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魏導談台灣歷史的開端

報載名導魏德聖擘劃「台灣三部曲園區」選址台南造景拍片,主要認為台南一直是台灣歷史的開端。

其實,台灣歷史的開端很早,恐怕最早是南島語系的幾萬年前,影響所及包括整個西太平洋的島鏈往南一直到紐西蘭。蔡總統前年十月才以「尋親之旅」訪問馬紹爾、吐瓦魯、索羅門等南太邦交國。而要說台灣近代歷史的起點,又恐怕是雲林,而不是台南。

根據台灣有史以來的記載,都是從關鍵的一六二一年開始。這一年是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和漢民族文化首度有紀錄接觸的年代,地點就在現在的雲林北港水林一帶,當時記載為「顏思齊鄭芝龍登陸笨港」,這比一六二四年荷蘭登佔安平還要提前三年。因此,北港圓環立有仿方尖碑型的「顏思齊拓台紀念碑」;水林則有「台灣第一庄」的入口意象,為台灣標示著時代的印記。

此外,顏鄭登陸的笨港,即是荷蘭人眼中「難過」的虎尾人(favorlang)溪,根據熱蘭遮城日誌的前哨兵回報紀錄,這條大河夏日水流湍急,冬日水深及腰,難於攻打「野蠻」(其實是當時最勇敢,也是捍衛台灣主權的第一人)的虎尾人社的虎尾人。為此,荷蘭前後糾結他社向虎尾人發動三次戰爭,才順利征服簽訂《虎尾人條約》,並輕易北上趕走西班牙人統一台灣。

虎尾人社的地方約在今雲林虎尾土庫褒忠元長一帶,當時荷蘭人編有《虎尾人語典》原計畫推廣為通用語言以利傳教。但這麼興盛的族群,後來竟成為台灣歷史上難解的《虎尾人消失之謎》。

回顧四百年前如史詩般的虎、荷「大河之戰」,她不僅是一場最壯烈的主權之戰,還是台灣最大鹿場的爭奪戰,更是台灣最大河(雲林母親河)的保衛戰。

如今魏導有心為台灣再現歷史場景,我們不僅敬佩地樂觀其成,還衷心希望歷史的能量能照見台灣主體性的榮光。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著有《台灣的第三條路:社區營造政治學》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林文彬

林文彬
曾任虎尾鎮長,現任雲林縣議員,著有《台灣的第三條路:社區營造政治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