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麟相關文章

川普的完美演出

川普的完美演出

美國總統川普首次到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如所預料,北京以皇帝規格接待,除建福宮晚宴、寶蘊樓、三希堂茶敘外,還加添二五三五億美元經貿大禮,令人咋舌。「送大禮」手法乃中國宮廷政治之精華,江澤民、胡錦濤任內確實每次都能暫時解決中美貿易摩擦。但此次習近平碰到川普,空氣就有些怪異。 川普在北京是「客」,接受殷勤款待當然也要盡作客之道,不提人權,烘托好友氣氛,應予諒解。有人說川普表現了商人拋棄原則只求實利的本色,但若從整場表現來評論,事實是,川普堅持了原則,不為二五三五億美元大禮所動,成為第一位美國總統也是第一位世界領袖,在公開場合,當習近平之面,責難美中貿易逆差是單面且不公平。但川普巧妙轉移指責的對象,說,「但,我不怪中國。畢竟,誰能怪一個國家為了自己人民而占另一國家的便宜?」引來台下一片掌聲。這就是他的智慧。 川普絕不是bumbler(笨蛋),他當場向習近平吐槽,除了他知道二五三五億美元經貿大單華而不實難以解決貿易逆差的沉痾(二○一六年美中貿易逆差高達三四七○億美元)外,是有另一主要目的,即藉「北京舞台」向世界宣告他的「世界貿易新秩序」。 十日結束中國的訪問,川普當天飛抵越南峴港出席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發表演說,填補他的北京談話。他說:「美國將不再容忍不公平貿易關係,有些國家從事產品傾銷、匯率操縱與政府補貼,這些行為傷害了美國國內的工作權,我們將對抗迫使企業交出技術換取進入市場的破壞性作法」,明顯劍指中國。川普進一步表示,「美國願與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任何希望成為美國合作夥伴的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遵守公平和互惠貿易原則」,完整勾勒出川普的「新世界貿易秩序」架構,即「印度太平洋戰略聯盟」。 川普此次亞洲之旅,集全球的眼光,展現了世界領袖的高度,尤其在北京勇敢道出美國過去歷任總統都不敢正面提出的「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繼而拋出「世界貿易新秩序」構圖。雖然新秩序的構圖對享有順差的我國不見得有利,但國家是永續的,國人宜給予應有的評價,積極朝向美、日、台三國經濟聯盟的願景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策略。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11-14
中國夢vs.華禍 國際情勢越來越有利台灣

中國夢vs.華禍 國際情勢越來越有利台灣

世界巨輪會往哪裡走?它必定受全球七十五億人類集體意志所指使,是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人民的意向總和,非一國一人所能決定,更不是十九大。地球自轉一次,七十五億人口就活動一日,推動世界巨輪前進一天。 台灣是這世界之一份子,隨著中國之崛起,迎合北京之論調亦日益囂張,叫喊「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者大有人在。這些人是真正坐井觀天,昧於事實。事實是,這一年多來世界巨輪一步一步向台灣有利的方向在前進。以下僅供國人共勉。 一、北韓危機:親中學媒常以「美國可能為北韓危機而出賣台灣」,如第四公報等。這是完全背離常識的「一廂情願」。試問,台灣重要或北韓重要?稍具常識的都知道,從美國言,保衛台灣遠比解決北韓問題重要。北韓最壞的情況是,如中、俄、印、巴只多一家核武國,但失去了台灣,等於美國勢力從東亞全面撤離。 二、十九大閉幕,一人專制體制成型:習近平在大會報告中提到四十多次的「中國特色」及「中國夢」,清楚表示「中國要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遊戲規則」。十九大鋪陳的「強國之路」,雖然在台灣獲幾位「非賤民」雀躍式的回應,在西方世界卻是一片死寂、憂慮,「華禍」的恐懼正迅速蔓延。 三、安倍十月廿二日再次取得逾三分之二席次:有人說,北韓是安倍勝選的功臣,其實不然,習近平、十九大才是厥功至偉,當日本人看到那震慄式的十九大「偉大排場」時,還能把票投給反對黨嗎?安倍任期到二○二二年,對台灣絕對是加項。 四、歐洲右傾:捷克大選,素有「捷克川普」雅號的巴比斯獲七十八席成為最大黨,之前,德國大選梅克爾雖能贏得第四個任期,但民族主義的右翼AFO黨得九十多席成為聯邦議會的第三大黨;奧地利國會大選,右傾的庫爾茨以卅一之年齡率人民黨拿下卅一%選票,成第一大黨。他們有一共同特點:「排華」。 五、印度轉舵:總理莫迪,於二○一四年當選後即致力於印度的「偉大」復興,「中國威脅論」亦逐漸成為菁英意見主流,親日至為明顯,今年九月發表由日本承造印度第一條高鐵。與美國關係亦大為改善,近日來,以美日同盟為主軸聯合印度和澳洲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甚囂塵上,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霸權計畫。 顯然,世界七十五億人類的巨輪並未朝中國十九大的「中國夢」行駛,反而是由一股「憎華」的潮流所驅動。川普已於四日起動東亞之旅,結果亦將證明這一巨輪的方向越來越有利於台灣。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11-07
傾中學媒意識形態之迷思

傾中學媒意識形態之迷思

中研院院士王平日昨指出台灣經濟因法律、環評、對大陸過度保守等三大黑手而停滯不前,若不解決,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筆者認為除了法律、環保問題見仁見智外,王院士的認知與事實乖離太多,是標準的藍色思維。 什麼是「藍色思維」?藍色是中國國民黨外來統治政權之顏色標誌,藍色思維是一批以「終統」為核心思想的政客、學媒對台灣經濟問題之看法。為要完成「終統」的一中市場,他們始終全力鼓動台灣與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結合,潛意識的驅策下,不管台灣如何在經濟上被中國磁吸,這一群人還是認為不夠,還需快馬加鞭,總想把台灣的經濟問題歸納至「對中國的開放不夠」的「標準答案」。 王院士的「兩岸關係用政治關係思考,過度保守」,就是這思維邏輯的產物。試問,三千億美元對中國之投資(註:是藍營說的,實際數字應已超過九千億美元)還過於保守嗎?世界有那一個國家對中國投資比台灣更多的?到中國工作的國人包括家族已有百餘萬人,韓國人有嗎?日本人、美國人有嗎?東莞二○一六年,前二十名出口企業台商就佔了七家,我國出口海外生產比五十九%,絕大部分是在中國,這樣的結合只有「過度放任、過度積極」的問題。若還有人認為是「過度保守」,那應已非「正常」,屬「意識形態」之領域了。 傾中學媒的「意識形態」亦充分表現在聯合報十月七日對王院士的評論,該報黑白集認為:「台灣失落的廿年應從『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的失敗起算,那項計畫原欲利用台灣的優勢,以中國為腹地,構築亞太營運中心,後被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全盤打亂,台灣稱雄亞太的壯志隨而急轉直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744140)。問題是「亞太營運中心」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只要看看當時主導這一計畫的官員們的當今行徑就知。營運中心顯然是要把製造搬移至中國,台灣只做營運的「促統」大謀略。「營運」就是「營運」,非「製造」,而是一種Bridge(橋樑)之概念,當中國成為製造中心之時,營運還會留在台灣嗎? 亞太營運中心的經建思維,後來被扁政府的積極開放、馬政府的全面開放、ECFA政策所承接,實踐了十六年。結果已擺在眼前,戒急用忍時代實質薪資年年增高,平均經濟成長率六.九二%,積極開放的陳水扁時代是四.八六%,全面開放的馬英九時代為二.八二%,ECFA後二○一五年是○.七二%。二十年的實踐,清楚告訴國人,兩岸越開放、越結合,台灣越會被大中國經濟所吸納,經濟成長下降,國內薪資年年退後,現已退回十六年前之水準。數字不會說謊,還要硬拗下去嗎?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10-24
誰是台灣的白雲奎?

