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不談?視而不見?

 

台灣主流思維,對當前外配現象純採正面樂觀心態看待,對其重大陰暗面,以及種種潛在弊病甚至危機,多避而不談,視而不見,令人憂慮。示意圖/Pixabay,網路,民報合成

台灣主流思維,對當前外配現象純採正面樂觀心態看待,對其重大陰暗面,以及種種潛在弊病甚至危機,多避而不談,視而不見,令人憂慮。示意圖/Pixabay,網路,民報合成

 

日前我在民報網站發表〈建立總量管制思維〉一文,檢視所謂小明事件,亦即中配幼年兒女,因受疫情影響一時不得返台所引發爭議,並就台灣特有外配現象提出數項疑問。

文中指出,當初國人若未選擇娶中配,今天即不會出現小明事件。說來其理甚明,各位小明若非母親原籍中國,即無須有隨母赴中探親之行,也不致因疫情爆發陷身中國。所以小明困境純然是父親所做選擇之後果。

然則又為何有如許多明爸爸娶中配,或再進一步質問為何有如許多國人,熱衷於娶外配,而尤其是中配異國婚姻,以致目前在台外配已高達56萬人,而其間中配又佔37萬?大批國人娶外配是出於何種動機?台灣的外配現象,又是否有助於台灣自稱人權立國的形象?

國人談到外配,多是側重於凸顯其種種光明面。政府文宣更是大力標榜美化,引為多元、包容、開放等進步價值的具體顯現。

然而無可掩飾的是,台灣娶進外配異國婚姻,不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天作之合,甚至也不是一般正常男婚女嫁,而是普遍具有商業色彩買賣婚姻,或說得更難聽是變相販賣人口。

異國婚姻隱藏的問題

嫁來台灣外配,不論原籍越南、印尼或中國,大致都有一共同特色,即是出身於偏僻村鎮貧苦家庭。若以中國為例,多數中配也是來自東南沿海以及內陸省份農村,未見有大批北京小姐、上海小姐嫁來台灣。此外當然更沒有韓配、日配現象。

由此而觀,台灣的外配婚姻,恐是很不足以言人權甚至人道。越南、印尼或中國弱勢家庭純為聘金,倉促將女兒嫁與來歷不明,個性與品格全無所知台灣人,和早年弱勢原住民將女兒賣給人口販子又有多大不同?當道人士對這一現象難以干預,國人應能理解,但若反而大力宣揚歌頌其光明面,則恐即未免過於天真。

關心各種人權,而尤其是女權人士,又可曾想到上述等國低收入弱勢家庭女兒,被硬嫁給陌生台灣男人,心中的恐懼、委屈與不甘?

誠然,嫁來台灣各國外配,也絕不盡是家庭安排擺佈下的輸出新娘。但即使確是心甘情願正常婚姻,又有多少純是一見鍾情或情投意合愛情故事?假定今天台灣是一貧窮落後第三世紀國家,是否仍會有如許多外配嫁來台灣?

若再就這一疑問做進一步探討,假定外配是滿懷如意想像嫁來台灣,然而發現夫家經濟狀況社會地位都遠不符原先期盼,又是否極可能已為家變埋下不定時炸彈?

以上所舉外配婚姻陰暗層面,不是人權、包容、多元等理想所能掩蓋,國人無論朝野,對之也應以成熟務實眼光看待才是。畢竟大家都已不是高中小女生。

行文至此,再回到本文開始所撰重點疑問。台灣有如許眾多人選擇異國婚姻娶外配,動機何在?


作者提出台灣的異國婚姻隱藏各式的問題。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正視外配婚姻陰暗層面

最容易解答的兩樁案例,一是退役老兵娶中配,目的是找一伴侶陪伴度過暮年,正好手頭存有積蓄,可以完成心願。一是家有重度身心障礙獨子,定要為他娶一媳婦傳宗接代,本國對象既不可得,即買一貧苦人家外配。但這兩類動機都極不道德,也都有損國家形象。

老兵人到暮年想覓一伴侶照應生活共度餘生,本是無可非議。但實際情形卻常是一方利用相對經濟優勢,娶來年齡過於懸殊對岸輕熟女,甚至更年輕女性,即是老不修缺德矣。若是娶來外配為身心障害兒子傳宗接代,即是要人家女兒斷送掉一生。欺負人也不能欺負到這地步。消息傳回女孩原鄉,人家會對台灣產生何種印象?

另外一類動機,應是著眼於越配、印尼配或中配來到台灣,人生地不熟而又舉目無親,比較容易控制役使,和昔時ㄚ鬟侍女無大差異。這一動機雖不似上述兩類之可惡,也是醜惡骯髒,不能向人明說心境。

我在前篇投書也曾指出,就台灣中配而論,國人尚須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國安危機。如果娶來的中配沒有特殊培訓,嫁來也負有特殊任務,則該中配之來,即真是名副其實的入島入戶矣。

中國對台灣的柔性併吞,策略之一即是選擇各類免疫力薄弱,敵我意識模糊族群滲透經營,如各地宮廟團體,原住民大小聚落,乃至僻遠地區中小學校,恐均已受到影響。來台中配這一區塊,應也是無可避免成為其運作目標,但不知可有國人注意及此否?

台灣的主流思維,或應名之為現行政治正確,是對當前外配現象純採正面樂觀心態看待,對其重大陰暗面,以及種種潛在弊病甚至危機,反似多採避而不談,視而不見態度,是令人不能無憂現象。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