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逃出動物園的進一步思考

-1910年倫敦日英博覽會

【狒狒逃出動物園的進一步思考-1910年倫敦日英博覽會】

今天許多我的臉書好友們都在批評獵人槍殺狒狒這件事情感到憤怒,認為狒狒並沒有傷害人,憑什麼傷害狒狒,而至今狒狒從何而來仍未可知,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狒狒之所以會出現在桃園,主要是從動物園逃脫出來,動物園開設的原因除了娛樂以外,更宣稱帶有保育、教育、研究的功能,所以人類將他們從各個地方獵捕、引進到動物園內,讓牠們在有限的空間內,將自己的一切生活呈現給所有的人看,為了達到他們宣稱的效果,所以犧牲少部分動物的自由是必要的,但這樣的理由真的充分嗎?

1895年中國戰敗後,簽署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的日本的殖民地也隨著民族主義的高漲而不斷擴張,東亞、東南亞、南洋群島等地,都可以看到日本殖民的蹤跡。

日本為了要展現顯示自己的國力以及現代化,因此也透過參加國際性博覽會、在國內舉辦博覽會的方式來向所有人證明,他們已經晉升強國的名單之中。

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也是台灣首次進入國際的視野之中,日本為了向世界展示新的殖民地-台灣,因此特別在「日本館」中介紹台灣以及住在台灣島上「特殊人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展示台灣的原住民,所以在博覽會上,詳細的描繪出台灣原住民的相貌、居住地區等等。

1910年,日本與英國共同舉辦了日英博覽會,在這場博覽會中日本特別設立了「台灣廳」來展示台灣的農業、原住民文化等等,來證明台灣在被日本殖民後,反而進步的象徵。但這場博覽會除了靜態的展覽外,甚至有規劃了1300坪台灣排灣族人,居住展出的「福爾摩沙土著村」,當時由日本警察「帶著」21名男姓與3名女性族人,一起到倫敦將排灣族的生活展覽給大家看。

原住民族文獻會也有透過《台灣日日新報》還原1910年的場景:

「『福爾摩沙村』是以『臺灣生蕃監督事務局』為中心,周邊有12戶蕃屋,每戶有兩位穿著盛裝的排灣人,從上午11點到下午10點20分左右,一直坐在屋內讓觀眾參觀;參觀者需要花6便士買門票入村觀賞臺灣「土著」村民。由於來自臺灣的「土著」非常活潑,常常喜歡用剛學會的英語向參觀者打招呼,因此很受歡迎,是觀眾人數最多的地方之一。」

現在在我們的眼中,這樣的行為或許是荒謬甚至是嚴重侵犯人權的,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台灣原住民的真人展覽,也和現在的動物園具有一模一樣的功能對內有「教育」與「研究」的功能,對外可以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甚至可以說當時展示台灣原住民在就和現在展示動物的功能並無二致。

但我在這篇文先不討論當時日本政府的行為是否正確,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要和大家說明,當我們以「教育」「研究」「外交」之名,將這些動物圈禁到動物園之中,真的是一件好的事情嗎?

動物的展示經常是一個樂園的重點之一,動物越特殊就可以吸引到越多人去看,所以每年暑假甚至都會有全台樂園大比拼的活動,和1910年「福爾摩沙村」的情況一模一樣。

在我們為狒狒的死亡哀悼之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台灣過往的歷史,同時也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不一樣的觀察角度。

圖片來源:原住民族文獻會

< 資料來源:劉品佑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