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亞入歐」就是「去中國化」

今天是五月四日,中國的青年節。1919年的五四運動已經過了103年了,但是我們看今天的中國,仍然不尊重科學、仍然沒有民主。例如上海封城,人為造成的悲劇仍在上演,五四運動的呼喚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仍然沒有來到中國。

今天,前國大代表黃澎孝大哥在臉書上提到了,當年五四運動提出訴求就是「去中國化」,和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的「脫亞入歐」如出一轍。覺得很有道理、想評論幾句。

提出「脫亞入歐」的福澤諭吉,是慶應義塾大學的創始人。我是慶應的畢業生,廣義上講,也屬於福澤諭吉的徒子徒孫。我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都要讀一本福澤寫的「勸學」的小冊子。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在人之下也不造人」。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神在造人的時候,授予每人同等的權利」,也就是人人平等。

福澤諭吉所說的「脫亞入歐」,其實就是去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愚忠愚孝、不尊重個人」等思想糟粕,接受西方的「人人平等」的概念。福澤認為,中國思想中的糟粕,會成為阻擾日本社會進步的枷鎖,所以要「去中國化」。

其實五四運動時,學生們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等口號,和福澤諭吉的主張大同小異。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他說的禮不是禮貌、而是禮教,也就是長幼尊卑。年紀小的人或地位卑微的人應該謙卑服從,不能夠挑戰權威,因此形成的社會秩序是反科學的、也是反民主的。

中國共產黨最近幾年在大力推廣國學,其目的無非是想利用國學中的枷鎖來奴役人民,和他們推行的「領袖個人崇拜」是配套的。

而在台灣也有很多人「反對去中國化」,拋開他們思想意識中的中國情結,也有對當年威權統治的鄉愁。那些一開重要會議就誦讀「總理遺囑」的:那些張口閉口就頌揚「先總統兩位蔣公」的;那些動不動就罵人「數典忘祖」的。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們身上今天仍然套滿了枷鎖。

#矢板明夫

圖片引用 #黃澎孝

 

< 資料來源:矢板明夫俱樂部 Yaita Akio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
日本栃木縣矢板市人,生於中國天津市,現為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