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中華民國」與「台灣」

上個月,蔡英文總統在台灣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成功連任,意謂著當前國際社會已準備好接受「台灣」這個名字,因為這顯然是符合全球「現狀」的唯一選擇。(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上個月,蔡英文總統在台灣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成功連任,意謂著當前國際社會已準備好接受「台灣」這個名字,因為這顯然是符合全球「現狀」的唯一選擇。(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譚慎格(John J. Tkacik)

上個月,蔡英文總統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成功連任,意謂著當前國際社會已準備好接受「台灣」這個名字,因為這顯然是符合全球「現狀」的唯一選擇。

 

武漢肺炎疫情 讓各國正視台灣困境

 

這項「正名」工程是一段漫長的奮鬥史。為了擺脫中國硬套的渾名「中華台北」,台灣耗費龐大心力,台灣的正式國號「中華民國」更讓眾人的努力治絲益棼。出了台灣,全世界已無人再說「中華民國」,甚至是承認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的國家亦然。然而,香港和新疆仍未止息的危機、武漢冠狀病毒疫情、中國企圖壟斷全球電信市場和無所不在的網路監控,種種擺在眼前的現實,都讓世界各國的態度丕變,終於正視台灣面臨的困境。

確實,蔡總統的順利連任是令人信服的授權,鼓勵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對台灣做為「台灣」採取更開放、更支持的立場,進一步抗拒中國聲稱台灣大選「只是一個地方事務」的「歐威爾式」(Orwellian)蠻橫姿態。這種態勢讓中國感到焦慮。一月二十六日,中國支持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現任秘書長柳芳女士,下令禁止所有在ICAO官方「推特」上力挺台灣的帳號。此舉荒謬至極,美國國務院對此公開譴責,強調這反映出某些「會員國」的「政治不安全感」。

 

日相、美國務卿 發言正名「台灣」

 

在一月十一日的大選落幕後,全球數十個國家對蔡總統和「台灣人民」的民主成就表達祝賀。然而,針對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祝賀蔡英文連任總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聲稱,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當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賀詞並未特別引人注目。然而,一週後的一月二十日,安倍在國會發表新年施政方針演說時,數度盛讚「台灣」,除了感謝台灣在二○一一年東日本大地震時給予日本的援助,也歡迎台灣選手參加今年七月在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

而在華府,蔡總統連任也凸顯了美國與「台灣」政策關係的新方向。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向蔡總統發出熱情洋溢的祝賀聲明,與華府以往針對台灣選舉結果表態的語調大相逕庭。例如,龐皮歐國務卿感謝「台灣」(而非「台灣人民」)「再次展現其堅實民主制度的活力;台灣強健的民主制度、自由的市場經濟和朝氣蓬勃的公民社會,使台灣成為區域的楷模及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接著,他強調「美國人民」和「台灣人民」「不僅是合作夥伴」,也是「同一個民主社群的一員,並由相同的政治、經濟和國際價值觀緊密聯繫著。我們都珍視由憲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促進由私部門帶領的成長和創業精神,並積極成為國際社群的正向力量。」

相較於此前美國政府發表的祝賀聲明,龐皮歐的措辭顯然很重視對等性:「美國」和「台灣」,或是「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

謝天謝地,龐皮歐沒有提到美台之間的「非官方關係」。

 

龐皮歐賀詞 將「台灣」和「國家」並列

 

可是,龐皮歐的賀詞裡出現更令人矚目的內容:

他感謝蔡總統個人「帶領台灣與美國建立緊密穩固的夥伴關係」。這是前所未見的恭維!而且他肯定「蔡總統在面對持續不斷的壓力下,仍致力於維持兩岸的穩定。在蔡總統的領導之下,我們希望台灣持續為其他追求民主、繁榮並致力於提供人民一條更好道路的國家,樹立傑出的榜樣。」在這裡,龐皮歐國務卿將「台灣」和「國家」並列!甚至,龐皮歐暗指「持續不斷的壓力」來自中國,更是美國首次選擇將兩岸關係緊張完全歸咎於北京當局。在此之前,歷屆美國政府似乎刻意在民主與暴政之間保持超然,總是急著責備台灣造成兩岸關係緊張。

