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最後努力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路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路透)

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非常忙碌。總理任期的最後一年,為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嚴峻,不斷出面安撫外商,訓令各級地方政府貫徹穩控經濟的措施,由於與習近平的清零政策有別,難免引起國際間的各種揣測。其實,李克強在二十大之前的努力身影,未來恐怕會愈來愈賣力,一是務實地面對習近平跨越任期的必然;二是為自己與所屬政治勢力在「後總理」時代,得以轉進並延續政治影響力,進行鋪路。

與中國前幾任國務院總理的權力基礎相較,從李鵬、朱鎔基、溫家寶到現在,李克強應該是最憋屈的一位,這是習近平掌權十年的真實寫照,只有習體制,沒有習李體制。當習近平大步邁向第三個五年之際,種種跡象顯示,這些年透過全面性的嚴密監控,清洗任一潛在威脅者的行動,二○二二年,在中共黨內基本上已經沒有足以挑戰的實力人物。習李二人,原本路線就不盡相同,不過演變到今天,李克強早就不在有能力「鬥爭」習近平的級別上,這是比較接近事實的習李關係現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觀察李克強先是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總共三十三項、所謂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希望「區間調控」,把中國的經濟推回正軌;二十五日續在國務院「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據稱對著十萬名幹部,要求經濟要在六月穩定上升,以第二季須達正增長為目標;乃至在二十六日再宣布十三條保外貿政策;隨即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到十一個省份監督政策的落實;以及工信部決定實施企業「白名單」動態調整機制,以確保產業鏈的穩定等等,這一連串的指令下達,既是正視今年三月以來封控手段對中國經濟的重創,遠超過去年疫情的影響,更是在為習近平的延任,積極部署「防風險」作為。

換言之,穩經濟,是二十大順利舉行的前提要件,倘若社會經濟一直搞不定,勢必會對習近平稱帝的正當性構成侵蝕;在此同時,李克強的力求表現,應該也有意影響其接任人選,鞏固既有勢力的目的。畢竟李克強未來若獲留任政治局常委,並不令人意外。由此對比李克強在今年三月的人大記者會上宣示:將在習核心領導下,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可說是若合符節。

外界認知以上的中國權力結構之後,應該就不難研判,經濟「一攬子」,是在修復政治「一棒子」的後果,「一攬子」並無法超越「一棒子」佔據上位,甚至「一攬子」有可能隨時遭到「一棒子」的突襲。因此中國經濟在今年下半年肯定是中共的頭條大事,然受制於人治,有其侷限,也充滿變數,務必審慎應對。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新聞分析》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