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相關文章

校譽說,學歷論;政治刀,學術刃

校譽說,學歷論;政治刀,學術刃

  民進黨提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事件,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和校長管中閔現身發佈撤消碩士學位,以影響校譽為由,道貌岸然地以台灣大學校譽為名,昭告這一爭議事件的處置結果,但爭議似乎未明,不只林智堅喊冤,多位學界人士也各有正反評議,似乎不能排除政治鬥爭介入調查的各說各話。 就談台大校譽吧!管中閔和蘇宏達對台大校譽有正面貢獻嗎?二○一八年,管的不當獨董事件,甚至也捲入論文抄襲爭議,台大校長位子的取得也鬧得風風雨雨;蘇宏達假藉外交官,捲入台灣外交官自殺風波的不名譽事件,難道對台大無損?管、蘇只讓人感覺藉大學職位進行政治鬥爭,成為政黨之刃。看來,這事件仍然要交給桃園市選民去判斷、取捨了。 要說台大校譽,最近以百齡辭世,不及看到台灣真正成為正常國家的彭明敏,一九六四年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事件,成為政治良心犯,被迫流亡二十多年,台大並未善盡保護知識良心之責。宣言主張印證政治發展,正是台灣之路。昔日台大也以「校譽」之名,將時任台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的他除名,迄今未予恢復。而陳文成紀念碑石在台大校園延宕,也是繼楊泮池校長之後、管的拖延多時,遲遲完成。台大在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歷程扮演的是正反修羅,光影兼具。什麼是台大「校譽」?因人而異? 政治公職之重視學位加持,為台灣特有的現象,大學特別為政治人物量身打造的在職進修班,或因近年來論文門事件層出不窮而緩慢下來。看看世界政治人物的身世、履歷,少有像台灣這樣重視學位,碩、博士滿天飛的情形,有哪幾個國家、哪幾位總統、首相、總理、部長是碩、博士?反而政策幕僚體系多學有專精,以因應策略。一九九○年代,英國首相梅傑,高商學歷,金融保險員出身,叱吒一時。台灣的文憑病真是的! 政治人物論文門事件的層出不窮,提醒台灣社會:學力,學歷論的思辨。一九六○年代,日本SONY社長盛田昭夫一九六○年代的「學歷無用論」,強調能力而非學術背景,批判文憑主義,曾是警世之言,但重學歷習性似乎綁架台灣社會,不知學歷不等於學力。台灣的職業學校從高職、五專到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文憑重了,但技術運用呢?太多大學,太多碩、博士,但進入社會使力不上,學用無關徒增問題。 校譽、學歷還是會被放在社會的評量儀被檢視!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8-17
對自由有愛,對民主有夢

對自由有愛,對民主有夢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亞洲之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韓國、日本之間,台灣的行程特別引人注目,中國跳腳。她在華盛頓郵報的投書,宣示安全、經濟和治理三項課題,但觸及國際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 拜會立法院,蔡英文總統會面、授勛、午宴的行程之外,在景美人權園區接見吾爾開希、林榮基、李明哲,更具特別意義,他們三人分別是: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流亡者、主張香港獨立而避居台灣的銅鑼灣書店經營者,以及被中國監禁五年的台灣NGO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是中港台受中國迫害者。景美人權園區前身更是軍事法庭,政治良心犯監獄,當年審判美麗島事件參與者的場域。 中華民國正在被納入流亡殖民地台灣的政治歷程,這個一九四九年在中國「打輸跑贏」的國民黨中國,代表盟軍接收、據台,戒嚴統治台灣卅八年。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在民主化運動推進到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選後,走向台灣化之路。但面對共產黨中國走資化的崛起,流亡殖民意識群落傾附亡其黨國的昔日寇讎,昔日黨政軍特更有隔海呼應者,造成台灣內部不安。 民主的台灣,頗多流亡、殖民意識者藉自由的保護,對台灣進行內部破壞、騷亂;專制的中國,肆無忌憚地藉由政治、經濟、文化手段,從外部破壞台灣的安定發展,但台灣仍然在世界文明價值彰顯的國家之路,煥發光彩。 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把連帶的常任理事國地位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七九年,美國以「台灣關係法」保護國家地位未明的台灣,與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國藉由走資化,以工廠及市場誘因吸引列強投入經濟發展條件,造成今日世界之患。 蓄積著世界危機的共產黨中國之所以形成,是標榜自由、民主卻蒙昧於經濟唯利主義的歐美國家造成的。中國之所以無時不刻圖謀台灣,是因為自由、民主猶如它獨裁、專制權力體制的芒刺,照見它的脆弱要害。自由世界諸國對台灣承擔一些責任,更大的責任在於生活在台灣,對自由有愛,對民主有夢的人們。中國在裴洛西離台後,於台灣四週海域軍演,凸顯蠻橫行徑。 台灣離中國愈來愈遠。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8-10
合眾美國夢vs.專制中國心

合眾美國夢vs.專制中國心

  帝國是國家早期的形態,更有神權、君權的演變。有別於一些中東、非洲的酋長國源於部落統治,是更為普遍的國家歷史。英、法、義、西、德、奧⋯,甚至俄、中、日⋯的原型。美(利堅合眾)國不同於此,是國民國家的原型,也是後來世界諸多國家的樣貌,大多從被帝國殖民獨立,許多亞、非、中東、拉丁美洲國家就是,台灣,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國民國家樣態;共產黨中國以專制帝國心威脅台灣建構國民國家的努力。 美國以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建國,脫離大英帝國獨立,開國二百多年,已成世界最強國家。民主制、聯邦形式的政治、開展出美國之所以是美國的榮光。美國是近代世界樣貌原型的歐洲基因形塑的國家,比起許多以歷史榮光誇耀自己的後帝國,美國的榮耀是當代、是現實,也是新興國家的典範。 美國夢吸引世界許多國家的移民,民主、自由、開放是吸引移民的原因。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是主要戰場,許多歐洲人移民美國。二戰後,蘇聯、東歐共產國家,知識份子、文化人,常選擇美國為流亡之地。美國之所以是美國,人才滙集也是原因。美國之於歐洲,有如牛仔褲比西裝,創新大於傳統。 喜歡誇耀五千年文化的中國,不管國民黨中國或共產黨中國,移民美國大有人在。黨政軍特子女移民美國,留下仍在權力位置的「寡人」。 戒嚴時期台灣就有「牙刷主義者」嘲諷,强權中國也一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就是歷史寫照。美國之所以是美國,像海綿一樣,吸收了不民主、不自由國度的人們。 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是從清帝國轉化的國家,一前一後,右左政治都未形成真正民主化、自由化。共產黨中國走資化,成為大經濟體,正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而非提高人民福祉。共產黨中國權貴子女移民美國,但少見美國人移民中國,可以想見優劣之別。世界並沒有完美國家,美國也是,但哪個國家是較好的國家可以想像文明的選擇在哪裡。 歐洲諸帝國經由君主立憲和新共和、順應時代潮流,蛻變為民主國家。不管向右或向左,中國的民主之路都受阻於獨裁權力之惡。國民黨中國在被納入台灣的進程掙扎;共產黨中國走資化,稍稍富了,妄想帝國之夢。標榜人民民主專政的中國,其實是共產黨邪惡帝國─台灣的惡鄰。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風波,牽扯美、中、台形勢,中國的威脅恐嚇,暴露非文明國家的本質。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8-03
黨國戒嚴時代的人間證言

