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是什麼?為什麼?


去中國化,客觀的定義是: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或國家,去除中華文化主導地位的努力。通常是為了自主國家認同而推動的語言和文化改變而形成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台灣在國民黨中國的中國文化教條主義政策下,長期打壓台灣本土文化。一九九○年代起,才從「認識台灣」重新做起,卻被流亡殖民意識論指為去中國化。台灣的去中國化,其實是政治上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化。

去中國化是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建構國家主體性的努力。東亞的日本和韓國都具體地去中國化。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重漢字,唐帝國文化影響下的革新在清帝國時期重大轉變,轉而西洋、歐洲化。日本看破中華文化的表裡,知道自我重建,發展為近代國家。

朝鮮半島從漢帝國起,長期受制於古中國,中華文化影響不言而喻,韓國影劇常描述被明、清帝國壓迫的情節,引為教訓。去中國化,不只反映在韓國語文的變革,更反映在自我的國家認同。二戰後,即使分裂為南韓、北朝,右左路線殊異,也獨立於中國之外。

日本比南韓、北朝,去中國化更徹底。明治維新後,以西元為曆,不再過農曆年節。台灣在日治時期也開始過西元新年,但新舊兩種年節併行。南韓、北朝也是。在國家主體意識條件下,轉化成各自的本土性。

南亞國家大多被歐洲殖民,去中國化的歷史很早,越南就是。新加坡有比例高的華人,但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中國人。俄羅斯遠東地區鄰中國的地域,離歐陸中心遙遠,生活上跨越邊界,有華裔,也有去中國化的氛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大革命,也被認為是去中國化。在台灣的流亡殖民意識論者奢談中國,愛趨附亡其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殊不知共產黨中國是馬列主義國家,無神論者。什麼中國文化?孔子學校,專制統治的伎倆罷了!

流亡殖民意識論者之惡就是:反共時,台灣人不聽命配合打倒「共匪」,要治你罪;親共時,台灣人不配合,也要治罪於你,就是要統治你。對台灣的民主化就是不適應,指指點點,無法無天,猖狂至極。生活在台灣,對民主、自由有願景的人們,難道不應該去中國化?!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