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絶對是符合科學

要相信,物以類聚,絶對是符合科學的一句話。

韓國瑜選擇張善政、朱立倫選擇王如玄,都有其自然組合的科學原理的依據。

張宇韶

張善政抄襲爭議的「危機處理」三步驟,像極了韓國瑜的金蟬脫殼之術//張宇韶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2804

繼林姿妙陷入司法起訴爭議後,張善政同時也被媒體揭露捲入研究報告抄襲風波,兩個事件一前一後引爆,除了對宜蘭與桃園在地選情投下震撼彈,最讓國民黨傷腦筋的則是可能外擴的漣漪效應,一個燒向地方派系所有「這塊土地的主人們」,另一頭則讓所有抄襲爭議的人忐忑不安。

別忘了始作俑者還是國民黨自己,如果不進行仇恨罷免,就沒有中二補選與顏家土地開發的爭議;同樣的道理,如果台北市藍營那兩個不分區女議員不追打林智堅論文,張善政不在第一時間故作姿態,扯些「誠信破產的時候一定要退選」這種酸言酸語,現在也不會引發一連串的相對剝奪感。

最諷刺的事,在鄭運鵬登板後,鄭寶清當初還在臉書發文「走了一個抄襲的,來了一個挺抄襲的」,現在網紅四叉貓直接比對他的碩士論文,看來這位自命清高的「國營企業專家」,很難在這波暴風圈中全身而退。

我們還是回到張善政爭議點上,不客氣說,他到現在可能沒搞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才會有這麼荒腔走板的危機處理模式,然後一步錯全盤皆錯。

一開始他當然不應該對林智堅講出那種道德魔人層級的話,因為當迴力鏢來的時候,旁觀者看好戲或是加倍奉還的社會氛圍會更加濃厚,至少在抄襲身分與利益回饋這兩點,兩人其實處在極端不對等的角色檔次。一個是學霸級的科技人,預算經費高達5736萬台幣,內容品質良莠不齊且研究結論有何貢獻無人知曉;另一個只是尚未成為政治人的研究生,被撤銷學歷充滿爭議且為了爭取自身權益從而退選。

最為關鍵的是,林智堅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嘗試自行召開記者會把論文撰寫的問題意識、研究架構、方法、時間點與結論進行說明;張善政則語焉不詳甚至採取轉移焦點與興訟止血的策略,兩人面對問題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組。

再深入觀察張善政的危機處理策略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試圖出現「藍綠對立、各說各話」的現象,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必須要有以下幾本步驟。

首先,張善政故意高舉道德大旗,宣稱對台灣農業的貢獻可比擬蔣經國(至於為什麼不是真正的農業專家李登輝,這一點應屬深藍群體特有的是省籍情節與政治心病,外人實在很難參透)其實這種調性就是向深藍群體發出政治訊號,為後面的操作埋下伏筆。

其次他刻意以科技人與知識份子自居,對其研究成果感到驕傲之說,就是墊高自己的地位往臉上貼金,這是一種特有的優越感與潛意識,對藍營支持者來講有種犬儒主義的召喚力,張善政這麼一說,自己的角色就猶如台大學倫會的爺門兄弟一般,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學術地位與專業門檻不容挑戰。

最後就是只向宏碁道歉而非向社會輿論致歉,甚至把自己與宏碁綁在一起,這種操作即是前面的延伸,更具備某種符號化的意義。

這個初步的政治工程完成後,張善政團隊就能廉價操作「二元對立」的邏輯,也就是質疑、挑戰或是撻伐我的研究報告,就是直接和蔣經國、科技人與本土客氣產業過不去。

然後這些人就是惡人與歹人,既是如此就應該讓他們面對法律的制裁,這除了為他們的興訟止血作為添些正當性外,還可以巧妙地把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身分倒置,質疑張善政的人叫做「意圖使人不當選」,深藍群眾與支持者似乎就忘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這個套路簡直是韓國瑜是當年「國家機器動的很厲害」的翻版,不過這也成了藍營政治人物深陷爭議時慣用的套路,侯友宜在面對恩恩案中消防局演情景劇時,不就強調「不要與基層警消過不去」?林姿妙及其女兒回應起訴書內容時,一個跳針重複「司法追殺」,另一個則是譴責違法司法不公開外,其口吻就是追殺他們家就是和宜蘭縣民過意不去。

這種廉價的情緒勒索與二元對立實在妙用無窮,既可以規避回應所有問題,還可以將所有責任轉嫁在別人身上,千錯萬錯都是民進黨、媒體、1450與名嘴的錯,一切爭議都和自己無關,搞了半天張善政不也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危機處理模式嗎?

< 資料來源:陳增芝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