黨國戒嚴時代的人間證言

  台灣男子葉石濤─作為黨國戒嚴時代的人間證言,電影近期在一些院線上映。一個自喻為「老朽作家」,鄉土文學論戰期間被一些年輕世代台灣作家以「老弱作家」稱之的一位跨越戰前日語、戰後中文的台灣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的時代際遇,呈現在一些人們的眼前。在電影院裡,一些仍記得關注台灣歷史,思考文化課題的人們,默默在銀幕前見證自己尚未正常化國度的人間印記。 自喻為「老朽作家」的葉石濤,認為台灣作家是一份天譴的行業。這與被喻倒在血淚裡的筆耕者鍾理和,分別象徵南台灣高、屏客家作家與府城台灣、高雄作家的歷史際遇,兩人分別在美濃和台南市有文學館,對他們的文學事蹟有所紀念和表彰。但相形於解嚴自由化後,民主化發展,公職競選熱絡現象,國家正常化仍欠缺文化振興,流於表面喧嘩,不免令人憂慮。 葉石濤正是與李登輝、彭明敏一樣,一九二○世代出生,戰後跨越日本語到通行中文的一代。為了跨越語文障礙,他抄寫小說《紅樓夢》學習中文。走過跨國、浪漫主義文學青年時代的他,戰後因讀了左派書籍,被牽扯和中國共產黨有關連,經歷了白色恐怖時代的政治犯牢獄生涯。從台灣文學的鄉土論到本土論,他的《台灣文學史綱》為台灣文學勾勒了主體性輪廓,許多評論建構了台灣作家論形貌,小說更具小市民知識人的時代情懷「台灣男子簡阿淘」系列和「台灣女子潘銀花」系列小說,分別描繪了台灣男性、女性的人間像。 台灣的政治改革運動形成於文學、文化的本土墾拓之後。民進黨於一九八六年成立,是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後長出的政治之樹。一九六四年,《台灣文藝》、《笠詩刊》的結社,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政治運動和文化運動應互為表裡,但在台灣,大眾消費社會形成,政治改革運動重文宣、輕文化。國家未形成或未正常化,公職選舉的政治常形成一些表面張力,缺少內涵的鞏固。 看看「台灣男子葉石濤」,看看台灣戒嚴時代的人間證言,台灣追尋建構一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正常,健全、民主國家,會仍然蒙昧於泛中國國民黨流亡、殖民的殘餘中國性糾葛嗎?台灣的政治不只是公職選舉問題,更深層的文化課題不應該被漠視於政治權力的表面光影。台灣的國家重建要有社會改造運動,要有文化運動,經由公共價值的選擇決定國家方向。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7-27
台北,新北

台北,新北

  戰後台灣,長期重北輕南的後果,形成今日台北和新北相對台灣的巨大化,人口比重大,導致人流及物流的交通問題嚴重。特殊節日,南北相對傾斜流動的車陣奇觀,凸顯國土改造的迫切性,但戰略性的首都遷移計劃受制於保守心態,無法展開。 台北市,常被視為天龍國,這是因為戰後中華民國體制從中國流亡遷台,黨政軍特滙集的結果。建築景觀上,圓山大飯店、蔣廟陵、兩廳院⋯清帝國的意象與帝國日本殖民留下的建築意象並呈,總統府、台北賓館、司法院、監察院、甚至行政院、立法院⋯混淆的政治意象,並置在台北的天空下。 新北市,捨原來「Xinbei City」而稱「New Taipei City」,是新台北市,有較勁意味。作為台灣中南部北漂人口的聚集區,看看從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同鄉會之龐大群落,就可想而知特色所在。相對台北市的中華城,新北市台灣之鄉,除了中和、永和、新店有較濃厚的軍公教色彩,接近台北市的中華性,其餘大多更是台灣屬性人口,相對台北市更為本土性。三重、新莊、板橋具有都會性;林口和淡水更有新市鎮形貌 台北市人口約二百六十多萬,年度歲出預算約一千七百億;新北市人口約四百萬,年度歲出預算約一千八百億,但面積分別為:二七一平方公里及二○五三平方公里。新北市人口比台北市多四十%;面積更為台北市七倍多。同樣是院轄市,台北市含金湯匙,市長是「天公仔囝」;新北市相形失色,雖然「起家」但根基不盡穩固。 國土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國民生活條件的不公平。爭相升格院轄市,反映地方利己主義思維。政治人物思考的並非台灣整體性,地方差異化的均質發展。台北縣升格為院轄市,或許滿足政治虛榮,但福祉的提升仍有待努力。首都圈相對台灣整體,更是頭重腳輕。 新北市的政治思維,對台北市另眼相看,但對台灣其他行政區,也難免自恃一方,以全台最大院轄市自治體,與台北市互相比擬接近總統權力位置。從台北看天下,或以台北為天下,發展成從雙北看天下。新聞媒體雙北化,侷限了台灣人民的國家視野。政治人物在雙北,常望著權力天空的彩虹。 其實,台北市、新北市類似東京都的核心「區」和外圍「市」,各具有特色。台北縣升格新北市後,原先市、鎮、鄉均改為「區」(其他院轄市也一樣),不盡得宜。新北市的治理應該有「城」、「鄉」共構的新視野,要突破單一城市的錯誤意識,發展有別於台北市的區域新貌。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7-20
新北,不單是一個城市