誰是台灣的白雲奎?

韓國股市二○一一年四月指數二一九二點,今年四月十一日指數二一二三點,六年期間幾乎原封不動,經濟成長率亦不出色,二○一五年二.七九%,二○一六年二.八三%,出口二○一五、二○一六年呈負成長,但這期間也是韓、中關係最為麻吉麻吉的時候。 北韓危機改變了韓國,今年三月韓國開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中國反彈,矛頭指向提供土地給薩德系統的樂天,二十多家商場被勒令停業,還祭出「限韓令」,下令旅遊業停止赴韓旅遊。但奇怪,從此韓國經濟翻轉猛衝,股市中秋節後的十月十二日收二四七四.七六,六個月漲幅達十六.五%,出口也大好,九月出口激增卅五%至五五一億美元,韓國經濟不因「限韓令」而走下坡,反而出現蓬勃之勢。 本文所想要告訴讀者的是,近半年多的韓國「薩德驚奇」,並非韓國獨有,台灣近一年亦有同樣經濟景象。去年五月新政府上台,因蔡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開始緊縮雙方政府間往來,進入所謂的「冷和」狀態,縮減來台的觀光,加強打壓國際空間。但台灣經濟反而因此復甦,經濟成長率逐季提高,出口成長轉正,股市亦由蔡政府上任時的八○九五.九八,攀升至十月十二日的一○六六八.三九,升幅卅一.九%。 其實,韓國近半年的薩德驚奇不是驚奇,台灣近一年半的「冷和」景氣亦非奇蹟,而是「韓、中關係」、「台、中關係」轉趨緊張的一種必然現象。一九八○年代台灣的經濟奇蹟是「三不政策」的結果,一九九七年股市之一○二五六點是戒急用忍政策所帶來,二○一七年之太陽花行情也是台、中關係緊縮後出現〔反之,兩岸關係大好之「積極開放」(二○○二至二○○五年)及「全面開放」(二○○八至二○一五年)均使台灣經濟墜入谷底〕。 最近韓國經濟表現特別亮麗,甚之再次凌駕台灣,因韓國政府不懼中國壓力,強力阻半導體、面板業在中國擴廠。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白雲奎直指三星、SK海力士、樂金顯示器要求終止新建第二座3D Nand Flash工廠,無錫DRAM及廣州第八代OLED面板廠計畫,他說:「現在你們還沒受到報復,當中國半導體趕上韓國技術,同樣像樂天會被報復」。韓國的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反觀台灣政府財經官員對中國唯唯諾諾,只會說要「加強兩岸關係」。最近鴻海規劃建廣州十.五代面板廠、投資南京跨足半導體、合晶要斥資建廿萬片八吋矽晶圓廠、和碩在崑山擴建兩座新廠、宏達電也要在貴州蓋數位小鎮,每座新廠動輒要四十億高即數千億,試問我國財經官員敢在這些廠商之前講南韓白雲奎部長講的話嗎?台灣廠地在中國之M型企業越來越多,也越猖狂,因台灣就是缺少一個如韓國的白部長。 韓國薩德驚奇,再次證明「越遠離中國,經濟就會越好」的不變定律。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10-17
鴻海vs.台積電

鴻海vs.台積電

日前美國威斯康辛州眾議會通過對鴻海的三十億美元獎勵案,即若鴻海對該州投資一百億美元,且為該州帶來一萬三千個就業機會,將在十五年內給予鴻海最高廿八.五億美元的現金補貼,另享一.五億美元的銷售及使用稅豁免。威州的決定證明了鴻海的投資帶給威州的利益起碼超越三十億美元甚或其倍數以上。 鴻海為甚麼不投資台灣?鴻海郭董事長的回答是,企業「以市場為祖國」。回顧鴻海之經營史,也是如此。公司還小時,鴻海以台灣為生產基地,長大後就大舉投資中國,鴻海在台僱傭之員工只約七千多人,但在中國即超過百萬,以僱傭人數言,約為鴻海威州廠的八十倍,依此推算鴻海過去十數年帶給中國之利益至少二千四百億美元(七兆二千億元)或其倍數。中國、美國都是人口多市場大的國土,在郭董眼光裡台灣太小,不值得再砸錢下去。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完全不同。台積電過去的投資都在台灣(中國南京廠近期才進機),此次計畫中的三奈米製程之投資金額將高達五千億元,仍然以台灣為最優先考量。若依威州之計算法,它將起碼帶給台灣一四四○億利益,若再加計台積電的累計投資,台積電挹注給台灣經濟之數目將以兆計,台積電之經營是標準的T型企業(Taiwan is the motherland以台灣為祖國),有別於鴻海的M型企業(Market is the motherland以市場為祖國)。只不幸T型企業在台是少數,大部分上市公司因利之所在,都設廠中國,都屬於M型企業,成為一種台灣獨特的經濟病。 鴻海的總營收二○一六年為四兆三五六九億元,遠大於台積電的九四七九億元。但台積電營收對台灣而言是實料的,幾乎所有投資衍生的利益都落在台灣,而鴻海的營收是虛的,絕大部分投資所孳生的利益都落在中國,對台灣經濟貢獻極微,若加計因鴻海之西進而受害的T型企業損失,其對台灣之貢獻可能是負數,但鴻海所享受之投資獎勵及租稅卻與台積電並無二致,顯然不公。 M型企業(如鴻海)在中國享受減稅、割地、低工資、專制紅利、市場紅利,以廉價製品橫掃台灣T型企業的國內外市場,回台投資又可享受鮭魚返鄉的各種優惠,試問這對扎根台灣的企業是公平嗎?何不對T型企業的稅負予以優惠(例如營所稅十三%),而對M型企業即予以調高(調回至原來的廿五%),以補平T型企業在台的不利條件(handicap),促進國內投資。 「國內投資不振」是台灣十餘年來的沉痾,因投資台灣不如投資中國。若台灣與中國間存在之經濟的不公不義不除,除了幾家如台積電等優秀T型企業能留下為台灣經濟撐腰外,整體的國內投資是難以起色的。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10-03
拚經濟的竅門

