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發《在轉角,為愛朗讀》

 

詩人陳千武(左)1964年發表的詩〈信鴿〉:「埋設在南洋 我底死,我忘記帶回來」,隱約揭露台灣禁忌的歷史,令人著迷。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Pixabay,民報合成

詩人陳千武(左)1964年發表的詩〈信鴿〉:「埋設在南洋 我底死,我忘記帶回來」,隱約揭露台灣禁忌的歷史,令人著迷。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Pixabay,民報合成

在我覺醒自覺為台灣人後,血很熱,開始做些自認為是守護台灣的事,像是,寫信給跨國企業、航空公司......抗議他們把台灣歸為中國的一省;或者,帶著先生參加遊行,大呼口號,希望台灣正名制憲,成立新國家,還有,拒買中國貨等等。日子久了,卻開始有一種空虛感,覺得自己只有台灣人的軀殼,沒有血肉。

我的先生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可能還有一點法國人的血緣,不過,若自我介紹,沒有他想,他一定說,我是美國人,也就是,即使他清楚他的曾祖父母來自哪裡,他只認定自己是美國人,而且不可以說他為愛爾蘭人,要說愛爾蘭裔美國人。老實說,他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當然是美國人,而且,他在美國受教育,學習完整的美國歷史、文學、人文地理,他的心靈歸屬和文化認同,當然就是美國,所以,不像只有台灣人軀殼的我,他是一個完整的美國人。

我當然不想當個沒有台灣血肉的台灣人,所以我讀書,認識從沒在學校學過的台灣史,讀些以前國文老師沒提過的台灣作家們所寫的書。可是,沒有帶我入門的老師,起頭就是困難,就像個無頭蒼蠅。尤其,在追求自我實現和建立家庭的年歲,哪可能再有學生時代之純粹的專注學習。總之,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學習進度十分緩慢。

許多年前的某一天,我意外發現了「綠色逗陣工作室」於2009年開始製作的廣播節目,欣喜若狂地進入空中學校學習,有了帶我入門學習台灣文史的老師。當2016年綠逗的廣播節目結束,悵然以為就這樣了,以後又要獨自探索學習。沒想到,2020年的某一天,發現以前在「綠色逗陣」主持「發哥開講」節目的吳錦發老師,重返廣播,以「發哥開講讀書會」繼續分享他的閱讀,講述他的情思,希望在歷史的真相和文學中的真情,台灣人可以找到歷史感。

走出禁忌 在歷史中尋找台灣標

上個月,在錦發老師朗讀一首詩的時候,我在死亡裡感覺到自己的血液溫度,看見我不曾見過的魂。

埋設在南洋
我底死,我忘記帶回來
那裡有椰子樹繁茂的島嶼
蜿蜒的海濱,以及
海上,土人操櫓的獨木舟……
我瞞過土人的懷疑
穿過並列的椰子樹
深入蒼鬱的密林
終于把我底死隱藏在密林的一隅
於是
在第二次激烈的世界大戰中
我悠然地活著
雖然我任過重機鎗手
從這個島嶼轉戰到那個島嶼
沐浴過敵機十五厘的散彈
擔當過敵軍射擊的目標
聽過強敵動態的聲勢
但我仍未曾死去
因我底死早先隱藏在密林的一隅
一直到不義的軍闕投降
我回到了,祖國
我才想起
我底死,我忘記帶了回來
埋設在南洋島嶼的那唯一的我底死啊
我想總有一天,一定會像信鴿那樣
帶回一些南方的消息飛來──

這是詩人陳千武前輩在1964年發表的詩〈信鴿〉,我從沒讀過,而且還沒聽過前輩的大名。不過,錦發老師才讀第一句:「埋設在南洋 我底死,我忘記帶回來」我的心就被迷住,想知道,是怎麼樣的死、被遺忘在哪裡?

這是在學校時從沒學過的、上上一輩、台籍日本兵參與太平洋戰爭的台灣歷史。然,我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就陌生到像是他國史。如果,時間倒轉到1989年,我的高中國文老師為全班同學讀這首詩,我想,我和我的同學一定等不及想問問歷史老師這段歷史,而當我聽到阿母說起那到南洋做軍伕的舅公,幸運沒死,卻在當地娶妻生子,離棄花蓮的妻與子,就不會是不解的困惑,和不敢多問的禁忌。

台灣一直浸在禁忌裡,連解嚴後、民進黨執政過後又再度執政,依然將許多台灣人的真實苦痛經驗留在某一個時空裡,好像只想和那些過去劃清界線,作為起點,一身輕地重頭開始。而在出發點、那條線後面的事,最好安靜一點,免得破壞台灣社會的和諧,或者,讓時間慢慢帶走那些生命和故事,社會就可以更光明正大地和諧。

什麼和諧?台灣有過?難道不談歷史是我們想要的和諧?和諧,不是意見的統一,而是相互理解的感情。如果,發生在台灣的這些人和那些事,不能讓每一代的台灣人清楚知道,要如何讓人相互理解?

個人有過深刻的經驗。從小,被叮嚀要小心外省伯伯,小心到了最後,成了憎惡。因緣際會,認識了過去低階中國兵被蔣氏政權禁婚的歷史,也意識到不是每位外省伯伯都參與了1947年的二二八殘殺,因為有很多人是1949年才來到台灣的,其中,還有非常多人是被綁架、被強迫當兵而來到台灣。

忽有一想,如果,把日本的軍伕(台籍日本兵) 和中國國民黨的軍伕(外省伯伯) 的故事放在一起學習,也許,這邊的我和那邊的他,能夠從領悟一些國籍以外可以互通的悲傷痛苦,在歷史感裡找到一種能夠理解的和諧。

我們需要歷史感,一個全面完整的歷史感。《在轉角,為愛朗讀》是吳錦發老師以「場所」的概念,帶讀者閱讀不同世代的詩,學習課本不教的台灣歷史。我還沒有機會讀到書,但已在「發哥開講讀書會」的廣播中,跟著錦發老師讀了幾首詩,聽了一些故事,發現苦澀裡還有浪漫之情,若如此學習台灣和世界的故事,我們豈止會有歷史感,還會有滿身的文學詩意和帶有溫柔的人文思想。

不,這不是業配文,不過,我的確想推薦錦發老師的廣播節目和新書。不為什麼,只是純粹分享另一種學習的管道,願我們慢慢成為一個完整的台灣人。

發哥開講讀書會 | Facebook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