新北,不單是一個城市

  台北市、新北市,分別以首都、人口最多的兩個院轄市,在政局上動見觀瞻,其實,兩市在客觀上、本質上也不同。尤以首都台北市,市長位子是總統的跳板。施政滿意度殿底的也有總統夢,更帶黨籍候選人奔走各地,誇言讓地方變得更好;新北市人口多,市長施政滿意度高,當然以為下一步就是總統了,豈知政治包裝紙破了,底細曝光。 新北市,不單是一個「城市」,視為一個「城市」並不合宜,是地方升格便宜行事留下的問題,就像其他院轄市。新北市,是一些城市和一些鄉村,包圍了台北市的大縣,因為人口多,從縣而成為市,有別於「縣」,更有別於仍有的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更有別於縣轄市:竹北市、彰化市、屏東市。 新北市,仍然有濃厚的「縣」色彩,若比較日本的行政區域劃分,縣與都、府、道,同為第一層級,就更清楚了。日本的區、市、町、村則為第二層級。區和市有地方選舉,有議會、區長或市長,區更有特別區和功能區別,規劃細膩。以東京都為例,核心為廿三區、外圍廿六市、五町、八村。其中都內所有區與都內市就像台北市與新北市。 台北市與新北市不是雙子星城市,而是新北市包圍台北市的舉世罕見的市中市規劃。台北市是一個城市,但新北市其實是一些中小城市加一些鄉村。每天往返台北市、新北市的車陣,彷彿千軍萬馬奔馳,蔚為奇觀,形成唇齒關係。台灣的城市不盡形成近代都市,充其量只是人口密集區域,市民精神也未形成。 民進黨並未在台北市、新北市形成政治優勢,幾經波折,有志首都市長的前台中市長、前交通部長、無任所大使林佳龍。被賦予競選新北市長的任務;擔當CDC指揮官、孚眾望的衛福部長陳時中,被徵召競選台北市長。兩人挑戰的課題不盡相同,但都肩負責任。面對台北市、新北市的政治新局,各黨派人選摩拳擦掌,可以想見。 台北市挾首都資源優勢,適格的市長都不致於市政滿意度殿底。但新北市市長的真正挑戰多,如何治理一個不單是城市的行政區城?如何經營城鄉並置並包圍首都的廣大區域?考驗一個政治家的眼光和作為。日本東京都都內市的經營應該是可觀照的視野;德國有許多小型城市,交織構成另一種地域風貌,提供另一種異於大城市的生活區想像。新北市應該創造新的治理願景,而不是以為自己是一個城市。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7-13
中國中國,哎哎哎哎!

中國中國,哎哎哎哎!

  清帝國時代,割讓台灣給日本,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國民黨中國代表盟軍接收,進佔統治,台灣被日本殖民歷時五十年;香港割讓(含租借)給英國,一九九七年共產黨中國以「一中兩制,五十年不變」的中英聯合聲明,收回香港,香港被英國殖民歷時一百五十二年。香港,一千多平方公里面積;台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面積,比起舊俄、蘇聯時代從清帝國割讓的外西北、外東北地區約一百七十萬平方公里失土,小巫見大巫,但共產黨中國與蘇聯簽訂的邊界條約,算是永遠的失地了。 香港回歸中國廿五年,鄧時代承諾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早被拋棄,習近平還大言不慚在奇怪的慶典中誇東耀西,警察特首揭開脫英返中的治理新階段。中國畢竟是中國,什麼「自由」、「民主」就算了!這對沒有自由、沒有民主的中國本土─他們說的「內地」,是威脅、是諷刺。為什麼香港人有不一樣的政治待遇?不剝奪,難道要中國人民仿而效之?自由、民主是顛覆中國共產黨人民民主專政的違禁品,豈能讓火燒到本土? 被割讓給英國、被殖民竟發展成了東方之珠,這還得了。昔日香港人自認優於中國本土的生活形貌,刺痛喜歡誇耀中華文化的中國統治當局,也讓一些中國人怨懟,這更是共產黨中國必欲打擊而後快的原因。國民黨中國以「光復」說接收、進佔台灣,引發二二八事件的民怨即是相同原因,割讓給別人,接收之後竟對被割讓者埋怨、懷恨,就像送或賣給人家的兒女、回來後,見人體面,另眼相看,必欲打擊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一個樣子。 難怪,一九四五年,被中華民國「光復」的台灣,一九九七年,被「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分別都回歸「祖國」懷抱就遇到劫難。國共中國的革命建國根本不是為國民、也非為人民,而是為他們的黨國。國共中國離民主、自由的世界文明都太遠了,藍色革命、紅色革命的西方政治文明,只是借來、偷來的口號或旗子。到頭來,都奉回溯的中華帝國民族論為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走資化,成為大經濟體,又如何? 走資化,標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玉其表,敗絮其中。一大堆達官顯貴家人移居歐美甚至澳紐,享受更文明的社會條件,大量留學生想在自由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滯留。這樣的國家大概只能等待內部自行瓦解了,習近平的共產帝國已不是北朝鮮那樣的本格共產主義國家,走資化應該是破口。多行不義必自斃,就等中華古訓的鑑照吧!稱帝又有什麼用?歷史自有歷史的律則,中國的發展與文明世界背反,終究不會被祝福!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7-06
歷史對照

歷史對照

「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的系列座談會,李敖的兒子李戡和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對談他們對父親的認識與理解,以及理念的體認,觸及兩人對當代與中國言論環境與公民社會的觀察,也回應了當代台灣民主面臨的挑戰思考。在被視為蔣介石封建帝王性建制場域的相關系列活動,可說是解構威權的過程;李戡說他父親李敖未曾來過這個場域的一句話,成為新聞話題。 「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覽第二場座談「自由靈魂的傳承」,邀請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與李敖的兒子李戡面對面對談。(攝影/邱國榮)   李敖,一九三○世代;鄭南榕,一九四○世代。鄭竹梅,一九八○世代;李戡,一九九○世代。他們父執輩經歷戒嚴宰制時期;子女輩成長於逐漸開放的時代。他們的世代像交織台灣時代像,成為台灣歷史的一個側面。鄭竹梅九歲時,父親為言論自由殉道,留下讓人心痛的童詩:「爸爸像太陽/如果太陽不見了/我會哭/我會叫/但還是叫不回太陽」。成長後的竹梅致力於推動自由精神的追尋;李戡則印拓李敖的心影。 一九八○年代初,鄭南榕創辨《自由時代》系列周刊誌,自己承擔言論責任,曾邀請李敖掛名「總監」,兩人惺惺相惜,各懷其志。李敖是統派,但他致力顛覆中國國民黨黨國,對中國共產黨黨國亦不可能有所嚮往。言論自由之於他,重於其他。鄭南榕是獨派,志在追求台灣獨立,父親一代遷台、二二八事件之年出生的他,曾在群眾大會慨言「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台北市刑大隊長時,被認為過度執法、造成解嚴後《自由時代》刊載〈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涉嫌叛亂罪的鄭南榕於死,輕忽生命。從政以後,侯友宜刻意營造模糊的中國國民黨黨性、以台灣人、鐵漢柔情形象裝飾自己,竟列入懷抱「總統」大夢之林。若李敖在世,應該會擲筆三嘆!也許會嘲笑台灣人。鄭南榕在天之靈有知,也不免感嘆台灣人的民族性。歷史沒有決算,怎能邁向未來?解嚴、民主化,台灣的國家仍糾葛在兩個黨中國的陰影裡,舊時代的魔咒未除。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自由的靈魂曾長期被獨裁者壓迫。馬英九說台灣現在是不自由的民主,力讚共產黨中國習近平走在民主正確的道路。這在兩蔣時代是要被殺頭的!但當年他「反共愛國」服侍獨裁者。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或侍從,對照在歷史。李敖、鄭南榕vs.馬英九、侯友宜,活生生的光與影寫照。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6-29
流亡、殖民、中國、黨亂