拚經濟的竅門

  台股最新半年報出爐了,道出台灣經濟的真正問題。上市櫃公司赴中國投資累積總金額已達新台幣2.17兆元。雖然仍有增加,但與2016年上半年止金額2.12兆元相比,只增加0.05兆元(即500億元),年增率創十一年來最低。 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最高峰是馬政府執政之8年,計增加1.4兆餘元,占總累積金額的六成四,扁政府時期這一金額為6731億元。顯然,馬英九的「大膽西進」並未帶給他夢寐以求的「黃金十年」,反而以經濟的負成長收場。接棒的小英政府,因堅持不承認一中原則,兩岸進入「冷和」狀態,但上市公司錢進中國金額減少了,股市因此從去年1月15日的7726點一直攀升至今年9月15日的10580點,經濟成長亦逐期增添力道(2016第一季負0.23%,第二季1.13%,依次為2.03%、2.56%)。 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年增率創十一年新低所表示的是,上市櫃公司的經營主軸由中國回歸本土,較多資金留在國內,是這一年多來經濟能從負轉正,雖然緩慢,但逐期上升的主要動力。 上市櫃公司到今天合計已達1600多家,包括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在內,是台灣經濟的核心。但很不幸,過去十餘年來的對中國之開放,因中國政策性的「吸台政策」,兩地間出現嚴重的經營上的不公平性及不公義性。將生產移至中國的所謂「台商」,在中國享受到包括免稅、割地、低工資、匯率紅利、專制紅利,以遠低的成本搶奪留在國內的上市櫃公司的國內外市場,使在台經營的上市櫃公司亦不得不有樣學樣將經營重心轉移至中國以求生存。現在至中國設子公司或將生產線設在中國之上市櫃公司,據統計已達1400多家,占總上市櫃公司的8成以上。8成是驚人數目,是台灣的經濟「奇景」,也是十餘年來經濟的不公不義所累積下來之結果,古今中外絕對找不到第二個案例,也是台灣「悶」經濟、薪資水準退回十六年前的罪魁禍首。如何反轉其偏差,是往後政府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 台灣急需一次經濟的轉型正義,以締造一個「留在國內、根在國內的企業,能公平生存發展的經營環境」。上市櫃公司是其中最重要之一環。新內閣或許可趁此兩岸經貿關係稍稍冷卻之際,將上市櫃公司分門別類,對較多生產活動留在台灣的企業給予較多的稅制上優惠與鼓勵,匡正過去十餘年來「跨海政商集團」所操控的「只有利台商,不利台灣廠商」的經濟結構,一鼓作氣把景氣推上「中高成長」的軌道。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9-21
從「經濟轉型正義」看稅改

從「經濟轉型正義」看稅改

改革就是對不合理、不正義,尋求一個合理、正義的制度來取代。如:國民黨黨產取得不正義,政府有義務加以改正;過去的年金制度,所得替代率竟高達九十八%、甚至一○二%,年金瀕臨破產,所以必須縮減,這就是改革。 財政部日昨公布「所得稅制改革方案」,自稱是「全民稅政」,然若細嚼其方案,發現減稅之小確幸是做到了,但真正需要改革的「經濟轉型正義」卻一事無成。 說實話,此次稅改之必要性並不在於「減稅」,而是在追求公平、正義,即經濟的轉型正義。過去十餘年來,受跨海政商利益集團之影響,整體經濟結構及稅制逐步傾向有利於西進中國的台商,不利於國內經濟之貢獻者,即不利於國人在國內之投資及留在國內之企業之經營,急需補正。 經濟轉型正義的主要面向有二: 一、資本市場內外稅制的不公不義。 二、由產業西進引發的國內外經營環境之不公不義,申論之: (一)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國內投資者之股利所得均併入總所得累進扣稅,而對外資(一大部分是假外資)即一律採分離扣稅稅率二十%,內外資稅負差距達十七.九%,長期下來,今天台灣的資本市場幾被外資操控,形成「股市萬點人民無感」之局。 (二)比資本市場更為嚴重的是「國內企業經營所遭受之不公不義」,即「根在台灣的本土型企業」之經營條件,遠遜於將生產遷移至中國的所謂「台商」。台商將生產線遷移到中國,享受到中國的各項優惠(包括免稅、割地、低工資、匯率紅利、專制紅利等),以遠低的成本搶奪國內廠商的國內外市場(註:台商尚享「鮭魚返鄉」之優惠),使扎根在台的廠商無法生存。這就是過去十餘年來國內投資一直不振,投資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此種國內外台灣與中國間企業經營條件的嚴重落差,絕非企業的責任,而是政府必須出面解決的問題。換言之,台灣當今急需一個經濟的轉型正義,解決躲在「全球化」下的不公與不義,以挽救國內投資一直不振的沉痾。 此次財政部提出的稅改,對股利所得的不公不義提了甲案與乙案,但不管是哪一案,內外差距仍有五%至七%之多,至於國內企業與台商間的經營條件之不公不義如何匡正,則隻字未提(註:至少可在營所稅率或其他稅負上有所區隔,獎勵根在台灣的企業)。 若新內閣因循苟且,仍依財政部稅政方案推動,則「振興經濟」必將淪為「奢談」,台灣必持續深陷在「低成長」、「新平庸」的困境。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9-08
關島與台灣

