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擋納粹入侵的堡壘——邱吉爾的掃帚軍隊

1940 年 5 月,戰雲密布的西歐。

英倫半島的上空,巡邏的敵機引擎聲越來越近,歐陸德軍的坦克車隊正在緩緩向西移動。

此時,希特勒的軍隊已在迅雷不急掩耳的情況下攻佔了荷蘭,比利時,並且揮軍入侵了法國。節節敗退的英軍退至 Dunkirk 的海邊,疲憊而沮喪,彷彿只剩下撤退的力量。

前排由左至右為: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1939 年主張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與軸心國領導人簽訂《慕尼黑協定》,希望換取和平,最終仍壓抑不住軸心國向外侵略的野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成為希特勒下一個目標的英國亟需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全面備戰。問題是武器裝備大量折損,兵力也嚴重不足,如同邱吉爾在下議院所說,英國只剩下「熱血、勤奮、眼淚以及汗水」。

全面廣召民眾支援戰力成為戰爭部長 Sir Anthony Eden 的一大任務。1940 年 5 月 14 日,透過全國廣播他呼籲:「我們需要眾多的國民站出來,年齡在 17 歲至 65 歲的英國民眾站出來,提供所有能提供的協助,讓我們的安全得到雙重的保證。我們將組織一支新軍隊,稱為地方志願軍團(Local Defense Volunteers。後來改名為 Home Guards)。」

他接著說,「這三個字說明了這個軍隊未來的任務:你不會得到任何金錢報酬,你會拿到一件制服和一把槍」。

部長 Eden 的期待是至少可以招募到 15 萬個志願者,最好可以有 50 萬人加入。

但是,甚至在他還沒完全結束廣播之前,各地的警察局前,志願者已經大排長龍。不到 24 小時之間,已經有 25 萬人完成登記。此後的三個月間,總共有 150 多萬的志願者響應了政府的號召。

不列顛戰役中的德國空軍 He 111 轟炸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些志願民兵在戰爭期間協助建造防空洞、路障、巡邏街巷、在要塞站崗、監探敵人動靜。由於武器的缺乏,在演習時,他們拿起了獵槍、手槍、博物館的長矛、甚至掃帚。所以也被稱為「掃帚軍隊」(Broomstick Army)。

「這樣的軍隊有著無比的價值與重要性。」

邱吉爾說,「如果在我們的國家裡,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村落都站著有決心、有防衛能力的民眾,這樣的國家就沒有辦法被輕易的打倒。」

#子非掃帚焉知掃帚之志

#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張垃圾被掃出台灣為止

作者為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會長傅佩芬,原載於歐洲台灣協會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 資料來源:《芋傳媒》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