流亡、殖民、中國、黨亂

後蔣介石時代,蔣經國仍掌控黨國形勢。後蔣經國時代的中國國民黨,李登輝在權力的動盪中,也算穩定了形勢,但兩件事反映了事况:一是一九九0年代初期,台北市長重新開放民選,趙少康脫黨,以中國新黨挑戰黨提名人黃大洲,導致民進黨陳水扁在三角競逐中脫穎而出;另一是二000年,宋楚瑜不服中國民黨提名人選連戰,也使得民進黨陳水扁翻轉了中國國民黨政權。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以黨國化壟控的政治形勢,其實並非只是從黨外到民進黨的革命性建制,而是中國國民黨自我瓦解造成。 李登輝嘗試經由中國國民黨台灣化,維繫中國國民黨政權,這或許是他與蔣經國的默契,或來自他政權和平過渡的保守想法。對反對黨有所期待和接納,對民主制有認知的他,似乎高估了連戰,低估了蔣後蠢蠢欲動、不願殖民性特殊權力弱化的一些中國國民黨「外省」精英們。中國新黨黨人習慣了都會台北的思維,難以跨越格局;宋楚瑜則挾地方滲透經驗,幾乎顛覆中國國民黨,但他再屈居連戰副手,連戰連敗,光環不再。 後李登輝時代,經陳水扁八年執政;繼之,馬英九以愛台灣騙術始、賣台灣露馬腳終,台灣人真心換虛情。後來,韓國瑜再展魔靈,先是貨出去、錢進來,迷惑高雄市民見錢眼開,在有非份之想、不知人家只想用了就丟的王金平牽引下,取高雄市長位置,隨即權力胃口大開,直攻總統大位,落選並被迫被夢醒的巿民罷免,兩頭皆空。馬虛矯、韓粗鄙,風格不同,本質一樣。後蔣時代,反共愛國變了樣。後李登輝時代,心在亡其黨國的彼方,反映流亡、殖民、中國的心性│一│台灣政治亂象,原因在此。 台灣,對心在彼岸的中國國民黨一些黨棍、政客而言,只是剩餘價值,但對心在台灣,有建構新國家之夢的人們,是命運共同體。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本來可以共同創造新國家的傳奇、一個美麗島的新故事。一些華人在移民前英國殖民地,建立新加坡國,李顯龍說他們不是華僑而是華人。不知許多移民、宣誓效忠其他國家的華人,仍習慣自己為華僑,有何感想?中華帝國心態,即使民國化、人民共和國化,仍習慣壟控境內異民族,對香港的惡行,暴露對割譲地回歸的懲罰,國大而不善、國強而不美,距文明國家遠矣! 後蔣經國時代,李登輝勉強穩定了政局,但中國國民黨終未台灣化,偽中國的惡靈迷漫。後李登輝時代,偽中國的惡靈亂舞,政治現象黨亂多。學人汪浩《意外的國父》說,因兩蔣迫害「外省人」雷震⋯「台灣人」彭明敏⋯,並未「土斷」中華民國,徒留虛名。流亡、殖民、中國、黨亂,禍害也因此造成!紀念意義不能形成,咎由自取!去章改蔣,以為繼承資產,難免繼承了負債!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6-22
首都圈政治幻影

首都圈政治幻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和新北市長侯友宜,在縣市長滿意度調查經常包尾包頭,都是第一名。兩人現在都面臨政治風暴:柯是陷入市府網軍四伏引起他說的遲早遭到報應;侯則是恩恩急救失策及一連串提油救火延燒的疫情救治風波。兩個抱總統夢的政客,一個不會「做」事,一個很會「作」官,現在是兩個頭一樣大、撫咧燒。民調包尾的柯有時會對包頭的侯補上一刀。兩人顯示台灣政治人物的傲慢、虛矯,反映台灣政治人物的水準。 侯友宜,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不顧鄭南榕誓言「Over my body」,硬是急攻《自由時代》雜誌社,導致鄭南榕成了言論自由殉道者。已解嚴了,當年的台北刑警大隊長仍奮力為黨國獨裁效統治之命。二○○○年,政黨輪替,陳水扁以民進黨人出任總統,提拔侯出任警政署長,有引為自己人馬之意,令人匪夷所思。朱立倫當選新北市長,提拔同為中國國民黨人的侯任副市長,作為班底,但侯選上市長,民調高被認為公關作用,早已擺脫朱,刻意模糊中國國民黨黨性,可以看出政治權力眾生相。 柯文哲,當年是支持民進黨的社會力看錯人支持,民進黨禮讓,當選台北市長。他一坐上權力位子,問題叢生,翻臉不認人。不只當年義無反顧的支持者反目,一群協力的政務官紛紛離去,還被冷言糟蹋,也不知怎麼身陷紅色疑雲,被稱檳榔柯。僭越日治時期蔣渭水民眾黨令名,做代誌無半撇,私心自用,語無倫次倒是司空見慣。被認為只拆除北門高架陸橋有施政亮點,僥倖連任,也作起總統大夢,以為大家頭殼攏歹去。不專心市政,難怪底下混水摸魚多,狗皮倒灶盡出。 從柯、侯看台灣政治生態,解嚴、民主化,但國家地位仍糾葛在國共中國,後殖民紛擾形勢下,政治人物仍多爭奪特殊權力,少於籌謀國家建構,分食民主化努力成果大於追尋國家建構。到頭來,號稱蔣經國孫子的蔣(章)萬安,不顧蔣經國死前「蔣家不再從政」遺言,先是立法委員,也選起台北市長來了。分明是舊時代沒有結束,轉型正義鴉鴉烏,競相噬食權力殘局。今夕何夕,朱立倫訪美,竟有中國國民黨還在創黨建國之言。 中國武漢肺炎肆虐世界,Covid-19成為全球夢魘,首都圈兩位市長在疫情中讓人感覺藉事生波多於共同防疫。爭功諉過,只圖謀自己政治聲量,凸顯政治人物公義私利界限的模糊。台灣的民主化是多少前人犧牲奉獻而來,竟成了一干政客譁眾取寵、爭權奪利的版圖,疫情期間只知趁火打劫。政治投機主義者多,圖大位者的粗鄙圓滑,彷彿看到首都圈政治幻影,更是還未正常化國家的政治陰影。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6-15
國共惡靈,政治病毒

