名子女的媽媽拉拉.辛(Lala Sin,譯音)為例,她去年冬天開始盡量避免講普通話,改與子女用台語交談,她說,「說我們的母語,是最有效的疫苗」對抗愈加強勢的中國。像她這樣試圖讓子女沉浸在台灣本土語言中的父母,越來越多,他們把這視為抵抗中國獨裁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隨著中國增加對台灣外交、軍事施壓,台灣也越來越多人否認自己與中國的關聯。根據政治大學今年6月的民調,台灣民眾唯一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從2018年的54%增加到6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僅2.7%。 報導指出,台語是台灣使用的其中一種本土語言,其他還有客家話以及數種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國民黨1949年逃到台灣時,領導人蔣介石強制要求台灣人講普通話,十幾年來台灣與中國貿易關係擴大,則有助於普通話的主宰地位。根據台灣普查資料,全人口超過95%說普通話。 不過,近年本土語言開始出現看似不太可能的復興潮,學台語的人數增加,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參加台語、原住民語能力檢定的人數達到將近4萬5000人,是2012年不到1萬6000人的3倍。 資深台語教師、長老教會長老陳金泉說,來學台語的人大增,讓他十分感動,今年夏天他在他教會、三間社區大學、一所護理學校和幾間小學開設的台語課,學生總人數超過1000人,「當大家有危機感,就會趕忙去學」。 流行文化也看得到這股本土語言熱潮的印記,2021年YouTube上台灣點閱數最高的音樂,是台灣本土搖滾樂團「茄子蛋」的《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過去9個月點閱數超過3400萬次。 語言學家和語言運動者認為,儘管台灣過去許多年就著力振興本土語言,但是最近與北京緊張關係升高,給台語顯著的能量。台語作家鄭順聰說,講台語人數大增,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中國,「這種語言是用來對抗中國」。 臺灣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賀安娟(Ann Heylen)指出,語言學家估計,隨著英語、普通話等主流語言的實用吸引力持續增加,全世界約6000種語言中,50%有在本世紀末消失之危,不過,台灣和愛爾蘭、加泰隆尼亞、馬其頓等國一樣,是少數正在力抗這股趨勢的地方。
管淑平 2021-12-23
彭博︰拿遠東殺雞儆猴 中國會是更大輸家

彭博︰拿遠東殺雞儆猴 中國會是更大輸家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資料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以違反勞動、生產品質法規為由,重罰台灣遠東集團,「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專欄評論家高燦鳴(Tim Culpan)指出,北京此舉把最後一批能跨越兩岸鴻溝的人也嚇跑了,「又關閉一座通向台灣的重要橋樑」,中國會是更大的輸家。 將最後一批能跨越兩岸鴻溝者也嚇跑 文章指出,過去十年來受北京愈加強勢、台北拒絕屈服的緊繃關係影響,兩岸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萎縮,但是雙方務實的商人扮演如同政治人物的非正式管道,在幕後維繫彼此的關係,不過,現在顯然連這種聯繫都被中國未能了解民主機制而切斷了。 北京宣稱會懲罰與任何提供資金支持台獨的商業和政治人物,這意味著,敢表現出支持民進黨的個人或實體,現在已成了中國政府眼中的不受歡迎人物。遠東集團在去年總統選舉前,對執政的民進黨和在野的國民黨都有捐款,而北京針對遠東集團出手很有意思,因為二○○九年中國電信商「中國移動」入股遠東旗下遠傳電訊,買入十二%的股權,當時遠傳被視為開啟兩岸貿易、投資新時代的核心,但那是在國民黨執政下。 蔡英文上台之後,策略性地未推動獨立議題—這個中國不公開承認的事實,也拒絕接受北京的一中立場,中國為此企圖在多方面封殺台灣,拖累了兩岸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交流。然而,靠商界維持的關係仍能一定程度的正常發揮功能,台企工廠依舊在中國生產,超過百萬名台商在中國定居或者往來兩岸經商。 對兩黨都捐款 在美國是很普遍作法 在大多數民主國家,企業都可以、甚至也需要參與政治,捐款很常見,對兩黨都捐款,在美國是很普遍的作法。捐款給民進黨的公司,不表示就如中國所指稱,是支持獨立。北京為了遠東參與民主就祭出懲罰,或許可以達到確保企業高層不敢資助民進黨的短期目的,但長期而言,這類手段正好印證了台灣商界多年來說的:中國是經商的政治風險地,應該轉往他處發展。 中國吸收大批台灣科技人才 將受阻 文章認為,北京在此事會是更大的輸家,因為在中國尋求科技自主獨立之際,政府和企業從在當地居住、工作的大批台灣工程師、經理人可以學到的很多,中國科技公司也僱用許多從台積電、聯電等居領導地位的台灣企業吸引過來的人才。北京這次如此嚴苛反應,代表每一次只要有台灣公司要選擇下一座廠房據點,選擇落腳中國的機會都會減少。北京還有機會與台北建立具有成效的關係,但如此嚴厲行事卻會嚇跑最後一批願意也能夠在兩岸愈加巨大的鴻溝間搭起橋樑的人。
管淑平 2021-11-27
2度瞞川普密電中國美將領陷叛國越權

