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不安?

習近平十年,壓縮了封建時期的進程,一舉回到毛時代,這是中國的宿命。(法新社資料照)

 

中國兩會結束,針對第三任期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如何開展未來五年的中國治理,國際各大媒體分別從習的人大閉幕講話,提出了若干觀察與分析。若從台灣的角度,綜合對於中國帝制的理解,習近平表面上是「十年鬥爭、歸於一統」,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是習近平內心更深層的部分,似乎也充滿著「不安」?這位中國近代權力最集中的領導人,此時恐怕並非從容信步於今後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挑戰。

三月十三日上午的閉幕講話,應是人大「全票」通過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第一篇重要文件。在全部超過一八○○多字的致詞中,「人民」出現了高達二十二次,其次引人注意的是「安全」,也出現了至少九次之多。套用柏楊的「三作牌」理論,在威權體制之下,所謂的口號文化,經常是最缺什麼、最做不到什麼,就標榜什麼,戒嚴時代的台灣如此,今天的中國更有過之,習近平大量使用這些關鍵詞,當然反映了他的所思所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人民說話的份,早已眾所周知,而習近平把「安全」排在最上位,勢必會主導中國的施政路線與政策選擇。

其實從二十大二中全會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所謂要統籌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還要統籌中央和地方,就能了解習近平沒有什麼是他不要「統籌」的。這條以「安全」為名的「統籌」之路,早在二○一三年習近平剛上位就已經開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當時也是說要解決各自為政,以統籌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兩個月後就通過習近平親自擔任主席,令外界驚覺他的起手式。果然,二○一八年,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進一步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這時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並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全由共產黨統一領導,有計畫地將國務院弱化。顯然,習近平認為這樣依舊不夠,於是今年又持續進行機構重構,即使第三任遂願,權力仍要更加徹底收攏,否則無法讓他心安。

習近平的心理狀態,如果要從中國的獨裁史上找答案,明代廣設特務、宦官當道,為皇帝服務的前例,走的正是不斷權力「升級」的類似道路。從明太祖的錦衣衛,典型是招攬親信偵防異己開始;到明成祖,轉由太監主持東廠,加大對反對派的鎮壓;再到明憲宗,新設超越錦衣衛與東廠之上的西廠,橫行全國。最後到明武宗,由劉瑾主持內廠,可以反過來監督錦衣衛、東廠與西廠。這種權力發展的軌跡,可謂一脈相承,說明帝制欲對社會進行控制的永不滿足,很容易藉由改變組織、以無限擴權,來換取一時的危機緩解;問題是這種恐怖統治,累積人民反抗,終致明朝滅亡、難以善了,也是史有明鑑之事。

習近平十年,壓縮了封建時期的進程,一舉回到毛時代,這是中國的宿命。世界各國把習近平視為危險份子,其危險,來自於他的不安;而習近平的高度不安,其實也是中國自身的最大風險。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