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何錯之有

(談談民進黨總統初選)

 

政黨的英文字party是從「部分」(part)轉化而來,民主國家一定有兩個以上的政黨競爭,才能構成「全部」,只有極權獨裁國家如中國,才會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寫入憲法;而一九八六年民進黨的組成,為什麼可視為台灣民主化的「起飛點」,道理也在此。進一步說,政治學教科書對於政黨的經驗性定義是「政黨是自主的有組織集團,它從事候選人的提名及競選,以期勝選獲得並施行對政府的人事與政策的控制」。

民進黨創黨以來,提名制度一改再改,一九九五年總統候選人第二階段的全國各縣市開放式初選(open primary),可說空前絕後;而一九九九年為了讓阿扁得以參選,還臨時改了限制條款(他剛從直轄市長卸任,照規定不得參選總統)。現在的「全民調」則完全剝奪黨員、黨代表對總統候選人產生的參與權……總是為了選舉獲勝,只要黨內有共識,「幾乎沒甚麼道理可言」。

現在賴清德已登記要成為總統候選人,依照黨內機制,就是要先經過「協調」,然後才進入初選,竟有政論家公開說協調就是勸退、就是搓圓仔湯云云;至於若干地方黨部主委由於「焦慮」主張召開臨時全代會,甚至提到「霸王條款」的存在,這些由來已久的規定有其緣由,地方黨部的反應無非是一個「自主的有組織集團」因應危機的自然行為,卻被賦予種種不堪的陰謀污名,也真是今日民主台灣的怪象。

這兩天從影音媒體「阿扁踹共」聽到了一位前主席、前總統的經驗談,他指出,為了二○○八年總統大選,蘇、謝、呂、游四大天王原本在他面前協調出「蘇謝配」,卻因「其中一位」提出異見,只好進入初選,果然「殺到見骨見血」,結果謝長廷在第一階段黨員投票就大幅領先,其他人頗有風度、紛紛退出,就沒有進入第二階段。最後,謝長廷代表民進黨參選,輸給馬英九兩百多萬票。這就是阿扁認為「協調優先於初選」的理由。「阿扁踹共」還說,萬一賴前院長初選獲勝,蔡總統的職權不受影響,應無所謂憲政空窗期的顧慮,但以二○○四年他競選連任的經驗,黨政合一、府院一體才能使戰力發揮極致,這是打敗連宋配的重要因素,今若選戰開打,黨提名的賴與蔡總統的府院如何協調合作?讓人憂心。

其實二○○八年我亦身歷其境,當時看到有所謂獨派社團熱心介入民進黨初選,把謝長廷打成統派,結果謝還是初選大勝……獨派怎麼輔選統派?歷史可為殷鑑。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