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奴役,盟友的攻擊

敵人的奴役,盟友的攻擊

  1940年5月,德軍橫掃歐陸西線戰場,盟軍敗退,法國內部對於「議和」或「遷往北非領土繼續作戰」發生激烈爭論。隨後,主和派勝出,組成新政府,與德國展開停戰談判。同年6月25日,停戰協定生效,法國割讓大片領土,實質上淪於德國掌控,中央政府轉移至維琪小城繼續辦公,史稱「維琪法國」。

  然而,這卻引發了一個新問題:法國海軍怎麼辦?法國陸軍雖然潰敗,其海軍主力卻仍然完好,握有多艘戰列艦、戰鬥巡洋艦,規模比德國海軍更加強大,於歐洲僅次於英國海軍。在英法關係良好時,這不是問題,惟如法國改變陣營,這支龐大艦隊對於英國而言,立刻就變成非常危險的威脅。雖然法國保證不會將海軍艦隊提供德國使用,但是英國不可能天真到去相信這種「保證」。於是,邱吉爾政府決定親自動手,用自己的方式解除法國海軍的戰鬥力。

  1940年7月3日,由戰列艦「胡德號」(HMS Hood)、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等十餘艘艦艇組成的英國海軍艦隊,以閃電之勢包圍了當時法國海軍的重要泊錨地凱比爾港(Mers El Kébir,今屬阿爾及利亞),對於港內的法國艦隊發出通牒,要求法艦加入英國艦隊一起離開,或在英國監督下解除武裝;不願意的話,自沉也可以。

  然而,法國艦隊指揮官不願屈服,並表示如果英方攻擊,會以武力回應。事既至此,英國也別無選擇。當日下午六時,英國開始消滅港內的法國艦隊。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大屠殺,如甕中捉鱉般被困港中的法國主力軍艦無力抵抗,絕大部分或沉或毀,只有戰艦史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僥倖逃脫。法軍死亡約1300人。反之,英軍的死亡人數僅有區區兩人。

  這些法國軍人作錯了什麼嗎?沒有,他們只是盡忠職守而已。一千多條生命,一千多個不同的人生可能性,就這樣在海邊消逝。

  不過,要說是英國人錯了嗎?要怪邱吉爾心狠手辣?如果不擊毀這些軍艦,接下來就是德國人,或是德國人指揮的法國水手,開著這些船來攻擊英國了。我如果不先消除你打我的能力,難道要等你或你的新朋友動手?你可憐,到時候我的人死了,就不可憐嗎?

  總之,這就是國際衝突。大家都是在驚滔駭浪中,為了生存而爭奪有限的求生機會。為了讓自己或自己的同胞活下去,人會作出可怕的事。而且,並不是你覺得「我不想打了」,跑去跟敵人簽一個和平協議,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一旦作出此舉,你在先前的盟友眼中就是威脅。即使你無意反過來加害盟友,單單是「你的資源可以被敵人使用」,就已經構成你必須被「處理」的充分理由。這與你的主觀意圖無關,而是「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到時候,你不但必須承受敵人的奴役,還得面對盟友的攻擊,這也正是法國接下來所發生的狀況。即使努力為虎作倀幫忙抓捕猶太人,維琪法國始終無法獲得德國的信任。1942年11月,維琪法國的北非領土遭到盟軍攻擊,當地法軍戰意動搖,迅速瓦解。冷眼看著這一切的德國人,懷疑維琪法國有意再次轉換陣營,決定將其徹底消滅,於是出兵攻佔維琪法國的殘餘領土,並試圖奪取法國海軍在土倫軍港的殘餘艦艇。

  這一次,法國海軍選擇以自沉來守護榮譽,土倫港內的大型艦艇在德軍抵達之前,幾乎全部沉沒,包括在凱比爾港幸運逃脫的倖存者:史特拉斯堡號。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