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的地名一點都不土

 

土牛國小是專門讓土牛來上學的嗎?

哈哈,當然不是,土牛國小的學生不是牛,是可愛的小朋友。

原來「土牛」是台中石岡區內的一個地名。清領時期,為了區隔漢語族與原住民族的界線,挖壕溝分界,以免漢語族侵墾所謂「番界」。壕溝挖出的土堆,狀似臥牛,被稱為土牛,有很多土牛的地方,後來成為地名。

土牛的地名一點都不土,深具歷史意義!

近年來常有偏激者說,台灣沒有閩粵移民,都是平埔族漢化的。這種說法未免幼稚,沒有漢語族移民,平埔族如何自己漢化?「土牛溝」的界內,不就是閩粵移民的開發區嗎?

不過漢語族在開發過程中,常常潛佔、霸佔原住民土地,那些土牛溝、界線,卻不斷往內山東移,原住民的生業範圍漸漸流失!

現在漢、「番」之分,已模糊,大家都是台灣人了。但是這可愛的地名,倒是發人深省。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