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是取死之道?

 

國防部長邱國正(右)在立法院應詢,曾表示「台灣不做任何挑釁,我們絕對遵守不發第一擊」。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國防部長邱國正(右)在立法院應詢,曾表示「台灣不做任何挑釁,我們絕對遵守不發第一擊」。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本月7日《中國時報》一篇頭版新聞,提到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應詢,曾表示「台灣不做任何挑釁,我們絕對遵守不發第一擊」。

邱部長這番話,是在強調空軍監控共機侵擾,必定嚴格自我節制。但他這「不發第一擊」,應也是所有軍種的共同戒律。因為這一理念,只怕已成為國防最高指導原則。

依據《自由時報》2019年2月23日報導,現任三軍統帥當時已公開表示,「在我們自己承受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全世界的其他國家可以站出來對中國譴責施壓。既然已經準備承受第一波攻擊,然後等候世界公論主持正義,自然表示放棄先發制人選項「不發第一擊」。

前國防部長嚴德發,在任時也曾在立院表示,「但我們絕對不會發動第一擊」,而是寄望於他所稱重層嚇阻,並聲稱國軍能有效實踐「防衛固守」,不懼飛彈來襲。

「不發第一擊」違反軍事常識

當時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即向他提出質詢。我方有無足夠能力實踐他所云防衛固守?承受中國「第一擊」後,有無能力再承受「第二擊」?

羅委員質詢,可謂切中要害,點出「不發第一擊」的致命危險性。如果第一擊即將國土打爛,全國亂成一團,台灣又將如何?台灣是否寧可冒此奇險,也要堅持「不發第一擊」?

極明顯的道理。「不發第一擊」是絕對違反制敵先機,以及阻敵蠢動軍事原理。不知當初是誰把這一理念,推銷給軍事素養大概有限,戰史所知恐也不多三軍統帥。

若做一國人不論有無軍事常識也均能理解說明,假定警政署長下令,警員追緝逃犯悍匪不准先發第一擊,以免招致使用警械過當指控,而必須待對方拔槍射擊始能開槍,如此則該署長此令能否見容於輿論,民代名嘴會不會群起而攻?誰能保證警察不致未及自衛已被打死?

然則為何「不發第一擊」國防原則,至今未見有份量知名人士提出嚴重質疑,儼然成為官方和民間共同接受的政治正確,即連海洋委員會主委說出一旦中國無人機進入領空「摧毀區」即「該開火就開火」,也似說了不該說的話,招來議論紛紛?

所謂「不發第一擊」違反軍事常識,其理甚明,若對國土狹小,欠缺縱深小國而言,更幾已是取死之道。

六日戰爭 以色列先發制人

1967年埃及壓迫聯合國派駐以埃緩衝區部隊撤離,有明顯發動滅國戰爭跡象,以色列即果斷先發制人,重創阿拉伯諸國聯軍,雙方最後以停火收場,是即歷史聞名所謂六日戰爭。

當時以國若也決定不發第一擊,任由對方從容發動攻擊,而寄望於世界諸國主持正義,只怕以色列這一國家即已從地表消失。

台灣地理環境和以色列大致相似,當國者應多想想六日戰爭的啟示。

退役中將帥化民,於2020年9月24日在《中國時報》發表〈被動還擊何苦大錢軍購〉一文,也討論不發第一擊這一議題。文中論點多數國人恐難認同。但他所稱「台灣聲稱被動還擊在政治是正確的,但軍事作戰是不利的」,倒確有道理在焉。

蔡政府團隊反覆強調不發第一擊,主要目的恐是意在安定美國之心,表示台方絕不魯莽啟戰,把美國拖下水,所以這一表態不失明智,避免美方滋生不必要疑慮。帥文所稱在政治上是正確的並未說錯。但所謂軍事作戰是不利,則並未點出這一理念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要知軍人習於絕對服從命令,少有人能思考體認命令的真用意真精神,或可謂之頭腦比較死板,以致易被命令綁死而誤事。這也不獨台灣軍人如此。

所以,一旦戰爭來臨,縱使敵方攻勢已如箭在弦上,甚至已侵入台灣領海逼近台灣海岸,實際執行作戰任務將領,很可能仍囿於不發第一擊森嚴軍令,遲遲不敢採取果斷行動制敵機先,而全然陷於被動而置國於不可挽回險境。「不發第一擊」的可能結果,可不慮哉?

本文即以二次大戰一段往史,作為結尾。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麥克阿瑟已恢復現役,在菲律賓擔任總司令。他接得華府通知珍珠港被襲,美日已處於戰爭狀態,即該制敵機先,出動空軍轟炸日方新竹軍事機場,截擊日本海上運兵船團。但他全然未採取主動而失去寶貴時間,最後全數轟炸機被摧毀在地面。

麥帥號稱名將,何以面臨危機而有這一不夠果斷消極表現?其後史家分析,有可能是陸軍部發給他的指令,提到一旦戰爭爆發,「應讓日本先採取公然軍事行動」,亦即不發第一擊之意(應是意在釐清戰爭責任歸屬),而這一段話也擾亂了他的思維,動搖了他的意志。

史家這一解讀,是否正確固不可知,但也點出了「不發第一擊」的潛在危險性。


1967年以阿戰爭,以色列即果斷先發制人,重創阿拉伯諸國聯軍,雙方最後以停火收場,是即歷史聞名所謂六日戰爭。示意圖/進入耶路撒冷舊城區,站在哭牆旁的以色列士兵(西牆的傘兵),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