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檔案:《前根壽一報告書》


說到納入國家管理的威權統治時代政黨檔案,有意思的文件著實不少。舉例而言,其中很有趣的一份,就是1952年的《前根壽一報告書》。

依照記載,這份報告原本是日人前根壽一受到美國經濟合作署(不是國府)聘請,來台草擬魚類增產計畫之後,向日本政府提出的赴台考察觀感報告。嗣後被國民黨取得,經過摘要翻譯,再由張其昀、唐縱於1952年3月17日呈交「總裁」批簽。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就是國府與日本簽訂《台北和約》的一個月前。

這份報告書,是以日本視角對當時的台灣進行觀察。身為外人,語無忌諱,頗有「打開天窗說亮話」的辛辣,尤其是以下幾點:

「戰後第二年之二二八事件,台灣人對於國民政府反感極深,而相反對於日本統治時代反持良好印象」

「美國通過經合總署對台灣之積極援助,實超過日人想像之上。現時美國已在實際上獲得其軍事及經濟之支配權。」

「台灣雖為一小島,但對於日本之關係極大,而國民政府在現狀下,對日本之態度似不無『並非所好,但不得已』之情,其不樂於台省人與日本人相接近,尤屬事實(台人表面上雖亦鮮與日人接近,但內心卻實相反)因此兩國人力物力資源迄仍不獲合作之機會,故有亟早調整邦交之必要。」

這份報告書,赤裸裸地點出了當時國府與台灣社會之間的矛盾,以及美國對於國府的巨大影響力,為當時台灣在野之人不敢言,在朝之人不便言。而且,從文件上批示的「閱」(手寫)與「蔣中正印」,基本上可以推定,「總裁」讀過這份報告書。

這份報告的來歷仍然有可以存疑之處。既然這是日本政府的內部文件,為何會落入「總裁」手中?惟無論如何,前根壽一確有其人,日本國會圖書館可以查到他發表的漁業水產論著,應為漁業專家。另外,在戰後國府徵用留台日僑的名單上,也可以查到這位前根先生,並註明「台灣農林處日本水產會社」(詳見留言)。

當然,這份報告書仍然有其時代侷限。作者的著眼點,是台灣對於日本的戰略重要性,並希望促進日本與台灣的供應鏈整合;但他設想的整合模式,是由台灣對日本輸出糧食(參第三點),並由日本對台灣輸出日用品(參第五點),這仍然像是戰前模式的延續。至於他認為「現時台灣金融之利息極高,在此種情況之下,台灣除農產以外,其他生產事業將無法開展」,這個預測後來也並未成為現實,至少沒有長期如此。

話說回來,時代侷限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沒有人能夠完全超越自己所處的環境,每個人都一定會受到時代侷限的,你我皆然。

註:《前根壽一報告書》引用自國家檔案資訊網,檔號C5060607701/0041/總裁批簽41-0119/001/0001/001。

 

 

包含前根壽一的徵用日僑名冊(國家檔案資訊網檔號A202000000A/0035/474/1352/1/003):

未提供相片說明。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