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標示與公平貿易

如果這不是內耗,什麼才是?

萊豬進口爭議之火,燒到標示問題。如何標示才妥當?有兩個面向考量:一是讓消費者可以明確選擇;二是符合國際貿易規範。畢竟,過去的萊牛、現在的萊豬之所以叩關,就是公平貿易的一環。

萊豬進到消費者口中途徑眾多,小心者寧可選擇不吃美豬、甚至不吃進口豬肉,只標產地,已滿足了這類需求。而市佔九成、使用國產豬肉的相關業者,台灣豬招牌等同於不含萊劑,再標示已是多餘。

萊豬在台已被污名化,或被多數人排斥。對美方而言,只標產地對其不利,停損點(對策)是加標有無萊劑,以確保現有僅存的市佔(去年一萬一千多噸出口來台,僅佔台灣市場一.二%)。另,據報導,近八成進口商已經明白表示,不會進口萊克多巴胺的豬肉,並宣稱「未來都會在自家包裝上標示沒有含萊劑」,這是避免殃及池魚,如此,業者可以繼續販售不含萊劑之進口豬肉給其客戶群。換言之,若政府的規範只標產地,出口商、進口商業者必會另標不含萊劑,亦即以「雙標」來做產品區隔,安消費者的心。

有讀者投書平面媒體,加拿大TT華人超市肉品,清楚標示含有瘦肉精,似乎打臉中央(只標產地)。不過也有旅居加拿大民眾表示,不論是在TT或是COSTCO超市,也有無標示的一般肉品,而一般人更在乎有無施打抗生素。可見加國政府並沒有統一規範,完全是廠商的自發商業行為。

綜合以上,產地之外,標不標萊劑,自有市場機制。那天台灣人民又驚恐肉類是否殘餘抗生素,業者自會自動標示,來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我駐WTO代表羅昌發表示,「產地標示之外,若強制進口業者標示萊劑,一旦美方主張我違反《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TBT)》而向WTO提出訴訟,我國在法律上將站不住腳,並留下違規紀錄」。萊牛如何規範,萊豬就比照之,現在爭議官方是否該為「萊」豬「量身訂做」標示規範,毫無意義。

原本是進、出口業者的商機,如今看似危機;國產豬肉相關業者,也未必能在競爭對手的危機中搶得商機,甚至一起遭殃(如果部分國人因此不吃、少吃豬肉),或殃及進口(美)牛肉(如某醫師大言萊劑是搖頭丸毒性的兩百五十倍);本是台美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反因此少了互信(如台中市長與AIT處長)。炒作至此,全盤盡失,這不是內耗、虛耗,什麼才是?

當初開放美牛、現在開放美豬的初衷是什麼?朝野莫忘!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