2度瞞川普密電中國美將領陷叛國越權

美國總統川普(右)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左)在2018年12月觀賞美國海軍與陸軍的美式足球賽。(路透檔案照)     若川普動用核武 密利指示軍方須先報告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揭發美國「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著名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披露,在前總統川普任期尾聲,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擔心川普失去理智,貿然向中國開戰,曾兩度致電中國軍方將領,表明美國不會掀起戰端,他還指示軍方,若川普下令動用核武,必須向他報告。 參聯會主席憂川普失控 選前選後承諾不會開戰 華郵及多家美國媒體十五日報導,現任華郵副主編伍華德與政治記者柯斯塔(Robert Costa)合著的這本新書「岌岌可危」(Peril,暫譯)指出,密利分別在去年十月三十日、也就是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前四天,以及川普敗選後的今年一月八日,致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 第一通電話是基於美國七月間在南海演習導致美中關係緊張,以及川普對中國愈加好戰的言論,密利認為中國相信美國正準備發動攻擊,因而致電李作成說,「李將軍,我想向你保證,美國政府穩定,一切都會安好」,「我們不會對你們發動攻擊或任何打擊行動。」 傳致電李作成 承諾美攻擊前將知會中方 密利甚至承諾,萬一美國發動攻擊,他會知會中方,並強調雙方的良好關係,「李將軍,你和我認識五年了,如果我們要展開攻擊,我會提前告知你,不會突如其來」。兩個月後,密利二度致電,時值川普支持者闖入美國國會作亂後兩天,密利向李作成保證美國政局百分之百穩定,「只不過民主有時候會亂七八糟。」不過,李依然對美中情勢憂心忡忡。 書中說,密利擔心川普敗選後喪失理智,中國若認為一位難以捉摸、心懷報復的美國總統帶來威脅,有可能會突然出手。因此,密利一月八日致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建議延後軍演,對方奉命照辦;他還召集高層官員檢視發射核武的程序,聲稱必須參與總統動用核武的決策過程,若川普要下令發動核武攻擊,下屬必須先向他報告。 密利同日還與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通電話,兩人都認為,川普心智不穩,裴洛西甚至直指川普「瘋了」。密利也和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Gina Haspel)、國家安全局局長仲宗根(Paul Nakasone)討論,有必要警覺川普貿然行事。 川普質疑編造 共和黨參議員籲開除密利 書中指出,密利並未向川普報告他曾與李作成通話,或許有些人認為密利所作所為越權,但他自認「是在正確行事」,以確保不會與中國或其他國家爆發意外的戰爭,並且不會動用核武。川普十四日痛批,若書中所言為真,密利就是「叛國」,必須法辦;但川普質疑此事是密利編的,用意是轉移對美國撤離阿富汗亂象的注意力。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則呼籲,總統拜登應即刻開除密利。
管淑平 2021-09-16
再轟拜登讓美國蒙羞 川普:無能到連個撤軍都做不好

