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留下「人權戰士」的範型一一送別謝聰敏先生

艋舺基督長老教會於廿一日舉辦「基督徒 謝聰敏弟兄安息禮拜」,我注意到手冊中的故人略歷,是選用(已故)張炎憲教授在二○○八年為《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一書所撰的序文「帶著微笑的勇者」。這本口述史是經過一年多的訪談,整理成卅二萬字左右、再加上謝先生歷年重要作品選輯,由國史館出版。

「台灣自救宣言」反映的是一九六○年代少數台灣進步知識份子的思想,一方面彭明敏從擔任聯合國代表團顧問回來,住宅「總是擁擠著台大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來談政治的青年中有兩位台大法學院畢業的謝聰敏和魏廷朝,總是能把台灣內外情勢分析得很清楚。他們師生為了和他人分享他們的討論、「為大家界定那些問題」,才誕生這篇宣言。另方面主要起草人謝聰敏在《訪談錄》中詳述其思想淵源,包括台大的殷海光、劉慶瑞教授,政大的鄒文海、浦薛鳳教授,以及殷海光介紹他讀的波普、海耶克、卡爾、威爾頓等名家著作,而有了批判馬克思主義的能力。「自救宣言」否定國民黨政權的合法性,呼籲台灣人民不分省籍推翻它,建立新國家新政府、制定新憲法,這是公民民族主義。

距離悲慘的二二八事件才十幾年,白色恐怖特務監控還無所不在的時候,呼籲不分省籍團結起來向國民黨爭民主自由,是有「時代超前」的問題。但謝聰敏受到諸多外省教授的啟迪栽培,以及彭明敏教授的自由主義性格影響,而有上述的主張,時至今日猶能顯發其可貴之處。

由於國際力量包括海外台灣人團體的救援,才有彭明敏的特赦以及謝、魏的減刑,但因彭在一九七○年出逃成功等因素,當局炮製美新處及花旗銀行爆炸案,再把謝、魏等人關入籠裡,身陷政治冤獄、備受刑求。受苦使他思考、尋求(他這一生)活著的意義,就是關注戒嚴時期的人權問題,人在獄中竟能讓政治犯名單外流、在美國紐約時報刊出控訴文章!出獄後擔任立委期間,成功推動政治犯的賠償(補償條例),但控訴國民黨政府的戒嚴違憲,以及政治犯財產被沒收的返還問題,則功虧一簣。

二○○八年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承辦景美人權園區的「自救宣言」四十四週年特展,我亦去外雙溪訪問謝聰敏先生三次,紀錄已收入基金會的《紀念文集》。其中謝先生對自己的定位也是「人權戰士」,所謂創造性的受苦。這一層意義值得我們今日三復斯旨。

(作者為台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長、國史館館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