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有線電視與MOD誰領風騷

武漢肺炎疫情緊張期間,人們最大的室內娛樂之一是追劇,因此各家境外與本土串流媒體服務(OTT)的流量暴升,但值得追問的是:人們在家中可以上網、當然也可以看電視,那有線電視和MOD的營利是否也同時大爆發?

不巧,有線電視訂戶數從二○一七年第三季的五二四.八萬戶高點,一路下滑,到二○二○第一季剩下四九三萬,收視戶流失逾三十萬戶。同樣在電視上播出的MOD卻呈現不同的結果:二○一七年MOD訂戶數一六○萬、二○一八年已逾二○○萬、二○一九年達到二○九萬戶高點,至二○二○年第一季,MOD訂戶數尚維持不墜。訂戶數成長,終於讓MOD結束長達十四年的虧損,首度開始嘗到獲利的甜頭。

從數字看來,二○一七年是有線電視與MOD的分歧點,今年在OTT強攻之下,MOD也展現了比有線電視更強的韌性。究竟原因為何?

五月下旬,有一則少為人注意的消息:立院質詢新提名的五位NCC委員,立委提到目前有線電視每月每戶「行情價」約支付二四○元給頻道商,作為頻道影音內容的授權費,但每月二四○元的分配並非依據收視率的表現、而是按慣例給頻道位置在二○至八○、被業界戲稱為「二四○俱樂部」的頻道。既然頻道位置比頻道內容更重要,這也就導致頻道內容缺少競爭與創新的誘因。

立委質詢中也提到,現今數位匯流時代,數位電視可容納一千個頻道。為了觀眾的收視權益,實宜改變「萬年頻道表」,將所有頻道依照頻道屬性區塊化重新排列。立委所提的頻道區塊化排列、及頻道依據收視率分配權利金,以促進影音內容市場的合理競爭、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十分巧合,正與二○一七年後MOD開始推出的新分潤制度一致,也正提供了MOD和有線電視訂戶數於二○一七年走向分歧的有力解釋。

面對境外OTT內容的文化入侵,「台流」是否崛起的關鍵,正是產業的市場機制,是否能鼓勵所有創意與智慧的投入、得到合理的利潤。顯然,立委和官員們也都深知台灣影音內容產業的病灶所在。依據立院紀錄,五位被提名的委員都表示支持公平競爭、公平分潤的概念,並承諾將在六個月內研議訂定「有線電視頻道授權費分配辦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江雅綺

江雅綺
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委員,台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