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IPEF鋪路 強化與印度經貿關係

圖為IPEF成員國峰會資料照。(路透社)

其實入會CPTPP之「奧克蘭三原則」:符合協定高標準、遵循貿易承諾、由全體成員共識決定,台灣僅是無法克服第三個原則。那為何不另闢途徑,為未來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預做準備?因為台灣是IPEF極關鍵的一環。若我國現在就開始加強與印度的經貿關係,屆時就可水到渠成。

入會CPTPP受阻 另闢外交途徑

由美國主導的IPEF於二○二二年五月成立,計有十四個成員國,主要用來削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大力擴張,藉以抗衡北京的「一帶一路」。成員包括美、日、韓、澳、紐、印度、斐濟、及七個「東協」成員:菲、越、泰、馬、印尼、星、汶萊。據悉美國未將台灣列為初始成員國原因之一是,擔心引起這些國家顧慮中國而躊躇不前。

IPEF猶如「亞洲經濟版NATO」:東起韓國,沿著島鏈、中南半島,一路來到印度,將中國圍起來。北約組織(NATO)則是二戰後及冷戰時期由美國聯合西歐將當時的蘇聯,由土耳其一路圍至北歐,阻止其西進。未來IPEF與NATO連在一起,就可將兩個集權國家圍阻起來,形成一道跨越歐亞兩洲之「民主與威權圍牆」!

據IMF預估,印度明年可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印度IT軟體設計極強,邦加羅爾(Bangalore)是軟體工業中樞,又稱「印度矽谷」。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印度在晶片設計方面已達世界級水準,已在研發AI,將成為AI出口國。」

台灣在IT硬體很強,印度則軟體很強,故兩國密切合作就是最佳搭配。台灣的IC設計業可善用印度的軟體設計能力,在AI運用面廣為發展,因為AI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另外印度政府也規劃半導體生產補助計畫,積極邀請各國前往投資,我業者可評估可行性。

其實台灣與印度淵源深遠,佛經、土芒果、大葉欖仁(Indian Almond)以及有「黃金雨」之稱的阿勃勒都來自印度。印度是我國第十二大出口國,其中積體電路占第一。印度因與中國近百年之邊境糾紛而關係緊張,故雙方都有一個「不友善的鄰居」。且我國也即將引進印度移工,首批千名,優先開放傳統製造業,未來並將循序漸進納入所有適用業別。

(作者是退休貿易推廣人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