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正確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會聽證時承諾將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推動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並開展美台FTA談判。這些在過去的民主黨執政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法新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會聽證時承諾將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推動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並開展美台FTA談判。這些在過去的民主黨執政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法新社)

川普四年,台灣的國際地位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這個機遇如果隨著美國政黨輪替便稍縱即逝,那麼這是一個偶然的個別因素,我們或可稱之為一時的「川普現象」,稍早前,許多人都在觀察拜登主政後的演變,未來勢必也會持續觀察下去,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這個議題似乎仍在既定的軌道中運作,同時已經走出「政治正確」的新趨勢。

稱之為新趨勢,係對比於川普四年的「離經叛道」而來,他的政府團隊顯然是翻轉歷史制度的開創者,已經有其定位;拜登上來後,在攸關亞太區域穩定的關鍵事項上,儘管策略有別,但是在戰略方向上採取一致的目標,之所以特別可貴,在於拜登團隊在美中關係上多是傳統的一中三公報「建制派」,如果他們也具有與前朝類似的國家發展觀,則代表著新創的制度可望建立並鞏固下去,那麼這個新的國際格局就可以預期,一年半載恐怕並不容易終止。

拜登團隊的對台政策之所以讓台灣人逐步增強信心,不只反映在美國國防軍事系統針對台海安全的強勢作為上,尤其是因事涉主權,向來敏感的國際參與空間領域,新政府採取了有別於歐巴馬時代的戰略清晰,包括拜登總統在首份國安戰略指南中表態讚揚台灣是領先民主政體、關鍵經濟與安全夥伴,以及國務卿布林肯新近在國會聽證時承諾將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推動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並開展美台FTA談判等等。這些在過去的民主黨執政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構成「台灣.政治正確」的國際架構,當然並不侷限於美國的部分,不可諱言它是很大的一塊,更有歐盟、印太與北美各國的集體調整,這些與中國建交的大國,紛紛將亞洲戰略的優先順序往前提,例如法國、加拿大、德國先後派艦穿越台灣海峽或航經南海,行使自由航行權;各方共同將矛頭指向中國的擴張行為,從而將台灣的處境放置在醒目的位子,不再是邊陲的黑暗角落,這更是前所未有。拜登重啟美日印澳四方會談,可謂敲下了美中關係復甦的喪鐘。

之所以會匯聚出這樣的大氣候,是中國與台灣形成強烈對比而來,中國不斷是主動方,因此是始作俑者。這個趨勢,一方面是長期累積到臨界點的結果,另一方面,中國因隱匿疫情造成全球感染所凸顯的專制缺陷,以及中國在疫後採取一連串變本加厲的錯誤作為,促成了中國數十年來總是政治正確的中斷。

總的來說,就是威權、軍武、黑箱三大罩門。然失去世界話語權的中國,至今仍無法面對自己,全國人大昨日以二八九五比零票通過修改香港選制,就是一個例證。在此之前,王毅在人大記者會表述「兩岸必須統一」的三點說法,無視這已是翻過一頁的「舊潮流」,早揭示了兩會決意要繼續背對世界的立場。若是正對世界,「中國必須民主」才是一切困頓的有效解方,否則,很難達致張志軍所期待的「中國發展進步」,中國也才有可能重新按照文明的實力,重返新的政治正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