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隔離

 

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感染的人越來越多,戴上口罩、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是日常生活重要的行動綱領,我已經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在路上看到人們完整的笑容,孤獨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宿命。

梭羅的湖濱散記提供孤獨的經驗,教會我們如何全心全意投入生活以及如何與自己獨處,擁抱孤獨而不感到寂寞,兩者大不相同。

基本上這是一場隔離的實驗,1845 年,梭羅開始了一種獨特的生活,獨自住在瓦爾登湖附近自己建造的小屋裡,梭羅主要目的是看自己能否僅依靠自己的勞動成果,過上深思熟慮和充實的生活,擺脫現代文明生活中不必要的任何物質和服務。梭羅在那裡一個人獨自生活超過兩年,在森林當中自力更生,維持簡單的生活,進行深度思考的繁忙腦力運動。

梭羅寫道:大多數人,即使在相對自由的國家,僅僅因為無知和錯誤,人們沉浸在虛構的憂慮和多餘的粗俗勞動中,以致無法採摘更美好的果實。

梭羅面對孤獨的策略就是在大自然中過內在的生活,外在世界迷惑著我們,孤獨是我們自己錯誤想法的產物。我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我們應該將消極重新構建為積極的思想,重新定義為自我實現的孤獨。

梭羅說:我喜歡獨處,我從來沒有找到像獨處這樣的伴侶。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人群當中反而比一個人的時候,感到更加孤獨。

疫情的嚴峻、隔離的生活似乎是絕佳的機會來探索自己的內在,梭羅是個先行者,一個人跑到瓦爾登湖,做一場兩年的隔離實驗。維持社交距離、自主隔離的環境當中,或許應該準備一本湖濱散記,仔細思考梭羅領略的想法,了解孤獨和寂寞的不同。

一個人越能放下,他越是富有。

~湖濱散記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