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曰: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系

西元1622年(明熹宗天啟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柯恩(Jan Pieterszoon Coen)為了獨占印度洋到東亞之間的貿易,積極打開對中國的貿易門戶,於是派遣雷爾生(Cornelis Reijersen)組織艦隊,攻占被葡萄牙人據守的澳門或澎湖,並到台灣尋求良港。

雷爾生艦隊進攻澳門失敗,就轉往澎湖馬公,佔領全島。荷蘭人佔領澎湖的消息傳到福建巡撫商周祚耳中,他立刻做出反應,跟荷蘭人說,澎湖是大明王朝的領土,不容外人侵犯竊據,荷蘭人必須限期離開。商周祚建議荷蘭人,退出澎湖後可改至台灣淡水。

這意思很簡單,台灣自明朝建國以來,就不屬於明朝領土;明朝在台灣海峽上的領土只有澎湖群島,不包括台灣。因此荷蘭人可以去台灣,想做什麼都悉聽尊便,中國這邊不會過問。

雷爾生並沒有搭理福建巡撫商周祚的意見,反而在澎湖風櫃尾構築城堡,準備與明政府長期抗戰。新任福建巡撫南居益決定對荷蘭人採取強硬態度,下令福建沿海戒嚴,接連兩次出兵攻擊澎湖,但戰爭打超過半年,早就腐朽的明軍始終攻不下風櫃尾城堡。就在雙方即將爆發更大規模決戰時,中國最大的走私貿易者李旦出面調停。李旦先後個別與荷蘭及中方談判,提出的解決方案稱為《明荷議和》,內容大致上是這樣的:「澎湖屬於中國領土,但台灣是化外之地,非福建官員的責任區,因此荷蘭人應從澎湖撤離,而福建當局則應允許荷蘭人到台灣進行貿易。」

荷蘭人就這樣來到台灣了。這段台灣與中國的教科書都不提的史實,著實搧了很多自以為台灣自古就與中國關係密切的人好大一記耳光。

接著將時間快轉到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率軍攻下台灣,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投降,清政府將台灣收進版圖裡。由於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擁有台灣這塊土地,於是有了底下這段君臣對話。

原文照抄:《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丁未,九卿、詹事、科道以海寇底定,請加尊號。上曰:『加上尊號,典禮甚大。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系;因從未向化,肆行騷擾,濱海居民迄無寧日,故興師進剿。即台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朕觀古來史冊,盛世無屢赦之事。此時雖頒赦加恩,小民未必均沾實惠;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用矜張粉飾!且吳三桂剿滅後,頒赦未久;今又以升平行赦,殊覺太煩。朕但願以平易之道,圖久安長治,不顧煩擾多事。可將朕意傳諭九卿、詹事、科道知之』。尋大學士等奏:『臣等遵旨傳諭諸臣,諸臣言台灣雖在海外,乃海賊歷年占踞、憑恃其險,侵擾沿海居民。今皇上指授廟略,剿撫兼行,海賊遂爾向化、皇上威德加於海外,自古以來未有能及。臣等非不知皇上以易簡之道治天下,不尚粉飾;惟皇上功德,實越古昔帝王:非加上尊號,無以慰臣民仰載之願』。上曰:『海賊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若稱尊號、頒赦詔,即入於矜張粉飾;不必行。』

【翻譯】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日,九卿(六部尚書以外的官署長官)、詹事(皇室內務官)、科道(各部門監察官),以台灣鄭家班海賊被平定的緣故,請求為康熙皇帝加上尊號。康熙皇帝回應說:「加尊號的典禮過於盛大。台灣只是個海外的小島,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從沒接受過中華文化,所以島民膽敢騷擾東南沿海,使海濱居民無一日安寧,我們才因此發兵剿滅。即使台灣沒有歸順,也不至於成為治理上的缺憾。我查覽古代史書,盛世也沒有不斷大赦這回事。這時候頒布大赦令,小民未必能享受到實惠;治理天下的方法,但求平易,讓人民感到舒適而已,何必鋪張誇大,粉飾太平!且消滅吳三桂之後,才頒布大赦令不久;今天又以天下太平再大赦一次,實在令人厭煩。我希望以平易之道,圖謀長治久安,不想煩擾多事。可將我的意思傳達給九卿、詹事、科道知道。」

不久,大學士等人上奏:「臣等遵旨傳達所有大臣,大臣們說台灣雖然遠在海外,但被海賊長期占據,憑恃地勢險要,侵略騷擾沿海居民。今天皇上親自指導戰略,剿滅與撫卹並行,海賊於是歸順,皇上威嚴與德行散播於海外,自古以來從沒有人能達到如此成就。臣等並非不知道皇上想以平易簡便之道治理天下,不求粉飾太平;只是皇上的功德,實在超越古代所有帝王,不加上尊號的話,無法告慰臣民景仰擁戴的願望。」

康熙皇帝說:「海賊只是皮膚癬之類的小病,台灣也只是彈丸大的小島,得到台灣不會多加什麼好處,沒得到也沒有任何損失。如果因此加尊號、頒大赦令,就是成為鋪張誇大與粉飾太平,絕對不可以做。」   

啊不知道是哪些個不識字兼不衛生的人說「台灣自古以來即屬於中國領土」的?啊不是說要多讀一點文言文,語文程度才會提升,才不是去中國化?這一段是不是該收錄進高中國文教科書裡?

< 資料來源:莊河伯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莊河伯

莊河伯
趺坐絕岬涵宏器,五車經史耕桃李。騁遊童園已忘齡,望海一笑夫子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