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新年快樂之十大哲言

 

“人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 6 世紀)

與哲學史上許多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不同,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上和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穩定的,這是他強有力的論點,他用一條河流來說明。 就像這樣,現實中流淌著一股帶走一切的潮流。 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在物質或思想世界中找到線索。 一切都是變化。

“我知道我不知道。”

~蘇格拉底(公元前 4 世紀)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精通某些領域,因此往往對真與假、好與壞、美與醜有著清晰的認識。 但是蘇格拉底通過這種假設的知識實際上是知識?還是只是意見?來挑戰這種信念。

“人是政治動物。”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 4 世紀)

人類天生善於交際和健談,因此可以聚在一起並與他人交流想法。 特別是,他需要其他人來形成一個社會,社會成員決定的公平規則進行管理。 當人們政治上富有成效的關係時,他們就會感得充實。

“最可怕的罪惡:死亡,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死亡時他不在那裡,而其他人則不再為他而存在。”

~伊壁鳩魯(公元前 3 世紀)

不活著也沒什麼不好,對於那些達到這個想法的人來說,死亡失去了所有的恐懼。在我們生命的盡頭,我們和世界的所有感知都停止了,因為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 所以我們不必害怕我們存在的終結,因為我們不會經歷它,因為: 當死亡在那裡時,我們不再是它,只要我們存在,死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生活的限制不是恐怖,而是激發我們盡可能最好地利用時間。

“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1637)

即使生活是一場白日夢,如果我周圍沒有任何東西,而我自己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麼至少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確定的:我認為,而且懷疑一切。 在思考中,我作為一個思考的東西存在。 這是個很好的、幾乎無可置疑的起點,可以從中重建關於我的身體及其周圍一切的所有知識。 簡而言之:通過懷疑,一個人在自己身上找到一個固定點,可以從這個點出發去尋找真理​​。

“人生而自由,但處處被鎖鏈束縛”

~盧梭 (1762)

對於盧梭來說,人類天生善良、和平,因此被創造來與他人舒適地生活。 然而社會是建立在虛假的價值觀之上的,比如謊言、追求名利和自戀。 結果是,本應過得好的人發現自己受制於暴君的擺佈,暴君剝奪了他們與他人決定如何生活的權力。 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共同生活的方式,並製定一項社會契約,讓我們重新獲得根據自己選擇的法律生活的公民的自由。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康德(1784)

許多人深信他們沒有能力和知識來自行做出決定。 他們相信君王、神父和學者掌握著真理,因此能夠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和該做什麼。 然而,18 世紀的啟蒙運動有著根本不同的觀點。 它鼓勵人們了解自己並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讓自己振作起來,並意識到任何真正尋求知識的人,都可以獲得知識。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重要的是改變它。”

~馬克思(1845)

哲學家們總是爭論抽象的問題,而忽略了什麼是哲學的本質,哲學的任務不是用崇高的概念來證明這種狀況,而是提供有助於理解和改變狀況的工具,以便能夠建立一個新的世界。

“存在先於本質。”

~沙特(1946)

我們周圍的一切幾乎都具有某種本質。 鉛筆刀具有精確的特性,不能變成瓶子。 但是人沒有預定的本性。 他只有他的存在。他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而且必須決定他是想成為合作者,還是抵抗戰士、英雄還是懦夫。 在人類中,存在的自由先於既定的本質。

“女人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後天塑造。”

西蒙.波娃(1949)

像所有人類一樣,女性生而自由,具有先天無限的發展潛力。 問題在於,這在男性身上自然而受歡迎的想法,而在女性卻不容易獲得。 女性必須拒絕這種社會強加的榜樣,並自由地發展自我。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