再轟拜登讓美國蒙羞 川普:無能到連個撤軍都做不好

美國前總統川普批評拜登連從一個國家撤出都處理不好,「美國被羞辱了」,拜登欠美國人和世界「一個道歉」。(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連日拿阿富汗撤軍問題抨擊拜登政府的美國前總統川普,這兩天持續攻擊火力,他批評拜登連從一個國家撤出都處理不好,「美國被羞辱了」,拜登欠美國人和世界「一個道歉」;又說美國應該向阿富汗激進組織神學士(Taliban)討回留在阿富汗的大批美軍裝備,若神學士拒絕,就應該「以毫不含糊的軍事武力」回應。 川普8月31日接受福斯新聞商業頻道節目Varney & Co主持人瓦尼(Stuart Varney)訪問,先批評美國踏足中東,就是「我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決定」,而拜登「處理不好從一個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去的國家撤離」,「在撤離(阿富汗)的無能程度,甚至超過在南方邊境問題上的無能」。 他說,結束這場美國有史以來歷時最久的戰爭,「原本應該是正面的事,但是如今任何有腦子的人來看,都是大敗筆」,拜登本來「只要照著我們已經做的,完成它,把所有裝備帶走就好」。 主持人問到,拜登歸咎於前政府,認為自己是接手川普所簽訂的撤軍協議,以及數十名退役美軍將領呼籲國防部長奧斯汀、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為撤軍亂象辭職,川普說,他簽訂的協議是「有條件的」,神學士沒有做到其中的條件,「我們就轟炸他們」;「我們軍隊的所有人都被羞辱了,撤軍的方式讓我們國家被羞辱」,「這場撤軍就是個災難」。 川普8月30日發聲明,呼籲若神學士拒絕歸回美國留在阿富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備,美國就應該「以毫不含糊的軍事武力」回應。他說,這些「所有裝備」都應該立即歸還美國,包括這些850億美元的每一分錢,「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場戰爭撤軍行動,像拜登政府從阿富汗撤軍這樣,處理得如此糟糕或無能」。 神學士在美軍撤離後,8月31日在喀布爾機場檢視一架阿富汗空軍的飛機。(法新社)
管淑平 2021-09-01
立陶宛總統:有權自行決定與哪國發展關係

立陶宛總統:有權自行決定與哪國發展關係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取自瑙塞達臉書)     回應北京召回大使 強調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 〔編譯管淑平、記者陳鈺馥/綜合報導〕中國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召回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大使。對此,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十日對波羅的海通訊社(BNS)表示,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 外交部長:中方作為 無法接受 瑙塞達表示,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否則,對話變成單方下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上無法被接受。立陶宛身為主權獨立國家,「可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發展關係」。他說,希望中國能改變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的決定。 根據中央社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十一日與在野「立陶宛農民與綠黨聯盟」會晤時也提到,中國的決定令人遺憾,立陶宛「並未做錯任何事」。他說,立陶宛方面已採取措施,以期立陶宛與中國雙方大使能儘快恢復工作,他確信與中方的「誤會」可獲解決。 藍斯柏吉斯強調,其他國家也允許台灣在境內設立代表處,但未導致中國召回大使。他指出,與中方的外交風波「令人失望」,甚至「令人無法接受」,但這不意味雙方將關閉大使館或斷絕外交關係。 南華早報十一日報導,立陶宛退出北京領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已成為歐盟中對中國最堅定的批判者。多次痛批中國、三月遭北京制裁的反對黨議員薩卡利埃內說,「我們是西方、獨立國家,不會任由中國或白俄羅斯、俄羅斯頤指氣使」。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批評北京「雙重標準」,當德國或法國、義大利或荷蘭與台灣發展經濟關係,他們尋求中國的尊重,「我們也希望如此,我們不想被當二等公民對待」。對於立陶宛被「懲罰」,他認為,回應中國的最好方式,就是進一步團結民主世界、強化與民主國家的關係,不要執著於經濟綁政治的集權政體市場。 國會議員:中大使會悄悄回來 立陶宛國會議員、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莫德基斯也直言,近年來,中國只要一個不高興就召回駐外大使,但通常在半年後就會悄悄回來,每次都是如此。 莫德基斯指出,感激中國給予立陶宛壓力,這讓立陶宛更清楚知道要和哪些國家合作,像台灣這樣民主且強大的經濟體系,對我們的未來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
管淑平 2021-08-12
歐洲議會決議 籲歐盟外交杯葛2022北京冬奧

