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更能化解險局?

 

立委陳柏惟(左)堅持以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右)。作者認為,本土子弟努力彰顯捍衛本土語言,無疑具備充份正當性,然而,正當性不一定能和必要性劃上等號。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立委陳柏惟(左)堅持以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右)。作者認為,本土子弟努力彰顯捍衛本土語言,無疑具備充份正當性,然而,正當性不一定能和必要性劃上等號。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立委陳柏惟以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真正動機何在,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此舉原非嚴重大事,後果最多也是予人不方便,自己也不方便而已。

然而在台灣凡事一涉及語言,即容易激動社會情緒,引發激情反應,此次也未例外。台語質詢消息一出各方即議論紛紛。這也是台灣特有生態,國人不以為怪。但若就此和新加坡做一比較,國人或可驚覺台灣仍不是完全正常社會。

新加坡種族複雜,語言自也多元。華語之外,另有馬來語和印度語兩大體系。即以華語也有福建話、廣東話和潮州話之分,但在多族群共聚較正式場合,大家均習以英語發言,也未聞因而惹出紛擾。

然而為何語言在新加坡能夠人皆以平常心待之,在台灣則是敏感話題?緣由所在,正是當年台灣官方對本土語言野蠻殘忍壓制,以致創傷後遺症至今未能癒合。反之,在新加坡並無這一黑暗歷史。縱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也未出現華裔學童因講母語被懲罰現象。台、星兩國對語言議題反應不同,理由也即在此。

號稱祖國政府,語言政策反不及殖民統治寬容,思之可歎。試想純樸庶民父母,得知小孩在學校因講從小使用語言受辱挨罰,心中會有何種感受?

當年威權政府壓制本土語言,更不限於上述這一案例。深受歡迎本土連續劇「雲州大儒俠」,傳聞也曾被指令使用國語配音上映,是很具代表性一例。似此語言政策,何能不招致難以忘懷反感?

語言正義理應相互包容尊重

今天本土子弟激烈強調本土語言,確是流於情緒化。但也何嘗不是對當年語言政策的「回敬」?

陳柏惟台語質詢,曝露出邱國正不會講台語。但就此而言,邱部長也不是稀有特例,早年軍方高級將領大都是不懂台語。郝柏村、許歷農不懂台語,陳廷寵、王文燮等較晚期將領恐也是不懂。

這一現象,正是昔年軍中語言生態。強勢語言高高在上,弱勢語言雖未遭禁,也是處於「方言」,乃至「土語」卑微地位。但軍方高層似也從未警覺到,這一現象既不符語言正義,也大大妨礙建立親愛親誠袍澤精神。本文即以邱國正不諳台語作範例,就此現象做一闡釋。

邱部長是一位軍校即官拜上將,他經歷中下級軍官階級,也大有可能曾擔任營連長帶部隊。而他所統轄士兵,也很可能多是來自小村小鎮農家子弟,縱懂國語表達能力也有限。長官不懂部下母語,部下也難以向長官清楚表達意見。這一上下相通病態現象,若和當年英國駐印度殖民地部隊軍風做一比較,應很能讓所謂國民革命軍之父臉紅。

當年英國駐守印度各地所謂土著部隊,軍官皆是統治階級英籍校尉,士官和廣大士兵則是來自各省各地,操各種語言不同種族土著,多數也僅能操極簡單英語。

英籍軍官必須學印度本土語言

然而當時英國殖民當局面對這一局面,並未採行高壓推行官方語言政策,反而規定英籍軍官必須學會一種以上本土語言,以利和下屬順利溝通建立袍澤感情。曾在二次大戰時擔任北非戰場總司令的奧欽李克元帥(C.AUCKENLECK),早年曾在印度長期服務,他即通曉數種印度土語。其他曾在印度服役將領,亦皆俱有類似語言能力。

英國殖民當局的明智決策,達到官兵上下順暢溝通目標,也建立起軍中本土語言尊嚴,增強本土士兵的忠誠度向心力。兩相對照,顯現出昔年台灣軍方的思維僵化缺乏想像力,以致明明是本土國旅,反而上下隔閡,反而像一支外來殖民部隊。


英國針對殖民地的統治,規定英籍軍官必須學會一種以上本土語言,以利和下屬順利溝通建立袍澤感情。曾在二次大戰時擔任北非戰場總司令的奧欽李克元帥(C.AUCKENLECK),即通曉數種印度土語。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行文至此,再回到一開端所提,立委陳柏惟台語質詢風波。

台灣的本土語言,過去受到不公道對待,即在今天也仍處於不利地位,甚至有漸形消失之虞。而在這一情形下,本土子弟起而努力彰顯捍衛本土語言,無疑是具備充份正當性,不能動輒以搗亂惹事視之。

然而,正當性不一定能和必要性劃上等號。正當也並不即等於明智。今天在台灣,另有不知多少讓庶民痛心疾首,甚至也影響國家形象病態現象,其重要性至少不亞於彰顯語言正義,很需要血性青年推動促進改革。先後緩急之分,應是相當明顯。

台灣的法官,時有千奇百怪判決,已成為國人笑柄。良民涉入司法案件,即有如走進雷區,遇上恐龍法官,即只能無語問蒼天,破財入獄都有可能。

台灣法律,仍有侮辱公署罪,妨礙國交罪,侮辱國爸爸罪等等正常民主國家所無,北洋氣味或黨味十足損害自由人權條例,也似仍是不動如山。

台灣警察時有任意臨檢盤查人民,對全無抗拒能力中老年女性動輒上銬,以大外割過肩摔壓制有已懷孕可能婦女反人權惡行。

以上三項經常出現報端醜惡現象,即應比測試邱國正是否能講台語,更值得真心愛台灣熱血青年介入關懷。

日前《自由時報》有讀者張惠和投書,指稱桃園有73歲老嫗,竟因忘記付30多元蔥錢被警察上銬拘捕,讀來讓人有人間何世之感。

陳柏惟若能介入為該老嫗鳴不平討公道,應能比「口試」邱國正,更能得到廣大國人喝彩,而更有助於化解他面臨的險局。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