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微視」案 反擊的開始

調查局資安工作站與新北地檢聯手破獲「中華微視」涉嫌未經投審會許可收受中資入股,並在台灣製作與中國大外宣調性相近影片,投放至特定社群網站,試圖帶動台灣輿論風向。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代表台灣終於能夠透過法律手段,對中國外宣體系中涉台端的台灣協力者/共犯展開反擊。

「中華微視」收中資,臉書粉絲專頁涉散布不實訊息。(調查局資安工作站提供)

 

但,以二○一八年多合一地方選舉前中國外宣涉台體系從上游的中國官媒、台灣端的內容農場及影片製作者,再到遍及LINE大小群組與臉書粉絲團等末端的謠言耳語散播機制來看,體系巨大、分工細緻,手法也相當綿密,加計中國自身因為國務院台辦等對台工作系統在二十大前後開始進入新的重整期,今年多合一地方選舉投入台灣的銀彈、以及來自中資的耳語及謠言活躍程度,都不若二○一八年選前,合理懷疑這一整套體系應該只是局部休眠,未來若中國黨政當局有新的需求,這套體系還是會被全面喚醒,可以說「中華微視」只是冰山一角,檢警調拆解中國外宣涉台體系的台灣協力端,仍然有再接再厲的空間。

不過,恕筆者直言,造成台灣部份民眾依然對來自中國外宣涉台體系的謠言耳語深信不疑的背景,仍然是台灣政府與社會對來自中國的各種柔性影響力,包括書籍出版品、影視作品到手機遊戲與行動應用APP等,欠缺一套完整的國家戰略及社會心防共識。小朋友與年輕人玩中國製或中國廠商代理的手機遊戲、看抖音國際版Tik Tok,把小紅書當作是日常生活美妝穿搭指南,中老年人則甘願被中國的內容農場餵養各種資訊,順便自甘為向同儕進一步擴散消息的節點,光怪陸離多不勝數。台灣社會實應動起來,從個人拒絕點擊/傳播中資內容農場開始,政府也應統整出一套完整的抗中柔性侵蝕的政策,作為未來進一步修法切斷中國宣傳物持續流入台灣的指導原則。

(作者為兼業作家,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