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不!

 

解嚴當年,詩人林亨泰有一首詩〈力量〉,與戰後初期經歷二二八事件後的情境,有極大反差,從死滅中,讓人看到人民的覺醒。一九二四年出生的這位台灣詩人,已九十七高齡,仍然看著他所屬的國度,戒嚴長時期宰制的年代,在他人生烙下印記。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林亨泰二十三歲。一九四九年,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前身的師範學院時,逢四六事件學潮,他回鄉時,在台中火車站目睹作家楊逵被軍人戴上手銬押走。青春期人生,眼中充滿淚水,成為一首詩〈溶化的風景〉,因為「全部的景色/早被眼淚溶化了⋯」

戒嚴長時期,思想被壓抑的人生反映在林亨泰的詩業。他從外向指涉轉而內向深化,在「現代」和「純粹」構造他的實驗性。解嚴後,他再度走何現實的詩性探索。林亨泰寫了〈力量〉這樣的詩:「力量來自哪裡?/什麼也不必做/只要輕輕地/但,堅定地說聲:不」;「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齊聲說:不!」

二二八事件,戒嚴時期白色恐怖,中國國民黨讓台灣人蹲著,站不起來。解嚴後,民主化雖是台灣人重建的政治條件,卻也是中國國民黨破壞的條件。政治決策兩害相權、兩利相權,各取輕重。操弄惡性罷免、公投的不當濫用,成為政治亂象。相對於中國國民黨頻頻作亂,反而鞏固民進黨的社會支持條件。執政黨以「四個不!」回應這波公投議題。

台灣的國家困境來自內部中國國民黨的反台灣化,也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併吞心。民主化不盡成為台灣重建的力量,也成為台灣內部自我顛覆的力量。走過二二八事件、戒嚴統治白色恐怖長時期,台灣人的心從壓抑、挫折中覺醒、煥發起來,但困境仍在。

林亨泰的〈力量〉,貫穿許多「不!」的聲音。結尾的行句,訴說了他的期許:

「啊!

好好地保持你的生命

愛惜你的生命

等到適當的時候

請你說聲:不!」

一九八七年,林亨泰的這首詩,彷彿在提示台灣愛好民主和自由的人們,面對破壞台灣正常發展的威脅,要對不當的顛覆力量說「不!」,拒絕黨國鬼魅陰影對台灣的破壞。惡性公投成了中國國民黨不懷好意的照妖鏡,只會增強台灣守護自己的力量。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