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訊息可靠性的八個元素

判斷訊息可靠性的八個元素

1.訊息渠道的質量如何?

訊息是否透過同儕評審的出版品、教授的專著,教科書,經編輯的二級出版物,百科全書,演講,面對面的對話,報紙文章,電視廣播,博客,YouTube或社交媒體?我們必須根據訊息通道的好壞來評估訊息的質量。

2.誰是訊息的主要來源?

專業科學家,通才專家,公務員,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醫師、會計師) ,記者,老師是主要來源?朋友,同事,“熟人”,政客,銷售員?訊息作者能勝任嗎?她的證照是什麼?他的記錄是什麼?

3.訊息的主要來源是否獨立?

誰在支付主要來源的帳單?納稅人,報紙,電視台,企業,政黨或利益集團(例如,製藥業,煙草業,石油業)?跟著錢追蹤訊息!

4.溝通的目的是什麼?

鼓勵,啟發,告知,教育,測試,自我增強,冷靜,說服,迷惑,誤導,欺騙,激怒,恐慌?誰從溝通中受益?

5.如何獲得知識?

透過原始研究(例如,從理論上,實驗室實驗或現場研究),透過記錄研究(文獻綜述,探索性綜述,文本比較或薈萃分析),軼事,聽證會-透過猜測,民間智慧?

6.訊息是否完整?

訊息是最新的嗎?有人為您預選或過濾訊息嗎?是否已解決本身不一致問題?是否探索了其他解釋?

7.訊息可以獨立驗證嗎?

同行專家是否經過審查?是否引用並提供參考?是否對研究假設,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進行了足夠詳細的描述,可以在原則上複製結果嗎?

8.訊息沒有偏見嗎?

結果是否具有統計意義?論證和結論的邏輯是否正確?

(Elements of Truth, Michael Baumann)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