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三件大事

與美國、日本甚至歐盟達成自貿協議的簽署,或是台灣順利加入CPTPP等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是影響台灣下一步永續與發展的戰略性行動。(路透資料照)

與美國、日本甚至歐盟達成自貿協議的簽署,或是台灣順利加入CPTPP等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是影響台灣下一步永續與發展的戰略性行動。(路透資料照)

牛年上班第一天,百工百業新的目標與挑戰也隨之開展。二○二一年,對於治理國家的蔡英文政府來說,基本上是站在二○二○年疫情穩控得不錯基礎上,再奮發的一年,因此相對應該擁有較高昂的士氣,連帶著也必然要承擔國人更高的達陣期待。

今年,沒有大型的選舉,對於具有使命感的從政者來說,應該是最可以好好做事的一年,因此是無比珍貴的寶貴時間。做什麼事?像台灣這樣特殊的國家,牛年至少有三件大事,是政府職責所在,必須交出成績單的優先要務,值得大家一起來關注,並且在牛年將盡之際共同來驗收成果。

這麼說,並不表示這是執政黨專屬的考題。事實上,在野黨監督的眼界與動機同樣在受測之列,他們的表現,可以驗證他們在未來有沒有能力領導這個國家。這就如同我們看待美國的兩黨政治一樣,雙方的廝殺再激烈,政見再歧異,選民的好惡再鮮明,到頭來,眾人的目光是相同的,就是兩黨的領導人誰才能在中國威權崛起之中,捍衛美國的民主優勢於不墜,這一點顯然並沒有其他的判準。

這最起碼的三件事情,頭一件肯定是國際經貿的談判,尤其是與美國、日本甚至歐盟達成自貿協議的簽署,或是台灣順利加入CPTPP等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是影響台灣下一步永續與發展的戰略性行動。這件事情,民進黨與國民黨先後執政的過去二十多年間,其實努力的方向並沒有二致。這從兩點可以看出,一個是陳水扁、馬英九到今天的蔡英文,三位總統都處理過美牛與美豬的決策,三人思考的都是如何開放;另一個則是現在政府擔綱的經貿團隊,許多是橫跨藍綠歷朝的政務官與文官,政務委員鄧振中就是一個顯例,這些人若是初一、十五隨時自我轉換,即無留用的價值。

既然大家在執政時,都知道加強與國際經貿的連結,是台灣避免邊陲化、爭取生存、產業轉型的必經之路,那麼如何對外掌握談判契機,對內有效說服反對黨的認同,甚至直接訴諸社會,建立為民意共識,就成了今年政治行事曆上的重中之重。

第二件事,看似無法一蹴可幾,但是同樣是一件戰略性的大位移,那就是兌現承諾,以十年的準備,將台灣這個世界島,推動成為雙語國家;並以此為能力,同步雙向接收東西方的文明,厚植台灣最璀璨的國家競爭力。所謂的二○三○雙語國家政策,要能夠玩出一個樣子,首要是不能淪為口號,要能逐步從學用考招,因勢利導,全面落實完整的配套。農曆年前,第一年的預算業經立法院通過,所以今年算是執行元年,這第一步是不是虛應故事?能否化解既有習慣必然的阻力?絕對是攸關這個計畫究竟能夠走多久的起手式,有識者必然要高度注視。

第三件事則是在美中新情勢下,再次確認台灣的座標。過去四年,台灣在安全與尊嚴上,享受到美中戰略改變後的豐富果實,當新的世界因疫情肆虐已然成形之際,川普政府的知中派不得不告別國際舞台,換由拜登上場因應美國的危機,這絕對是台灣自始至終都要步步為營的局。兩岸是否能維持和平,決定權在中國,兩岸是否會發生戰爭,則是台灣可以著力的。如何讓習近平政權不能打、不敢打,打了也不會贏,除了國防的現代化,外交的信賴度,無一日可以僥倖,台灣的國際形象,同樣扮演著很關鍵的角色。過去一年,是台灣國際地位脫胎換骨的一年,憑藉的是我們的公衛實力,二○二一年,台灣還應該持續創造新的價值,作為無形的台灣之盾。

這三件大事,每一件都不好做,每一件也都不好反對,故而對朝野的考驗都很巨大。一旦有所突破,這會又是個有聲有色的一年。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