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人」學問很大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要率團出席海峽論壇,卻因央視「求和說」引起議論。(資料照)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要率團出席海峽論壇,卻因央視「求和說」引起議論。(資料照)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應否出席「海峽論壇」的問題,已經在國民黨、共產黨、甚至民進黨之間,爭吵了好幾天,這事根源於中國央視頻所謂「求和」的定調而來,國民黨已經對共產黨下了最後通牒,今(十四)日再不道歉,雙方即一拍兩散,下次再見。事實上,央視頻這回批王引起的另一個焦點是「充當民進黨信使」,這一節,值得討論的學問恐怕更大。

中共的傳聲筒認定王金平這次計畫訪中的角色是「充當信使」,隱喻了他過去長期在台灣立法院中扮演的「喬王」地位,央視的網紅於是倒了一盆冷水出來,儘管後來這位李紅小姐能屈能伸,改口一再盛讚王金平有助於兩岸交流,但是覆水難收,依舊意外破了共產黨想拉國民黨打民進黨的局,也可見中國內部對於「喬人」出現的時機與必要性,充滿著意見的分歧。

「喬人」的存在,自古即然。舉凡個人與個人、組織與組織、國家與國家之間,不乏衝突的出現,導致雙方關係陷入僵局,這時,有意打開僵局的一方,經常會希望借助「第三者」、也就是「喬人」的力量,來尋求解決。由於人類的行為其實大同小異,甚至可以歸納出模式,因此有關「喬人」的研究與實證,已經不勝枚舉,早就脫離了一廂情願的想像,是一個必須具備若干要件的嚴肅議題。

這裡所謂的「喬人」,在國際外交領域,大致可以分為倡議者(initiator)、調解者(midiator)、仲裁者(abitrator)三類,這三種要去喬事的喬人,如果要能成功化解對立,分別要有不同的專長特性。

以倡議者為例,這種人十分主動、雞婆,總是主動提議,促成爭議的各方可以坐下來進行紛爭的化解。這種人,必須是爭執雙方都能信得過的人,否則很難讓各方同意買帳。季辛吉當年之所以能夠扮演美中關係正常化的促成者,在於他獲得授權代表著美國政府而去,中國也相信他的承諾多半可以兌現;又如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會選擇在新加坡召開,李光耀在私下也算是發揮了倡議者的功能。

第二種調解者,要點在協助爭執的雙方找出解決方案,進而能夠達成協議。這種人,除了與前者一樣要夠份量,能讓雙方認可之外,還要深入議題,對於雙方爭執的核心利益充分了解,同時對於這類議題擁有豐富的解決經驗與創意,才可能讓各方前嫌盡棄,化不可能為可能。

例如二○一四年左右,中國希望成為阿富汗和平問題的中立調解者,甚至先後邀請阿富汗總統、塔利班代表團到北京去訪問,但是效果不如期待。日本的專家曾經分析,中國雖然與阿富汗的政治菁英建立不錯的關係,但是中國對伊斯蘭教毫無認識,中共本身又是無神論者,難獲阿國人民的信賴,是其重要致命傷。

至於仲裁者,要件是必須對紛爭的雙方具有強制力,若它倒向了其中某一方時,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仲裁者正是利用這個實力,要求雙方停止爭議,握手言和。最近,美國川普總統一下子要求以色列與阿聯建交,一下子又讓柯索沃與塞爾維亞達成和解,成功扮演了典型的仲裁者。

中國與台灣之間,從一九四九年對立到現在,喬人何其多,然絕大部分失敗收場,原因就出在不具備以上所述任何一種條件。失敗其實事小,更多的是淪為群英會中的蔣幹(原本是充當曹操的說客,沒想到見到了周瑜,卻反被周瑜說服,甚且還中了周瑜的計,帶回假情報,讓曹操誤殺了蔡瑁和張允兩名大將,成為歷史上的笑柄)。可見,要當喬人不能沒有「二步七仔」。

至於王前院長,已經向江主席保證蔡總統沒要他傳話,因此央視李紅的血口噴人,就讓中共自作自受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