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譽說,學歷論;政治刀,學術刃

 

民進黨提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事件,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和校長管中閔現身發佈撤消碩士學位,以影響校譽為由,道貌岸然地以台灣大學校譽為名,昭告這一爭議事件的處置結果,但爭議似乎未明,不只林智堅喊冤,多位學界人士也各有正反評議,似乎不能排除政治鬥爭介入調查的各說各話。

就談台大校譽吧!管中閔和蘇宏達對台大校譽有正面貢獻嗎?二○一八年,管的不當獨董事件,甚至也捲入論文抄襲爭議,台大校長位子的取得也鬧得風風雨雨;蘇宏達假藉外交官,捲入台灣外交官自殺風波的不名譽事件,難道對台大無損?管、蘇只讓人感覺藉大學職位進行政治鬥爭,成為政黨之刃。看來,這事件仍然要交給桃園市選民去判斷、取捨了。

要說台大校譽,最近以百齡辭世,不及看到台灣真正成為正常國家的彭明敏,一九六四年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事件,成為政治良心犯,被迫流亡二十多年,台大並未善盡保護知識良心之責。宣言主張印證政治發展,正是台灣之路。昔日台大也以「校譽」之名,將時任台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的他除名,迄今未予恢復。而陳文成紀念碑石在台大校園延宕,也是繼楊泮池校長之後、管的拖延多時,遲遲完成。台大在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歷程扮演的是正反修羅,光影兼具。什麼是台大「校譽」?因人而異?

政治公職之重視學位加持,為台灣特有的現象,大學特別為政治人物量身打造的在職進修班,或因近年來論文門事件層出不窮而緩慢下來。看看世界政治人物的身世、履歷,少有像台灣這樣重視學位,碩、博士滿天飛的情形,有哪幾個國家、哪幾位總統、首相、總理、部長是碩、博士?反而政策幕僚體系多學有專精,以因應策略。一九九○年代,英國首相梅傑,高商學歷,金融保險員出身,叱吒一時。台灣的文憑病真是的!

政治人物論文門事件的層出不窮,提醒台灣社會:學力,學歷論的思辨。一九六○年代,日本SONY社長盛田昭夫一九六○年代的「學歷無用論」,強調能力而非學術背景,批判文憑主義,曾是警世之言,但重學歷習性似乎綁架台灣社會,不知學歷不等於學力。台灣的職業學校從高職、五專到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文憑重了,但技術運用呢?太多大學,太多碩、博士,但進入社會使力不上,學用無關徒增問題。

校譽、學歷還是會被放在社會的評量儀被檢視!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