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35週年談核四重啟

四月廿六日是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卅五週年的日子。

此一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災變,起因於人為操作不當,導致核子反應爐爆炸、起火,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前蘇聯政府緊急疏散方圓卅公里內十三萬五千人,但實際污染範圍更廣,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國高度污染地區總面積,高達台灣面積四倍以上,約九百萬人受到影響,超過四十萬的民眾被迫離開家園,連北歐、南歐都受到輻射污染。

烏克蘭今(29日)啟用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放射線屏蔽牆,來加強封鎖30年前發生核災的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圖擷取自EBRD影片)

烏克蘭今(29日)啟用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放射線屏蔽牆,來加強封鎖30年前發生核災的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圖擷取自EBRD影片)

 

 

台灣是地狹人稠的島嶼國家,且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缺乏發展核電所需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台灣的核一、二、四廠緊鄰大台北都會區,其卅公里範圍內人口高達五、六百萬,一旦發生核電廠事故,幾乎無法緊急疏散民眾,並且也沒有足夠的腹地、物資、人員來處理安置災民。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從電廠周邊人口來看,台灣核一、核二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危險的核電廠。另外,英國Nature雜誌曾指出,從地震威脅來看,全球有十四座危險核電廠,台灣的四座全名列其中。極高的核災風險,是台灣反核團體卅多年反對核四興建的原因。二○一四年政府宣布核四封存之後,這個核災風險將隨著核電廠逐步停止運轉、除役而逐漸降低。目前核一已在二○一九年除役,核二和核三將分別於二○二三和二○二五年除役,之後台灣將成為零核電的國家。不過,今年八月廿八日的核四重啟公投,卻帶來了變數。

因此,在這記取車諾比核災殷鑑的時刻,我們除了呼籲政府強化現有核電廠的安全管制和事故緊急應變措施外,更要呼籲全國民眾反對核四重啟,讓台灣早日遠離核災威脅。

(作者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