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有的南海行為準則

太平島上的精神堡壘。(資料照)

姜皇池/台大國際法教授

以台灣的國力,加入南海軍備競賽,不僅毫無勝算,甚至僅是替南海議題添火藥,無形中反助長中國動盪南海的目的。圖為以航空母艦「遼寧號」為首的中國海軍艦隊,2018年4月在南海演習。(美聯社檔案照)

 

耗資卅三億多的太平島碼頭工程,趕在二○一五年底竣工,卻遲至二○一六年五月始有海軍成功「靠港」作業驗證的報導,此間軍艦包括海軍康定、新港、成功級艦,以及近五千噸級的中和級艦。但令人不解的是:透露成功「靠港」案例後,政府隨即委託南沙太平島的《碼頭強化可行性評估研究案》,資深官員並表示:需強化碼頭防波堤、港區浚深或延長碼頭長度,若無後續工程,則船舶靠泊既艱難且危險;縱成功泊靠碼頭,亦無法長時停靠,湧浪會造成停靠船舶碰撞碼頭,將同時破壞船舶與碼頭。真不知當初是如何思考,竟然蓋出此種「難以停泊港內」,但卻花費卅三億的「危險碼頭」,更神奇的是不僅無人需負責,還「皆大歡喜」!

對此局面,二○二一年海委會年度施政計畫再列《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計畫》,編列十六.五億經費,進行碼頭整修,工作計有:一百噸級巡防艇避颱強化工程與防湧閘門一座;四千噸級巡防艦港側航道加深工程;至於碼頭新增設施,則包含碼頭鋪面、大船繫靠設施的強化、油電及助導航設施等等。

姑不論為何先前宣稱近五千噸級的中和級艦已可靠港,如今卻需經費浚深與整修,才能讓四千噸級巡防艦靠港?更何況新建四千噸級吃水僅四.七米,比三千噸級成功艦或巡防艦深達六.七米都還淺!而檢視太平島碼頭之興建理由,前次建造碼頭的理由是:南海情勢詭譎,為鞏固主權,因此興建碼頭,以進駐大型船艦,提升在該海域實力,用以抗衡周邊國家;此次擴建之理由竟如出一轍,同樣是:南海情勢詭譎,為提升我國在該海域的巡護能量,因此建立南沙太平島碼頭,強化太平島經營!

主要差異是二○一五年是「新建」,二○二一年是「擴建」,而「興建」已確認並未達預期目標,不知「擴建」又將如何?是否緊接又需「再擴建」?短短幾年,僅碼頭就耗費五十億,彷彿是有「用之不竭」的公帑,可恣意大筆揮灑!

不容否認,南海情勢確實洶洶,中國從填海造陸、島礁軍事堡壘化、軍事演習,到海上民兵的灰色地帶衝突,在在顯示中國蓄意且有步驟地燃起南海紛爭。然中國遲遲不侵犯太平島,絕非因台灣守軍精銳,使敵不敢犯,而是南海涉及眾多國家利益與政治紐帶,牽一髮而全身動,讓台灣得以守住太平島。

以太平島所在位置與天然條件,環顧當今局勢,不論如何強化太平島軍事,太平島仍不會更安全,縱使非軍事化,太平島亦不會更危險,但主事者卻仍規劃朝火力更強、機動力更大的武器換裝;學者亦呼籲台灣應將太平島軍事化,甚或可作為美方升高南海灰色衝突的戰略用途等等,各類愛國言論,無限上綱,軍事經費需求,伊於胡底!更糟糕的是:該等作為與言論,無疑是將台灣推向南海軍備競賽的不歸路。

以台灣的國力,加入南海軍備競賽,不僅毫無勝算,甚至僅是替南海議題添火藥,無形中反助長中國動盪南海的目的。主事者切勿在制衡中、越、菲口號下,單純迷信軍事力量,推動林林總總的軍事措施與建設,徹底破壞太平島的自然生態姑且不論,如此恐僅將讓太平島從「南海鎖鑰」變成「南海火藥」。

事實上,現在太平島還有建立「海洋保護區」的客觀天然條件,並可從事海科研究、救難、海上醫療等等人道活動,藉此台灣可扮演區域和平穩定、人道救援、生態保育的角色,累積「軟實力」,始能獲得更多國際支持,如此才是台灣經營南沙太平島的應有南海行為準則。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