關島與台灣

北韓表明將射四枚彈道飛彈使「關島」成為世界焦點,同一時點,「台灣」亦同受恐嚇,中國空軍戰機屢次穿越台灣東部繞台。兩則信息具同樣行為目標,前者關島為北韓攻擊目標,後者台灣為中國的侵占目標,真是難兄難弟。 是大家都不太注意,其實台灣與關島在地理、人文、歷史上,自古就密切連在一起,有頗多類似點,值得國人關注與珍惜。 第一,地理上,關島與台灣同為西太平洋之海島,正如世大運所陳述「又細又長」,且北方頭部都以同一角度向東方傾斜,好像都希望遠離中國似的。 第二,人文上,關島與台灣的原住民是同源,衣飾舞蹈節奏均極相似,都是南島民族,都是十六世紀後才摻雜了外來的移民。 第三,歷史上,據有關島的第一個主權國家是西班牙,美西戰後割讓給美國,現為美國的territory(領土)。統治台灣的第一個主權國家也是西方國家荷蘭,後由鄭及清所殖民,日清戰爭,清割讓台灣給日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打敗日本,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包括澎湖及南洋諸島)。這些日本放棄的領土,因未言明主權歸屬,主戰勝國(美國)具主要發言權。這也是美國一中政策(our one China policy)的法理依據,即美國不認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同時美國也不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美國制定了「台灣關係法」,做為美、台關係及台灣將來地位能有所主張的法源。 換言之,美西戰爭,美國得到了關島;二次大戰(美、日戰爭),美國得到的唯一戰利品是「對台灣主權歸屬的發言權」,這一點,關島與台灣的對美關係有頗多類似性。 第四,軍事上,當今台灣與關島的關係是「脣亡齒寒」。關島是防衛美國的第二島鏈。北韓要攻關島,必經日本,日本列島是關島的第一線。同樣,中國要攻關島,必經台灣,台灣同樣也是關島防衛的第一線。但關島真正的敵人是中國,而非北韓,是以台灣對關島安全的重要性遠勝日本。 所謂「見微思著」,有見識的人,看到北韓的狂飆,就該知其幕後的麻煩製造者是中國。一九五○年韓戰爆發,杜魯門立刻劍指中國,派第七艦隊守護台灣。同理,此次北韓對關島的導彈恐嚇,給美國的啟示也是台灣必須在美國潛主權的保護傘下,失去了台灣,美國等於失去了整個亞洲及整個太平洋。 關島危機其實就是台灣轉機,台灣當今該做,非做不可的一件事,是全力向世界闡明:「台灣是台灣,台灣從來就未曾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切斷中國對台貪婪之圖。 (作者為國策顧問)
黃天麟 2017-08-15
北京華府遊說團的一大勝利 為台灣憂心

北京華府遊說團的一大勝利 為台灣憂心

「親台」的川普政權近期出現警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突如其來的「美艦停靠台灣困難甚至危險」就是其一,上週三美國總統川普和郭台銘共同宣布富士康(Foxconn)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一百億美元,就是其二。有人把此投資案視為商業行為,讚譽有加,認為最大贏家是郭董。是單純的商業行為嗎?富士康是中國的公司,試想,無北京的點頭,誰敢向天借膽?顯然地,這是一場以中國為導演的中美經濟合作案件,最大的贏家是北京,對美國言即是從一盤勝局的大退卻。 川普之勝選,得利於美國基層藍領對全球資本主義的反撲。全球化帶來的是美、日、歐、台等國家的低薪,與藍領、基層白領的失業。最大的受惠國即是中國,它以專制手段操控匯率及貿易條件,把全球化的利益集於一身。川普的競選團隊聚集了不少深諳此問題真相的先達,《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的作者那法若(Peter Navarro)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當然知道問題之嚴重性,默默地、暗地裏尋找化解危機的竅門。他們成功搭上了川普的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及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這兩人對川普之影響力,當然非這些「致命中國」強硬派學者所可比擬。尤其伊凡卡在中國至少擁有十六個註冊商標及龐大的商機,伊凡卡的一對兒女更在習川會演唱「茉莉花」、朗誦「三字經」,和樂融融之氣氛,給中美關係帶來一大轉折,也可說是北京華府遊說團的一大勝利。 中國不愧為政治的動物、談判高手,善於以「大原則」套住往後的談判方向。中國在「川習會」,同樣一開始就把中美關係確立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關係」。這一大原則之確立,等於切斷了選戰中川普對中國之各項批判與指責。中國之策略是成功的,中國丟出去的是Foxconn麵包,結果,匯率之指責沒了,代之而來的是「改善美中貿易百日計畫」、「十項經貿共識」等一連串「以合作代替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架構。 「富士康百億投資威州計畫」,因投資者是中國公司,在白宮的記者會上亦沒有一句提到台灣,郭董還在致詞中感謝川普女婿庫許納的牽引,整個計畫自始就是以中美關係為底色。 「伊凡卡庫許納路線」在白宮似已站上「上方」,友台的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之去職,更進一步引證「對中強硬派」的日趨式微。 北京在華府外交戰的勝利,所表示的當然是台灣外交的失分。問題是,北京還在持續拚命衝鋒陷陣,而台灣呢?令人擔憂。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8-01
匯率貶值與競爭力

匯率貶值與競爭力

台、日、中、韓之匯率與經濟成長率 中國第二季實質經濟成長率六.九%,高於預期。中國領導人興高采烈地認為,中國經濟已脫離了硬著陸的危機,奠定達成下次經建目標之堅定基礎。 為甚麼中國經濟回穩?是政府施政高明?或是他們的「三去一補一降」政策奏效?應都不是。真正的功勞者是「人民幣貶值」。或許也可以這麼說,「能讓人民幣貶值」,就是中國領導者高明。 談起「匯率」,國內大部分學者都傾向「升值」。「貶值是雙面刃,有利有弊」,這一點筆者並不反對。「升值可以促進產業升級」,這一點筆者同樣也不反駁。但筆者認為,「若競爭對方國貶值,我方不貶(甚或升值),吃虧的是整個國家」。同理,「若我貶,對方競爭國不貶,得利者是我方產業和整個國家」。中國經濟這兩年能振衰起敝,就是得力於後者。(請參考表一) 從表一得知,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內,人民幣貶值九.五六%,韓國次之,貶二.三五%,台灣反升五.○七%,日本升最多、達八.五七%。(註:人民幣貶值始於二○一五年八月十日,當天匯率是六.一一六) 結果是如表二:中國由二○一六成長率六.七%,到了今年就恢復到六.九%,中國之出口由去年一月的負成長十一.二%逐月好轉,今年六月恢復至十一.三%之正成長。韓幣因貶二.三五%,韓國經濟表現次於中國。台灣不貶反升之局,所以經濟成長率今年第一季僅二.六%。日本因升值最多,今年第一季成長殿後。 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希望國內專家不要輕易地把國際的「匯率理論」套在中、台、日、韓四國之上,因這四個國家能生產的、能出口的,都極為相似且相剋,國民之勤奮、創意、教育程度都雷同。人民幣貶,受害者就是日本、韓國、台灣;韓幣貶,台幣不貶,受害者即是台灣。試問:這兩年半來,台幣升五%、韓幣貶二%,除非台灣人之智商高於韓國人七%,這一經濟戰如何打下去? 最近一年韓國由FTA之災脫困,出口、股市猛衝,追根究柢仍與韓幣對台、日貶值有關。安倍經濟學為甚麼近兩年擱淺?因日圓升、人民幣貶,日本經濟的成長動能被中國及韓國吸納有關,若安倍不清醒,前途堪憂。 至於台灣,持續一年多的「冷和景氣」,為何其強度僅止於二.○五%(預估今年成長率)而不是三%或四%?應該也可由台幣的強勢尋取答案。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7-26
台美關係 小英勿蹈阿扁覆轍

