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島核災經驗談「重啟核四」公投

12月18日的「重啟核四」公投,是政客們用來「亂台灣」的議題之一,浪費了龐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相當不公道,引人不安與憤怒。

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前首相菅直人先生2012年出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中譯本2021年3月出版,該書第29頁記載20公里、30公里、170公里、250公里的「逃生圈」模擬圖。日本核能委員會近藤駿介委員長評估當時最壞的情況,半徑250公里撤離的居民大約5000萬人,何等恐怖。很幸運,「最壞的劇本」最後沒有發生。

該書第47頁指出,「核電是哲學問題」,許多人在經歷了311福島核災之後,提出對核電的想法。提到關於核電的討論,我想到的是哲學家梅原猛在2011年第一次復興構想會議的開場點出:這次的核電廠事故是「文明災害」。

圖為311福島核災後,身著防護裝備的官員正在檢查來自核電站附近疏散區的兒童是否有輻射跡象。(路透社)

 

又指出,核電問題不單屬於技術面或經濟學的範疇,而是對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文明的根本質疑。核電廠事故,無疑是錯誤的文明抉擇所引起的災害。既然如此,與其說是一種「技術問題」,不如說其最終仍需取決於國民的意志,因此也可說是一道「哲學問題」。

我們面對駭人及無情的「文明災害」,必須理性,發揮智慧,並具有防患未然的思維,千萬不能相信媒體所謂「福島核災與地震無關」,「台灣有『斷然的處置程序』,不會有核災」等謊言。

最近有人喊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口號,有欺騙人民之嫌。如果我們目前享受核電,而把核廢料留給後代子孫,製造這些「萬年垃圾」也相當不人道。由科技文獻了解,鈽的半衰期是2萬4千年,核廢料的有害度下降到天然鈾的等級,至少需要10萬年。

在「重啟核四」公投時,細心思考「我們要為後世子孫留下什麼?」,正確選擇自己安全的生活方式,大家堅決反對「重啟核四」吧!

(仲裁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