龐皮歐國務卿的賀詞讓筆者大為驚艷。這是美國、也是國務卿本人前所未見的全新論調。在筆者的記憶裡,這是艾森豪政府以來,歷任美國國務卿對台灣領導人最熱情的言論。出於好奇,筆者將龐皮歐在一個月前的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對英國首相強森領導的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所發表的賀詞做一比較。龐皮歐對強森的祝賀雖然言詞懇切,卻遠遠不及對蔡總統的褒揚。

四年前,當蔡英文女士在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首次當選總統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只是發表一份敷衍了事的聲明,焦躁地強調「我們和台灣人民均深切期盼兩岸能維持和平與穩定」,以及美國和「台灣人民」之間的「非官方關係」。國務院總是堅持以「非官方」的字眼,描述「美國」(一個國家)和「台灣人民」(什麼?怎麼不是一個國家?)之間的關係,當時在筆者看來,是很失禮的說法;甚至還感謝即將卸任的馬英九總統「近年為改善兩岸關係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彷彿「兩岸關係」對美國的重要性高於一切,而非台灣的民主。

還有,八年前的二○一二年,當馬英九先生連任總統時,華府的賀詞也非常不得體。國務院當時發表一份只有兩句話的簡短聲明,期許「保持美台雙邊經濟與人民交往的強勁關係」。

事實上,回顧二○○○年以來美國對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發表的聲明,幾乎都是缺乏同理心的官樣文章。當年,陳水扁當選總統,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三月二十九日的記者會上,花了好幾分鐘時間向這位台灣總統當選人施壓,逼迫他與中國談判。他說,北京和台北「必須攜手合作,再次展開對話,找出未來何去何從的方向」。這位美國總統似乎也支持中國將台灣納入「一國兩制」的目標,說道:「中方已明確表示,願意持之以恆,與台灣協商出甚至可能與香港不同的安排。」(我的媽呀,「甚至可能與香港不同?」)

到了二○○四年三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也和柯林頓總統一樣,將目光焦點集中在北京,對台灣「三月二十日總統大選的結果」向「台灣人民」表達聽來不甚悅耳的祝賀,重申「非官方關係」、「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等陳腔濫調。接著,二○○八年三月,布希總統向「台灣人民」發表聲明,稱許台灣民主的「力量和生命力」,卻又跳針般地強調台灣需要與北京「對話」以及「接觸」,而且不著邊際地提及「非官方關係」與美中聯合公報。

 

中國阻台參與WHO 反讓國際挺台

 

二○二○年伊始,「台灣」這個名字是否能夠在世界各國的認知中,有效地與「中國」劃清界線,還有待眾人繼續加倍努力。國際民航組織封鎖所有支持台灣的「推特」帳號的卑鄙伎倆,只是這項「正名」工程道阻且長的例證之一。上週,越南突然拒絕來自台灣的民航機入境,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而制定的中國隔離政策,將台灣列為「中國台灣省」。雖然河內當局隨即解禁,但此事讓世界各國注意到,必須重新思考國際組織如何對待「台灣」。

在二○○○年代初期,中國還能夠操控日內瓦的小型獨立機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利用該組織制定網際網路協定標準的權力,中國在全球所有軟體中,將台灣矮化為「中國台灣省」,然後被聯合國所有相關機構奉為圭臬,國際民航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的電腦下拉式選單、地圖和圖表,徹底混淆了各國政府和人民對台灣的認知。

一年前,蔡總統要求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在「對等的基礎上」展開政府對政府的關係。「勇敢自信,世界同行」,是蔡總統在二○一九年戮力推動的主要工作,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成就超乎預期。中國自然無意接受這位台灣總統,但只要台灣的朋友們願意相助,世界其他國家或許會肯定她的苦心孤詣。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譚慎格

譚慎格
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