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雙重認同

 

立陶宛獨立後,政府要求以母語為國語,以三年為期,如果還是拒絕學習,就必需拋棄本國籍,這個方法值得台灣思考。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立陶宛獨立後,政府要求以母語為國語,以三年為期,如果還是拒絕學習,就必需拋棄本國籍,這個方法值得台灣思考。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最近寫了〈正常國家沒有統派〉專欄文章,但是深入探討台灣問題核心,應該是雙重認同問題,縱觀歷史上,脫離帝國而走向獨立的國家,首先要解決族群和國家認同問題,尤其是雙重認同最麻煩,脫離蘇聯帝國後獨立的立陶宛就是例子,其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是如此。

族群國家認同,不能有模糊空間,因為涉及忠誠問題,你不可既是立陶宛人,也是俄羅斯人,所以,波海三小國脫離蘇聯後,第一個問題就是解決少數自認自己是俄羅斯人,也是立陶宛人,解決方法就是從母語下手,長期在蘇聯治下,多數波海三小國人被迫以俄語為國語,如同戰後台灣,獨立後,立陶宛政府修正錯誤,要求以母語為國語,拒絕學母語者,以三年為期,如果還是拒絕學習,就必需拋棄本國籍,回歸俄羅斯,這個方法值得台灣研究,人民必需表態:決定自己要成為那一國人,這是權利也是義務,日本在1895年佔領台灣,同樣要求台灣人決定身份認同,只有國民黨在1949年來台,不依照國際法,強迫台灣人接受中國身份證,製造很多抗爭和悲劇,未來,台灣有幸,可以獨立建國,也應該依照國際法,給人民選擇權,所以,這個族群認同問題,是國家是否可以穩定邁向正常化的關鍵。

陸委會13日宣稱:「台灣前途由台灣人公投決定」,這個時間或許很快就會到來,因為在老共急於併吞台灣壓力下,台灣全民公投,一次性脫掉兩頂中國帽子,是全民唯一的護身符。

扭曲的雙重國家認同

台灣長期被老共武力壓制,所以維持現狀,成為多數民意,更糟的是:族群雙重認同,仍然佔有人口三分之一,所謂雙重認同就是自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不管是偏藍或偏綠民調,都有31.4%,雖然自認自己是台灣人認同,已經來到七成上下,比起過去,高達46.4%的雙重認同,確實已經下降了15%,卻仍然偏高,這個數據背後原因相當複雜,在武力壓力下,心理上自認雙重認同最安全,可能是其中之一,其二,從小教育洗腦作用,自認中國人早已變成習慣。

如今,中共對台壓迫更急,中台社會相互仇恨螺旋正在升高,在中國經商就學者,會以我是中國人,保護自己安全,加上中國社會已經是失去理智的仇外義和團國家,迫使在中國台灣人只能選擇中國人,目前,台灣人已經極少數人會自認:自己所認同這個中國人,是所謂中華民國人。

雙重認同,也影響台灣人對中國印象判斷,皮尤民調在6月曾經公佈一份對中國印象民調,令人驚訝的是:對中國負評者以台灣人最低,對中國好評者也是台灣最高,顛覆所有人眼睛,連美國,日本,韓國對中國負面評價都高於台灣人,而且,台灣人還長期受到中國直接語言和武力霸凌,看來,台灣人似乎有受虐待傾向,這種人還不算少數,或許我們可以如此解讀。

而另一種解讀就是:雙重認同問題,已經影響自我認知,因為自認自己有一半也是中國人,就容易包庇自己的錯誤行為。

我們必需嚴肅面對:中共紅色大外宣認知作戰的恐怖,老共透過紅色媒體網路或政客,長期對台灣人洗腦,營造中共正面形象,確實已經有了成績,逐漸扭曲部分台灣人的認知,否則不會出現這種反人性常態結果,居然有超過20%,會對拿飛彈武器威脅自己的人,產生好感,這種結果只能說:「匪夷所思」,這才是台灣走向正常國家最大危機。


作者指出,台灣居然有超過20%,會對不斷恐嚇威脅台灣的中國產生好感,這是台灣走向正常國家最大危機。示意圖/擷自國防部、網路,民報合成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