國共惡靈,政治病毒

  台灣,民主化,但獨立國家的形式未盡完成;中國,獨立的國家,但民主化未形成。台灣與中國,正處於這樣的僵局,這種僵局來自二戰後的冷戰形態。二戰後,韓半島分裂為南韓和北朝鮮;越南分裂為南、北越;德國被美、英、法、蘇聯佔領,後美、英、法佔領區併為西德(聯邦德國)和東德(民主德國),在東德境內的柏林也劃分西、東柏林。 越南經北越發動內戰而後統一;德國的統一是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後,西德統一德國。南韓和北朝鮮仍然分峙,雖有統一的聲音,但並無共識。這都是廿世紀共產革命的後遺症。南韓和北朝鮮在內戰後以北緯卅八度分治,都是獨立國家,在聯合國都有席位。戰爭的陰影仍在,北朝鮮有威嚇攻擊性,南韓為防衛性,成為東北亞的潛在危機,並無迫切性風險。 台灣與中國隔著台灣海峽的不安定情勢,是國共內戰的殘留。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軍隊代表盟軍接收日本放棄的殖民地台灣,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中華民國,另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在順勢據占地台灣以反共為名,實施戒嚴統治,號稱自由中國,但蔣氏父子並未能保有中華民國的國家條件,一九七一年就失去聯合國席位,一九七九年並被美國斷交,一九八七年才結束戒嚴。台灣脫中國的努力,其實是脫中華人民共和國,含納中華民國入台,共同追尋建構新國家的自我重建。 台灣是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現在在台灣、仍以「中華民國」為名,但在國際上普遍被以「台灣」識別的國家。民主化以後的台灣,中國國民黨仍有「中國」的統治大夢,未能清醒,仍是中國黨。從前,脅迫台灣人民反共,以反攻大陸為名壟控政權,面對中國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自己政黨不再專擅台灣統治權力,既否定李登輝卸任前特殊兩國論之議,轉而附中降共,想爭取代理統治,屢屢製造台灣內部慌亂。 台灣的政黨從國共中國惡夢覺醒,中國國民黨轉而傾中、附共。台灣幾代人因「反共」國策而受苦受難、犧牲生命,到頭來只見黨國體制共犯結構群反過來糟蹋台灣的民主化努力。這樣的中國國民黨還想在台灣立足嗎?這樣的政黨領導人想帶領黨人往何處去?看朱立倫訪美的一番言論,只暴露中國國民黨鷄三足、晨暮反差的叫聲。而馬英九在六四之際、荒謬的捧習近平、批台灣民主、自由之論,丟人現眼,更是不知所以!國共、既能相互鬥爭中國,也共同噬蝕台灣!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6-08
六四記憶、世界教訓

六四記憶、世界教訓

  一九八九年中國北京的六四事件,暴露共產黨中國民主化的不可能。當時,包括美國、歐盟國家、日本、韓國,都姑息中國共產黨政權的作為,未停止在中國的「工廠」與「市場」目的,續與活絡經貿關係。地緣政治上,有聯中制俄考量;歷史意識上,有列強當年欺壓的歉疚感;某種藉導引走資化,期待中國走向民主⋯…。這種交織姑息主義與利己心態,曾經傷害台灣,更種下不得不再加以圍堵的當前國際政治現況。中國對香港一國兩治的毀諾,也一樣路數。 俄羅斯從蘇聯時期與美國對峙,各自帶領相抗集團的力量,但已非真正強權,國際地位甚至不如當年的大老弟:中國。以走資化創造了昔日標榜共產主義無法實現的經濟繁榮,讓馬列主義的盲點徹底暴露。中國以特色社會主義美名自己的政治轉向,但未能放棄以人民民主專政包裝的一黨獨裁,終將與具有合理性的經濟之間產生矛盾,國家控制多少會被經濟發展形成的社會力解構。國家控制不可能永遠順遂,形成治理的難題! 中國共產黨不會放棄一黨獨裁,甚至,集體領導成為個人獨裁。中國本身當然走在權力現象的鋼索上,但國際政治秩序也相對在風險之中。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普廷政權入侵烏克蘭形成政治危機,其實與入侵烏克蘭造成普廷政治危機,是一體之兩面。習近平的政治動向也是個人的權力心機和共產黨中國互相綁架。只是,中國已似,或自認世界次強,孤注一擲更須戒慎為之!美、中的恐怖平衡中,台灣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地緣政治是權力的盤算,並非良心作為!這也是卅三年前,六四事件並未阻礙中國隱藏政治野心的走資化。美、日、韓、歐盟國家,見利忘義,種下今日惡果! 卅三年前,中國的民主化火種,點燃即被撲滅。六四,中國共產黨自己撲滅中國成為民主國家的機會,說是黨,不如說是權力班子,或是權力獨裁者意旨。帝國轉型民主化,歐洲許多國家是例子,亞洲的日本也是;世界更多民主國家,是脫殖民獨立,美加澳紐是一種例子,中東、非洲許多國家是例子。自由資本主義也罷,社會(甚至共產)主義,如果不是真正民主化,都是虛妄的口號!列強利己交織姑息主義留下後患,終須付出代價!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6-01
中國 多少惡行罪孽假汝之名

