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織件綠毛衣

 

姚文智投入電影產業,即將開拍第一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姚文智投入電影產業,即將開拍第一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1943年5月,天還寒,穿著綠色毛衣的7歲克里斯蒂娜 ‧席格(Krystyna Chiger ,1935~)和爸爸、媽媽、弟弟與其他十幾個人一起逃到下水道,躲避納粹的屠殺。驚慌中,他們遇到了下水道工人,但意外地,獲得了他們的幫助。

首先,熟悉汙水系統的利奧波德‧蘇哈(Leopold Socha,1909~1946)和史特凡‧弗羅布萊夫斯基(Stefan Wroblewski)帶他們到較安全的地方躲藏,然後開始為他們21人購買食物。每個禮拜蘇哈還會把他們的衣物帶回家讓太太清洗熨燙。最後,他們把錢用光了,兩位貧窮的波蘭下水道工人和他們的太太仍繼續幫助他們。

在這無光的歲月裡,有人離開、生病、懷孕生子,或者死亡。小克里斯蒂娜則非常非常想念陽光、新鮮空氣和鮮花,也很想看看狗和馬。一度,她陷入憂鬱而無法說話,蘇哈帶著她,打開人孔蓋,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外面的世界,為她小小的心填入希望,找回了聲音。或者,在猶太人不能吃發酵麵包的「逾越節」(Passover),蘇哈帶給他們很多的馬鈴薯和一本他在猶太人區的空屋裡找到的祈禱書。

14個月後,1944年7月,蘇哈為他們帶來戰爭結束的消息,存活的10個人爬出了下水道,蘇哈拿出伏特加,蘇哈的太太端出她烤的蛋糕,高興慶祝。蘇哈開心地說:「這是我的任務成果,我的猶太人。」(This is my work. These are my Jews.)

而後,10人各自落腳於歐洲、以色列和美國。1945年5月12日,蘇哈為了救女兒,被迎面而來的蘇聯軍隊卡車撞死。在他的喪禮中,有人說,這是他幫助藏匿猶太人的懲罰。

1975年,凱倫牙醫師(kristina keren,長大後的小克里斯蒂娜)的父親花了3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他的回憶錄。

1990年,英國紀錄片製片人羅伯特‧馬歇爾(Robert Marshall)以凱倫的父親的回憶錄為基礎,再採訪收集了其他倖存者的故事,寫成書:《在利維夫的下水道》(In the Sewers of Lvov)。(紐約時報

2003年,「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推出新展:《在陰影下的生活:被藏起來的孩子和大屠殺》(Life in Shadows: Hidden Children and the Holocaust),凱倫將她的那件綠色小毛衣借給紀念館展出,而後捐給紀念館。

2008年,凱倫和美國記者丹尼爾‧佩斯納(Daniel Paisner)合著的《穿綠毛衣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Green Sweater)出版。

2011年,知名的波蘭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Agnieszka Holland)改編馬歇爾的《在利維夫的下水道》所拍攝的《無光歲月》(In Darkness)上映,深受好評,並入圍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14年,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麻醉科醫師、也是編織專家的莉雅‧史特恩(Lea Stern),終於說服「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的館長,獲准小心檢查和研究那件綠色小毛衣,研究出編織針法,織出小毛衣。然後,史特恩帶著幾件不同綠色調的小毛衣去到紐約長島拜訪凱倫,說明她怎麼織出小毛衣和她的小毛衣計畫

史特恩將研究出來的「小毛衣的編織法」版權捐給「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紀念館的禮品店將「小毛衣的編織法」、一件小毛衣樣品和凱倫的書《穿綠毛衣的女孩》並排展示與販售。除此之外,史特恩也在編織社交商務網站Ravelry販售「綠色毛衣的編織法」,所有的錢都捐給「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


麻醉科醫師、也是編織專家的莉雅‧史特恩(Lea Stern)因為《穿綠毛衣的女孩》一書,而發起推動小毛衣計畫,讓活生生的歷史,去提醒人們它是「仇恨與包容」的結果。左起:2008年出版的《穿綠毛衣的女孩》、拿著新編織出的綠色小毛衣的凱倫牙醫師(kristina keren)。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會整理出以上的故事,是因為日前知道了一個令人雀躍的消息──兌現選前承諾「選輸就退出政壇」的前立法委員姚文智先生,投入電影產業,即將開拍第一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

我對猶太人的文化歷史和被屠殺的歷史之認識,都從看電影開始。每個故事都因為一部電影而讓我深深記得,甚至想要進一步去查資料,了解更多的相關人事。這樣的經驗,讓我體認到,除了文字檔案、出版書籍,將一個個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故事拍成電影有多麼地重要。尤其,我們現處網路的時代,許多人喜歡觀賞影音遠遠勝過靜靜讀書,若將這些故事拍成電影,必定能增加台灣人認識這些故事的機會,而且,一定要配上英文字幕,才能登上國際舞台,讓世人認識與了解台灣的文化歷史和之所以能成為亞洲民主典範的原因。

當年,凱倫躲在下水道時所穿的綠色小毛衣,是祖母織給她的。在最初躲藏的地方,她目睹祖母被納粹帶走,祖母往她的方向揮手說再見的時候,被納粹打倒在地,最後死在「亞諾夫斯卡集中營」(Janowska concentration),因此,要把和祖母唯一的連結物捐給「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是困難的決定,但是凱倫認為:「如果我把毛衣留在家裡,沒有人會知道那些事。這件毛衣說了一個戰爭的故事。」(以色列時報

第一次在「美國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看到綠色小毛衣的史特恩,也有類似的想法。編織專家的她覺得,小毛衣的編織針法是從沒看過的,應該會有許多人會想要嘗試編織這樣的一件小毛衣,如果可以研究出小毛衣的編織針法,關於小克里斯蒂娜和她的家人,以及幫助他們生存下來的勇者的故事,就會因為小毛衣一次又一次地被編織出來而繼續被講述下去,她想讓小毛衣成為活生生的歷史,去提醒人們它是「仇恨與包容」的結果。(針線活說歷史雜誌

期盼,台灣有更多人如姚文智,願意投入拍攝有關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電影,就像史特恩織出綠色小毛衣一樣,去述說一個個受難者和其家人的故事,讓更多台灣人知道,這些悲傷、痛苦、殘忍的故事,其實同時也說著溫暖、善良、勇敢的美麗人性故事。這是這十幾年來,我每次觀看這類歷史電影的感受,也是我喜愛這些電影的原因,而且,每次看完這樣的電影,就開始期待與尋找下一部。

希望,有一天,在「亞馬遜的隨選影音」(Amazon Prime Video)會有《流麻溝十五號》這部電影。然後,我那愛爾蘭裔的美國先生的願望就終於可以實現──不必再透過太太,可以自己去認識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故事。

姚文智,加油!(20211111)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