台美關係 小英勿蹈阿扁覆轍

論「親台」,川普團隊應是美國歷屆政府最親台的了。就因如此,才會出現「川蔡熱線」。即使「川習通話」,白宮新聞稿還要特別指出「應習要求,川普同意遵循我們(美國)的一中政策」。日昨美國眾院,亦以三百四十四票比八十一票通過評估美台軍艦互泊的可行性,可見不但川普團隊,國會對台也友善有加。 不過這一有利情勢,似乎有微妙變化。川普團隊對中國「匯率」、「貿易赤字」之指責最近沒了,代之而來的是「改善美中貿易百日計畫」、「十項經貿共識」,出現一幅你儂我儂之現象。十一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又突如其來地表示「美艦停靠台灣困難甚至危險」,繼而於十三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兩岸目前未能進行足夠對話,令人關切」。 兩岸之所以未能進行對話,卡在中國對台主權之無理要求及中國對台灣之「已讀不回」政策,莫健是AIT主席,應知之甚詳。莫健之有此「見解」,當然與莫健在美境內接觸的信息有關。若北京在美使館人員鍥而不捨遊走關說,較之我方人員「勤誠」有加,莫健「見解」就會被左右。且若我方運籌帷幄的外交部與美方所持「見解」不同,甚或我方見解與中方見解是「契合」時,事態就會非常嚴重。 例如:我國外交部官網強調「開羅宣言」把台灣歸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五年即行使對台領土主權。這與美國歷來以舊金山和約為立論基礎的「our China policy」乖離許多,甚至是在迎合中國對台灣主權之主張。如果我方駐美人員在公開場合或私下交談中一直主張中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台灣主權時,美國川普團隊官員會做如何感想?「兩岸官員未能足夠對話責在台北」的偏差見解,也就會出諸於美國官員之口了。 歷史是一盞明燈。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美國官方對扁政府亦至為友善,但扁總統卻任命了一位深藍官出任駐美大使。要一位深藍大使,率領數百使館小藍官,執行綠色政權的對美關係,無異是緣木求魚。台美關係當然急轉直下。布希之口出惡言,誰知是因他(布希)聽到多少藍色讒言?使館藍官天天在美「能混就混」,抓住機會來一個「捧中貶台」,就足以使台灣對美外交工作為之全盤坍塌。 蔡政府就任已一年多,歷史似在重演,如果外交部還會為「一中」不惜與美國衝撞,駐美的使館小官還能、還敢於為本土綠色政權奉公職守嗎? 如筆者過去所分析,歷史的巨輪自「亞投行」一役,一直往台有利的方向前進。但「天助」仍需「人助」,扁政府之台美關係栽在老藍男之手,前車之鑑,蔡政府宜慎防重蹈覆轍。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7-19
柯文哲的商人經濟學迷思

柯文哲的商人經濟學迷思

二○一四年十一月,無黨籍柯文哲以八十三萬多票當選台北市長,四個月後接受中國媒體聯訪,提出「一五新觀點」,即「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由於表明「尊重兩岸過去已簽署的協議」,立即得到中國官方的「讚賞」。雙城論壇於焉在該年八月十七日風光登場。 兩年下來,委曲求全的雙城論壇並未帶來中國的善意,還變本加厲在WHA、巴拿馬斷交等事件,極盡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在此節骨眼上,今年的雙城論壇仍如期在七月一日登場,柯市長也欣然參加,還拋出「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概念,因此等語言一向是北京用來唬弄台灣人民的政治口號,立刻獲得此間傾中深藍媒體之讚賞,譽為柯文哲看到「民之所欲」,當然批判聲浪更是激烈。 筆者好奇的是,自稱墨綠的柯P,為何當選市長後會這麼地執意參加雙城論壇,還自認為是「民之所欲」?考其原因,應來自於他與過去許多老藍男一樣,迷失於十多年來一直籠罩台灣的「商人經濟學」魔咒中。即以一般商人之視野單純認為「兩岸交流有利於雙方」。ECFA在馬英九時代對台灣經濟之遺害歷歷在前(如:經濟成長掉進負成長,薪資退回十六年前水準),但柯P還會為了成全雙城論壇,否定三一八學運的合理性,承諾尊重包括服貿在內的兩岸協議,就是基於他對「商人經濟學」之迷思。 「商人經濟學」對台經濟之摧殘,可以說罄竹難書。一九九○年代之「亞太營運中心」,二○○一年經發會結論之「積極開放」,二○○○年代炙手可熱之「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微笑曲線、三B理論(Bridge、Brand、Brain)等,都是以商人之思維做為出發點,迷失於中國的市場,乖離了「國民經濟」之真諦,延宕了經濟之轉型,加速國民貧富差距。 雙城論壇揭櫫「互惠互利」大纛,其實參雜了濃厚政治統戰因素,論壇本身對台北市之發展毫無益處。負面影響更多,如台北市淪為中國對台工作的前哨站,損失的是尊嚴、國民對國家之忠誠,還得包括被上海磁吸所折損的錢財與人才。若只是要學校交流、體育交流,何不用此經費與友好的近鄰國家交流,比較有實效。 兩岸僵局需急於打開嗎?球在對手,急只會自亂手腳,中央不急(註:因不急反而獲一年多的冷和景氣)台北市急甚麼?是以,與其耗費精力來辯論柯P之「一五新觀點」、「命運共同體」的是是非非,不如請柯P廢了這種無利於台北市民,只會傷害台灣經濟、國民感情的「雙城論壇」,這樣更能貼近「民之所欲」。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7-12
三中一青、一代一線正在蠶食台灣

三中一青、一代一線正在蠶食台灣

  去年一月大選,民進黨一舉拿下立院過半席次及總統大位後,已歷一年六個月,不管民調如何,蔡政府已做到令國人興奮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否定了把主權暗中出讓中國的「九二共識」,將兩岸關係維持在僵而不破的「冷和」狀態,降低中國對台灣之經濟磁吸。第二件事是三讀通過「不當黨產條例」,積極處理七十年來的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給人民對「轉型正義」莫大信心。第三件事是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等年金改革方案,使我國財政免於破產之危機。 儘管蔡總統對台灣主權之堅持引來中國縮減觀光客來台、停止進口農產品等報復性措施,不當黨產之處理、年金改革也引來國內政壇之紛紛擾擾、示威、抗議,台灣經濟還是緩慢復甦,經濟成長率在去年第一季是負○.二三%,第二季一.一三%,第三季二.○三%,第四季二.五八%,今年第一季為二.五六%。股市更猛,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台股指數收一○五一三點,創十七年來最高,與去年一月十五日收盤七七六二點相比,上升了三十五.四五%,為亞洲股市之翹楚。 但最近出現了警訊,急需政府快速因應。第一個警訊是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今年一月達到二十九之後逐月下滑,四月只剩二十一分,連亮九個月的綠燈看來又將半途而廢。第二個警訊是,今年前五個月台商赴中國投資核准件數達二一四件,年增率一二○%。一二○%之增加率絕非小事。這是中國之積極與我方老藍男官員對中國滲透之不作為的結果。顯然中國「以大吃小,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正在收效。 對中國投資熱絡的另一面就是國內投資嚴重不足,民間投資成長僅一.九五%,依舊是近年最低。北京深知兩岸的冷和僵局,對台經濟復甦有利,為逆轉此一局勢,北京對台工作決定改弦易轍,以「一代一線」(年輕一代,基層一線)取代以往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青年)。「三中一青」也好,「一代一線」也好,都明言是對台經濟之滲透。 值此年金改革告一段落之際,提醒政府,為促進衰退中的國內投資及因應中國的經濟滲透,除必要時須制定一部「反滲透特別法」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轉型正義」—「經濟的轉型正義」急待完成。即過去政府「過於優惠中國台商,苛待國內投資的轉型正義」與「過於優待外人股市投資者,刻薄國內投資者的轉型正義」。此時此刻,政府應及時提出真正優惠國內投資者的「國內投資獎勵辦法」(非優惠中國台商或外人),方能防範中國「一代一線」對台經濟之蠶食,不然年金改革也好,黨產歸零也好,都將會功虧一簣。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7-04
巴拿馬「解放」台灣

