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前大使」可以休矣

最近台灣新任的駐美代表蕭美琴,在她的推特帳戶上面寫說,她是在美國代表台灣的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網路上就出現了兩派不同的聲音,一邊是讚許她為真正的「戰貓」,並為台灣在美國正名來發聲。另外一邊,包括中共的喉舌,指責她虛晃名號不該以大使來自稱,因為台灣在美國的正式外交機關名稱為「駐華府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其組織的最高層,是代表,而不是大使。

本來網路的意見本來就是會分歧。畢竟本來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認知都會有所不同,尤其不是來自外交體系的鄉民,本來意見就會天馬行空。但是前駐紐西蘭代表的介文汲大使,居然昧着自己本身訓練與經驗,在談話性節目中嘲笑蕭美琴是「第一次當大使沒搞清楚,所以會有這種失誤」。

駐美代表蕭美琴。(中央社檔案照)

 

首先,在谷歌上輸入「介文汲大使」,洋洋灑灑的出現一堆搜尋結果,雖然是中文的,但介大使在節目中說,自稱大使會帶來給駐在國「感到敏感」,還會造成兩岸、北京方面會有一個誤判的解讀。除非介大使都覺得紐西蘭政府都看不懂中文,而且在駐紐西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英文網頁,就有Mr. Wen-Chieh Jieh, the Ambassador of th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New Zealand (介文汲,駐紐西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的字樣,還是介大使覺得這不是寫成毛利語所以沒關係?這不會帶來紐西蘭政府的誤判還是解讀?

如果說紐西蘭可能外交上沒有美國那麼重要,那也乾脆再看看美國過去的例子。在馬英九任內派出的袁健生,在谷歌搜尋,跟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網站上的英文新聞,多是稱其為Ambassador Jason Yuan (Jason為袁健生的英文名字)。在任內在雙橡園讓武官穿軍服升國旗的「大S」,後來被美國噹的沈呂巡,也是一樣被稱為大使。外交部內的位階分明,介文汲敢指責袁健生還是沈呂巡有這樣的稱呼嗎?難道他們兩位都是第一次當大使嗎?或許他可以說這是別人給的稱呼,但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呢?他們明明出去都是以Ambassador介紹,或是被介紹的呀!

由於紐約辦事處也兼任不存在的紐約駐聯合國代表團,所以大家都稱位階等同於領事館的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處長為大使。尤其在《駐外機構組織通則》修訂後,不管駐在國的頭銜,均把大使級的代表都正式稱為大使。在一些比較正常的國家中,這都沒有太多的問題。當然我們知道這些都有一點文字上的玩弄,不了解這個為外交的人可能會跟鄉民一樣的反應,但介文汲本身並不是普通的鄉民,但卻為了批評而批評,把自己拉成酸民的水準發言。

如果真的要說第一次當大使就怎樣,介文汲第一次當大使當不到一年,居然就辭職回台灣參選基隆市長。外交通常都是要長期建立關係,沒想到他三月到紐西蘭,十一月就走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介大使的一些網路言論也太有政黨色彩,比較難看到外交部的歷練。如果他真的希望再繼續走選舉的路,發言的高度不能如此而已。

台灣駐美機構從北美事務協調會到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一路走來,的確是非常的辛苦。在陳錫蕃大使任內,跟國務院交涉,讓各地的經文處可以換發特殊的外國機構車牌,一直到現在領發外交人員車牌。我們可以看到對美關係是循序進步的。多年來,台灣的外交人員在美國稱大使銜的代表為大使,也不見美國制止。現在美國風向大變,台灣要能抓住這道風,相信蕭美琴個人也認真的在華府奮鬥,正在為台灣的外交努力中。

(資訊工程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