歐洲議會決議 籲歐盟外交杯葛2022北京冬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歐洲議會8日以壓倒性支持票數通過一項決議,以最強烈態度譴責近日中國當局強迫關閉香港「蘋果日報」,該決議呼籲外交杯葛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並且制裁須為嚴重侵犯香港人權和國際法的個人和實體。 歐洲議會以578票贊成、29票反對、73票棄權,通過這項決議案。歐洲議會表示,香港蘋果日報被迫關閉、資產遭凍結、記者被逮捕,是中國當局「瓦解香港自由社會、剝奪當地媒體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又一步。 該決議案呼籲香港政府停止騷擾、恫嚇記者,釋放遭任意監禁者,並且摒棄任何箝制支持民主運動和民主運動者的企圖,力促中國政府廢除香港國安法苛法,也鼓勵歐盟成員國,對要為嚴重侵犯香港人權、國際法負有責任的個人、實體實施制裁。 決議還呼籲歐盟執委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國家,拒絕受邀派政府代表、外交官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除非中國政府在香港、新疆維吾爾族人地區、西藏、內蒙以及中國其它地方的人權情況,展現「可被驗證的改進」。 稍早「南華早報」報導,根據事先曝光的草案內容,該決議案點名制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律政司長鄭若驊、政務司長李家超、保安局長鄧炳強、前警務處長盧偉聰,以及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前主任張曉明,北京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駱惠寧、中央駐香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等中、港官員,以及「參與通過相關措施和配合相關行動破壞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的中國政府機構」。
管淑平 2021-07-09
疫情最糟10國 4國用中國疫苗

疫情最糟10國 4國用中國疫苗

  中國提供的國藥武漢肺炎疫苗,今年二月運抵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法新社檔案照)   塞席爾、智利、巴林、蒙古逾半人口完整接種 新增確診不減反增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廿二日報導,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十個國家中,有四個使用中國的疫苗,這四個國家已有過半數人口接種完整疫苗,但是新增感染人數不減反增,他們的經驗凸顯全球經過這場疫情後面臨的一個殘酷現實:復甦程度或許要看政府給人民施打哪種疫苗而定。 病毒學家︰中國有責任補救 紐時根據到上週為止的疫情統計資料,指這四國為塞席爾、智利、巴林和蒙古,使用的疫苗以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為主,即時數據追蹤網站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這四國民眾接種完整疫苗的比率在五十%到六十九%不等,而美國約四十五%。然而,這些國家不但尚未擺脫疫情,反苦於與疫情復燃搏鬥。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如果這些疫苗夠好,我們不應該看到出現這樣的模式」,「中國有責任補救」。 科學家還不了解為何一些相對高接種率的國家疫情復燃,病毒變種、太快放鬆社會防疫管控,以及未接種完整疫苗就鬆懈,都是可能原因,但是,可能帶來持續性後果的是完整接種後仍染疫的「突破性感染」。 美國約四十五%的人口接種了完整疫苗,以輝瑞/BNT和莫德納為主,感染病例數在六個月內大減九十四%;以色列使用輝瑞疫苗,接種率居全世界第二,僅次於塞席爾,現在每百萬人口每日新增確診數約四.九五。 至於大多數仰賴國藥疫苗的塞席爾,每百萬人口每日新增確診數超過七一六;蒙古已有五十三%的人口完整接種,但是廿日該國新增二四○○例確診,是一個月前的四倍。 採中國疫苗 逾90國疫情難控 這樣的差異可能導致疫後世界形成三類情況:使用本國資源取得輝瑞/BNT和莫德納疫苗的富國,絕大多數人口尚未接種疫苗的較貧窮國家,以及已經完整接種疫苗、但是疫苗保護力不完整的國家。中國以及使用中國疫苗的九十多國,或許將淪為第三類,一直苦於應付疫情復燃。 中國去年啟動「疫苗外交」,視提供疫苗為增加全球影響力的機會。然而,紐時指出,沒有疫苗能完全防範傳染,但中國疫苗效力相對低,又未公布太多有關其疫苗防範傳染的臨床試驗數據,突破性感染數據也付之闕如。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有關報告和資料表明,許多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都說,疫苗安全可靠,發揮良好的防疫作用」,並強調中國疫苗針對的是重症,而非傳播。蒙古衛生部官員也向紐時強調,蒙古的數據顯示,國藥疫苗實際上比阿斯特捷利康(AZ)和俄國疫苗更具保護作用。蒙古疫情激增是因解封太快,很多人打了一劑就以為受到保護。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教授彼卓夫斯基(Nikolai Petrovsky)說,有理由認為國藥疫苗遏制病毒傳播的效果極小,施打該疫苗的一大風險是,接種者或許症狀少或者沒症狀,但是仍會傳染他人。
管淑平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