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舟跨越黑潮 為原民喝采

由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主辦、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跨越黑潮—復現三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從二○一六年在與那國島進行草船實驗,二○一七年在台灣進行竹筏的航海實驗,二○一九年最終以圓木舟定案,進行實際跨海挑戰。本月七日從台東縣長濱鄉烏石鼻港出發,包含一位女性在內的五名划手,以人力划行,於七月九日完成四十六小時、兩百二十六公里的挑戰,在日本沖繩與那國島登岸。

琉球列島與台灣主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黑潮流徑

琉球列島與臺灣主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黑潮流徑
圖像來源:九州大學 菅浩伸 based on Gebco 08 Grid

 

這趟從台東到與那國島的獨木舟壯舉,是為了驗證學術界長久以來對於南島語族起源地的假設,也就是主辦單位所稱,為證實「日本人的來源路徑」,由台灣跨越黑潮進入沖繩列島之可能路徑說。

台灣原住民大多有「海外起源」的神話,然而在航海技術、裝備遠不若今日的數千年前,南島語族如何在海上移動?他們又使用哪些航海技術?要解答這些疑問,必須要有更為實務的操作,因此這次以獨木舟成功從台灣划向與那國島,非常有助於證明南島語族在海上移動的可能性。

獨木舟要在大海上行動,又無現代的指南磁針、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方式進行定位,「跨越黑潮」獨木舟隊員須依靠觀測日月星辰估測方向,因此早在數年前,這些隊員便已學會透過太陽夾角、觀測星象、海流等輔助下,不斷修正方位,最後順利抵達與那國島。

「跨越黑潮」獨木舟團隊的成功,說明台灣原住民的生活智慧與航海勇氣,我們除了替台灣與日本兩國的成功感到喜悅外,更應為台灣原住民歡呼,因為有台灣原住民先民的勇敢前行,才有今日台灣社會的多元樣貌。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桃園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