中國 多少惡行罪孽假汝之名

  台灣的台灣國家論者和中國論者最近為舊金山合約留下的台灣主權問題爭執,戰後長期被以此合約保護的台灣地位而遂行戒嚴獨裁統治的中國國民黨降中論群,包括修憲後經直選而出任八年台灣中華民國的馬英九,都站在台灣的對立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留接收後路。被民主化解除政權壟斷的部份中國國民黨人,似乎想以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平行移位到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尤以昔日戒嚴體制下的「反共愛國」人士為最。 民主化的台灣經由包括許多所謂「外省人」的參與和努力,留下許多動人事蹟。民主化走向台灣化,這是歷史的新現實,所謂的命運共同體即包含不分先來後到在台灣生活的人民。戰後台灣,在祖國的迷惘和迷障下,歡迎以中華民國為名號的中國來台,被以光復之名、實為降服,經歷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長期戒嚴。以反共為名的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策,以中國之名宰制了生活在台灣的人民。 黨國統治體系共構者移民美國、被宰制的台灣人也移民美國,其實分別帶有逃避危機國家和追尋較好國家心態,在某種意義下,都背負著國共對立的危機意識。但趨附共產黨中國和促進台灣獨立,分道揚鑣。台灣人民給了中國國民黨卅九年以反共為名的戒嚴統治,結果是漢賊易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共產黨中國取代國民黨中國。台灣新共同體,藉由民主化形塑,這是歷史的發展,是共同體重建的契機,但不盡順遂。 五月十五日,美國南加州橘郡基督長老教會的禮拜活動,中國和統會一名幹部伺機開槍射殺會衆,導致一名阻擋的台裔鄭達志醫師中彈死亡,多人受傷,事後證明是預謀屠殺事件。兇手是從中國國民黨傾向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黨中國轉向共產黨中國,在美國被以台裔識別,其實是從台灣移民美國的所謂「外省人」第二代,根本不認同台灣,更是韓國瑜症候群。 從台灣移民美國,也成為台裔美國人,竟成為殺害台裔美國人的兇手。這是什麼樣的文化留下的禍害?「中國」竟成魔咒、病毒,成為仇恨、殺人的意底牢結。從前,不服從「反共」指令有罪;現在,不聽命「投共」有罪?從前,那個「中國」殺害這個「中國」的國特;這個「中國」殺害那個「中國」的共匪;現在,兩個「中國」一起殺害不認同中國者。「中國」,多少罪孽多少惡行假汝之名行之!這樣的「中國」,憑什麼讓不分先來後到、已脫離國共內戰鬥爭魔咒,在民主、自由之路建構共同體的台灣人認同?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5-25
強權陰影 帝國惡夢

強權陰影 帝國惡夢

  俄羅斯帝國的近代政治轉型未像大多數歐洲國家,走向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化,而是直接經由革命走上共產主義標榜的人民民主專政。歐洲國家普遍在議會政治右左政黨,以取得人民授權而執政的政權相對性,右左政黨各有自由資本主義及計劃社會主義信念,但逐漸向中間靠攏,極右、極左政黨淪為少數黨。俄羅斯則在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後,歷經民主化波折,走向強人政治。 近現代國家的政治模式來自歐洲,美國獨立自大英帝國的合眾國模式也是。蘇聯,也是歐洲政治思想的產物,一九一○年代,推翻沙皇帝俄的共產黨革命,曾經形成共產國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二戰後長期的冷戰期間,共產國際曾經編織左翼之夢,但沒有民主構造,終究只是相對右翼獨裁的反向獨裁。一九八○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初的東歐自由化和蘇聯解體,成為世紀的鏡子。 蘇聯解體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走資化取代舊蘇聯,說是共產主義國家,不如說是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裝,走資化的偽共產、真極權國家。推翻中華民國、另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榜共產主義,奉馬克思、列寧,走無神論、去除中華文化孔孟思想,但到頭來也只能承襲傳統封建文化窠臼。帝國大夢浮現,後蘇聯的俄羅斯成為世界問題,走資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之患。 俄羅斯的普廷,出兵攻打烏克蘭,只因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逐漸向歐盟靠攏,想加入北約。侵略戰爭進行二個多月,曝俄羅斯帝國夢之短。普廷不思考東歐國家自由化後,更親近西歐。不思考波羅的海諸國也親近西歐,以歐盟、北約國家威脅俄羅斯,先發制人,有以致之。二戰後,從蘇聯時期在聯合國的角色已自我顛覆,形同被民主陣營國家唾棄,既損自己的權力地位,也損害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共產黨中國在後蘇聯時代已取代俄羅斯,成為另一個對世界虎視眈眈的新帝國。習近平毀掉曾被英國殖民而繁榮、並享有自由的香港,也想併吞先後在日本殖民和國民黨中國統治但已變革、民主化、自由化的台灣。標榜共產主義,其實從走資化,才發展某種程度的經濟榮景,比毛澤東昔日批評的蘇共修正主義更反動,標榜共產主義,其實只是奉人民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的國家。強權國家、迫害人權;帝國惡夢,為害世界。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5-18
核心政治問題

核心政治問題

  一九九六年,台灣實施總統直選,台灣人民以為這代表台灣國家主權的定位;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民進黨執政,更被視為政黨輪替進入正常化。而馬英九確也在二○○八年到二○一六年,代表中國國民黨連任兩屆總統,但問題就出在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流亡,但不脫殖民性,仍成為台灣政治的千頭萬緒糾葛,理不清。 陳水扁兩任總統、蔡英文進入第二任總統任期中途,既面對國際形勢的挑戰、中國的脅迫,也面對台灣內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種種杯葛。假藉或正確的說「藉假」中國,無理取鬧,執意以台灣為中國的意理,黨政軍退位高層奔赴中國人民大會堂聽訓不說,更巴不得台灣回到他們「祖國」懷抱的樣子。反亂有理的樣子,若在蔣氏父子體制時代,誰能不被發放火燒島? 改革比革命困難,真的。當年,中國共產黨以革命推翻中國國民黨政權,一了百了,就是硬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一直到一九七一年才取代聯合國席次、地位,但若與中國國民黨在體制內糾纏,也不知到何時才能底定政治形勢。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一年,為期廿二年;若以政黨輪替起算,二○○○年到二○二二年,也已廿二年。台灣,新國家視野的形塑耗費太久,民進黨為代表的新政治也背負陳疴了。 台灣政治改革的人權、民權運動,是一般專制國家民主轉型的課題,主權運動只見於被殖民國家。人權、民權運動大底已進入一般正常國家條件,但主權的課題糾葛在中國,也在台灣內部的假中國,既在政治形式,也在文化形貌。馬英九曾以尊重台灣人民主權選擇當選總統,但任內露出的是中國論的馬腳,卸任後頻頻對台灣的主權論踢腳,可說是台灣總統直選以後的政治負面現象。 民進黨承續的不是革命後的台灣新國家,而是改革後的台灣中華民國,仍受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國民黨挾持「中華民國」的中國幽靈,形同被雙重夾擊。如果不面對國家問題意識,只在民權運動成果提供的廣泛政治公職選舉中競逐,權力的重量反過來也可能壓垮自己。對於泛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者,台灣只是其剩餘價值,某些譁眾政客,只想趁火打劫,乘勢亂政。不只政黨之間,甚至黨內之一間,亂像頻傳。台灣的政治核心問題是:台灣是否確立為台灣的國家?或仍為中國國民黨意識裡中國的國家?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5-11
被殖民與脫殖民