巴拿馬「解放」台灣

  巴拿馬決定與中國建交,斷絕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坊間及報社均稱此為「台巴斷交」。但從歷史言,台(台灣)、巴(巴拿馬)從未建交過,何來斷交?巴拿馬只是與中華民國斷交,這中華民國事實上只占有一九一二年建交時的中國的兩個小島—金門、馬祖,但卻堅持他代表包括蒙古共和國在內的中國。所以從巴拿馬言,與中華民國斷交是國際關係的正常化行為;從中華民國言,是外交的一大挫敗;但以台灣言,則是竊據台灣的中華民國減少了一個建交國,各有其不同的含意。 為何說中華民國竊據台灣?因中華民國政府是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時,依麥帥一號令代表聯軍到台灣接受日軍投降,嚴格來說,當時的台灣只是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託管地,其主權歸屬即需等待「和約」做最後決定。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簽訂,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但未決定歸屬。之後,日本與中華民國簽訂之和約亦未決定台灣主權歸屬(註:即和約修正了開羅宣言中盟軍間的看法),根據聯合國憲章主權在民原則,台灣主權當然落在台灣人民手中。依規,中華民國應撤出台灣,但蔣介石軍賴著不走,形勢比人強,盟軍總不能為此再動干戈,台灣就因此一直由蔣政權竊據下去,直到一九九六年民選總統,台灣人民才爭得主權。 但在中共的阻撓及國民黨舊勢力之盤踞下,台灣這一國家並未正常化。與外國建交,仍使用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的中華民國即是一例。是以,此次斷交,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台灣邁向國家正常化過程中的必然,焉知非福。 「化危機為轉機」是因應危機的最佳選擇,台灣當政者似可考慮採下列兩點措施: 一、宣示「台灣自始就非中國之一部分」。上月WHA爭議中,北京發函各國稱:「中國政府決定台灣省不應參加WHA。」政府的反應是,「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一省」,這是標準老藍男思維之表達,看似嚴詞反駁,但骨子裡意涵著「但台灣是中華民國治下的一省」,讓關心台灣的各國都覺得有點「五里霧中」。何不乾脆以「台灣自始就非中國的一部分」加以反駁?這一立場與美國「our one China policy」是一致的,也不是改變現狀,而是現狀與真實歷史的陳述。中國才是改變現狀的始作俑者。 二、快速制定台灣的公投二法,(註:一為一般議題公投,二為憲政議題公投)。 請不要妄想,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就能與中國和平共處,除非台灣被併入北京中國之版圖。 希冀中巴建交及往後中共排山倒海的壓力,能逐一加強台灣「圖存」的決心與勇氣。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6-16
美退出巴黎協定 對台灣是好事

美退出巴黎協定 對台灣是好事

  美國總統川普一日宣布退出國際為對抗氣候變遷而制定的巴黎氣候協定。此舉不但惹怒全球,美國國內的反彈亦不少。宣布之前,企業大咖包括英特爾、微軟、蘋果、google、特斯拉都極力勸阻川普,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甚至嗆辭顧問。為推動「美國製造」而有求於這些企業大咖的川普,為何仍然不顧排山倒海的國內外反對聲音,毅然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川普應有其堅持的理由與炯識。 川普在退出演說中強調美國優先,他說,該協定對許多國家有利,但對美國及美國勞動者不利。值得注意的是,川普還直指,中國在該協議下往後十三年,碳排放總量還可以增加(註:該協定對中國要求其碳排放,在二○三○年需達到二○○五年碳排放量與GDP之比減少六十至六十五%。但因中國GDP在加速成長,依此,中國至二○三○年還可增加碳排放量),美國則必須大量減少,美國還為該協議基金貢獻三十%的金錢挹注,協議對美國大大不利。 中國雖在世界舞台上張牙舞爪展示其霸氣,但在各項國際協議上,即慣以「開發中國家」的定位占盡便宜,如二○○○年堅持以開發中國家加入WTO,避開了經濟強國應負的國際義務。貿易的自由化、全球化亦復如此。中國以專制的國家資本主義享盡了全球化的好處,實際上又是保護主義色彩最強的國家,此次的巴黎氣候協定,亦以每一國民所排放的碳量仍不及已開發國家為由,將減碳大責推給美國,迴避了中國乃當今碳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的事實。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台灣言有下列意義: 一、顯見,中國在川普心目中仍是美國經濟、軍事的頭號競爭者、威脅者,對於中國從美國的退讓中得取太多利益,一直耿耿於懷。 二、川普對「美國再偉大」的信念甚堅,這樣的川普定會更重視「台灣對美國國安的重要性」。強大的美國也才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台灣。 三、若台灣經濟上能與美國做更緊密的結合,經安問題上必會獲美國之重視。 四、台灣之排碳問題亦很嚴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使台灣在排碳問題上的國際壓力減輕,有助於台灣對「非核家園」的追求。 有人質疑美國之退,正好給中國演起對抗氣候暖化的旗手,對此,白宮官員之反應即是「fine」(很好)。本文在此不再深入探討川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是」或「非」,這可留給專家持續去探討,但起碼對台灣而言,不見得不是一樁好消息。當政者大可放心,勇敢地向國際爭取我國的國際權利與主權。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6-06
論中國黑洞效應

