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板塊的「馬太效應」

 

春節過後,行政院有條件解禁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據TVBS民調,開放日食有四十五%不贊成,四十四%贊成,十二%沒意見,在此之前,絕大多數反對。而國民黨仍想以「守護人民食安」之名,再吹起民粹之風,切入年底選舉動員。但去年底公投,反美豬陣線潰堤。國民黨常稱,「親美友日和中」,卻對美豬日食不惜一戰,亦自陷於不利的外交處境。政黨競爭,不利的議題,不如清理戰場,另闢有利於己戰場。不此之圖,徘徊於滑鐵盧的廢墟,豈有補於事?

去年底,拜登召開首屆全球民主峰會視訊會議,台灣正式獲邀參加。馬英九大唱反調:民進黨政府,離「民主」越來越遠,趨近「不自由的民主」或「民選的專制」。諷刺的是,經濟學人資訊社之二○二一民主指數報告,台灣在全球一六七國家地區中排名第八,也是亞洲唯一擠進前十名的「全面民主」政體。更不要說,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盛讚台灣是印太的民主領頭羊,而且,台灣以民主防疫成功的故事,早被視為中國專制防疫的對照組。過去兩年,台灣自證是可信賴的產業鏈。莫德納則宣布台灣子公司設立計畫,支援台灣mRNA疫苗及治療藥物的需求。凡此,堪稱民主台灣在「善的循環」中升值之體現。威權心態不改,胡謅「不自由的民主」、「民選的專制」,看扁選民,唱衰台灣,在少數的同溫層取暖。這樣的國民黨,柯文哲不吃就太客氣了,雖然他的兩岸一家親也是票房毒藥。

現在的國民黨,宛如踩進沼澤。一,污名化台灣民主,與民主世界由外觀察所得印象截然不同。習近平在國際罵聲載道,國民黨卻對之百依百順,也與西方聯合抗中的主軸背道而馳。二,民主台灣,主權在民。不論國民黨意識形態、國家認同為何,理應接受多數選民的抉擇。二○一六以來,除了二○一八,主流民意穩定支持本土政權,台灣民主活力也在全球民主退潮下備受肯定。偏偏有人,勝選叫民主,敗選是專制,置頭家於何地?三,習近平的中國夢,正威脅國際秩序與普世價值。如今,中俄正從事專制國家集團化,企圖東西挾擊扳倒美國霸權。而依國民黨路線,民主台灣將融入專制集團。既批評「不自由的民主」、「民選的專制」,又擁抱如假包換的專制,豈不是精神分裂!

台灣政治板塊,向來藍大於綠。最近四次大選,景觀有所改變,國民黨的得票數(萬)是七六六、六八九、三八一、五五二,民進黨則是五四四、六○九、六八九、八一七。也許將來回顧,二○一四太陽花運動、二○一六民進黨完全執政,加總計算的十年,可能是藍綠板塊消長的最後推擠。一方面是,隨著民主深化,台灣認同擴大所致。另一方面是,中國脅迫日急,跨越藍綠的台灣共識形成。而這兩方面,年輕世代最為明顯,這無疑也警示著,藍營可能失去未來。假使此一趨勢定型化,不無可能迎來一、二十年的綠色年代。二○○○至二○○八,阿扁堪稱少數總統,即使二○○四連任成功,朝小野大格局未改,尤其是立法院。小英兩次高票當選,立法院也佔穩定多數,從內外環境綜合判斷,「改朝換色」難度越來越高。

綠色板塊擴大,小綠的機會也隨之而來,能否避免權力導致腐化的誘惑,則是變數。藍色板塊縮水,自己人都僧多米少了,還要提防外人搶食。最要命的是,綠色板塊擴大,內部可以接受顏色淡化,往中間光譜挪移。而藍色板塊縮水,卻使藍色濃度加深,深藍的聲量壓倒淡藍,路線、提名都往非主流傾斜。「聖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所謂的「馬太效應」,可能就這樣在台灣上演。

近五年,地緣政治劇烈變化,美中關係由夥伴轉為對手,香港二次回歸強化台灣認同,歐盟對中政策也由親而疏。影響所及,「抗中保台」成為國際與台灣的共識。綠營順風而行先蒙其利,藍白逆風而行遂受其害,二○一八至二○二○的戲劇性起落,即為著例。而中國威脅,已從台灣擴大至民主世界,國共、兩岸一家親,在台灣勢必越來越尷尬,對民主國家也宛如異類。柯文哲,民意支持開高走低,關鍵無非是與台灣(民主)漸行漸遠、與中國(專制)漸行漸近。黃健庭稱,如果一個政黨不能得到年輕人認同,這個黨是沒有未來的。這,不就是「靠中」的國民黨與「小藍化」的民眾黨同有的罩門嗎?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