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政治的言語現象

言語的破壞是文化破壞,來自政治與商業的惡意作為。戒嚴長時期的台灣,黨國政治充斥口號,「自由」、「民主」的語彙充塞於政令宣導。偉大領袖的身段,透過身體語言的強化,就是例子。不只不實廣告會成為公害,言行不一的政治宣傳也會成為公害。

納粹德國希特勒的演說召喚日耳曼人的激情;義大利墨索里尼誑言法西斯的國家秩序;史達林在蘇聯共產政權的魅惑解放世界論說,在後來歷史的鑑照下,美麗修辭包裝的言語成為文化病毒。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性充斥玩弄修辭的不實政治語言,中華民國的中國性也相互照映。

中華帝國號稱文化悠久,語言文字有長期的傳統,形成的詞彙豐富,卻常成為空有言語意符但沒有認知和實踐心的「言語空洞」或「背反」現象。常見政治人物滔滔不絕於成語引述,卻只是口號,口惠而實不至。就像印刷鈔票的技術發達,但發行準備欠缺,沒有兌現條件,用來比喻中國的言語狀況,極為吻合。

文明批評常見於政治或社會批評,二戰後的日本、德國、義大利等軸心國家,面對戰敗的廢墟,都有批評的視野。日本詩誌「荒地」的詩人以「意義喪失的時代」面對社會,認為戰爭的最大破壞不只是人命的喪失和建築物的毀壞,而是語言和想像力的破壞,有所反思。台灣的民主化進程,轉型正義指的是「政治」,缺少「文化面」的條件。因而,民主化轉型簡易為「全面開放公職選舉」,缺少真正的國家或社會新視野。

黨國戒嚴專制時期也口口聲聲「民主」、「自由」,但充塞「專制」和「壓迫」。戰後台灣政治遺留下來的言語狀況,缺乏歷史反思和政治覺醒。過去沒有過去,現在仍充塞著過去,未來不盡有新的想像,競奪剩餘價值超過描繪未來願景。

從前,脅迫台灣人反共;現在騙台灣人降共。反共愛國成為親共害國,充塞恣意妄為的言語現象。「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也是典型例子,更早時期,以「中華民國滅亡」作為選舉口號恐嚇民主選舉也一樣。「與強盜和解才是務實」以及「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等謬說,也是此類。轉型正義未充分實現,黨國戒嚴統治的歷史成為黨國侍從體系的遺產,仍然侵蝕台灣國家重建的文化工程。玩弄政治的言語暴力正在混淆視聽,破壞台灣國家的正常化。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