論中國黑洞效應

川普當選讓許多人跌破眼鏡,但令藍媒眼鏡更為破碎的是,持續了一年多的台灣「冷和景氣」。二○一六年一月大選結束了馬英九政權,北京立刻提出「接受九二共識,不然台灣必地動山搖」的最後通牒。但小英總統並不「小」,不為所動,終以「未答完的考卷」收場。從此雙方進入「已讀不回」的「冷合」對抗。藍媒推波助瀾,警告國人只要陸客減少兩成,GDP就會下滑○.五%,台灣經濟前途堪慮。 結果恰恰相反,經濟成長率以二○一六年第一季之負○.二三%為谷底日漸攀升,第四季達正二.五八%,創下近七季最高。景氣燈號連八綠,出口出現連續七個月成長,尤其股市氣勢如虹,去年一月十六日台股指數為七七六二點,一年多後的本月十七日為九九○八點,漲幅二十七.七%,同一期間韓國只升十五.二%、新加玻升十一.六一%、日本升十三.八五%、菲律賓亦只升十三.八八%,今年二月我國出口增率二十七.七%,也是在亞洲稱霸,讓唱衰者目瞪口呆。 有人質疑,新政府對「拚經濟」著墨不多,會不會只是一種假性復甦,藍媒即基於意識形態,直指係「得利於全球經濟之復甦」。這些解讀都昧於事實,因數字在說話,台灣表現是一枝獨秀之局。何故?答案是與中國之關係由「熱合」轉移到「冷合」。換言之,就是「越遠離中國,越能保持經濟動能」的「中國黑洞定律」之體現(註:人多,經濟體積超大,但國民平均所得不甚高,又實施「專制國家資本主義的假市場經濟」,是中國黑洞形成之原因)。 「中國黑洞」理論是普世性的,適用於台灣,亦適用於韓國。韓國於二○一五年六月簽署中韓FTA,宣稱可提升GDP一%,結果是韓商蜂擁投資中國,在山東築起另一個深圳。山東GDP一舉突破六.三兆人民幣,但韓國的經濟成長率卻由二○一四年的三.三四%降至二○一五年的二.六一%,對中出口去年衰退九.二%。理由很簡單︰即被中國黑洞磁吸,失去的,遠比韓國因FTA而得的,大得多。或許韓國命不該絕,北韓的飛彈引發了薩德危機,「限韓令」表面上使濟州島的陸客消失,免稅店損失四兆韓元,樂天股價暴跌,但韓國股市卻奇蹟似的大漲,大演「薩德行情」。也就是說,中國的「限韓令」讓韓國遠離中國黑洞,種下復甦的契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薩德驚奇與台灣的冷合景氣,起因都同出一源…,即「遠離中國黑洞」,離越遠、越久,國家的經濟越能正常壯大。 本月二十二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突告鹹魚翻生,台灣的外交部長強調「兩岸關係非國際關係」,看來「未答完的考卷」即將補全,但台股卻也在二十一日攀至九九七二點後,從二十二日開始反轉整理,宛若預告「冷合」即將解凍。問題是,此時此刻我們真的需要凸顯「一中原則」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嗎?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3-29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一中陷阱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一中陷阱

儘管美國的友台人士強調美中無簽署「第四公報」計畫,我方藍媒藍官仍然窮追不捨,不厭其煩地藉機向美方提問第四公報之可能性,宛如深怕公報議題會從美中談判桌上消失。北京當然希望有第四公報,尤其當美方的「一中政策」明顯向「our one China policy」(註:即不承認中國對台有主權)傾斜之際,能透過公報拉回到沒有「our」(美國)的「一中政策」。連馬英九亦千里迢迢跑到美國,以前總統身分駁斥川普的「新一中政策」。 連馬英九亦千里迢迢跑到美國,以前總統身分駁斥川普的「新一中政策」。(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事有蹊蹺,就在此敏感時刻,「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突然鹹魚翻生。此案之死灰復燃係由「經民連」所點火,但卻立刻獲得國民黨之積極響應,立即由內政委員會排案,預定本週進入審查。令人好奇的是,國民黨至今沒有提出黨版草案,卻主動排案,其動機絕非單純。 解答這一個謎,其實不難。因民進黨版的「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徹底接受了「一國兩區」,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定位奉為圭臬,符合了四月川習會的北京談判策略要求。 若監督條例照民進黨草案通過,立即產生下列後果: 一、因係民進黨政府有效控制之立法院所推動之立法,等於昭告全世界,台灣也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的「一中原則」將獲世界更多肯定。 二、等於台灣政府否定了川普的「our one China policy」。北京要求美國承認中國對台主權之壓力必大增,亦給台灣的藍官對美國友台人士之策反找到正當理由,足以動搖他們的友台立場。 三、可能因此促成中美的第四公報,步一九七二年上海公報之覆轍。 四、政治上的淪陷必帶來經濟的沉淪。 筆者贊同與中國之任何協議需有監督條例來嚴予規範。但這一條例絕不可落入「一中陷阱」。十餘年之實踐已清楚告訴國人,與中國之結合,只會使台灣邊陲化,相對貧窮化。事實上,與中國之協議亦已夠多了,台灣當今該努力的是聚精於投資台灣與民主之升級,暫時與中國無協議是最好的選擇。 事在人為,筆者建議,或許把「協議監督條例」之「兩岸」改為「我國」,將協議對象分為:一、與友邦、政府之協議,二、與非友邦及政府之協議,各列舉不同程度之監督要求,以解草案之名稱問題。 總之,奉勸也拜託「經民連」先進、時代力量及民進黨的立法諸公,「監督條例」之審查,絕不可輕言「回歸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務必排除「兩岸」、「地區」、「同屬一中」的陷阱,不然後果必不堪設想。與其草率立法,不如暫時擱置,以免把台灣之將來置於死地。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3-22
遊走於大象之間,才會被踩死

遊走於大象之間,才會被踩死

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對台灣主張主權,明言武力侵台,那個國家就是中國。不管台灣當局如何哀求,即使承認九二共識終結還是「血洗台灣」。中國之尚未下手,是因為有美國。換言之,「足以嚇阻中國犯台的美國經軍力量」是台灣得以保持「事實獨立國家」的憑藉。是以,美、中爭霸戰中,台灣該站在何方,應無討論之餘地。 弔詭的是,我們高官、媒體、輿論最近卻充滿了「事不關己」,甚至還展露出「親中遠美」的「藍色思維」(藍指中國國民黨),置台灣之安全於險境。如: 馬英九前總統三日在CNN專訪中表示:「一中原則是美中關係基石,一旦受挑戰將導致嚴重後果,對台灣也沒有好處。」若我方政府、外交部對此未提出強硬的駁斥,即必被解讀為台灣政府的意向,等於打臉川普的中國新政策。從壞處想,嚴重到足以促使川普改變對台的「友善」態度。 日前我們的國防部長表示,「我國不會加入薩德,因為台灣不應深入別人的戰爭。」美、中交戰,即使不是完全為了台灣,但台灣始終是美中交惡之焦點即是事實。若川普聽到盟邦如台灣竟把美、中熱戰視為「別人的戰爭」,其心必已涼了半截。若因此導致將來的「川習會」出現「第四公報」,台灣要自負一大半責任,怪不得別人。 藍色思維的經濟更令人沮喪。前幾天我們的財政高官竟然向國人示警,「美中兩隻大像打架,小心不要被踩到。」此種「獨善其身」的思維與「不應深入別人戰爭」如出一轍。如果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日本及韓國均是貿易戰的主戰場,問題只是你要站在何方而已。若這一戰美國輸了,台灣還會存在嗎?藍色思維者辯解說,中國是台灣海外最大生產基地。沒錯,但這正是十餘年來錯誤的經濟政策導演而來的,也是廿二K悶經濟、薪資倒退十六年的禍首。趁此機會扭轉過錯,努力建構「台美日經濟同盟」,才是當今美中貿易戰中優先考慮的策略。筆者發現官員也不是清一色的「老藍男」,經濟部長提過「Re-connect USA」,可惜似乎孤掌難鳴。 若我方政府在美、中交戰中一直採取「佇高山看馬相踢」,以「兩敗俱傷損人不利己」來反映我方看法,也不為川普的「Our one china policy」(即美國的不承認中國對台有主權的一中政策)作強有力的背書,即有一天類似一九七二年「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只有一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語言出現於第四公報,也就不足為奇了。清醒吧!快速終結遊走大象間的藍色思維才不會被踩死!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3-14
川習通話 美國導演