被殖民與脫殖民

  近代百多年,台灣經歷兩次被殖民: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是被清帝國割讓給日本帝國;一九四五~一九九五,是被以祖國自稱、代表盟軍接收、進占的國民黨中國,以「光復」說之,反共為名的長期戒嚴統治。一九九六,總統直選,形式上脫離殖民性,但部分流亡殖民心態仍然存在。 台灣人民在民主化以後,歡迎戰後移入群落歸屬共同體,迎向新國家。李登輝以「生命共同體」期待的新認同,流亡殖民意識論群痛恨他,認為「民主化」剝奪了他們的特權。中國國民黨挾持「中華民國」的心態不變,甚至寧附和共產黨中國。民主化以後,台灣的政治紛擾出於此。 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日本結束對台灣的殖民。五十年的殖民史,從抵抗到磨合,被日本殖民的台灣人因歷史際遇而形成不同於來台接收、進占、統治的中國人。戰後的悲劇性開端始於二二八事件,進而戒嚴統治長期化。期待從被殖民回到祖國懷抱,其實淪為被類殖民。 帝國時代的日本殖民,其實,在文化上,台灣也一起受歐洲文化洗禮,台灣文化協會一百年前的自我改造論,就是在被殖民時代的自我文化振興。可惜的是,當時左右意識型態糾葛,以及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導致的世界變局,台灣轉而被捲入國民黨中國與共產黨中國、左右專制主義的漫長傾軋。 二戰後,中華民國入據台灣,中國時期只有四年(一九四五~一九四九),蔣體制的黨國在之後,就只統治他以復興基地稱之的台灣。統治體制是大中國,國家實體是台灣。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將中國代表權從中華民國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九五二年的舊金山合約,特別留下避免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由取代中華民國、併吞台灣的主權未定論,為生活在台灣的人民保留存續國土。這是冷戰時代美國及大部份同盟國協防台灣的佈建,既保護了蔣氏體制反共時代在台灣的政權,也保障了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包括隨中華民國體制流亡到台灣的人們的主體選擇,當然也保護了有些黨棍政客口口聲中的「中華民國」。 比較帝國日本殖民、國民黨中國殖民,再想想虎視眈眈想併吞台灣的共產黨中國,台灣人在歷史教訓中應更能體認脫殖民的重要。被殖民的傷痕應該在脫殖民後,化為新生或新興國家的勳章,掛在每一個生活在台灣,對自由、民主有憧憬的人們的心中。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5-04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相對相反的字詞,大家熟悉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巨著《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在他的莊園,一小片草地的墓園沒有墓碑,只有一小叢灌木植裁。草坪上常有訪者禮敬的紅玫瑰,成為瞻仰的印記。彷彿俄羅斯的光影,悲喜交集文化的形色。 俄羅斯的共產革命是歐洲近代兩種政治思潮:自由資本主義和共產社會主義。兩者之間的左翼典型,原本標榜的是公平、福祉、進步,但在政治權力無法脫離極權導向另一種恐怖主義。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標示紅藍白三色旗的俄羅斯,普廷帶領的國家仍然懷有帝國強權之夢,入侵烏克蘭正是夢魘的投影。 發動戰爭常是獨裁者的政治作為,戰爭引發的緊急狀況,讓獨裁者擁有更不受制約的政治權力。「統治者的好戰基於野心、貪婪、愛慕榮耀、甚至是為了轉移國內危機之注意焦點、維持其人民停希於臣服之命運⋯等因素所致。」法國社會學者布圖爾(G.Bouthoul)這樣說。 普廷幾乎挾持著他的國民與國家,與文明世界相對。他將俄羅斯帶向不可知的未來,既拖累經濟,也汙名化國家形象。正重覆納粹德國希特勒的覆轍。不管向右或向左,極端政治或極權政治都不足取。托爾斯泰的亡靈不知作何是觀? 戰爭的歷史幾乎等同人類的歷史,但前近代和近現代,野蠻、文明有別,反戰、追求和平的思想形成。相對於聯合國組織的形式,跨越國界的和平運動成為人類良心的彰顯,常出於公民社會的良心。 和平的口號出自強權國家,出自侵略戰爭發動國家,是令人尊敬的;若出於被侵略國家,則顯得偽善。出於保衛自己的國民、國家,尤其是民主、自由國家,抵抗是必要的。台灣從來不是強權國家,也沒有擴張意識,面對中國的併吞野心,反戰口號充滿偽善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人民若有反戰聲音,是高貴的。相對的,烏克蘭人民若有反戰聲音,會是偽善。中國頻頻對台灣放言武力侵犯,若中國內部有反戰聲音,是高貴的;反之,若台灣內部奢談反戰,特別是政治人物,不只偽善,也別有居心。 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是為謀求世界和平,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俄兩國已經從同盟國陣營轉向另一種軸心國家。不到百年的歷史,世界在冷戰長時期後,又在熱戰邊緣,戰爭的陰影常在。人類的歷史在人數的好惡施為發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顯強權之患、世界之惡。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4-27
一個蘇聯流亡詩人留給俄羅斯的警語

