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三大定律

台灣物價指數

 


那個最愛不懂裝懂、不會裝會、自稱智商157但是實際是87+78的蠢貨台北市長竟然說振興卷會引發通貨膨脹

我除了深深的為了台北市民感到悲哀之外、忍不住要來說一下經濟學的三大定律 

管理學的三大定律、第一個比較有名、叫做莫非定律

這個定律最簡單的說明就是、事情在該出錯的地方就一定會出錯

比如說、你在吐司上塗果醬時不小心手一抖、吐司掉了、一定是塗滿果醬那一面黏在地毯上、讓你要跪在地上清一個小時

又比如說、當你在櫃臺付帳時、掏出最後一個銅板掉下去、一定會滾進櫃臺下層的縫隙裡面去、讓你跪在地上找個半天

又比如說、車子維修之後開上高速公路、壞了卡在路上、出問題的部位一定是這次維修沒檢測到的地方、讓你在路邊給太陽曬個半死、然後再被拖吊車敲詐幾千

又、比如說、自信滿滿以為什麼都比陳時中強、但是瘟疫就不會發生在別的地方、偏偏就連環爆發在狂妄無知廢物市長負責管理的城市裡

莫非定律就是在說明、系統的各種運作環節、必須要有一整套綿密仔細完全的規劃和問題爆發時的處理辦法、

不可以只注意某些地方、必須全面設計處理措施、這樣才能確保整體的運作無礙

沒有「我以為是這樣」「沒想到會那樣」「誰知道會發生這種問題」等等的粗心忽略來妨礙企業的正常運轉

 

 

第二個定律叫做彼得定律

有個叫彼得的人發現、

一個人進入公司之類的組織後、從底層開始工作、慢慢升遷

正常來說、從作業員、科長、課長、副理、經理、部長、總經理、董事長這樣一層一層的向上爬

但是一個人的能力總有它的侷限、所以升到了某個職務就無法勝任了也就無法再往上爬了

例如說、某甲作營業課長時游刃有餘、但是再升一級到人事部長時就手忙腳亂了

又比如說、某創傷科主任醫師在大醫院裡可以表演的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即使討人厭惹人嫌、但還是可以把工作做到一定成績

但是後來好運轉到市長職位時、其能力就完全沒辦法應付了、所以半點政績都沒有、連個屁也做不好

當然、彼得定律的意思不是說因為能力不足所以不用想要有非份之想

而是說人要不斷的學習、成長

這樣子能力才能配合上工作職務的需求

「學習成長」說來簡單、但這需要組織原本就有讓人充電的制度或是動力

不然的話就會像是台北市政府現在狀態一樣、

一個天天說幹話的市長、底下局處長都忙著應和老闆的天馬行空、沒辦法做事情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都早已經離開市府團隊了、因為老闆是個沒有能力幹話王、所以他嫉妒可以勝任自己手上工作的人才

現在的臺北市政府就是彼德定律的反面教材

 

 

第三個管理學定律叫派金森定律

維基的解釋是這樣: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間內、工作會一直被增加、直到所有時間都被填充滿為止

看不懂這在說什麼對不對?

帕金森就是觀察到官僚體系就是會把事情拖延到長官規定的時限的最後一刻才把事情做好、而不是盡快完成手上的工作

或者說官僚體系會想盡辦法讓自己部門的人手膨脹、即使根本沒有必要這麼多人擠在一起、

只要官僚組織形成、處於其中的官僚人員的第一要務就是確保自己的利益、權力、和未來存續

然後緊接著就是各種不可思議的浪費行為

比如說一個台大醫生在使用葉克膜這機器在急救創傷上發生效用之後

他可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拒絕更新更有效率的新型機種、而堅持要用舊型又貴又比較難操作的型號

因為要是用了新的、那辦公室的人員可能要被資遣、可能會被調職、而做主管的他得要交出手上的權力、

這是辦不到的事情、於是乎台大用的葉克膜就是業界相對落後的機種

 

又比如說、一個首都市長明明可以遵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令、照本宣科來把疫情降低、快速有效的拯救市民

但是市長卻為了自己權力未來的發展考量而決定要處處逆時中

為了標新立異獲取網路聲量而採取「幹話防疫法」

只要能讓自己的政黨、組織有更多的曝光量、市民死多少都無所謂

有這樣的市長的結果就是台北市政府內部變成帕金森定律的極致完美呈現

反正市長不在乎防疫只想著出事就找替死鬼、那官僚體系裡的公務員要幹的事情就先保護自己、不會被市長出賣

 

以上就是經濟學的小科普

希望大家會認識到、台北廢物市長的無能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可以用經濟理論來印證到的

< 資料來源:坂本晉作的世界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