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次」偉大的秘密

準備重回國民黨的趙少康,揚言要讓台灣「再次」偉大

從趙的政治光譜來看,他心中台灣最美好的日子,應當是蔣經國在位的那段經濟繁榮、成長迅速的年代。那時候,台灣是鞋業、傘業、成衣、羽毛球拍…王國。

小蔣一九八八年辭世,農經專家李登輝接棒,八年後的一九九六年,台灣的筆記型電腦(代工)、主機板、滑鼠、掃描器、鍵盤等,在全球的貿易量均執牛耳,電腦工業號稱全球第四,僅次於美、日、德。李登輝引領台灣十二年(一九八八至二○○○年)的經濟成就若不列入,就談不上「偉大」。

然而,當時經濟起飛的不只是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也一樣亮麗;而日本早已是一片天。見證了這段歷史的《時代週刊》亞洲版,一九九六年出版發行五十年紀念特刊,以「繁榮的秘密:亞洲不可思議的五十年」為題,有清楚的剖析。

時代週刊認為亞洲繁榮的秘訣,其實也不是甚麼秘密,也不光是把「儒家思想(當時的主流論述是「儒家文化」成就四小龍,甚至日本也是)配上西方技術」那麼單純。真正推動亞洲奇蹟的那一隻手是「危機感」。中國的文革、北韓的突擊南韓…,這一切的不安,更使自漢城到新加坡等地的人都深信,財富是最佳的安全防護。論者還引用社會學家卓本華的觀點:「貧窮是國家進步的重大動力。一個均貧社會的人民很容易動員起來,並展現高度生產力,因為其果實實在太誘人。」

當然,也有所謂的「改革」,如台灣所推動的土地改革,特刊一針見血描述:「在大陸時,蔣介石政府因某些國民黨大老懼怕自己的地產遭到波及,而拒絕實施土改,到了台灣土改卻突然成了好主意」。這點筆者印象深刻!大學選修「農業政策」時,教授談到菲律賓官員曾來台取經,台灣可以有效執行的答案讓對方啞口:當權者(改革者)沒有利益衝突,弱勢的農民(被改革者)只能順從。

美國援助也是關鍵。不僅以核子嚇阻武力和第七艦隊提供了安全防護,更是外銷導向的亞洲最重要的客戶。美國對太平洋周邊的盟友給予優惠貸款和關稅,而老美在亞洲打韓戰、越戰也成為當地經濟的一大助力。

週刊指出,「在一九七○年代,某些紙上談兵的經濟學家好像在彼此打賭,預測東亞地區哪一種雄心勃勃的經濟政策奏效;香港的放任式經濟、台灣受庇護的家族企業、韓國以列寧式手法急迫建立的重工業,還是新加坡溫和集權式的經濟?令人驚訝的答案是,最後每一種政策都成功了」。

總之,台灣等四小龍的成功,說穿了是美援和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分工的結果,即便是最近崛起的越南,也都脫離不了美國因素與全球化分工。二十五年前的《時代週刊》視當時的執政者為「把基層努力與西方支援的成就據為己有」的官僚。至於歌頌者(個人觀點),其極致是韓國人對朴正熙威權的懷念隨之移情,將他的掌上明珠朴槿惠送進青瓦台;台灣部分長輩緬懷兩蔣、甚至期待其後代能更上層樓,情懷類似。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涉及的親信干政案與收賄案,十四日進行終審宣判,共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全案定讞。(美聯社)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涉及的親信干政案與收賄案,十四日進行終審宣判,共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全案定讞。(美聯社)

 

 

「讓台灣再次偉大」看似正面,卻是否定當下;只是比起趙過去競選市長時的灑狗血「中華民國滅亡」,這次起手式高明多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