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當年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的爭議

 

二○○七年陳水扁總統即將任滿兩屆總統的時候,提出「入聯公投」的訴求擬與二○○八年的總統選舉合併舉行,一般認為與拉抬民進黨候選人聲勢的目的有關,國民黨中央為了化解壓力、將計就計,也提出「返聯公投」的訴求。不過國民黨內部有相當的聲音認為不應加入公投競標,因為這種拿香跟拜是自失立場、「是出賣靈魂的怯懦行為」,於是在報紙上刊登半版廣告呼籲國民黨應儘速撤回返聯公投提案。

有趣的是,這篇廣告有一半的篇幅是用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即所謂國父誕辰)一份黨外競選文宣,由康水木、謝長廷、陳水扁、林正杰四人聯名發表〈紀念我們的國父〉,該文宣除了稱讚孫中山的人格特質和民主主張,還說「當我們發現,國民黨的子孫已不再理會他的呼籲時,我們卻有一股繼承其志業的狂熱與興奮」、「當『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今日已被部分人喊成一句口號時,我們發現,我們才是要真正負起實行三民主義任務的一代!」這一份黨外文宣竟然在廿六年後奇妙地成為國民黨內的理想派用來喚起黨魂的張本。

若要理解這份黨外文宣的深層意義,可再參考一九七七年中壢事件前夕,張富忠、林正杰等年輕世代幫許信良製作「開創黨外運動新模式」的大字報、傳單時,環繞的基調是以林覺民、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類的純正國民黨精神自居,批判腐敗退步的縣黨部、或現實的國民黨,如此一來較不會挑戰「不可觸犯的」蔣經國權力核心,又可以吸引選票,許信良果然以壓倒性的票數打敗國民黨的候選人,從結果來說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黨外政團必須到八○年代才漸不必假冒為「真正負起實行三民主義任務的一代」,而正面提出「民主、自決、救台灣」的訴求。當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政府繼一九七一年喪失聯合國席位(與中國代表權)以來進一步受挫,仍必須忍辱參加國際社會,包括一九八一年的奧會模式所謂「中華台北」就是。近四十年來台灣的政治發展,從黨外必須假藉正統國民黨而壯大自己,到國民黨必須假藉台灣主體(公投競標)而延續慧命,價值重心、民意趨向的轉移是很明顯的。國、民兩黨終須以自己的「本來面目」面對國人,而台灣人民面對世界也終須回答我究竟是誰;推動加入聯合國等於推動台灣獨立,沒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豈能為功。

(作者係國史館館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