川習通話 美國導演

川普上任第二十天,終於和中國習近平通電話,電話中川普同意遵循(to honor)我們的(our)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紐約時報認為「川普對台路線髮夾彎,中國占上風」,華盛頓郵報也認為川普由主戰退卻,中國網民即稱是「天朝的一大勝利」。 但若我們細心追蹤「川習通話」的整體流程,就應可斷定戲是由美國編演的,美國技高一籌,得分者是美國非中國(註:台灣亦受惠)。分析如下: 一、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建交、通商時都要有「前提」。這就是中國。中國經常以「一個中國」前提為難對方半個多世紀。川普當然知道中國會得寸進尺,所以選後就先發制人,聲言「他不會恪遵美國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並策劃了「川蔡通話」。對川普言,川蔡通話是上任之前,與白宮的「一個中國」政策扯不上關係,從台灣的立場言亦只有拉升能見度,而無任何損傷。可以說,這是川普的一次絕招。 二、一月二十日川普上任至二月九日這二十天的期間內,川普與各國領袖不知打了多少通電話,獨欠中國。這可以有雙面解讀,一是中國堅持一中原則,二是川普順水推舟,讓美國有充分時間鞏固交鋒的籌碼。 川普當選後第一個接見的外國領袖是日本的安倍,第二個是英國梅伊,表示日、英是美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兩個最可靠盟友。 川普也派了國防部長馬提斯至日本,明確表示尖國列島在美日安保條約協防範圍,對南海問題亦由國務卿作強硬聲明,對「一個中國」,他就讓國務卿提勒森在對國會的書面證詞中,提「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此次加上六項保證)為對中國以及台灣政策的基石。即川普利用了通話前的二十天一面與中國琢磨、折衝,一面處處打樁,防止中國習近平節外生枝。結果是,「川習通話」行禮如儀,圓滿結束,還讓習近平在電話中向川普表示謝意(appreciate)。 三、通話後白宮新聞稿說,「應習近平要求,川普同意遵循我們(美國)的『一中』政策」,並將一中加上引號。等於向世界宣告川普要遵循的是美國的一中政策,不是中國的一中原則,而美國的「一中」,如國務卿提勒森的證詞,主權並未包含台灣。這是此次川普在中美交鋒中的最大成就,讓台灣的主權主張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是以,當今台灣該做的是,經濟上厚植實力,國際上拉高台灣的能見度,如彭明敏前資政在二月七日自由廣場所建議:當中國喊一次一個中國時,我們就大聲喊兩次「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提醒世界。此次川習通話,正給了我們喊話的正當性!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2-14
台灣經濟已衝出隧道

台灣經濟已衝出隧道

二○一六年是為「未答完的考卷」兩岸關係進入冷和的第一年。雖然人民無感,但數字在說話,二○一六年是台灣經濟由馬政府負成長谷底翻升的一年,而且也是台灣在亞洲各國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年。 二○一五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是負○.八九%,到了今年第三季就轉為正二.○六%,第四季更上一層達二.三八%。出口在七月由負轉正增一.一%,結束了連十七黑,外銷訂單結束十六黑,十一月成長七%。景氣對策信號亮出連五綠,製造業信號分數十一月達廿三個月最高的十一.八分。做為經濟櫥窗的股市更是耀眼,年底以九二五二點作收,全年漲九一五點,漲幅十一%,總市值飆到廿七.二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韓國股市只漲三.三二%,香港○.四%,新加坡負○.○六%,可以說,台灣去年經濟重登四小龍龍首。連幣值(新台幣)亦升二.四%,相對於人民幣之貶六.六五%,韓元貶二.九一%,星幣貶二.四二%,顯得特別刺目,把中國凍結陸客來台之衝擊拋到九霄雲外。 新政府第一年經濟表現為何在東亞特別耀眼?主要歸功於新政府對不承認「九二共識」之堅持所產生的「兩岸交流冷和效應」。筆者早在新政百日時就已提醒,政黨輪替後的「冷和景氣」能否存續,端看「九二共識的融中政策會不會死灰復燃」(請參閱去年八月卅日拙文「百日勝八年」)。所幸,面對北京一連串的「打壓、威脅、恫嚇」,蔡總統堅持不屈服於壓力,這一毅力就是今天台灣經濟由谷底翻升的源頭。理由如下: 一、「冷和」使國人更加關心台灣。即便一年來國內為一例一休、挺同、反同、年金而紛擾不斷,但都是屬於對台事務之關心即是事實,亂中有序,爭執中提升了認同。 二、「冷和」降低了國人及企業的中國熱,尤其製造業對中投資明顯較往年收斂許多,增添了國內的經濟力道。 三、官員們亦不再為兩岸事務分身分神,能聚精於處理國內事務放眼國際,雖然因「老藍男」性格未除,致「拚經濟」尚未符合國人期待,但比「馬政府拚簽十八項兩岸協議」之「負經濟施政」好很多。 事實上,「兩岸關係不搞好,台灣經濟就會好」的實踐檢驗已有多例,如一九九七年八月及二○○○年二月股市之衝破萬點,都是在「戒急用忍」、「特殊國與國論」之後出現。扁政府之二○○六景氣及馬政府的「太陽花行情」,亦是兩岸經貿冷卻後之結果。 據報:中國正在考慮停止三通以懲罰台灣,讓台灣經濟撐不下去。果真如此,或許開始對台有不小的衝擊,但請不要驚慌,這是台灣「浴火重生」的機會,一九八○年代的台灣經濟奇蹟是沒有中國(三不政策)的客觀環境下,由勇敢的台灣人民締造出來的。 (作者為國策顧問,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黃天麟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