一個蘇聯流亡詩人留給俄羅斯的警語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普廷窮兵黷武的惡形惡狀成為文明世界、民主國家的公敵。這種強制要其他國家與自已連帶在同一政治體系,不從,發兵征伐的現象,不會發生在正常民主國家。普廷統治下的俄羅斯雖然已非舊蘇聯時代的共產國家,但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政治並未正常化、民主化,普廷玩弄權力遊戲,俄羅斯許多人民也深陷其中。 舊蘇聯時代,一九六四年,猶太裔蘇聯詩人布洛斯基(J.Brodsky,1940-1996)被批判為「反蘇」,被以「社會寄生蟲」罪名流放西伯利亞。一九七二年,幸得著名詩人奧登(W•H•Auden,1907-1973)發起聲援,當局同意他流亡,出走美國。他留下許多警世名言,諸如「圖書館比軍隊重要,帝國的榮光靠語言的力量,而非軍隊。」以及「詩人應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詩歌」。一九八七年,他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普廷正是布洛斯基所說的反面例子,他以為軍隊能重振俄羅斯的榮光。他出兵侵略舊蘇聯時代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因為脫蘇聯的烏克蘭正走向與歐盟國家、北約體系。其實,不只烏克蘭,原東歐華沙體系的前共產國家都走向民主化,形成歐洲反制俄羅斯的反面新圍牆。普廷藉重振俄羅斯榮光、發動侵略戰爭,只落得俄羅斯被文明世界排除其外。如此殘酷破壞烏克蘭,還想收攏烏克蘭民心!? 近現代世界,任何國家想以軍隊的力量去佔領、統治其他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納粹德國、帝國日本,二戰的殷鑒應該不遠。世界已不是弱肉強食的帝國時代,普廷還懷有強權夢。怎可能不是惡夢!彼得大帝的俄羅斯歐洲近代化留下聖彼得堡城市的形影;共產黨革命建構了莫斯科紅場形象;後蘇聯時代的普廷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新歷史? 文學的俄羅斯、藝術的俄羅斯,才是俄羅斯的榮光;政治的、軍事的俄羅斯從來不是俄羅斯動人的地方。但不幸的是,政客掌控權力,窮兵黷武常是權力的恣意妄為,被掌控的國家陷入不幸,人民深受其害。詩比政治真實,政治人物信乎哉?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4-20
向先行者彭明敏致敬

向先行者彭明敏致敬

彭明敏(1923-2022)以百歲之齡辭世,他在一九六四年〈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主張的「一個台灣,一個中國」成為鐵一般的事實;《絕筆集》仍念念不忘提醒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及國家信念,讓人想到戰後流亡美國的詩人米洛舒(C.Milosz),他堅信祖國波蘭會重獲自由,一九九○年代初,終得回返。彭明敏也在一九九○年代從美國返台,並在一九九六年與李登輝競選總統,共同擴大了台灣意識論的絕對多數版圖。 以李登輝、彭明敏兩位同世代、經歷同時代,信念相同、際遇相反的人物為主角的歷史小說《夢二途》,在李登輝辭世後、二○二一年出版,收錄當時仍在世的彭明敏一篇〈李登輝與我〉懷念文章,兩人惺惺相惜。浪漫、玉碎型的彭明敏;務實、瓦全型的李登輝,是兩種不同的典範性存在。在戰後台灣歷史發放光芒。一位進入體制,伺機而動,留下民主化成果;一位反體制,成了令人尊敬的先行者。 彭明敏常提及同樣出身日本第三高校、京都大學畢業的薩孟武教授,也對胡適的提㩦充滿謝意,薩、胡兩人也是隨中國國民黨來台少有的知識份子風骨。比起大多附和蔣政權的殖民性、流亡中國心性充斥於統治陣營。彭明敏以台大政治系主任,憧憬國民國家,號召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從不可能的「反攻大陸」黨意國策覺醒,建構一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這不只是台灣人的自救,是流亡群落的自救。台大迄今仍未返還彭明敏的教授名譽,令人遺憾! 如果蔣政權認清現實、接納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主張,「中華民國」或許已台灣化、進入第二共和,並且脫「中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為一般會員國,甚至正名為台灣。當年,雷震、殷海光⋯等人也有類似主張。無法認清現實的蔣政權黨國捨在台灣自我重建,與二二八事件大肆虐殺、拒絕民主化一樣,只能依賴戒嚴統治鞏固體制,不只害了台灣人,也害了流亡中國人。 一九二○世代的台灣人知識份子形象,彰顯在李登輝、彭明敏身上,映照台灣文化協會在百年前追尋之路。這種新文化運動不同於戰後蔣政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俯仰威權、政治指導性格。懷念彭明敏、紀念李登輝,台灣應重新連結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主張,重新開拓文化格局。 李登輝的夢、彭明敏的夢,都是文化之夢投射在政治志業的形影。與其陷於蔣介石、蔣經國的威權崇拜、迷思,生活在台灣不分先來後到的人們應該重新認識李登輝和彭明敏。台灣的政治人物更應該充實、強化知識與教養,而非耽溺於權力追逐、滿足於未盡真實正常的國家構造。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4-13
侵略戰爭下的反思

侵略戰爭下的反思

  俄烏戰爭發生後的三月下旬,日本靜岡縣的地方報《靜岡新聞》出現一幅全版廣告,在藍天的右上角畫面中,一隻白鴿叼走了「靜岡新聞」中「靜」字右邊的「爭」字。廣告標題「平常,就是奇蹟」,主畫面是缺了「爭」之邊的《青岡新聞》,讓人會心一笑又感動。 廣告以簡單的文案,訴求把握日常生活的幸福,珍惜平常,一如奇蹟。 「平常的溫暖天氣 平常的舒適環境 平常的溫柔性格 平常的餐桌有熱茶和蜜柑 其實,都是奇蹟 不要忘了紛爭藏在平常的事物中 每一個人的熱情和行動 關連著明日的和平」 這是日本地方新聞的一則廣告。這種廣告,一般以「意見廣告」名之,與商品或勞務廣告不同,當然也有「企業廣告」效益。出自報紙本身,用自己的媒體刊登,有報紙本身的意見及信念。這反映了日本媒體文化的一面,也反映日本的社會條件。二戰時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在戰後呈現了和平的追尋。相對的,中國卻從曾被侵略國家轉變成威脅世界的專制集權國家。 靜岡是一個日本的縣份,文案中的熱茶和蜜柑是地方名產,熱海在其縣內,國人去伊豆半島觀光常經過。日本的各縣份大多有地方報紙、電視,不只依賴全國性的朝日、每日、讀賣、產經⋯等報紙,地方媒體兼具地方視野。靜岡新聞的這則廣告,不只靜岡人,相信日本全國也會受到感動,台灣也有許多人轉傳這則廣告分享。 日本人之所以為日本人,戰後的日本從太平洋戰爭發動國家,在二戰後成為君主立憲民主國家,文化反思至為重要。報紙前面幾落版面只刊登出版廣告,新聞人和出版家共同許諾振興戰後日本的責任,這種文化氣魄何等動人,豈只是經濟動物! 一則動人的廣告,來自一個日本的地方報紙;一則感心的信息,出於和平的憧憬。這也是民主、文明國家人們的心。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