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的成敗

 

民主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信任需要社會共識。 因此,不信任會動搖民主的有效性。 政府是選舉產生的,如果人們感到失望,就可以更換政府。

然而,民主並不能保證社會沒有分裂。 過去幾年的動盪甚至使一些高度發達的民主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裂痕,侵蝕了社會共識。 然而,它的喪失威脅到了民主的本質。民主的隱藏的缺陷暴露出來,那個主要的缺陷就是宣傳。 宣傳是對民主的歪曲,是對民主的濫用,是一種欺騙性的做法,其中主要的宣傳形式——電視、手機、臉書、Line、推特、微信、抖音——製造民主的對立。 康德提倡的理性被取代,集體非理性的虛構充斥著公共空間。

只有公共辯論是基於更好的論點而不是基於所謂的正確價值觀,民主才能奏效。 如果這種共識不復存在,只有相互衝突的價值衝突,民主就會誤入歧途,最終會走向毀滅。但人們喜歡虛構多於真實,因此偏見、惡作劇、意識形態、謠言和證偽在輿論市場上特別有吸引力。

從詆毀高端和台積電的言論盛行可以預見台灣民主的末日,許多的言論基礎不是事實,而是仇恨,醫生和電機工程師往往也不駁斥,甚至站在破壞民主的一方。

民主的意義在於為共同利益做出最佳決定,而不是個人利益的公開競爭。現在幾乎看不到獨立法西斯,不擇手段、不計代價,原因是台灣的狀況離獨立還非常遙遠,而且不可避言的支持獨立者大多數是現實主義者,具備理性思考。反之,統一法西斯越來越囂張,一方面中國在背後提供龐大的資源,一方面選舉結果似乎給這群人希望,仇恨動員、道德法西斯和雙重標準,從論文事件、黑道議題、貶低高端、仇美棄台論,再再呈現非理性的逆流高張。

未來會怎樣?沒人能夠預測。人唯一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管東管西好像住海邊,這是人生的選擇。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